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处理设备的设计与试验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8:49
热度:

玉米秸秆处理设备的设计与试验【摘要】:玉米秸秆是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大约50%的秸秆是通过还田机就地粉碎还田作有机肥,或利用茎穗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回收作青贮饲料。但秸秆还田机的刀片或

【摘要】:玉米秸秆是可利用的资源,目前大约50%的秸秆是通过还田机就地粉碎还田作有机肥,或利用茎穗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回收作青贮饲料。但秸秆还田机的刀片或锤片磨损速度快、功率消耗大,茎穗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效率较低,致使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地区制约了玉米秸秆大面积回收利用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制了齿爪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在玉米秸秆打捆联合收获机上开发了捆网机构及自动控制系统。 齿爪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主要由茎秆切削滚刀、秸秆捡拾器、秸秆喂入辊、粉碎室、镇压辊、传动系统、悬挂架、机架侧板等组成,由拖拉机牵引作业。结构特点是,滚刀设计有浮动装置,提高了滚刀对秸秆切削时,对地面仿形能力。秸秆捡拾器采用“D”型滑道,秸秆捡拾干净。秸秆喂入辊设计有浮动装置,能够根据秸秆喂入量的大小,自行调节喂入辊的间隙。粉碎室采用饲料粉碎机的工作原理,增强了秸秆破碎能力。整个秸秆粉碎过程功耗低,刀具无磨损,粉碎效果好,降低了老百姓秸秆还田作业的成本,提高了秸秆还田效果,进一步提升了玉米秸秆处理的机械化水平,完善小麦、玉米两作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在项目组研制的青贮打捆玉米联合收获机上,对送网、割网等机构进行了改装设计,对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等进行了优化,通过试验确定了割网方案和捆草网形式。实现了割台与打捆单元工作效率的匹配,满足了玉米秸秆青贮打捆和干玉米秸秆打捆回收作业的要求。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和装备的自动化程度,研发了打捆过程控制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测速编码器、行程开关为检测元件,电磁离合器、电磁液压阀为执行元件,显示屏可即时监视动作流程。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实现自动和手动控制两种模式。自动控制模式下,打捆单元每个动作都按设计程序进行,可实现喂料、割网刀归位、送网、自动缠网、割网刀割网、开启仓门、关闭仓门等全程控制,无需停车打捆或专人操控,工作效率高。手动控制模式下,每个功能按键对应一个特定的动作,按动按键即可发出指令。草捆密度和缠网圈数可根据玉米秸秆状态实时调节,操作方便。满足了玉米秸秆在青贮和干秸秆打捆时对不同缠网圈数和不同草捆密度的要求。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工作平稳。 齿爪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和玉米秸秆打捆联合收获机捆网机构及自动控制系统,分别在山东省泰安市丰泰机械制造公司和山东省荣成市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进行了样机的试制,试验结果表明,样机运转平稳,安全可靠,主要性能指标均达到了玉米秸秆处理工艺和样机设计要求。 【关键词】:玉米秸秆 粉碎还田 收获 打捆 控制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224.29
【目录】:
  • 中文摘要7-9
  • 英文摘要9-11
  • 1 引言11-18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1.2 玉米秸秆处理设备发展现状11-16
  • 1.2.1 玉米秸秆还田机发展现状11-13
  • 1.2.2 玉米秸秆收获和打捆设备发展现状13-16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16-17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7-18
  • 1.4.1 研究方法17
  • 1.4.2 技术路线17-18
  • 2 齿爪式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的研制18-35
  • 2.1 整机组成与工作原理19-20
  • 2.1.1 整机结构及特点19
  • 2.1.2 工作原理19-20
  • 2.2 主要技术参数20
  • 2.3 主要零部件设计及选型20-32
  • 2.3.1 滚刀设计20-21
  • 2.3.2 秸秆捡拾器的设计21-27
  • 2.3.3 秸秆喂入辊的设计27-28
  • 2.3.4 粉碎室的设计28-32
  • 2.4 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32-35
  • 3 玉米打捆收获机缠网机构的研制35-45
  • 3.1 玉米打捆收获机整机方案35-36
  • 3.1.1 整机结构35
  • 3.1.2 工作原理35-36
  • 3.1.3 主要技术参数36
  • 3.2 缠网机构相关部件设计与选型36-45
  • 3.2.1 送网机构37
  • 3.2.2 割网方案设计37-42
  • 3.2.3 捆草网的选型42-45
  • 4 缠网控制系统的设计45-52
  • 4.1 控制原理45-46
  • 4.2 作业流程46-47
  • 4.3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47-52
  • 4.3.1 控制盒47-48
  • 4.3.2 检测元件48-50
  • 4.3.3 执行元件50-52
  • 5 玉米打捆收获机性能试验及结果分析52-56
  • 5.1 性能试验52-54
  •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54-56
  • 6 结论与展望56-58
  • 6.1 结论56
  • 6.2 主要创新点56-57
  • 6.3 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3
  • 附录63-67
  • 致谢67-6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王同如;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    张沈英;刘士洲;徐永生;王德良;

