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大型水电工程对河流水化学组成的影响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0:16
热度:

大型水电工程对河流水化学组成的影响分析【摘要】:水坝拦截极大地改变了陆地水循环和水环境状况,“蓄水河流”或河流水库化已成为全球普遍问题。因此,水坝拦截引起的“水库效应”日益受到人们

【摘要】: 水坝拦截极大地改变了陆地水循环和水环境状况,“蓄水河流”或河流水库化已成为全球普遍问题。因此,水坝拦截引起的“水库效应”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选取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典型的梯级开发河流-水库体系(乌江中上游)作为研究对象,以水体溶解组分的化学组成及演化机理为研究主线,探讨了水坝梯级拦截对河流水环境的影响,获得以下几点认识: 1、研究区水体主要溶质来源于H2CO3和H2SO4对碳酸盐岩的风化,同时也有石膏和硅酸盐风化的参与;人们工农业生产和大气沉降的输入都对水体溶质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由于区域地质特征、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大气沉降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差异,水体溶质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分异特征,如夏季HCO3-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和雨水的稀释作用的影响明显;由于水库内部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强度的差异使各离子表现出“滞留”或“增强”作用。 2、水库水体从春季开始出现温度分层,秋冬季节逐渐消失;温度的分层叠加了水库生物作用后,使水体出现化学分层;水体主要离子在水库垂直剖面上都和温度分层及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均有响应关系,如受藻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有机物降解等过程的影响,HCO3-总体上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递增。 3、受藻类摄取及生物硅溶解的影响,溶解性硅(DSi)含量在剖面上呈随水深增加而递增的规律,由于库容、库龄、水生生物结构及数量等因素的差异,各水库呈现各自不同的月变化特征,不同季节干流和支流DSi沿程变化规律也不相同。受陆源输入和水生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溶解性有机碳(DOC)在水库剖面和沿程变化都呈现规律性。 4、通过稳态箱式模型对各个水库DSi的输入输出净通量的估算,在研究的一个水文年中,各水库对DSi的输送都表现出了“汇”的作用,各水库对DSi的拦截量与水库的调节性能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水化学组成 水库 梯级开发 水库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14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进展9-13
  • 1.1.1 河水地球化学研究进展9-12
  • 1.1.2 水库环境效应及其研究现状12-13
  •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思路及重点14-15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5-19
  • 2.1 乌江流域概况15-17
  • 2.1.1 地质与地貌特征15
  • 2.1.2 水文气象特征15-16
  • 2.1.3 水能开发利用现状16
  • 2.1.4 土壤植被及土地利用现状16-17
  • 2.1.5 社会经济及环境概况17
  • 2.2 研究区各水库主要技术参数17-19
  • 第三章 样品采集与分析测试19-22
  • 3.1 样品采集19-20
  • 3.1.1 采样点位19-20
  • 3.1.2 水样的采集20
  • 3.2 样品分析20-22
  • 3.2.1 现场分析20
  • 3.2.2 实验室分析20-21
  • 3.2.3 阴阳离子数据可信度21-22
  • 第四章 乌江中上游河水水化学特征22-35
  • 4.1 河水溶质来源辨识22-28
  • 4.1.1 河流水化学组成与碳酸盐岩风化22-26
  • 4.1.2 河流水化学的其他输入源分析26-28
  • 4.2 水化学组成的时空变化28-34
  • 4.2.1 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异特征28-29
  • 4.2.2 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特征29-34
  • 4.3 小结34-35
  • 第五章 大坝拦截对水库水化学的影响35-59
  • 5.1 大坝拦截对水环境的影响35-36
  • 5.2 各水化学参数在垂直剖面上的变化36-44
  • 5.2.1 水温在剖面上的变化36-41
  • 5.2.2 pH在剖面上的变化41-42
  • 5.2.3 溶解氧(DO)的剖面特征42-43
  • 5.2.4 电导率(EC)和溶解性总固体(TDS)的剖面特征43
  • 5.2.5 叶绿素-a(Chla)的剖面特征43-44
  • 5.3 八大离子剖面变化特征44-52
  • 5.3.1 HCO_3~-的变化44
  • 5.3.2 其他阴阳离子的变化44-52
  • 5.4 溶解性硅(DSI)的变化特征52-57
  • 5.4.1 溶解性硅(DSi)的月变化52-53
  • 5.4.2 溶解性硅(DSi)的剖面变化53
  • 5.4.3 溶解性硅(DSi)的沿程变化53-57
  • 5.5 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变化特征57-58
  • 5.5.1 溶解性有机碳(DOC)的剖面变化57
  • 5.5.2 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沿程变化57-58
  • 5.6 小结58-59
  • 第六章 梯级水库拦截条件下河流DSI通量的变化特征59-66
  • 6.1 模型的建立59
  • 6.2 各水库输入输出水量59-61
  • 6.2.1 降雨输入水量59-60
  • 6.2.2 入库河流输入水量60-61
  • 6.2.3 水库输出水量61
  • 6.3 梯级水库开发对河流DSI通量的影响61-65
  • 6.3.1 DSi通量的估算61-62
  • 6.3.2 DSi通量分析62-65
  • 6.4 小结65-66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6-69
  • 7.1 主要结论66-68
  • 7.2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工作设想68-69
  • 致谢69-71
  • 参考文献71-78
  • 附录78-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柴达木盆地主要河流的水化学特征    周长进

