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生物质发电厂秸秆灰的物相分离及其利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8:38
热度:

生物质发电厂秸秆灰的物相分离及其利用研究【摘要】:随着秸秆发电厂的不断增加,秸秆灰量不断增加,为减少环境污染,秸秆灰利用已成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生物质发电厂秸秆灰主要含有K、

【摘要】:随着秸秆发电厂的不断增加,秸秆灰量不断增加,为减少环境污染,秸秆灰利用已成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生物质发电厂秸秆灰主要含有K、Si和C元素的特点,开展利用秸秆灰联合制备钾镁肥、水玻璃、活性碳工业品的研究。 采用蒸馏水一次浸取的方法提取出其中的钾素,研究了浸取时间、浸取温度、灰水比等因素对提钾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为4:1,浸泡的温度为60℃,浸泡时间为1h的条件下,钾的得率为80.74%。将此条件下的提取液蒸干所得粉末进行XRD测试,结果表明产物的主要成分为KCl。在此基础上,往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H2SO4,同时以有机胺为萃取剂,去除溶液中的C1-,从而制备出钾镁肥。利用正交试验得出了钾镁肥制备的最佳试验工艺为:V有机相:无机相=1:2,V三正丁胺:正丁醇=1:2.5,时间为2h,温度为60℃,所得产物达到了钾镁肥国家标准GB/T20937-2007优等品级别。 上述提取钾素后滤渣中主要元素为Si和C的混合物,本实验采用碱溶的方法去除滤渣中的硅,并且探讨了NaOH溶液用量、NaOH溶液浓度、反应的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硅溶出率的影响,其最佳实验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用量200ml(每10g滤渣),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mol/L,在90℃的条件下反应3小时,能使硅的溶出率达到89.6%,所得水玻璃的模数为1.3123。 溶硅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研究了碱溶滤渣的洗涤方法、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剂用量的大小等因素对活性炭比表面积、炭的含量及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溶滤渣的洗涤采用二次洗涤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活性炭的灰分。实验表明在活化温度为600℃,活化剂用量为24g(每8g滤渣),活化时间为80min的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4.8ml/0.1g,灰分为3.5%,优于LY/T1281-1998一级活性炭的标准(亚甲基蓝吸附值12ml/0.1g,灰分4%),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LY/T1281-1998一级活性炭的标准。 【关键词】:秸秆灰 钾肥 水玻璃 活性炭 提钾率 水玻璃模数 亚甲基蓝吸附值 灰分 碳利用率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前言12-13
  • 1 绪论13-29
  • 1.1 秸秆及其利用13-15
  • 1.1.1 秸秆资源现状13-14
  • 1.1.2 秸秆灰14-15
  • 1.2 秸秆灰的综合利用15-27
  • 1.2.1 秸秆灰的组成15
  • 1.2.2 秸秆灰中钾的综合利用15-20
  • 1.2.3 稻秆灰中桂的综合利用20-23
  • 1.2.4 秸秆灰中炭的综合利用23-27
  • 1.6 论文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27-29
  • 2 秸秆灰物相分离及钾肥的制备29-39
  • 2.1 引言29
  • 2.2 实验部分29-33
  • 2.2.1 实验仪器29-30
  • 2.2.2 主要原料、试剂30
  • 2.2.3 实验方法30-31
  • 2.2.4 分析检测方法31-33
  • 2.3 结果与讨论33-38
  • 2.3.1 蒸馏水提钾实验研究33-36
  • 2.3.2 硫酸钾镁肥的制备36-38
  • 2.4 小结38-39
  • 3 水玻璃的制备39-46
  • 3.1 引言39
  • 3.2 实验部分39-42
  •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39
  • 3.2.2 主要的设备和仪器39-40
  • 3.2.3 实验方法40
  • 3.2.4 分析检测方法40-42
  • 3.3 结果与讨论42-45
  • 3.3.1 NaOH溶液用量对SiO_2提取率和水玻璃模数的影响42-43
  • 3.3.2 反应时间对SiO_2提取率和水玻璃模数的影响43
  • 3.3.3 NaOH浓度对SiO_2溶出率和水玻璃模数的影响43-44
  • 3.3.4 反应温度对SiO_2溶出率和水玻璃模数的影响44-45
  • 3.4 小结45-46
  • 4 活性炭的制备46-54
  • 4.1 前言46
  • 4.2 实验部分46-47
  • 4.2.1 主要原料及试剂46-47
  • 4.2.2 主要设备和仪器47
  • 4.3 实验方法47
  • 4.4 分析检测方法47-49
  • 4.4.1 活性炭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47-48
  • 4.4.2 活性炭灰分的测定48
  • 4.4.3 活性炭比较面积的测定48
  • 4.4.4 活性炭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48
  • 4.4.5 活性炭PH值得测定方法48
  • 4.4.6 活性炭中碳含量的测算方法48
  • 4.4.7 碳利用率的计算方法48-49
  • 4.5 结果与讨论49-53
  • 4.5.1 碱溶滤渣洗涤工艺的确定49-50
  • 4.5.2 活化温度的影响50-51
  • 4.5.3 活化剂用量的影响51-52
  • 4.5.4 活化时间的影响52-53
  • 4.6 小结53-54
  • 5 结论54-55
  • 参考文献55-60
  • 致谢60-61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6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泡花碱生产与应用    潘丁文

