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及农业利用方式的调查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2:00:04
热度: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及农业利用方式的调查【摘要】:安徽省是农业大省,2011年全省实有耕地面积418.1万公顷,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135.5万t。2011年生产秸秆5262

【摘要】:安徽省是农业大省,2011年全省实有耕地面积418.1万公顷,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135.5万t。2011年生产秸秆5262.9万t,主要是稻草、麦秸和玉米秸,三者占秸秆总量的82.7%。安徽省的秸秆资源主要分布在淮北地区和江淮地区,为1748.4万t和1648.7万t,各占全省资源的40.7%和38.4%。秸秆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养分资源,2011年安徽省秸秆中含有养分资源146.6万t,其中N、P_2O_5、K_2O分别为47.9万t、15.0万t、90.4万t,相当于103.2万t尿素(总氮≥46.4%)、125万t过磷酸钙(有效磷P_2O_5≥12%)、158.6万t氯化钾(K_2O≥57%),价值约45.8亿元。然而,秸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不但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据调查,有近一半的秸秆在田间随意焚烧和堆积,这种处理方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容易造成火灾风险与环境污染,对交通运输、农田生态、人类健康和周围植物的生长均会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通过查阅、了解国内外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方法,同时计算出安徽省秸秆资源数量和养分含量,调查秸秆资源的利用状况,找出安徽省秸秆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提出适合安徽省实际状况的秸秆利用方式。 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秸秆的综合利用,对于创造经济效益,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安徽省 秸秆 养分资源 调查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3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文献综述7-20
  • 1.1 秸秆资源利用理论基础7-10
  • 1.1.1 物质循环理论7-8
  • 1.1.2 循环经济理论8
  • 1.1.3 可持续发展理论8-9
  • 1.1.4 生态经济理论9
  • 1.1.5 生态产业理论9-10
  • 1.2 国内外秸秆资源的利用现状10-13
  • 1.2.1 国内秸秆资源利用现状10-11
  • 1.2.2 国外秸秆利用现状概况11-13
  • 1.3 秸秆资源的利用方式及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的影响13-17
  • 1.3.1 传统利用方式13-14
  • 1.3.2 秸秆利用的新型途径14-15
  • 1.3.3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15-17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17-20
  • 1.4.1 研究目的17-18
  • 1.4.2 研究内容18
  • 1.4.3 研究方法18-19
  • 1.4.4 技术路线19-20
  • 2 材料与方法20-22
  • 2.1 秸秆资源量的核算方法20
  • 2.2 谷草比的确定20
  • 2.3 农作物产量的数据获取20-21
  • 2.4 秸秆养分含量参数21-22
  • 3 安徽省秸秆资源总量及养分含量的估算22-32
  • 3.1 安徽省秸秆资源数量及其分布22-28
  • 3.1.1 不同作物秸杆利用方式之间的差异22
  • 3.1.2 农作物及秸秆总量的历史变化22-23
  • 3.1.3 安徽省不同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差异23-24
  • 3.1.4 安徽省秸秆资源的地区分布24-26
  • 3.1.5 不同类型秸秆的各市产量26-28
  • 3.2 安徽省秸秆养分资源数量及其分布28-32
  • 3.2.1 安徽省各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总量之间的差异28-29
  • 3.2.2 安徽省不同地区秸秆养分资源状况29-30
  • 3.2.3 安徽省秸秆养分资源价值30-32
  • 4 安徽省秸秆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2-35
  • 4.1 安徽省秸秆养分资源利用现状32-33
  • 4.1.1 秸秆还田32-33
  • 4.1.2 秸秆饲料33
  • 4.1.3 食用菌基料33
  • 4.2 安徽省秸秆利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33-35
  • 4.2.1 利用方式改变33-34
  • 4.2.2 认识不足34
  • 4.2.3 农机推广及资金投入不足34
  • 4.2.4 秸秆利用效率低34-35
  • 5 安徽省秸秆及养分资源综合利用方案与建议35-40
  • 5.1 秸秆用途适宜性评价35-36
  • 5.1.1 秸秆肥料化利用35
  • 5.1.2 秸秆饲料化利用35
  • 5.1.3 秸秆基料化利用35-36
  • 5.2 秸秆养分资源综合利用方案36-37
  • 5.2.1 种植业和养殖业利用36
  • 5.2.2 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36-37
  • 5.3 安徽省秸秆养分资源综合利用建议37-40
  • 5.3.1 技术研发37
  • 5.3.2 统筹规划37
  • 5.3.3 宣传指导37
  • 5.3.4 政策扶持37-40
  • 6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5
  • 致谢45-46
  • 作者简介46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4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中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的经济损失研究    王丽;李雪铭;许妍;