玉米青贮机滚筒式切碎装置的设计    赵毅彬,迟淑筠

饲料粉碎机转子平衡问题的研究    陈军成;

国内典型秸秆还田技术及机具的比较与分析    丁艳;彭卓敏;夏建林;

我国机械化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现状与发展    戴飞;韩正晟;张克平;胡靖明;冯永忠;张锋伟;

旋耕机中悬挂机构的优化设计    付培红,包含丽,王罗

弹齿滚筒捡拾器的机构设计的解析方法    盛凯,曾南宏,程凯吉林工学院

玉米收获机摘穗装置主要结构和运动参数研究    张春伟;倪长安;师清翔;刘师多;

滑道滚筒式捡拾器的工作参数分析    金鹍鹏;陈伟旭;张蓓;

农村生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探讨    丁兆运;

中国小麦秸秆纤维潜力研究    张敏;杨曼曼;陈伟强;宋安东;

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曹文平;姬晓娜;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王文超;袁中金;陈瑜雯;

北京市秸秆资源潜力及利用状况分析    张东菊;刘俊伟;田秉晖;

安徽省秸秆原料炭化利用现状与展望    高慧;马友华;沈周高;马中文;谢昕云;

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江淮稻田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形成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汪新国;吴文革;孔令娟;刘磊;王宏斌;吴红星;许有尊;张丽娟;

华北平原典型农区秸秆资源与利用——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牛新胜;张宏彦;牛灵安;

稻草秸秆硫酸水解研究    黄欢喜;姚茂君;姚柳;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长沙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蔡立湘;纪雄辉;彭新德;李明德;倪笑;

滚筒式铡草机的分析与改进措施    刘伟峰;赵满全;曹玉;

基于MATLAB的谷物联合收割机喂入搅龙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和仿真    余克强;成永三;杨泉;赵艳茹;王双喜;

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对玉米剥皮齿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    刘伟;赵春花;王芬娥;

秸秆揉碎加工机械及工艺的试验研究    李林;张庆旭;赵满全;赵振国;

青贮饲料收获机关键部件设计与应用研究    赵满全;韩宝生;佘大庆;刘伟峰;刘汉涛;陈铁英;

芒草茎秆弯曲特性试验    姚珺;李明;汤楚宙;刘逸帆;

玉米秸秆去叶装置设计与试验    朱新华;杨中平;郭康权;吴永锋;查峥;

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下红壤性水稻土钾素肥力演变规律的研究    廖育林

智能烟草打顶机械关键技术研究    耿爱军

玉米秸秆及其纤维素的改性和吸附水体镉离子的机理研究    郑刘春

建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研究    何娟

秸秆循环利用模式、物流能流分析及功能评价    高雪松

胜利油田东营区域生态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侯增周

水稻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理研究    徐杰

我国农作物秸秆板产业化发展的动因及模式研究    张燕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区域适宜性与可持续性研究    陈豫

以醋酸为催化剂由戊糖经反应萃取制取糠醛的过程研究    薄德臣

烟田苗期地膜回收机的研制    崔方方

纤维混凝土夹心秸秆压缩块砌块墙的研究与开发    刘永

碎玉米秸秆卷压特性的研究    赵何

玉米收获机主要工作部件试验台的设计与试验    范修文

不同有机土栽培基质对大棚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魏民

生物质综合利用CDM项目方法学应用研究    李威

稻草秸秆成分分离及其水解液的发酵制取乙醇研究    李钦凤

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CO_2施肥及残渣对植物生长和培肥土壤的作用    宗晓波

大量施灌沼液稻田氮素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李松林

葵花杆重组材制造工艺的研究    温耀龙

中国牧草收获机械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徐秀英;

机械化秸秆还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吴礼民;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及配套机具(综述)    夏萍,江家伍

