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施氮对关中灌区秸秆还田小麦生长及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9:25
热度:

施氮对关中灌区秸秆还田小麦生长及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摘要】: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实施秸秆还田,对促进秸秆资源的利用以及冬小麦的高效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用氮肥对冬小麦籽粒产

【摘要】: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模式下实施秸秆还田,对促进秸秆资源的利用以及冬小麦的高效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施用氮肥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均有重要的影响,不合理施氮不仅可能会导致籽粒产量和品质的下降,还能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制约农业的高产高效及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秸秆还田下作物定量施氮问题十分必要。本文研究了关中地区不同施氮量下秸秆还田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旨在为该区秸秆还田冬小麦氮肥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进行了两年田间试验,第一年以冬小麦西农979为供试材料,设秸秆还田配施0、87.5、175、262.5、350kg/hm~2氮肥(N)以及单施175kg/hm~2氮肥(N)6个处理;第二年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设5个氮肥用量(0、84、168、252、336kg/hm~2)为主处理、秸秆还田与否为副处理共10个处理的田间裂区试验,分析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产量、地上部氮磷钾吸收和耕层土壤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了田间状态下还田玉米秸秆中氮、磷、钾的释放规律。论文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 (1)第一年度,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18.5%;然而在第二年度,不同施氮量下秸秆还田与不还田处理冬小麦籽粒产量相比差异不显著,表现为低施氮量配合秸秆还田处理冬小麦产量有降低趋势,高施氮量配合秸秆还田处理有增加趋势,原因是第二年小麦播前降雨量大、底墒远高于第一年,因此秸秆还田措施的保水优势无法体现,导致不增产。 (2)冬小麦籽粒、茎叶和颖壳中氮素含量随着秸秆还田配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颖壳和籽粒中磷素以及茎叶和籽粒中钾素含量无影响,而对茎叶中磷素和颖壳中钾素的影响在两季试验中呈现不同规律。冬小麦的氮素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在两年试验中均表现为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高于单施氮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7.77%和66.76%(2010-2011);3.29%~24.46%和15.04~30.05kg/kg(2011-2012),但差异不显著。 (3)相对于秸秆还田不施氮肥处理,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增加趋势,增加幅度为0.22%~11.90%;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有增加耕层土壤中硝态氮储量的趋势,变化幅度为:-0.6%~74.1%,并能更有效地将土壤中的硝态氮保留在土壤表层;秸秆还田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处理耕层速效钾含量提高,提高幅度为0.74%~17.87%。 (4)秸秆还田具有保水作用,能提高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秸秆还田处理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均有所提高,平均提高水平达到6.92%,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5.14%。 (5)持续190天的田间玉米秸秆腐解试验表明:玉米秸秆在冬小麦生育期内的腐解经历了“快-慢-快”三个阶段。玉米秸秆在前40天腐解速度很快,之后从第40天到第70天干物质腐解速度变缓,第70天后玉米秸秆的腐解速度又加快。前40天、第40天到第70天和第70天之后这三个时间段内在对照和施氮肥处理中玉米秸秆的腐解量占总腐解量的比例分别为59.12%和58.98%,1.06%和7.07%,以及39.83%和33.96%;经过190天的腐解,玉米秸秆干物质腐解率达到28%~30%,即在冬小麦生育期内还田玉米秸秆无法实现充分的腐解;玉米秸秆中养分释放率大小依次为:钾素氮素磷素,释放率依次为79.41%、38.10%和37.28%。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用氮肥有促进秸秆干物质腐解及氮磷释放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冬小麦产量 氮肥用量 秸秆还田 养分吸收 秸秆腐解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512.11;S141;S513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2
  • 1.1 研究背景12-14
  • 1.2 秸秆还田研究现状14-19
  • 1.2.1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14-15
  • 1.2.2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15-16
  • 1.2.3 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的影响16
  • 1.2.4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16-17
  • 1.2.5 秸秆还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7
  • 1.2.6 秸秆还田条件下定量施肥的研究17-18
  • 1.2.7 秸秆还田提高作物氮素效率的原因18-19
  • 1.3 秸秆腐解过程中氮磷钾养分释放规律研究19-21
  • 1.3.1 影响秸秆腐解的因素19-20
  • 1.3.2 秸秆腐解特征20-21
  • 1.4 秸秆还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1
  • 1.5 本研究的目的21-22
  • 第二章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22-36
  • 摘要22-23
  • 2.1 材料与方法23-24
  • 2.1.1 试验地概况23
  • 2.1.2 试验设计23-24
  • 2.1.3 试验测定项目及方法24
  • 2.1.4 数据处理24
  • 2.2 结果分析24-32
  • 2.2.1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及收获指数的影响24-26
  • 2.2.2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26-28
  • 2.2.3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的影响28
  • 2.2.4 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地上部养分吸收的影响28-32
  • 2.3 讨论32-34
  • 2.3.1 秸秆还田措施配施氮肥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32-33
  • 2.3.2 秸秆还田措施配施氮肥对冬小麦养分吸收的影响33-34
  • 2.3.3 关中地区实施秸秆还田措施的必要性及展望34
  • 2.4 结论34-36
  • 第三章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36-44
  • 摘要36-37
  • 3.1 材料与方法37-38
  • 3.1.1 试验地概况37
  • 3.1.2 试验设计37
  •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37
  • 3.1.4 数据处理37-38
  • 3.2 结果分析38-42
  • 3.2.1 不同处理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38
  • 3.2.2 不同处理对耕层土壤氮素的影响38-40
  • 3.2.3 不同处理对耕层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40-41
  • 3.2.4 不同处理对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41
  • 3.2.5 秸秆还田对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41-42
  • 3.3 讨论42-43
  • 3.3.1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养分的影响42-43
  • 3.3.2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分的影响43
  • 3.4 结论43-44
  • 第四章 冬小麦生育期内还田玉米秸秆的养分释放规律44-50
  • 摘要44-45
  • 4.1 材料与方法45-46
  • 4.1.1 试验地概况45
  • 4.1.2 试验设计与方法45
  •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45
  • 4.1.4 数据统计45-46
  • 4.2 结果与分析46-48
  • 4.2.1 不同处理玉米秸秆干物质腐解特征46
  • 4.2.2 不同处理玉米秸秆氮素释放规律46-47
  • 4.2.3 不同处理玉米秸秆磷素释放规律47
  • 4.2.4 不同处理玉米秸秆钾素释放规律47-48
  • 4.3 讨论48-49
  • 4.3.1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干物质的腐解特征48
  • 4.3.2 玉米秸秆腐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特征48-49
  • 4.4 结论49-50
  • 第五章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8
  • 致谢58-59
  • 作者简介5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海燕;吴德敏;李彦;张英鹏;刘兆辉;江丽华;

