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织构对高温煤气脱硫剂性能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9:26
热度: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织构对高温煤气脱硫剂性能的影响【摘要】:煤炭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特别是在中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前景的一项洁净煤利

【摘要】: 煤炭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特别是在中国。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前景的一项洁净煤利用技术,其中高温煤气脱硫是IGCC的关键技术之一。高温脱硫虽然已经研究了多年,但是至今未能大规模的工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脱硫剂在循环使用中性能稳定性下降。织构是影响脱硫剂性能稳定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制备的脱硫剂织构无规律性,现有的研究无法系统、准确的揭示其对脱硫性能的影响规律。制备确定织构参数的脱硫剂,也就是通过研究织构对脱硫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改善脱硫剂的稳定性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论文结合“973”项目“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合成气的多联产应用的基础研究(2005CB221203)”中净化脱硫的研究内容要求,合成出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制备了具有不同织构特性的高温煤气脱硫剂,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其脱硫性能进行了评价;结合XRD、SEM、压汞等表征手段研究了织构对脱硫剂脱硫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采用乳液聚合法和无皂乳液聚合法可合成粒径不同、粒度均一的高分子聚苯乙烯微球。前者适合于合成粒度大于10nm小于100nm的微球,后者适用制备较大粒径的微球(350-550nm)。 以合成出的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微球为造孔剂,钢厂赤泥为主要活性组分,添加一定量的黏结剂,采用干混法可以制备出织构参数不同的系列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剂,由此制备的脱硫剂其孔径范围在130nm-340nm。 在空速2000 h-1、温度500℃、模拟煤气气氛的条件下,固定床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织构对脱硫剂脱硫性能有显著影响。脱硫剂的织构不同,其穿透硫容也不同,过大和过小的孔径均不利于脱硫。主要孔径在200nm范围的脱硫剂不仅具有较高的硫容,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论文还考察了模拟煤气中水蒸汽含量与预还原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水蒸汽对脱硫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聚苯乙烯微球 造孔剂 织构 高温脱硫剂 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X70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课题选择10-26
  • 1.1 IGCC技术的发展10-11
  • 1.2 高温煤气脱硫剂11-15
  • 1.2.1 单一金属氧化物脱硫剂12-13
  • 1.2.2 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13-15
  • 1.3 高温煤气脱硫技术现存的主要问题15-18
  • 1.3.1 黏结剂15-16
  • 1.3.2 造孔剂16
  • 1.3.3 脱硫的气氛效应16-17
  • 1.3.4 脱硫剂在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17-18
  • 1.4 聚苯乙烯微球的合成机理与方法18-23
  • 1.4.1 乳液聚合机理18-20
  • 1.4.2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微球20-22
  • 1.4.3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微球22-23
  • 1.5 课题的选择和研究内容23-26
  • 第二章 不同粒径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制备与表征26-42
  • 2.1 实验部分26-30
  • 2.1.1 实验仪器26
  • 2.1.2 实验试剂26-27
  • 2.1.3 聚苯乙烯纳米微球的制备与合成27-29
  • 2.1.4 分析测试29-30
  •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30-41
  • 2.2.1 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微球30-38
  • 2.2.2 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微球38-41
  • 2.3 小结41-42
  • 第三章 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评价与表征42-70
  • 3.1 实验部分42-49
  • 3.1.1 脱硫剂的制备42-43
  • 3.1.2 脱硫剂的活性评价43-46
  • 3.1.3 脱硫剂的活性成分分析及表征46-49
  • 3.2 结果与讨论49-68
  • 3.2.1 以聚苯乙烯微球为造孔剂制备的脱硫剂与采用传统造孔剂制备的脱硫剂的性能比较49-55
  • 3.2.2 脱硫剂的织构对脱硫性能的影响55-60
  • 3.2.3 脱硫剂Y_2和Y_6的脱硫性能60-62
  • 3.2.4 脱硫剂Y_2和Y_6的再生性能62-63
  • 3.2.5 模拟煤气中水蒸汽含量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63-65
  • 3.2.6 水蒸汽含量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的原因65-66
  • 3.2.7 预还原对脱硫剂性能的影响66-67
  • 3.2.8 煅烧时间对脱硫剂活性的影响67-68
  • 3.3 小结68-70
  • 第四章 结语70-74
  • 4.1 结论70-71
  • 4.2 论文特点71-72
  • 4.3 今后工作设想72-74
  • 参考文献74-80
  • 致谢80-82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微球    王东波;冯玉杰;韩俐伟;聂玉梅;田言;

