首页 > 学术论文

Ⅰ-Ⅵ族纳米晶薄膜材料的室温原位合成及在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1:07
热度:

Ⅰ-Ⅵ族纳米晶薄膜材料的室温原位合成及在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摘要】:目前的太阳能电池器件生产制作过程中,存在着原材料生产能耗高、pn结制备能耗高、生产工艺复杂等缺点,而利用

【摘要】:目前的太阳能电池器件生产制作过程中,存在着原材料生产能耗高、pn结制备能耗高、生产工艺复杂等缺点,而利用低温软化学制备技术获得一种具有较好光电性能的窄带隙材料,并在低温条件下与有机半导体材料直接构成pn结,进而组装成具有一定光电转化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器件是解决上述能耗问题及复杂工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本文利用低温/室温的软化学合成方法,在金属箔片及ITO导电玻璃等基底表面原位制备出具有纳米片状结构的Ag2S,CuS,Ag3CuS2等I-VI族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该合成方法具有低能耗、反应物简单、溶剂可重复使用、后处理容易、绿色环保等优点,克服了传统溅射、溶剂热、热蒸发、热注入等方法所面临的设备昂贵、高能耗、高温高压、后处理繁琐等缺点。本文对所合成的I-VI族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进行了系统的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三种材料都具有较好的近红外区光吸收性质,特别是合成的Ag2S和Ag3CuS2片状纳米晶薄膜具有较好的光电响应,且表现出n型半导体的电流特征。在成功合成I-VI族化合物片状纳米晶半导体薄膜的基础上,首次将红外光区吸收的窄带隙半导体材料Ag2S与有机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材料P3HT杂化,设计并组装了以无机Ag2S纳米晶薄膜为主要光吸收层的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并对器件制备过程中多种影响光电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讨论,最终在以氯苯为溶剂的条件下制备出具有ITO/Ag2S:P3HT/Au结构的杂化太阳能电池器件并获得了2.04%的光电转化效率。值得注意的是,该种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可以获得高达20mA/cm2的短路电流密度。在以上Ag2S:P3HT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基础上,本文还成功制备出Ag3CuS2三元化合物半导体薄膜材料并初步完成了具有ITO/Ag3CuS2:P3HT/MoO3/Ag结构的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组装和相关性能测试,在AM1.5G的模拟太阳光下获得了0.39%的光电转化效率。 本文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室温软化学方法,在ITO导电玻璃表面原位制备出具有片状纳米晶阵列结构的Ag2S, CuS, Ag3CuS2等光电半导体薄膜材料;(2)整个材料制备和器件组装过程都在室温下进行,使用的溶剂可以重复利用,几乎无能耗;(3)所得硫化物无机纳米晶薄膜的纳米片状阵列结构有利于同共轭有机分子构建完美的网络互穿结构并形成有序的本体异质结;(4)在目前文献报道的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中,所组装的以Ag2S:P3HT为活性层的器件具有从紫外区到近红外区最宽的太阳光谱响应和较高的短路电流密度;(5)这种原位构建的太阳能电池器件具有良好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以利于今后工业化生产。 我们将以此为指导来设计制备各种基于Ⅰ-Ⅵ族纳米晶的微观有序本体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通过对器件内部界面微结构的调控及优化,进一步提高此类新型低能耗、低成本电池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本课题的开展将对本体异质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理论研究和光伏性能提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Ⅰ-Ⅵ族 硫化物 室温 Ag_2S CuS Ag_3CuS_2 薄膜 杂化 太阳能电池器件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914.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第一章 前言11-24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现状12-16
  • 1.2.1 CdSe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12-13
  • 1.2.2 CdS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13-14
  • 1.2.3 TiO_2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14-15
  • 1.2.4 ZnO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15-16
  • 1.3 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原理及表征方法16-23
  • 1.3.1 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原理16
  • 1.3.2 相关参数16-22
  • 1.3.3 测试方法22-23
  • 1.4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及取得的进展23-24
  • 第二章 基于Ag_2S的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24-47
  • 2.1 前言24-26
  • 2.2 硫化银纳米晶薄膜的室温原位合成及表征26-31
  • 2.2.1 仪器设备26
  • 2.2.2 银片及导电玻璃ITO的处理26-27
  • 2.2.3 磁控溅射金属银薄膜27
  • 2.2.4 室温原位制备硫化银纳米晶薄膜27-28
  • 2.2.5 薄膜的组成及形貌表征28-31
  • 2.3 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组装及优化31-43
  • 2.3.1 有机无机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组装31-35
  • 2.3.2 P3HT浓度对器件性能的影响35-36
  • 2.3.3 不同功函数的电极对器件性能的影响36-39
  • 2.3.4 高沸点溶剂对器件性能的影响39-42
  • 2.3.5 不同p型有机半导体对器件性能的影响42-43
  • 2.4 Ag_2S:P3HT器件的光响应43-46
  • 2.5 本章小结46-47
  • 第三章 硫化铜薄膜的原位合成及其光电性能讨论47-60
  • 3.1 前言47-48
  • 3.2 硫化铜纳米晶薄膜的室温合成及其表征48-56
  • 3.2.1 铜片基底上样品的制备及表征48-52
  • 3.2.2 硫化铜片状晶体的生长机理讨论52-53
  • 3.2.3 磨砂玻璃基底上硫化铜薄膜的制备及表征53-54
  • 3.2.4 导电ITO玻璃基底上铜的硫化物薄膜的制备及表征54-56
  • 3.3 光学性能表征56-57
  • 3.4 电化学性能测试57-58
  • 3.5 本章小结58-60
  • 第四章 基于三元硫化物Ag_3CuS_2的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60-68
  • 4.1 前言60-61
  • 4.2 硫化铜银薄膜的室温合成及其表征61-64
  • 4.2.1 硫化铜银薄膜的室温合成61
  • 4.2.2 硫化铜银薄膜的表征61-64
  • 4.3 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器件组装及性能测试64-66
  • 4.3.1 器件组装64-65
  • 4.3.2 器件性能测试65-66
  • 4.4 光电响应66-67
  • 4.5 本章小结67-68
  • 总结及下一步工作展望68-70
  • 参考文献70-76
  • 硕士期间成果76-78
  • 致谢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影响共混结构聚合物光电池性能的因素    於黄忠;彭俊彪;

