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西藏加查地区构造特征及水电工程适应性评价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8:59
热度:

西藏加查地区构造特征及水电工程适应性评价【摘要】:雅鲁藏布江中游水力资源丰富,且位于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规划在西藏加查地区修建的加查水电站既满足了国家电力的需求,又促进

【摘要】:雅鲁藏布江中游水力资源丰富,且位于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地带,规划在西藏加查地区修建的加查水电站既满足了国家电力的需求,又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雅鲁藏布江及毗邻地区位处大陆最年轻的造山带——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雅鲁藏布江大致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干流大部分正处在或靠近雅鲁藏布江深大断裂带。因此,该区地质构造背景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近代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烈度较高;河床覆盖较深,河谷两岸滑坡、崩塌堆积等物理地质现象发育,它们对该河段水资源开发及水电站建设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加查水电站具有优越的开发条件和前景,但加查水电站位处全球著名的纬向构造——特提斯造山系(带)东段,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地震地质背景和工程地质条件均较复杂。属一级构造的雅鲁藏布江断裂带从坝址下游3km附近斜穿雅鲁藏布江,总体沿雅鲁藏布江展布,走向近东西,陡倾南或北,略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全长1000多公里。该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南部一条规模巨大的大地构造边界,是印度板块向亚欧大陆几个阶段俯冲—碰撞的构造演化结果。沿断裂带发育白垩纪蛇绿岩套、混杂岩带和新生代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并控制了北侧新生代初期中酸性、碱性侵入岩分布及熔岩喷发。雅鲁藏布江断裂控制了渐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更新世盆地,表现为南倾的多重逆冲,破碎带宽数百米至千米以上,动力变质作用十分显著,断层崖、断层三角面等地貌特征明显,显示出第四纪晚期有一定的活动性。区域上除规模巨大的近东西雅鲁藏布江断裂外,近南北向、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也较复杂。除地质构造外,坝址区及加查地区地层、岩性也较复杂。 加查地区位处喜马拉雅造山带核部,是新构造运动、地震、地热活动和新生代岩浆作用最强烈地区。 青藏高原断块区新构造运动最直观的表现是强烈的垂向隆升和块体的水平滑动。其运动特征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继承性和新生性,空间上具有差异性等。主要表现为大面积整体、间歇性急剧抬升断裂;断块活动的继承性、新生性和差异性断裂等。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遥感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显微构造、年代学、地震地质、数据处理等方法、技术和手段,对雅鲁藏布江中游加查地区活动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断裂构造的活动性方面,对工程的适应性做了客观的评价。 通过调查发现雅鲁藏布江断裂的活动性具明显的分段性,总体而言,米林以东活动性较强,为全新世活动断裂;米林以西断裂活动性较弱,最新活动时代主要为中-晚更新世。加查水电站加查地区具晚更新世活动特征。 在坝址区共发现11条断层。且主要为四级结构面,多为脆-韧性断层。这些断层具有方向一致、性质相同、规模较小、顺层或近于顺层特征。 坝址区第四系发育,坝址座落在二级、三级阶地平台上。该区构造背景复杂,北距雅鲁藏布江区域性大断裂2-3km,加查坝址区第四系覆盖层之下是否存在规模较大的区域性隐伏断层,是该工程极为关注的问题。为了解决隐伏断层问题,本项目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依据构造变形规律进行宏观判断;而是由远及近追踪调查,确定是否有较大规模断层延向坝址区;三是物化探手段予以确证。综合运用上述方法,认为坝址区覆盖层之下仅仅发育数条规模较小的断层,不存在较大的、具区域规模的断层。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加查地区地质调查研究基础,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石、构造、物理地质作用、构造稳定性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认为加查水电站开发条件较好。 【关键词】:构造特征 隐伏断裂 活动断层 适应性 雅鲁藏布江 西藏加查水电站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V221.2;P54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引言11-18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12-14
  • 1.2.1 活动构造的研究进展12-13
  • 1.2.2 西藏加查地区地质调查的研究进展13-14
  • 1.3 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思路、方法和手段14-17
  • 1.4 取得的成果17-18
  •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18-28
  • 2.1 地形地貌18
  • 2.2 区域地层18-19
  • 2.3 区域岩石19
  • 2.4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19-23
  • 2.4.1 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格局19-20
  • 2.4.2 断裂构造分级及区域边界断裂特征20-23
  • 2.5 区域新构造及活动构造特征23-28
  • 2.5.1 区域新构造特征23-24
  • 2.5.2 区域断裂活动性24-25
  • 2.5.3 区域地震活动特征25-27
  • 2.5.4 区域地热活动特征27-28
  • 第3章 加查地区地质构造特征28-41
  • 3.1 加查地区地形地貌28
  • 3.2 加查地区地层28-30
  • 3.3 加查地区岩石30-33
  • 3.3.1 岩浆岩30-31
  • 3.3.2 变质岩31-33
  • 3.4 加查地区地质构造33-41
  • 3.4.1 区域构造背景及格局33-34
  • 3.4.2 加查地区断裂构造特征34-41
  • 第4章 加查水电站坝址区地质构造特征41-57
  • 4.1 坝址区地形地貌41-43
  • 4.2 坝址区地层岩性43-44
  • 4.3 坝址区构造特征44-57
  • 4.3.1 区域构造背景及边界断裂(雅鲁藏布江断裂)特征44-47
  • 4.3.2 坝址区隐伏断裂研究47-52
  • 4.3.3 坝址区断层构造特征52-57
  • 第5章 水电工程适应性评价57-64
  • 5.1 基本地质条件57-61
  • 5.1.1 地形地貌57
  • 5.1.2 地层岩性57
  • 5.1.3 构造特征57-58
  • 5.1.4 坝址区物理地质作用58-61
  • 5.2 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61-64
  • 结论64-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7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西藏加查地区某水电站坝址区隐伏断裂研究    廖驾;吴德超;吕少辉;黄晨;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米林—曲水段现今应力—形变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曹广鹏