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亚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顾井丽,曹堃,黄源

小粒径无皂阳离子聚苯乙烯胶乳纳米粒子的制备与稳定    王俊恩,吴华强,王安明,曹允洁,段应军,袁品仕

铁钙混合氧化物脱硫剂的硫化与再生过程研究    李彦旭,宋靖,李春虎,郭汉贤,谢克昌

聚苯乙烯胶晶模板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SiO_2材料    杨卫亚;郑经堂;谭树成;张艳姝;赵玉翠;

聚苯乙烯乳胶球三维有序体的制备及其显微形貌表征    张辉,朱红,唐清

乳液聚合制备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复合粒子    黄琨,胡文军,范敬辉,张凯,向明,周德惠

模板技术合成有序介孔/大孔二氧化硅    杨振忠,齐凯,容建华,王利军,刘正平,杨运信

聚苯乙烯胶体晶体模板制备高质量的二氧化钛孔型材料    曹艳玲;王艳平;朱永政;陈洪波;李志慧;池元斌;

聚苯乙烯模板制备SiO_2三维有序孔材料    齐凯,杨振忠,刘正平,王利军,赵得禄

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助剂影响规律的研究    樊惠玲

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    徐祥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在乳液聚合反应中的应用研究    王世杰

采用新型表面活性剂超声辐照乳液聚合制备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张静志

苯乙烯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洪秀秀

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刘小群,江宏富,姚文锐

纳米CeO_2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陈汝芬

双锂引发剂的合成及稳定性研究    杨万泰,沈建荣,金关泰

油改性醇酸树脂的制备及催化剂对合成工艺影响因素的研究    许素莲,张洪波,安春爱

三维规则排列的大孔SiO_2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沈勇,邬泉周,李玉光

HDI与聚丁二醇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裴玉新,王庆瑞,魏柳荷

HEMA和DMEAMA共聚物的结构分析    王曼丽,胡盼盼

表面修饰活性炭的电容器电极    李仁贵,苗小丽,邓正华

纳米金属包覆材料研究进展    付真金;罗江山;廖其龙;

纳米技术与抗紫外线功能性纺织品    张永文 ,陈英

聚合物乳液有序膜模板及微孔材料的FE-SEM观察    郑东;贺昌城;武英;

一种尖晶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    王文泰;李春虎;于英民;张新玲;

利用碱厂白泥和钢厂赤泥生产高效烟气脱硫剂的研究    张新玲;李春虎;于英民;张丽;王文泰;

纳米级再生型复合抗菌整理剂QP-NK    郑敏;朱亚伟;胡韵;许海军;

一种尖晶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在油品脱硫中的应用    王文泰;李春虎;于英民;张新玲;

高分子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践    李旭日;赵立群;杨凤;于智;

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助剂影响规律的研究    樊惠玲

分离CO_2/CH_4固定载体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颖

阴离子水性纳米聚氨酯制备及其复合物的应用研究    胡津昕

杂芳基乙烯类化合物光化学性质及其相关配合物的研究    庄俊鹏

配煤理论与固硫技术的基础研究    高洪阁

新型蛋白质色谱介质的研究    周鑫

新型液相色谱介质制备及生物大分子快速纯化    吴蕾

丙烯酸系增稠剂的合成、聚合动力学及性能的研究    于善普

核壳多层复合乳液共聚过程群子参数标度与材料耗散结构关系的研究    王国军

浓乳液快速聚合方法的研究    张晨

西佛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苯乙烯配位聚合的研究    王月欣

丙烯酰胺类单体的反相乳液聚合    王振卫

硫化氢废气的燃烧——吸收法净化研究    王学谦

耐高硬度、高碱度、高pH值阻垢分散剂的研制    荆国华

偏氯乙烯-氯乙烯悬浮共聚树脂的合成和表征    袁助

含氮高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张震乾

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研究    康红梅

TEXACO水煤浆气化炉的建模及仿真研究    李斌

UV混杂固化胶印油墨的研制    熊平凡

淀粉/纤维素接枝AA和AM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与评价    周明

树脂固载磷钨酸催化合成苯甲醛正己硫醇缩醛    聂国朝

胶束催化作用下实现聚苯乙烯的氯甲基化    刘启发;高保娇;杨云峰;安富强;