太阳电池暗电流的研究    郎芳;王志国;

平面采光面无阴影影响最佳角度的计算    林媛;

C_8mimPF_6——理想的载热介质    诸平

节能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周程生,黄凯旋,李品芳

钢管混凝土拱肋截面日照温度场实测及有限元计算    陈可;李亚东;

上海65m射电望远镜太阳辐射作用分析    钱宏亮;刘岩;范峰;付丽;刘国玺;

高精度太阳能跟踪控制器    王小鑫;胡红利;王博;

双轴太阳跟踪系统运动控制规律的研究    李鹏;廖锦城;蔡兰兰;杨培环;吴贺利;翟鹏程;张清杰;

住宅建筑南立面太阳能集热可能性分析    刘建;李振海;

西藏地区盐湖太阳池技术开发应用的研究    罗莎莎

太阳时角对槽式聚光器焦线位置的影响    李承晴;李明;项明;

节能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周程生;黄凯旋;李品芳;

南京南站屋盖网架露天施工日照温度场研究    林冰;金晓飞;孙鹏程;吴聚龙;冯国军;

上海65米射电望远镜日照非均匀温度场分析    钱宏亮;钟杰;范峰;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    邓丹

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研究    杜晓辉

混凝土桥梁结构日照温度效应理论及应用研究    彭友松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机理及实验研究    李卫民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日照温度效应理论及应用研究    孙国富

太阳光谱选择性的微纳光子结构特性和制备研究    李晓凡

混凝土箱梁和空心高墩温度场及温度效应研究    武立群

超分子结构LDHs材料耐老化路用沥青流变特性研究    王金山

纳米颗粒墨水法制备Cu(In,Ga)Se_2和Cu_2ZnSnSe_4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工艺研究    刘英

晶硅太阳电池双层减反膜的研究    李中华

基于P3HT:PCBM聚合物太阳电池的研究    吕晶

高速铁路箱梁桥日照温度场分布规律及计算模式研究    周志敏

NiO_x/a-Si/ZnO太阳能电池研究    张国宏

利用添加剂提高有机光伏电池性能及稳定性    姚聪

质子和电子辐照下双结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性能研究    李彦朋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    黄卓寅