西藏街需水电站工程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工程影响研究    李文强

雅鲁藏布江断裂带附近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    曹忠权,谢平,金花,陈群策,毛吉震

青藏高原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速率的研究——GPS观测资料的反演结果    王勇,许厚泽

青藏高原腹地典型盆-山构造形成时代    吴珍汉,江万,吴中海,张淑坤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    潘裕生

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生代构造年代学框架    张进江

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新方案    李德威

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    邓起东,陈立春,冉勇康

关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东段)的新认识    郝杰,柴育成,李继亮

断裂构造研究进展对工程地质学的启示    陈昌彦,张李节,王思敬,王贵荣

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现状与趋势    柴建峰,朱时杰,伍法权,常中华

郯庐断裂皖中段的韧性活动特征    许卫,童劲松

RS、GIS一体化研究——以湖北省土壤侵蚀遥感调查为例    张友水,薛重生

构造地质图中若干问题的浅析    钱德玲,宋传中

福建永安喀斯特地貌形成发育与经济建设    王芳;

可可西里盆地构造信息的遥感提取    刘海军;刘登忠;何武;徐争强;

第四纪沉积物常用测年方法及其适用性研究    张生

城市生态需水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研究——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    毛小苓;田坤;李静萍;李天宏;刘永伟;

自组织特征映射在鄱阳湖地区洪涝灾害研究中的应用    付凌晖,王惠文,Yves Lechevallier

两种成分数据预测建模方法的比较研究    赵江涛,黄薇,王惠文

一种海量数据的分析技术——符号数据分析及应用    胡艳,王惠文

河南水洞岭铜锌矿床特征、成因及找矿潜力分析    张智慧;涂恩照;崔华瑞;张旭;

国道(G214)盐井—芒康段地质灾害特征调查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张玉明;汤喜梅;

青藏铁路沿线近100年地震震级与频次变化分析    于斌;朱连奇;梁留科;刘峰贵;周强;

城市环境治理能力评估:一种基于熵权的动态组合评价方法    邬文帅;寇纲;

地矿遥感技术应用与关键技术探讨    邓书斌;鲍晨光;钟湘宇;

伊犁盆地伊宁凹陷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周小进;段铁军;江兴歌;