凸轮-连杆组合机构设计系统    刘芳,于晓红,邱丽芳,王小群

塑料袋青贮饲草技术应用    陈留锁;郑江莉;邓永平;

大圆捆干草的热害    前田良之;出本明治;吉田则人;吴晶;

9YFQ-1.9型方草捆捡拾压捆机捡拾器的参数分析    王振华;张俊国;

秸秆常温快速腐熟生物菌剂的筛选    姜佰文;王春宏;李建林;吴立全;崔正忠;

青贮饲料的合理调制与质量评定标准(续)    刘建新,杨振海,叶均安,史占全,吴跃明

浅析影响锤片式粉碎机效率的因素    唐军;秦永林;刘培生;

平板刀式青贮饲料滚筒切碎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车刚;万霖;赵清华;李玉清;汪春;

玉米免耕播种机切茬挖茬装置研究    蒋金琳

中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研究    胡伟

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问题    

科学运作 互利共赢——山东巨野大力推广机械化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赵杰;张仰光;杨孔着;

秸秆综合利用机械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    李文娟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与堆沤还田的效果比较    王英;

玉米秸秆饲喂反刍家畜配套新技术    

粉状玉米秸秆微生物饲料喂肉鸭试验    彭华,安只红

玉米秸秆过腹还田培肥增产综合技术与效益的研究    宿庆瑞

玉米秸秆堆(沤)还田技术    夏树槐,彭雄典

谈谈玉米秸秆机械还田技术    

~(13)C标记玉米秸秆分解过程中有机碳变化规律研究    暴春平;郭岩彬;杨景娜;吴文良;孟凡乔;

不同加水量对玉米秸秆发酵酒精的影响    董惠钧;李华;贾士儒;

玉米秸秆的饲料加工利用技术探析    侯方安;康云友;

玉米秸秆双孢蘑菇冬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孟丽;许桂芳;

利用玉米秸秆制备定向刨花板的研究    杨蕊;

长期施用玉米秸杆对黑土团聚体中腐殖质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陈辉;窦森;

玉米秸秆颗粒燃料致密成型电耗测试    李在峰;雷廷宙;何晓峰;杨树华;

玉米秸秆微贮喂牛效果好    辛志;白春会;丁玉臣;曹桂霞;

青贮玉米是我国北方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保障    闫贵龙;刁其玉;

玉米秸秆粉碎特性试验研究    胡建军;雷廷宙;张全国;吴创之;李在峰;

玉米秸秆做温室:省钱效益高    乐亭县乐亭镇农业办 李世珍

广平4.5万亩秸秆变成饲料“罐头”    马永存、宁学玲、姜艳

广平秸秆饲料“远嫁”韩国    记者 郑惠华通讯员 马永存 郝爱良

玉米秸秆变成金    张相 罗立源 记者 付强

玉米秸秆饲料加工十大技术    

13万亩玉米秸秆何时生金    本报记者 杨涛军

冬季如何堆制玉米秸秆肥    吴凡

开鲁县为玉米秸秆管理“立法”    杨卫东

玉米秸秆栽培食用菌要点    沈瑞

山东张店:玉米秸秆变成宝贵资源    本报记者 单保江通讯员 张秀贵

微波辅助下木质纤维素降解与溶解过程的研究    牟莉

玉米秸秆保质贮存及水热反应处理提高可生化性方法的研究    孙优善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秸秆培肥土壤对大孔隙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    耿玉辉

燃料乙醇固态发酵生产工艺的研究    王瑞明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    张强

生物质白腐菌改性与抗性变化的关系研究    徐春燕

玉米秸秆为原料燃料乙醇制备的关键问题研究    李冬梅

玉米秸秆的改性及其对六价铬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陈素红

利用玉米秸秆制取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    陈明

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选育与玉米秸秆生产酒精工艺研究    王倩

甜椒有机栽培基质的研究    边鸣镝

微生物处理玉米秸秆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张红莲

松嫩草原重度盐碱化草地玉米秸秆改良研究    吴泠

玉米秸秆处理设备的设计与试验    王铁新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青贮饲料质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席兴军

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玉米秸秆瘤胃发酵的影响因素    许琴

玉米秸秆茎叶分离机理试验研究    高梦祥

奶牛常用饲草瘤胃降解规律的研究    贾海军

腐熟玉米秸秆基质与促生菌在无土栽培辣椒上的应用效果    石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