炸点测量系统的作用距离分析    张伟政

太阳辐射全光谱模拟人工光源的实验研究    尉敏

水泡梅的太阳能干燥装置研制与实验研究    王晓燕

太阳电池测试系统及其参数匹配优化研究    蔡建文;李萍萍;徐传明;黄文浩;

友达太阳能垂直整合布局见雏型    

全球薄膜电池产能增速连续两年逾120%    

保定天威采用欧瑞康太阳能技术开始量产薄膜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光伏技术演绎城市亮化照明的缤纷时代    朱俊;

将太阳能电池打印到纸上    波合;

亚洲第一座聚光型太阳能示范电厂将在台运转    

日本产综研所制成高分子涂布型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高集成模块    江兴;

全球首条双线双结大面积硅基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投产    潘雄;

薄膜太阳能 下一桶金?    Helen;

适度加快我国薄膜电池产业发展步伐    

聚二甲基硅氧烷修饰的金纳米颗粒及其杂化的有机硅弹性体    李东祥;万刚强;李春芳;侯万国;

磁性杂化水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夏梦阁;武永涛;刘晟;张燕;贾朦朦;朱美芳;

功能导向的金属基杂化纳米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    孙振华;王海花;陈雪松;苏党生;

氮化硼杂化石墨烯的电荷输运性质研究    王进莹;赵瑞奇;刘志荣;刘忠范;

镁合金表面MoS_2/树脂杂化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单小鹏;郭兴伍;王渠东;丁文江;

石墨烯超晶格杂化结构的CVD可控生长    吴迪;剡剀;王欢;周喻;彭海琳;刘忠范;

共价键联接的有机/无机杂化电致变色材料与器件    熊善新;Jan Ma;

杂化树脂体系在超长时间热防护材料中应用研究    胡良全;杨立平;刘意;

Co_3O_4-C杂化的空心以及核壳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应用    钟业腾;王熙;马颖;姚建年;

聚苯乙烯/金半球壳杂化微球阵列的制备及其应用    李云峰;张俊虎;杨柏;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开工    梅永生 王芳 姜木金

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设备实现中国造    本报记者 汪叶舟

我国生产高端薄膜太阳能电池有了“利器”    记者 王春

成本优势凸显 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提速    于化丛

超大型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下线    魏双林

做企业要“快”人半拍    翟永杰 本报记者 李延生

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 项目可行性通过评审    刘平 王超慧

薄膜太阳能电池 超薄 廉价 高效    

我可再生能源研究取得新进展    记者 冯国梧 通讯员 张国

我国将建第一条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试线    风影

铜铟硒薄膜太阳能电池相关材料研究    万磊

聚酰亚胺/梯形聚倍半硅氧烷杂化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秋爽

纳米半导体材料对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郭薇

碳纳米管多维多尺度杂化结构的可控制备和形成机理研究    李渭龙

多金属氧酸盐—聚苯乙烯杂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超分子自组装研究    韩耀坤

嵌入式氧化物制备和物理性能研究    支壮志

有机—无机杂化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韦莉

Cu_2ZnSnSe_4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其p-n结能带偏移的研究    李纪

共轭分子表面杂化提高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王雅君

石墨烯和超导结中的电子和自旋输运    张欢

Ⅰ-Ⅵ族纳米晶薄膜材料的室温原位合成及在杂化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雷岩

聚合物/TiO_2的杂化薄膜和多层杂化微球的制备和性能    陈钱宝

有机—无机杂化纳滤膜的制备及其在红霉素分离方面的应用    艾晓莉

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空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谢琳

基于光电器件活性层聚噻吩/ZnO杂化体系异质结的制备与研究    彭小明

第一/二过渡系金属与有机配体的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结构    王树涛

过渡金属与羟基羧酸构筑的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郭亚勤

功能性有机-无机杂化多金属氧酸盐研究    周爱民

有机—无机杂化型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和磁性质研究    董华泽

杉木粉表面接枝和杂化及其对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吴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