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8:27
热度: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摘要】:试验于2011年在江苏省扬州江都市高徐镇扬州市三项工程示范基地进行,选择肥力中上等、灌排条件较好的田块进行。研究了稻麦两熟种

【摘要】:试验于2011年在江苏省扬州江都市高徐镇扬州市三项工程示范基地进行,选择肥力中上等、灌排条件较好的田块进行。研究了稻麦两熟种植制度下,水层灌溉(W0)轻干湿交替灌溉(W1)和重干湿交替灌溉(W2)三种水分管理模式情况下,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对水稻灌浆期和成熟期土壤容重、电导率、有机质、电导率、速效养分等性质的影响。以期为在稻麦两熟耕作制度下,麦秸秆全量还田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麦秸秆全量还田有降低试验地土壤pH值的趋势。灌浆期土壤pH值从6.36降低到6.28,收获期土壤pH值从6.67降低到6.63。 (2)根据水稻灌浆期土壤电导率测定结果,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均高于不还田处理。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三种水分管理模式分别提高了13.8%、0.89%和0.98%。水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表现为:W0W1W2。水稻收获期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较为复杂,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三种水分管理模式分别降低2.8%、提高29.4%和降低7.6%。水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与灌浆期的表现刚好相反,表现为:W0W1W2。 (3)根据水稻灌浆期和收获期土壤样品的测定结果,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在水稻灌浆期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三种水分管理模式下试验地土壤有机质分别平均提高了4.07%、1.01%和2.00%。在水稻收获期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三种水分管理模式下试验地土壤有机质分别平均提高了5.02%、4.16%和4.50%。水分管理方式对有机质的积累产生明显的影响,轻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模式相对于另外两种水分管理模式更有助于有机质在土壤中的积累。 (4)根据水稻灌浆期样品的测定结果,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土壤碱解氮含量均高于对照。在水稻灌浆期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三种水分管理模式下试验地土壤碱解氮分别平均提高了15.50%、6.02%和1.02%。而收获期未表现出明显一致的趋势。在水稻收获期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两种水分管理模式下试验地土壤碱解氮分别平均降低了5.9%、4.13%,而水层灌溉水分管理模式下试验地土壤碱解氮平均提高了5.03%。 (5)根据灌浆期和收获期的测定结果,在三种水分管理模式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总体上均高于对照。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三种水分管理模式下,灌浆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高于对照24.9%、0.9%和3.6%,收获期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高于对照26.5%、11.9%和-9.7%。 (6)根据灌浆期和收获期的测定结果,在三种灌溉管理模式条件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土壤速效钾的含量均高于对照。轻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无论是秸秆还田还是不还田,土壤速效钾含量都高于另外两种灌溉条件下的相应处理。 (7)根据灌浆期和收获期的测定结果,在三种灌溉管理模式条件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对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也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层灌溉、轻干湿交替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三种水分管理模式下,灌浆期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高于对照35.3%、8.5%和3.9%,收获期土壤有效铁含量分别高于对照14.1、12.0%和-6.2%。在水层灌溉和重干湿交替灌溉两种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效锰含量的增加,而在轻干湿交替灌溉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有效锰含量。 【关键词】:水分管理 小麦秸秆 秸秆全量还田 土壤性质 水稻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15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21
  • 1.1 我国秸秆资源现状概述9-10
  • 1.2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10-16
  • 1.2.1 秸秆肥料化利用11
  • 1.2.2 秸秆能源化利用11-14
  • 1.2.2.1 作为燃料直接燃烧12
  • 1.2.2.2 秸秆气化12-13
  • 1.2.2.3 秸秆液化13
  • 1.2.2.4 秸秆发电13-14
  • 1.2.3 用于畜禽养殖业饲料14-15
  • 1.2.4 作为工业原料15-16
  • 1.2.5 作为基料生产食用菌基质16
  • 1.3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16-20
  • 1.3.1 秸秆还田对物理性质的影响17-18
  • 1.3.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组成及性质的影响18-19
  • 1.3.2.1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18
  • 1.3.2.2 秸秆还田对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18-19
  • 1.3.3 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以及酶的影响19
  • 1.3.4 秸秆腐解、养分释放的研究19-20
  • 1.4 水稻灌溉模式研究进展20-21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21-24
  • 2.1 试验条件21
  • 2.2 试验材料21
  • 2.3 试验方法21-24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4-53
  • 3.1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容重的影响24-26
  • 3.2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PH的影响26-29
  • 3.3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29-32
  • 3.4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32-35
  • 3.5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35-38
  • 3.6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磷的影响38-40
  • 3.7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速效钾的影响40-43
  • 3.8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铁的影响43-46
  • 3.9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锰的影响46-49
  • 3.10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铜的影响49-51
  • 3.11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效锌的影响51-53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53-55
  • 4.1 全文结论53
  • 4.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53-54
  • 4.3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0
  • 附表60-63
  • 致谢63-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秸秆直接液化技术研究进展    徐凤英;梁英;方桂珍;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江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汪翔;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静;屈克伟;

