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红壤旱地花生木薯间作和秸秆覆盖种植效应研究
丘陵红壤旱地花生木薯间作和秸秆覆盖种植效应研究【摘要】:本研究以花生、木薯为材料,在丘陵红壤旱地开展了花生木薯间作适宜间距、花生木薯间作秸秆覆盖等相关试验研究,研究了花生间作木薯的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533;S565.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文献综述9-17
- 1 花生和木薯生产现状9-11
- 1.1 国内外花生生产现状9-10
- 1.1.1 国外花生生产现状9-10
- 1.1.2 国内花生生产现状10
- 1.2 国内外木薯生产现状10-11
- 1.2.1 国外木薯生产现状10
- 1.2.2 国内木薯生产现状10-11
- 2 花生和木薯间套作研究现状11-13
- 2.1 花生的间套作研究11-12
- 2.2 木薯的间套作研究12-13
- 2.3 花生木薯间套作研究现状13
- 3 作物秸秆覆盖效应研究13-17
- 3.1 秸秆覆盖腐解及规律13-14
- 3.2 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14
- 3.3 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14-15
- 3.4 秸秆覆盖对田间杂草的影响15
- 3.5 秸秆覆盖对土壤结构的影响15
- 3.6 秸秆覆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5-16
- 3.7 秸秆覆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16-17
- 第二章 论文研究17-35
- 第一节 丘陵红壤旱地花生木薯间作适宜间距研究17-23
- 1 材料与方法17-19
- 1.1 试验设计与方法17-18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18-19
- 1.2.1 土地当量比的计算18
- 1.2.2 花生木薯间作适宜间距测定与分析方法18-19
- 1.2.3 测产与考种19
- 1.3 统计分析方法19
- 2 结果与分析19-22
- 2.1 花生木薯间作对产量的影响19-20
- 2.2 花生木薯间作对土地当量比的影响20-21
- 2.3 花生木薯间作空间适宜间距分析21-22
- 3 小结22-23
- 第二节 丘陵红壤旱地花生木薯间作秸秆覆盖对产量和土壤性状的影响23-33
- 1 材料与方法23-25
- 1.1 试验设计与方法23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23-25
- 1.2.1 土壤物理化学特性测定23-24
- 1.2.2 土壤水分测定方法24
- 1.2.3 土壤碳通量测定方法24
- 1.2.4 秸秆腐解与养分测定方法24
- 1.2.5 测产与考种24-25
- 1.3 统计分析方法25
- 2 结果与分析25-31
- 2.1 不同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25-26
- 2.1.1 不同稻草覆盖处理对花生木薯间作系统中花生产量的影响25
- 2.1.2 不同稻草覆盖处理对花生木薯间作系统中木薯产量的影响25-26
- 2.2 稻草覆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26-29
- 2.2.1 稻草覆盖对土壤碳通量的影响26
- 2.2.2 稻草覆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26-28
- 2.2.3 不同稻草覆盖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28-29
- 2.3 花生木薯种植系统中稻草覆盖分解及养分释放特点29-31
- 2.3.1 不同稻草覆盖处理的稻草腐解率29
- 2.3.2 覆盖稻草养分释放变化特点29-30
- 2.3.3 覆盖稻草养分当季释放量30-31
- 2.4 不同稻草覆盖处理的经济效益分析31
- 3 小结31-33
- 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33-35
- 1 讨论33-34
- 1.1 花生木薯的间作优势33
- 1.2 花生木薯间作的适宜间距33-34
- 1.3 秸秆覆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34
- 2 结论34-35
- 参考文献35-40
- 附录40-43
- 致谢4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效应及配套栽培技术 胡积送,杨可胜,产焰坤,吴应祥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芝麻与花生间作套种增效技术研究 汪强;吴延华;赵莉;陈培;田东丰;
我国花生产业优势与问题分析 杜红亮,宋金平,徐长信
高蛋白春大豆套种木薯的种植方式研究 刘连生;吴新增;林琼;胡润芳;张广庆;林国强;
木薯套种不同作物栽培技术初探 肖庆泉;
浅析国外秸秆的综合利用 雷达;席来旺;李文政;刘畅;
旱坡地玉米间作木薯种植技术初探 王晓明,李余良,刘建华,方志伟,王怡强,辛浩生,蓝坤成
麦秸和残茬覆盖对夏玉米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朱自玺,方文松,赵国强,邓天宏,付祥军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过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陈素英,张喜英,胡春胜,刘孟雨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秸秆还田土壤中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 张晶