扬子地块东南缘多期构造变形及其油气意义    陈科;林伟;王清晨;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环渤海残留盆地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郝天珧;吴健生;徐亚;王家林;宋海斌;黄松;王真理;

中国边缘海域及其邻区的岩石层结构与构造分析    胥颐;郝天珧;李志伟;刘建华;

浙江大洲铀矿田矿后构造格架及意义    张万良;徐松生;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逆冲推滑体系    金宠

丽江市地质环境脆弱性及其对策研究    黄义忠

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邱桔

黑龙江三矿沟铜多金属矿区(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李德荣

锦屏二级水电站施工排水洞岩爆问题研究    刘立鹏

黑龙江完达山—太平岭成矿带成矿系列与找矿预测    李光辉

南海西北次海盆张裂特征及扩张方式    吴振利

武夷山地区显生宙构造变形与年代学研究    徐先兵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中磁性矿物标型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张丹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牛全福

七星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    杨文旺

断层活化导致井巷破坏的数值模拟分析    薛志鹏

基于FLAC~(3D)的断层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贾晓亮

钱营孜矿井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    杨鑫

基于地质环境评价的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张超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冰川发育气候与构造运动的耦合关系研究    钟雷

阜新市细河以北主体功能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郑婧

西乌旗地区中、新生代岩浆岩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杨宝美

雪峰陆内构造系统燕山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    刘恩山

车镇凹陷新生代成盆—成藏构造过程及华北克拉通破坏    刘丽萍

城市活动断裂带的土壤氡、汞气评价方法    刘菁华;王祝文;刘树田;王晓丽;

乌东德地区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    张晨;陈剑平;王清;谷复光;张文;

工程地质分析思路在泥石流评价中的应用    王小群;沈军辉;游敏;

泥石流堆积扇发育演化特征观测研究    张金山;沈兴菊;魏军林;

泥石流危险度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及应用    王子健;肖盛燮;戴廷利;武黎明;王伟;

几个力学概念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    武红岭,王薇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内构造岩片划分及形成——以仲巴-桑桑段为例    吴新国;吕继东;

聊城—兰考断裂及其土壤汞、氡气异常    张建伟;赵全升;郭秀岩;王建强;赵国磊;

青藏高原古近纪—新近纪隆升与沉积盆地分布耦合    张克信;王国灿;陈奋宁;徐亚东;骆满生;向树元;寇晓虎;赵来时;

青藏高原及邻区三阶段构造演化与成矿演化    李德威;

高精度卫星遥感技术在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中的应用    邓辉

川西北地区构造应力场分析与应用    操成杰

粘土颗粒含量对蒋家沟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    陈中学

雅鲁藏布江加查—米林段冰川泥石流形成条件与活动特征研究    王磊

雅鲁藏布江米林段泥石流堆积扇形态特征与堆积范围研究    苏永超

雅鲁藏布江米林—加查段沿线暴雨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金叶

雅鲁藏布江(米林—加查段)泥石流活动特征及分布规律研究    王玉夜

雅鲁藏布江林芝—加查段冰川泥石流危险度研究    李杰

西南山区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    张会刚

丹巴县邛山沟泥石流成因及发展演化规律研究    罗康军

大渡河黄金坪水电站近坝库区叫吉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王劲光

基于DEM的雅鲁藏布江河流地貌特征的研究    单菊萍

雅鲁藏布江中游谢通门南北向活动断裂带特征及工程效应研究    朱菲菲

中国大陆若干地震构造带的地震准周期丛集复发行为    张秋文,张培震,王乘,汪一鹏,Michael A.Ellis

高喜马拉雅中段近期的地壳运动——大地测量最新结果及其解释    张赤军,许大欣

跨喜马拉雅的GPS观测与地壳形变    王琪,游新兆,王文颖,杨志强

青藏高原古地理环境研究    李炳元,潘保田

解析构造学刍议    马杏垣

东昆仑晚新生代沉积、地貌与环境演化初步研究    李长安,骆满生,于庆文,王永标

中国岩石层底面地幔对流状态的探讨    黄培华,傅容珊

具有随机地震应力积累速率的地震发生概率模型    王时标,姚振兴

喜马拉雅及南藏的地壳俯冲带——地震学证据    曾融生,丁志峰,吴庆举,吴建平

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    谢富仁,崔效锋,赵建涛,陈群策,李宏

冶勒水电站覆盖层内大断面隧洞施工技术浅论    杨德芳;徐军杰;梁兵;