微贮饲料发酵剂及微贮饲料技术    张以芳,罗富成,刘旭川

秸秆还田对水稻生育期间土壤溶液中养分变化的影响    刁晓林;曾祥亮;龚振平;马春梅;张磊;董守坤;

农作物秸秆栽培香菇研究    赵超;高兆银;何莉莉;

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模式及土壤水分能量调控标准研究    迟道才,王王宣,张玉龙,夏桂敏

不同灌溉模式下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潘圣刚;黄胜奇;汪金平;展茗;蔡明历;曹凑贵;唐湘如;黎国喜;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晓燕;袁玲;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

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

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

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

蚯蚓粪对樱桃萝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王东红;史庆华;王秀峰;魏珉;胡瑾瑜;郭长美;

茶树专用控释肥在幼龄茶园的肥效研究    刘腾飞;张丽霞;韩晓阳;

控释肥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刘腾飞;张丽霞;张民;韩晓阳;彭正云;江崇焕;

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

安全农产品生产中的施肥研究    胡宏祥;马友华;黄界颖;

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

玉米秸秆在人工瘤胃反应器中的厌氧转化    岳正波;胡真虎;俞汉青;

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

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    常江;杜艳;姚艳娟;

低分子活性有机酸对辣椒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徐福利;王渭玲;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伊犁绢蒿生理生态适应性的研究    侯钰荣

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    王俊峰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    郑光辉

有机废弃物CO_2施肥发酵过程中基质理化性状变化及残渣培肥土壤的作用    李玲玲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马琳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    潘媛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费云舟

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    蔡东

北欧国家的生物质能开发及启示    汪业林;

玉米芯栽培杏鲍菇可行性研究    宫志远,于淑芳,张海兰,李自峰

浅谈秸秆还田与土壤改良的关系    舒小琴

“301”菌剂堆腐秸杆还田改土培肥效果研究    李国秀,宋素梅,宗卫东

浅谈焚烧农作物秸秆的危害及“禁焚”对策    周金岭;

南丹利用油菜、红高粱秸秆发展食用菌的前景分析    石峰;刘永贤;罗先造;温庆阳;黄榜飞;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    任仲杰;顾孟迪;

利用油菜秸秆栽培白金针菇关键技术的研究    姚升好;卢伟;陶鸿;

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研究    孙丁贺;杨培权;张允政;

    本报记者  柏晶伟

带状粉碎免耕播种机的试验研究    张晋国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玉米秸杆揉切特性及其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研究    马素玲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农业废弃物干法厌氧发酵关键参数优化研究    李想

秸秆发电工程技术经济分析    王胜曼

不同养分和水分管理模式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    杨长明,杨林章,颜廷梅

旱地果园水肥管理模式研究进展    耿增超,张立新,张朝阳,赵二龙,李生秀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病虫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陈小山;张舒;丁寒卉;龚明华;

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吸收累积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刘昭兵;纪雄辉;彭华;石丽红;李洪顺;

旱地果园土壤水分管理模式    李烨;赵和平;张招喜;

基于模型和GIS技术的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计    黄耀;张稳;郑循华;韩圣慧;于永强;

水文因素影响稻田氮磷流失的研究进展    张志剑;王兆德;姚菊祥;朱荫湄;李津津;

黄土旱塬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对旱作春玉米土壤温度的影响    朱琳;刘毅;徐洪敏;陈新平;李世清;

不同耕作方式下水分管理对水稻水分利用的影响    李昌华;曾可;韦善清;徐世宏;江立庚;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免耕抛秧水稻立苗期根系生长特性    秦华东;肖巧珍;梁天锋;江立庚;张玉;徐世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碳固定及其产量的影响    段华平;牛永志;李凤博;卞新民;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孟宪平;张存强;袁伟;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金磊;曹东京;

烽烟滚滚几时休——秸秆禁烧的对策与研究    李鹏;

泰州将完成秸秆还田52万亩    杨守华沈骁

夏季秸秆还田率将达60%    农林孙人杰 韩晖

我省多项举措破解秸秆还田难题    桂冕

秸秆“禁烧令”的台前幕后    孔生邹平 胡俭 培帅 玉峰

农机专家细数秸秆利用方式    记者 许兵 通讯员 彭亚辉

麦秆全量还田技术要点有哪些?    本期专家为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陈伦寿

秸秆还田稻田有毒物毒害型僵苗    方圆

建议大力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    泰兴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宗加龙

江苏淮安 力推秸秆还田建设生态农业    彭卫东 杨明

秸秆还田补贴 亟盼直接到户    本报记者 聂伟

不同水氮管理对水稻生长和水氮效率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    姚锋先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长三角农田土壤固碳技术的固碳潜力及激励机制研究    芮雯奕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健康状况的影响及作物响应研究    韩宾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    杨连飞

吉林省水稻节水灌溉与水分管理的技术与模式研究    王喜华

节水抗旱稻品种适应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艾福中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砷污染土壤—水稻中砷形态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王钊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