还田秸秆腐解特征及其对稻田土壤碳库的影响研究 陈尚洪
我国花生加工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杨伟强;王秀贞;张建成;禹山林;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许婷婷;宫清轩;江晨;杨伟强;
甘薯新品种商薯6号套种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王家才;孟自力;张曦;任波;杨爱梅;
临沂市农业生态系统土壤酸化趋势研究 姚静;闫童;李文波;沈凌言;
覆盖麦草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效应 陈静芬;欧阳素华;吴晓鹏;巩旭;
浅议我国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姜玉美;
浅谈农作物秸秆焚烧与秸秆还田 吴志鹏;张家侠;
烤烟覆盖栽培研究进展与展望 林中麟;周仰泉;刘文祥;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玉米-线辣椒套作系统中土壤养分与土壤生物因子的关系 徐强;谢宝英;
浅谈花生粕的加工和研究进展 刘岩;王尔茂;黄国平;赵冠里;
绿液预处理对麦草化学成分及酶水解糖化的影响 黄婷;陆青山;金永灿;谷峰;张厚民;Hasan Jameel;Richard Phillips;李忠正;
工业木薯渣的热裂解试验研究 岳金方;左春丽;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友军;黄明;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旗叶衰老代谢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李友军;黄明;
植物根际微生物研究及其在桑树上的利用 于翠;胡兴明;邓文;叶楚华;
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影响的研究动态 李强;周冀衡;
木薯收获机械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林大春;孙佑攀;廖宇兰;何彩霞;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交替灌溉对间作群体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及其机理 杨彩红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群体对光合器官生态生理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党红凯
湖南生态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其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邹君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免耕方式对燕麦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性状的影响 张志栋
红壤季节性干旱对坡耕地水蚀土壤结构变化的响应 宋州俊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紫云英养分积累规律和还田腐解特性及其效应研究 刘威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咸干花生微波焙烤工艺研究与品质评价 周琦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山东花生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李广前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山东茶园病虫及天敌资源调查 朱雯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夏芝麻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效果与高产配套技术 孙梅英,崔向华,徐新福,石明权,阚跃峰,李晓丽
农作物秸秆还田好处多 戴厚升
花生—芝麻间作模式研究 李红梅;
秸杆还田改良砂姜黑土的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詹其厚,张效朴,袁朝良
好氧堆肥中高温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性状研究 王志超;陆文静;王洪涛;
中国的花生生产:回顾与展望 杨静,黄漫红
不同豆科牧草对低缓冲土壤的酸化能力 方日尧
记者 曾永联 通讯员 张华勇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不同处理状况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 赵勇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若尔盖湿地不同温度型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和共发酵效果研究 董敏
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戴志刚
间、套、轮作中的优秀作物——花生 徐其兴;
花生生产机械化与经营产业化研究 高原成
河南正阳县花生死苗死株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梁莹;于永学;陈凤;