穿越时空的惊悚    

黑河水资源特征及水环境保护    周长进,董锁成

疏勒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保护    周长进,董锁成,李岱

浅谈某水库大坝防渗加固设计    徐卫忠;赵兰;

水库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初步探讨    张西林;

柴达木盆地主要河流水化学的初步研究    刘育民;

塔里木盆地河流水化学特征    吕明强

西江干流近20年来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张利田,陈永勤

高锰酸钾预氧化处理黄河下游微污染水库水的效果研究    黄芳;

人控水动力条件对枯水年洪水期水库水环境的影响    孙冬梅;冯平;张明进;

西江水系河流水化学特征及流域风化作用研究    徐志方;刘丛强;

同沙水库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黄露霞;张勇;夏文林;

石家庄市水库汇水区非点源污染调查与分析    陈泓熹;

浅议余姚陆埠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吴劭辉;梁明昌;

浅谈武汉水库水生态环境建设    刘金秀;

陆埠水库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设计及探讨    陈吉江;严永红;陈起红;

水库鱼类生态监测与评价方法初探    陈锋;赵先富;

珠海大镜山水库护坡植被质量评价研究    王红玲;林建平;陈文音;

福州市水源污染应急保障方略探析    郑文芳;

全民水库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记者 冯星杰

厦门市民将喝上清甜水库水    本报记者 殷磊 实习生 黄河

从井水、河水到水库水    本报记者 曹爱方 通讯员 魏光华

科学治污让沈家河水库水清民乐    记者 王建保

宁波350万市民喝上清甜水库水    记者 邓少华 曹爱方 通讯员 魏光华

明年底又将有六十万居民喝上水库水    记者 曹爱方 通讯员 魏光华

水库环保亟待立法管理    史春

北京两大水库水仅够用10个月    记者 刘浦泉 李斌 陈芳

北京密云水库水资源接近紧急临界值    陈君

岳池综合治理全民水库水污染    肖勇 杨龙凤 杨云

水源型水库富营养化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刘杰

火力发电厂亚临界压力锅炉用水除硅研究    程相利

液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在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叶存玲

高藻高有机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    侯翠荣

水沙过程预测及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    李辉

铁系混凝剂处理引黄水库水的混凝效果和絮体特性的研究    曹百川

水源水库沉积物多相界面污染物迁移转化与污染控制研究    柴蓓蓓

西北黄土地区水源水库水—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特征及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郭超

三峡库区消落带汞的形态转化与释放特征    朱金山

人工湿地预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修春海

鹊山水库有害蓝藻生物控制技术研究    刘玉梅

水库水环境数学模型进展研究    吴德刚

浮沉池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田珍

流溪河水库监测和水质安全评价    肖绮虹

水库内源氮磷释放的覆盖技术研究    陈蕾

啊哈水库水环境预测分析    向文英

臭氧和臭氧/过氧化氢—生物活性炭技术处理引黄水库水试验研究    刘勇

水库泥沙冲淤对库岸和建筑物破坏影响研究    谭毅源

薄山水库饮用水源地水质变化趋势及其保护对策研究    李留民

引黄水库水有机物替代参数测定方法优化及应用    冯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