刍议广西食用菌发展现状、目标及对策    周晓舟;林贤普;李钦芳;

青贮玉米及其经济效益    陈自胜,孙中心,徐安凯

作物收获指数的研究进展    潘晓华;邓强辉;

我国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王激清;张宝英;刘社平;刘晓静;

中国区域农田秸秆露天焚烧排放量的估算    曹国良;张小曳;王亚强;郑方成;

稻草还田技术    陆斌,李涛,丁兆禄,尹德利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开发现状、难点、风险和建议    周定国

中国农作物秸秆能源化潜力估算    张培栋;杨艳丽;李光全;李新荣;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西北农村地区的生态建筑适宜技术——以银川市碱富桥村设计为例    何泉;刘加平;吕小辉;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马铃薯田几种抗重茬剂应用效果研究    张春强;彭绍峰;

生物质气化导热油传导供热烘烤烟叶研究    王喜功;杨旭亮;李仁政;赵湘江;杨晓东;周建;杜传印;

油菜茬水稻免耕抛秧、直播栽培试验    吴新民

旅游发展的用水问题及对策——以大圩乡发展乡村旅游用水为例    方春梅;杨新征;钱锋;苏珍;杨小静;

浅谈农作物秸秆焚烧与秸秆还田    吴志鹏;张家侠;

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李东升;周为华;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

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对策    王璐;肖健;

广德县农用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演变研究    李贤胜;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我国旱作农业黍、粟植硅体碳封存潜力估算    左昕昕;吕厚远;

基于低污染的宁夏引黄灌区13种种植模式氮磷平衡分析    刘根红;许强;康建宏;吴宏亮;

长沙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蔡立湘;纪雄辉;彭新德;李明德;倪笑;

秸秆揉碎加工机械及工艺的试验研究    李林;张庆旭;赵满全;赵振国;

青贮饲料收获机关键部件设计与应用研究    赵满全;韩宝生;佘大庆;刘伟峰;刘汉涛;陈铁英;

玉米秸秆去叶装置设计与试验    朱新华;杨中平;郭康权;吴永锋;查峥;

基于能值分析的株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    熊林金;周子英;徐邹华;杨君;朱玲瑶;

绿液预处理对麦草化学成分及酶水解糖化的影响    黄婷;陆青山;金永灿;谷峰;张厚民;Hasan Jameel;Richard Phillips;李忠正;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基于凹凸棒石粘土的麦秸木质陶瓷制备与性能表征    吴文涛

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周雄志

生物质炭输入对土壤氮素流失及温室气体排放特性的影响    刘玉学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新疆棉花长期连作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韩春丽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竞争优势研究    黄明元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    胡小伟

不同环境下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刘国玲

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    李书敏

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王旭

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生产贡献的能值分析研究    蒋桂芹

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吴菲菲

临沂烟区绿肥还田配套技术的研究    庞敏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碎玉米秸秆卷压特性的研究    赵何