关于辽宁花生生产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康树立;
对发展我省花生生产几个问题的商榷 钱素绚;
今后几年我省花生科技推广的重点 曾英松;刘贵申;柴兰高;鞠正春;
提高花生产量品质的技术措施 邢文志;
花生生产中双降解膜的应用效果 苏玉香;
花生网斑病国内外研究进展 全鑫;宋玉立;何文兰;薛保国;徐静;张新友;
花生田除草剂产生药害的原因及对策 王振军;茹德平;蒋福稳;
实施花生振兴战略 遏止生产下滑局面 管叔琪;倪皖丽;
高度重视花生生产,加速辽西北花生产业化进程 杨镇;崔天鸣;李茉莉;吴国民;
卵的腐解与保存 张剑;华洪;
山东省花生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周建华;
青岛市花生生产机械化应用现状与展望 胡峰孝;王忠泽;矫吉庆;
辽河流域棉花—花生间作效果初探 金路路;徐敏;王子胜;
玉米与草木樨间作的推广试验研究 叶莉;裘立斌;刘春静;惠勃芹;董卫民;
香桂、香叶林草间作试验 敖玉平;陈岩冰;何天平;
烟田间作黄豆对土壤微生物及拮抗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何孝兵;肖崇刚;马冠华;徐宸;代先强;
冬小麦棵间蒸发变化规律及估算模型研究 刘浩;段爱旺;
我省组织专家对花生生产进行“会诊” 本报记者 谭立云
福清 万亩花生高产创建成功在望 季平
正阳:140万亩花生丰收在望 通讯员 王珺
“花生大县”刮起了产业雄风 张亚英 冯微 本报记者 秦永生
花生:量减价升 有喜有忧 本报记者 孙世超 通讯员 刘铭华
四粒红花生:沙土地里刨出“摇钱果” 本报记者 闫巍 通讯员 王滨
今年种花生盈利空间较大 保定定州市农业信息中心 王虎
休闲花生崛起正当时 本报记者 马永刚 见习记者 周瑾
花生粒粒小 企业百年大 庞伊铭
鲁花集团在万全种植2000余亩有机花生 通讯员 李海峰 李继海 王跃宏
木薯光合生理、结构及相关基因表达特征的初步研究 张杨
木薯块根淀粉形态发生与积累的酶活性动态初步研究 闵义
木薯光合特性的生理生态研究 左应梅
小麦/玉米/蚕豆间作系统中氮、磷吸收利用特点及其环境效应 李文学
当归连作障碍机制及其生物修复措施研究 张新慧
林药间作对掌叶半夏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及生理生态机制研究 徐立军
间作豆科牧草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动态的影响 陈明
作物间作对重金属吸收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安玲瑶
花生联合收获机关键装置的研究 王东伟
花生与旱作水稻间作系统的氮素营养研究 王树起
丘陵红壤旱地花生木薯间作和秸秆覆盖种植效应研究 徐小林
木薯生长特性及贮藏对其品质影响的研究 尹秀华
四个木薯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试验及相关栽培技术研究 张林辉
木薯体胚诱导及生理生化和蛋白质调控初步研究 王静
嫁接木薯代谢途径交互应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安飞飞
水杨酸和油菜素内酯对木薯苗期抗旱性的影响 李一萍
耐旱木薯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王晓庆
木薯SBEⅡ和MeEFⅠ基因物理定位的研究 冯耀文
木薯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耐寒性的QTL定位 孙湘来
河北省花生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刘张勇
-
玉米秸秆还田对农田黑土CO_2排放及碳氮组分的影响2024-08-19
-
连续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性、养分和有机碳组分的影响2024-08-19
-
稻—菜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与化肥减量配施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2024-08-19
-
秸秆还田及配施肥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2024-08-19
-
秸秆还田对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2024-08-19
-
地膜覆盖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碳水化合物的影响2024-08-19
-
基于不同秸秆还田模式的农田肥力效应研究及土壤质量综合评价2024-08-19
-
地膜及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和作物生长的影响2024-08-19
-
秸秆还田下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提升机制研究2024-08-19
-
秸秆还田与施用钾肥对提升农田土壤钾素肥力的效应研究2024-08-19
-
关中地区不同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农田碳平衡的影响2024-08-19
-
滴灌下秸秆覆盖与灌水对冬小麦土壤水分影响2024-08-19
-
季冻区在建高铁路基越冬秸秆覆盖效果分析2024-08-19
-
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质量变化及对作物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2024-08-19
-
搞好玉米秸秆还田 提升土壤有机质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