高表面积活性碳的制备    张晓昕,郭树才,邓贻钊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制进展    王秀芳,张会平,肖新颜,陈焕钦

简述我国钾肥工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    任树山;

煤矸石酸渣制备水玻璃工艺研究    秦岭;夏举佩;张召述;

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张文举,王加启,龚月生,晏向华

硫酸钾的萃取制备    周素华,李皖,倪永康,曾祥钦

我国无氯钾肥生产现状与市场需求    张罡;徐麟;沈晃宏;李毅;

2008首届世界钾盐大会综述    王炳铨;贺孟清;

我国硫酸钾发展现状与前景    陈一中,李伟峰

RE(Ⅲ)—HPMBP—DAMP协萃体系的研究    杨英

加快安徽省非水溶性钾资源产业化开发    王忠兵;韩效钊;金国清;郭德清;

大豆秸粉在獭兔日粮中的应用研究    谢明;苏加义;

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李东升;周为华;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途径探讨    胡明秀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河北省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分析    高利伟;王方浩;马林;张卫峰;马文奇;张福锁;

植物生物质制备活性炭研究进展    李锋民;郑浩;邢宝山;王震宇;

一株钾长石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系统发育    何齐庄;金迪;彭清静;

白腐真菌降解生物质秸秆效果的研究    张辉;吴华;兰洋;

浅议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对策    贾春雨;

振动筛板塔中杂质对湿法磷酸萃取体系的影响    郑东升;李军;周堃;罗建洪;

钾对不同钾效率基因型棉花生长动态的影响    夏颖;陈防;姜存仓;鲁剑巍;万开元;

酸熔-水浸新工艺提取伴生明矾石矿高附加值铝钾产品    秦鸣;赵伟;王丽娜;初景龙;曲景奎;阮仁满;齐涛;

二氧化钛溶胶处理对稻壳多孔织构演变的研究    陈辉;赵雷;李淑静;王俊杰;瞿为民;余晓燕;李远兵;

碳酸盐型盐湖卤水中提钾制备硫酸钾的方法探讨    白妮;朱彬元;金云学;陈春钰;徐玉松;王淑艳;朱国才;何向明;

我国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王韵金;李宁宁;王立成;张永明;

微波加热典型物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演变机制    夏洪应

丙醇—盐双水相和盐诱导浮选法分离贵金属的研究    高云涛

物理活化法制备椰壳基活性炭及其孔结构演变    杨坤彬

从含锗烟尘浸出与萃取锗研究    梁杰

稻壳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安冬敏

热解稻壳炭基多孔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基础    李大伟

生物质流态化燃烧粘结失流特性研究    滕海鹏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罗布泊盐湖卤水硫酸钾矿床特征及其化学工艺应用研究    李浩

微波法制备竹基活性炭及强化湿式氧化处理含酚废水研究    刘青松

不同棉花基因型钾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的机理研究    夏颖

水稻—油菜轮作中钾肥效应及作物—土壤体系钾素动态变化研究    王亚艺

糠醛渣制备活性炭及其对糠醛废水脱色性能的研究    王东旭

稻秸秆提取纤维农用非织造地膜的研究    程士润

高硅铝比钾离子筛膜的制备及应用性能研究    朱孔秀

花生壳制活性炭及其用于脱铬的研究    俞力家

凹凸棒石基碳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研究    王晓三

膨化技术制备颗粒饲料的研究    臧艳茹

超级电容器用碳质多孔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唐丽

吸附法脱除油品硫的研究    乐哲廷

稻壳硅及其应用    丁明

农用硝酸钾开发前景诱人    郝敬秦

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新进展    魏娜,赵乃勤,贾威

高表面积活性碳的制备    张晓昕,郭树才,邓贻钊

新型活性炭材料在双电层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    张建军,姜华,方建慧,施利毅,印仁和,温轶,刘继全