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方法    胡海生;

秸秆还田与小麦播种方式对免耕稻茬麦产量的影响    陈在新;胡志仿;陈岚;

不同还田方式下有机物料有机碳分解规律研究    迟凤琴;匡恩俊;宿庆瑞;张久明;

不同还田方式下大豆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匡恩俊;

小麦秸秆还田对华北高产粮区碳截留的作用    张庆忠;吴文良;林光辉;

北方旱区农田水肥效应分析    高亚军,李生秀

玉米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赵凡;何秀云;沈玉梅;牛建彪;李建平;李胜克;张继祖;

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及其效益    陈涛,王广胜,闫建英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及推广应用前景(上)    曹建军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晓燕;袁玲;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

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

有机肥料对土壤可溶性氮素变化的影响及肥效研究    赵明;赵征宇;蔡葵;于秋华;王文娇;

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

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

黄土高原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和演替中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研究进展    刘勇;

蚯蚓粪对樱桃萝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王东红;史庆华;王秀峰;魏珉;胡瑾瑜;郭长美;

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

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

基于GIS的县域肥料配方制定    孙义祥;

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

不同还田条件下稻田紫云英氮素释放及效应研究    唐杉;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

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    常江;杜艳;姚艳娟;

水肥一体化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虎成;徐坤;

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在梨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晓燕;代明亮;李松涛;李天忠;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侯钰荣

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    王俊峰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    郑光辉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马琳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    潘媛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养分管理措施对丹江口库区橘园氮磷行为特征的影响    毕磊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氮素不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贾效成,于振文,张永丽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洪梅;孟淑华;白洪立;王西芝;王立功;张娟;

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魏建林;崔荣宗;杨果;管力生;岳玉德;肖建军;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秸秆堆腐还田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张虎,常江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允青;郭熙盛;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静;屈克伟;

施肥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 Ⅰ、追施氮肥时期对产量与蛋白质同步形成的影响    贾振华,李华,姜子英

冀中冲积平原潮土的酶活性    李博文,杜孟庸,周健学,刘树庆,许皞

施氮量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土壤中硝态氮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孟建;李雁鸣;党红凯;

用土壤剖面无机氮和小麦植株进行氮肥推荐研究    赵同科;曹云者;张国印;

施氮条件下供水对作物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俊儒

供水条件下施氮对作物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翟丙年

农田水肥效应及其生理机制研究    高亚军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不同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对直播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凤博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    夏炎

提高土壤肥力的一项有效措施——秸秆还田    范琼文

红壤水田秸秆还田对三熟各季作物的增产效应    王国法,蒋彭炎,陆龙泉,吴柏荣

制定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的研究    

实施玉米机械秸秆还田的八项注意    李加恩,唐守晋

凤冈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分析    刘富春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继献,朱文秀

秸秆还田地块耕作管理“三要”    薛玉华

浅析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    马金芝;刘悦上;陆卓;

应用生态系统原理发挥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    余彦波,刘棣良

不同前作及其秸秆还田对晚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孙传芝;孙仲逸;魏贞莹;唐复中;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减少环境污染    樊旭;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我区力推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技术    记者 宋春风 通讯员 陈彦毅

省农垦六成麦地秸秆还田    王戴群记者 孙全龙

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    梁建统

9.2万亩棉花实施秸秆还田    通讯员 刘世全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驿城区农机局抓好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工作    本刊记者 吕磊通讯员 胡军锋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全市秸秆还田将达100万亩    刘璇 陈志奎

今秋明春四川秸秆还田百万亩    通讯员 彭福智 记者 邓万祥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黄土高原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及优化耦合研究    付秋萍

水磷耦合对冬小麦水、磷利用与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    王瑜

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生理基础    韩雪

CO_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及氮素利用的效应    许育彬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玉米秸秆还田对接茬冬小麦生长、衰老及土壤碳氮的影响    刘阳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施氮对关中灌区秸秆还田小麦生长及秸秆腐解规律的影响    顾炽明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关中麦玉轮作区施氮对秸秆还田小麦产量和秸秆养分释放的影响    张亮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    苗峰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渭北旱地夏闲期秸秆还田和种植绿肥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李富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