抗虫棉保留利用营养枝的效应和技术研究    董合忠,李振怀,李维江,唐薇,曲惠英,张冬梅

冬小麦小叶型与经济系数及超高产的关系    李均先,李希鹏,王晓彦,吕秀敏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解爱华;付荣恕;

氮水耦合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邵国庆;李增嘉;苏诗杰;王本翠;赵建波;郑延海;韩宾;宁堂原;

不同类型钾肥对甘薯钾素积累和利用率的影响    王锋;王汝娟;陈晓光;史春余;

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胡荣根;

杂交稻叶面专用新药“稻多收”的增产效果研究    印天寿,唐玉华,储修云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单季晚稻高产特性及其配套技术分析    温怀楠,赵建平,刘金弟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有机肥对谷子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祁宏英

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增产的生理机制    李从锋

农牧交错带地膜春玉米生态特征及其氮肥效应的研究    王瑞军

不同栽培模式和锌肥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李萌

不同类型甘蔗品种的叶梢产量及其养牛效益比较    许红

基于棉秸秆中的木糖生物转化木糖醇的研究    李飞

不同基因型玉米碳氮代谢差异研究    苌建峰

氮磷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张文伟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土壤CO_2释放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刘合明

合肥市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研究    姜树

孝义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郭海霞;李忠华;

浅谈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王永平;孙凤彩;

滨州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    李志刚;樊平;王世仙;崔琦;徐效俊;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对策    苏其兰;

施甸县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    邱嗣葵;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以山东省滨州市为例    李志刚;樊平;王世仙;崔琦;徐效俊;

燃烧吧!秸杆!    熊靓;

秸秆资源现状及秸秆沼气效益分析    王珏;寇巍;卞永存;

合理开发利用秸秆资源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温荣夫,张振文,刘洪岭

开发秸秆资源潜力巨大    张曰林

农田秸秆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刘安能;

甘肃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建议    曹明崇;徐新平;张林;

农业部全面启动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    梁宝忠;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发展现状    韩山盛;

农作物秸秆在循环经济中的综合利用    张晓文;赵改宾;杨仁全;王影;

山东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研究    董佑福;侯方安;

浅议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    贾春雨;

浅谈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和资源化技术    张彦春;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袁梅;

农村秸秆焚烧带来的危害及如何综合利用    王奇;张祯;万敬华;

又一生物质电厂落户兴化    记者  赵荣林 通讯员  黄斌

农民卖秸秆能免费看病    记者  李大庆

秸秆变废为宝企业高招频出    罗兵

提防“秸秆荒”    叶春

2015年我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有望超过80%    周英峰 杨进欣

种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有成效    李守勇

泗水合理利用秸秆资源    通讯员 杨玉栋杨志田

南通:“小秸秆”变成“香饽饽”    郁进东

直燃发电:秸秆派上大用场    本报记者 周雷

德州 秸秆发电农民增收    记者 苏长虹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林生物质能的区域影响研究    马占云

甘肃农田氮磷钾养分资源特征研究    张树清

农作物秸秆的热解及在水中的液化研究    宋春财

农作物秸秆表面性能及胶合重组技术研究    陈桂华

中国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气态、颗粒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实验室模拟    张鹤丰

农作物秸秆在亚/超临界醇中的液化    赵炜

农作物秸秆微波热解实验及机理研究    赵希强

基于农田土壤磷肥力预测的我国磷养分资源管理研究    曹宁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养分资源及农业利用方式的调查    王晓斌

河北平原作物秸秆主要利用途径的效率与效益的系统研究    王士超

江苏省秸秆资源评价与规模化能源利用发展研究    冯蕾

吉林省秸秆资源现状与综合利用研究    葛明华

浙江省农作物秸秆特点及对策研究    钱淑琼

广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对策研究    景璟

新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研究    侯新强

郑州市农业废弃物资源量调查及利用策略研究    安可栋

新型农作物秸秆复合墙体的应用研究    戢娇

W县农作物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经济评价与比较    牛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