聚N-烷基丙烯酰胺类凝胶及其温敏特性    金曼蓉,吴长发,张桂英,刘培毅,侯薇

高分子水凝胶材料研究进展    李贤真,李彦锋,朱晓夏,李柏年,刘刚

Friedel-Crafts酰基化法制备聚苯乙烯型阴离子交换树脂    许辉,胡喜章

树脂负载金属离子固体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动力学研究    蓝平,唐正姣,吴如春,谢涛,廖安平

相转移催化合成丁酸丁酯    王科军,郭建新,罗春水

高交联大孔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的磺化反应    严俊,周春才,吴君磊,陈学勇

氯乙酰化聚苯乙烯型固相载体的制备    魏荣卿,王强,刘晓宁,王迷,欧阳平凯

键合于聚苯乙烯的铁(Ⅲ)卟啉的合成、表征及其模拟细胞色素P450催化环己烷的羟化作用    刘展良,黄锦汪,计亮年,劳彩玲

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助剂影响规律的研究    樊惠玲

一种新型侧链含氟高分子固体强酸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周三一

苯乙烯无皂乳液聚合的研究    洪秀秀

热敏性磁性高分子微球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丁小斌,孙宗华,万国祥,江英彦

T306脱硫剂脱除H_2S的反应动力学    王桂轮,周文来,李建伟,李成岳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艺,李效玉

三维规则排列的大孔SiO_2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沈勇,邬泉周,李玉光

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上SO_2的还原    胡大为,秦永宁,马智,韩森

三维大孔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徐志兵;郭畅;隆兴兴;唐业仓;魏先文;

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于景媛;李强;马晓红;孙旭东;

Yb_2O_3纳米晶的制备及其若干性质的研究    董相廷,刘桂霞,孙晶,李建利,刘景和,洪广言

管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进展    周利,程谟杰,衣宝廉

无皂种子乳液法制备复合微球    韩绍华,肖茹,顾利霞

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助剂影响规律的研究    樊惠玲

单分散聚合物乳粒合成及胶体晶体组装和结构研究    李宏宇

铁酸锌高温煤气脱硫行为及气氛效应研究    梁美生

IGCC和联产的系统研究    徐祥

纳米金属/聚合物核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黄琨

水汽气氛下氧化铁基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行为    侯鹏飞;赵瑞壮;上官炬;梁丽彤;樊惠玲;米杰;

氧化铁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动力学行为研究    张红霞;赵瑞壮;上官炬;

SW型脱硫剂的研制及应用    郭斌;杨景亮;任爱玲;胡志鲜;吕焕武;高建明;陈贵芳;杨永福;

高温煤气脱硫 Ⅱ.铁锌基脱硫剂再生工艺条件的研究    卢朝阳,沙兴中,李四生,田安意,王宇红

煤气厂脱硫剂脱硫探讨    李凌澍;

沼气脱硫    韦文虎;张金林;查忠秀;

常温氧化铁脱硫法在油页岩干馏瓦斯中的应用    张宗平;

常温氧化铁脱硫法在油页岩干馏瓦斯中的应用    张宗平;

高温煤气脱硫除尘一体化工艺的影响因素    牛俊粉;田贵山;魏春城;李双;

煤气高温脱硫的实验研究    鲍国杭;郭曙强;张一帆;丁伟中;

高温煤气脱硫剂研究进展    宋娥媚;谢丽娜;

铁基脱硫剂的动态再生    郝昌清;张德祥;吴亭亭;

烧结烟气脱硫技术问答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李先旺

炭质多孔材料的结构控制及对H2S、CO2脱除行为研究    陈庆军

吸附法脱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研究    智永婷

栲胶脱硫工艺副产物生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牛艳霞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织构对高温煤气脱硫剂性能的影响    宋瑾

稀土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表征与性能研究    湛月平

稀土介孔氧化物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性能和动力学特征研究    万正勇

高温煤气脱硫剂La(Sm)MeO_x/SBA-15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卫晓娜

氧气及水氧混合气氛下半焦负载(Fe,Zn,Ce)中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再生行为    曹俊倡

超(亚)临界水浸渍法制备锰基中温煤气脱硫剂的研究    刘炼伟

改性半焦负载(Fe,Zn,Mn)复合金属氧化物中高温煤气脱硫剂的制备    张永艳

半焦负载锌锰铜吸附剂的中温煤气精脱硫研究    靳庆麦

氧化铁/褐煤半焦中高温煤气脱硫剂再生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于蒙

超临界水浸渍法制备锰基中温脱硫剂的研究    司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