江苏省秸秆电厂投资运营状况分析    李剑锋;胡亚山;

废植物炭制活性炭的研究    王同华,朱英华,徐铭,赵秀琛

关于生物质基本性质分析的问题    范志林,张军,林晓芬,徐益谦

化学处理对秸秆秕壳的瘤胃有机物降解率的影响    莫放,冯仰廉,杨雅芳,张晓明

日粮添加硫、磷提高水牛瘤胃纤维素消化率的研究    卢忠民,陈杰,韩正康

椰壳基微孔活性炭制备与表征研究    苏伟

有序介孔材料吸附功能研究    刘秀伍

水玻璃模数的快速测定    秦克刚,李淑珍

水玻璃有机酯自硬砂的研究和应用    周睦宪;

应用水玻璃有机酯自硬砂的体会    任林光;殷德红;

在铸钢件上采用水玻璃砂的几点体会    徐虹;

白灰水玻璃自硬砂—一种新的水玻璃自硬砂    程宽中;孙万柏;孙实淮;

十水和无水硫酸钠转变点降低法测定水玻璃中硅酸根的平均聚合度    梁兵;李连生;

沉淀型双液法堵剂的室内研究    赵福麟;张国礼;陶宝胜;杨庭秀;李清明;

亚甲基蓝吸附法测定粘土比表面    刘爱林;

水玻璃等调整剂在菱锰矿浮选中的作用研究    毛钜凡;张勇;

改性水玻璃砂性能研究    梁金茹,郝敬禄

油茶果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中孔结构调控研究    孙康;蒋剑春;崔丹丹;卢辛成;

用废弃香蕉树制取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彭绍洪;李春娟;朱秀莲;王连彬;倪晓连;

活性炭致肺纤维化病例的探讨    周韶炜;毛翎;周泽深;施瑾;陈子丹;施海燕;

一种高比表面酚醛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李启汉;黎海超;陈水挟;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制备吸附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研究    谷晋川;张君;张蔓;叶春燕;

地聚物基多孔材料的制备研究    郁军丽;刘乐平;崔学民;

地质聚合物多孔材料制备与应用    崔学民;

污泥制备含碳吸附材料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    谷晋川;张君;

复杂条件下偏压隧道出洞施工技术    秦柳江;赵琳;

农村废弃核桃壳资源化综合利用探讨    蒋文举;邵绍燕;华坚;陈杰;尹华强;

江西崇义活性炭俏销海外    记者 姜小毛

大明化工携手煤科院推进活性炭产业升级    程天赐

大明化工推进活性炭产业升级    记者 范建

美国活性炭市场高速增长    肖化

平泉:活性炭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 叶瑞良 通讯员 刘建军

活性炭、食用菌两个省级检验站落户平泉    通讯员 祝飞 李凌 实习生 李泊健 记者 李海滔

承德:大学习催生大转变    本报记者 耿建扩 通讯员 梁世芳

2010记忆:互动    

崇义竹质活性炭俏销海外    记者 梁健

平泉县“小山杏”做成“大产业”    陈彦华 刘环宇

活性炭—超滤复合工艺去除水中典型PPCPs的效能与机理    乔铁军

H_2气氛下碱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及连续活化技术开发    肖荣林

稻壳基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工艺研究    李赢

泥质活性炭的制备及污泥热解动力学研究    邵瑞华

稻壳灰资源化综合利用    刘妍

微波加热典型物料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及演变机制    夏洪应

废煤基活性炭再生制备载铁复合材料及除砷机理研究    段昕辉

焦炉煤气中氢气和甲烷的吸附分离    刘艳娜

磷酸法自成型木质颗粒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与机理研究    林冠烽

烟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张利波

生物质发电厂秸秆灰的物相分离及其利用研究    余东旭

磷酸活化软木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徐绘

杏壳活性炭的制备工艺研究    刘胜臣

活性炭孔结构特征对二氧化碳吸脱附性能影响关系研究    简相坤

杜仲叶林枝木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朱铭强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成型及初步应用    方建辉

微波辅助化学活化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钟卓亚

莲杆活性炭对诺氟沙星吸附性的研究    李博

菱角皮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水中诺氟沙星的吸附特性研究    徐晓丽

废旧电路板真空裂解炭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易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