覆盖层电镀合金    张杰贤

带加筋聚合物覆盖层的钢筋混凝土梁的抗裂性    陈业明

用有机覆盖层控制矿山酸性污水    陶德宁

井下硐室爆破在铅锌矿山的实践    张亭;刘武团;

井下硐室爆破在铅锌矿山的实践    张亭;刘武团;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层和化学沉积层—现有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价    

冶勒水电站深厚覆盖层帷幕灌浆试验研究    关艳平;薛建军;

覆盖层对水下钻孔爆破的影响分析    陈艺;陆历富;

反循环多级套管跟管钻进施工技术在覆盖层钻进中的应用    赵焕亮;

具有弹性盖层的应变合金外延薄膜组分演化    何陵辉;

宝泉电站上水库主坝坝基深厚覆盖层问题研究    齐三红;杨顺群;郭晓峰;

无钯活化之无电镀钴合金作为铜内连线覆盖层之应用(英文)    张淑雅;万其超;王咏云;

溪洛渡水电站出线井混凝土壁后灌浆试验    翟万全;蔡荣生;赵辉;

黄金坪水电站坝基深厚覆盖层帷幕灌浆试验研究    杨俊志;冯杨文;陈修星;侯锦;

柔性印制板在某小型发射装置中的应用    周月梅;

江西莲花县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条件分析    雷万荣;黄永泉;唐春梅;江凌云;

无电镀钴合金在电子元件制作上之应用    许雯琪;万其超;王詠雲;

覆盖层对颤蚓扰动引起的沉积物中镉和锌释放的影响    花修艺;乔倩倩;董德明;李拓宇;吕继涛;梁大鹏;

覆盖层在飞片传递爆轰过程中的影响    张志;卫玉章;赵峰;

陕西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攻破150米深厚冰碛覆盖层防渗难题    本报通讯员 秦延安 樊伯印

蓝光盘片 BD规格优、难度高 覆盖层技术为关键    曹其玮 DigiTimes

太阳能技术运用    吴平

“乳液”修复土地 “蜂窝”清洁尾气    齐智杰记者 何秀丽

十二局集团二公司小磨高速公路再露一手    通讯员 周广宽 马军

生态填埋:资源化城市垃圾    通讯员 王晓铭 本报记者 王春

陈少华:社区信息化应坚持整体性规划和多元化建设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信息科学研究中心 陈少华

9C加快确立“蓝色光盘”标准    胡春民

“垃圾的最终归缩是没有垃圾”    王晓铭 王春

优质豆科牧草——百脉根    山西省农科院土肥所 俞小秋

固废堆场终场土质覆盖层中水分运移规律及调控方法研究    贾官伟

水声吸声覆盖层理论与实验研究    王曼

Ge/Si和TiN/Si_3N_4低维体系的表面和界面研究    潘志云

城市垃圾填埋场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邓学晶

低接触势垒ErSi_(2-x)和YSi_(2-x)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黄巍

黄山风景区斑痣盘菌科物种多样性与散斑壳属分子系统学研究    王士娟

辽宁核电厂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    闻久成

瞬变电磁法勘探中的低阻层屏蔽问题研究    石显新

深覆盖层上高面板坝应力变形性状研究    孙大伟

地表水体底泥氮磷污染原位控制技术及相关机理研究    林建伟

锌及锌覆盖层户外大气暴露与实验室加速腐蚀试验相关性的研究    王绍明

地壳覆盖层中电磁波传播特性的预测分析    袁盛红

水下消声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白国锋

湿润气候区毛细阻滞型覆盖层性能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邓林恒

石人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合理厚度研究    乔国刚

基于阴极保护的埋地钢质管道外覆盖层缺陷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    王长勇

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结构特性研究    闫国斌

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坝坝区渗流场特性及分析模型研究    岑黛蓉

多波联合应用及同时成像研究    李红星

基于动态哈希表策略的无线移动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张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