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氮肥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8:04
热度:

秸秆还田、氮肥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务农劳动力的减少,农民在水稻收获后焚烧秸秆的现象较多,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不利于保护耕地和用、养地的

【摘要】:近年来,随着农村务农劳动力的减少,农民在水稻收获后焚烧秸秆的现象较多,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不利于保护耕地和用、养地的良性循环。实现秸秆和氮肥高效利用对于持续提高小麦产量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深入研究秸秆还田,是解决秸秆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在大田条件下,通过两年的秸秆还田和氮肥水平、基追比试验及两年的秸秆还田方式和密度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其形成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以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3为材料,在2009-2011两个生长季研究了秸秆还田和氮肥水平、基追比对小麦出苗率、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再分配、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降低了冬小麦的出苗率、抽穗期之前的茎蘖数。秸秆还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秸秆还田处理对籽粒产量无显著影响,表明施氮量是秸秆还田条件下产量增加的重要基础。秸秆还田与氮肥水平互作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秸秆不还田条件下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以N225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施氮量提高至270kg hm-2后产量略有下降,但与N225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秸秆还田条件下,穗数和穗粒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千粒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秸秆还田和氮肥水平均增加了穗粒数。而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穗数和穗粒数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穗数在N225处理时达到最大,穗粒数在N180时达到最大。与NO相比,不同氮肥基追比例也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且随追肥比例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基追比5/5的处理产量最高。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不同基追比处理间穗粒数差异较小,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群体的有效穗数。 2.秸秆还田方式与种植密度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秸秆还田方式和密度对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于冬小麦出苗率的影响差异较为显著。不同播种量之间,D120处理出苗率显著大于D180处理,但基本苗D180较大。两种播种量均以正旋灭茬还田处理出苗率、籽粒产量最高,播种量D120的处理,翻耕还田方式的产量最低,播种量D180的处理,对照处理的产量最低。秸秆还田方式和播种密度互作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穗粒数和产量一样均以正旋还田方式最大,表明穗粒数的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较大。播种量对对照处理的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其余穗粒数均随着播种量的增大而降低。播种量D180籽粒产量显著大于播种量D120的处理,说明适量的提高播种量可以增加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3.秸秆还田方式与氮肥运筹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随施氮量的增加,还田和不还田处理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呈增加趋势,同时贮藏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在高氮条件下显著升高。秸秆还田对不同蛋白质组分影响不一致,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清蛋白的含量,对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基追比处理之间,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均随追肥比例的提高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基追比6:4的处理最高,表明适当提高后期追肥比例有助于提高醇溶蛋白和谷蛋白,而清蛋白及谷/醇及贮藏蛋白在不同氮肥基追比处理间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方式对清蛋白、谷蛋白、谷/醇有显著影响,对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贮藏蛋白的影响不显著。还田方式和种植密度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小麦蛋白质及其组分均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峰值黏度,显著增加了稀懈值,对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反弹值、峰值时间、糊化温度没有显著影响。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峰值黏度、低谷黏度、稀懈值、最终黏度,对峰值时间、糊化温度没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与氮肥水平互作显著影响了稀懈值和反弹值。 综上所述,秸秆还田条件下施氮量至270kg hm-2,适当提高后期的基追比例至6:4,秸秆还田方式以正旋还田方式适当提高种植密度至D180,提高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加了干物重,进而有利于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关键词】:小麦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51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28
  • 摘要12
  • 1 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品质关键指标12-16
  • 1.1 小麦籽粒产量形成及其生理基础12-13
  • 1.2 小麦籽粒品质指标13
  • 1.3 小麦籽粒品质形成规律13-16
  • 2 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16-18
  • 2.1 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16
  • 2.2 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16-17
  • 2.3 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17
  • 2.4 对土壤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17
  • 2.5 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17-18
  • 2.6 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18
  • 3 秸秆还田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8-19
  • 3.1 秸秆还田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18-19
  • 3.2 秸秆还田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19
  • 4 氮肥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9-21
  • 4.1 氮肥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19-20
  • 4.2 氮肥水平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20-21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1
  • 参考文献21-27
  • Abstract27-28
  • 第二章 秸秆还田和氮肥运筹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8-45
  • 摘要28-29
  • 1 材料与方法29
  • 1.1 试验设计29
  • 1.2 取样和测定方法29
  • 1.3 数据处理方法29
  • 2 结果与分析29-40
  • 2.1 出苗率29-30
  • 2.2 群体结构30-32
  • 2.3 植株干物质积累与分配32-38
  • 2.4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38-40
  • 3 讨论40-42
  • 参考文献42-44
  • Abstract44-45
  • 第三章 秸秆还田方式与密度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45-58
  • 摘要45-46
  • 1 材料与方法46
  • 1.1 试验设计46
  • 1.2 取样和测定方法46
  • 1.3 数据处理方法46
  • 2 结果与分析46-53
  • 2.1 出苗率46-47
  • 2.2 群体结构47-48
  • 2.3 干物质积累量48-51
  • 2.4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51-53
  • 3 讨论53-54
  • 参考文献54-56
  • Abstract56-58
  • 第四章 秸秆还田方式与氮肥运筹对小麦品质的影响58-74
  • 摘要58-59
  • 1 材料与方法59
  • 1.1 试验条件59
  • 1.2 试验设计59
  • 1.3 取样方法59
  • 1.4 测定方法59
  • 1.5 数据处理方法59
  • 2 结果与分析59-67
  • 2.1 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59-61
  • 2.2 籽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61-63
  • 2.3 面粉品质特性63-65
  • 2.4 小麦糊化特性65-67
  • 3 讨论67-68
  • 参考文献68-72
  • Abstract72-74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74-84
  • 摘要74
  • 1 讨论74-77
  • 1.1 秸秆还田和氮肥水平对小麦群体结构、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74-75
  • 1.2 秸秆还田方式和密度对小麦群体结构、干物质分配和产量的影响75-76
  • 1.3 秸秆还田、氮肥和密度对小麦品质的影响76-77
  • 2 结论77
  •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77-78
  • 4 今后的研究设想78-79
  • 参考文献79-83
  • Abstract83-84
  • 致谢84-8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土壤肥力下强筋小麦适宜施氮量的研究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张永丽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小麦技术研究    白瑞贤,杜文建,梅碧蓉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模拟干旱胁迫下几种冷季型草坪草抗旱性比较研究    段碧华,尹伟伦,韩宝平,夏新莉,张鹏

不同施肥水平对不同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和地上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王月福,于振文,李尚霞,余松烈

外源甜菜碱对盐胁迫下枸杞光合功能的改善    惠红霞,许兴,李前荣

施氮量对小麦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赵俊晔;于振文;李延奇;王雪;

施氮量和花后土壤含水量对强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及品质的影响    王月福;马东辉;赵长星;林琪;于振文;

秸杆对北方耕地土壤有机碳的贡献    杨晶秋,刘金城,白成云

土壤干旱对小麦叶片光合和氮素水平及其转运效率的影响    许振柱,王崇爱,李晖

山东省强筋小麦种植区划研究    李永庚,于振文,梁晓芳,赵俊晔,余松烈

小麦籽粒特性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    宋建民,吴祥云,刘建军,刘爱峰,赵振东

山东省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    刘爱峰,宋建民,刘建军,吴祥云,李豪圣,赵振东

小麦不同Wx蛋白缺失材料及其F_1代糊化特性分析    时岩玲,田纪春

收获时期对优质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东,于振文,张永丽,张珍

施磷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旭东,于振文

小麦面团稳定时间的研究进展    张敏,蔡瑞国,张坤普

超级小麦育种产量突破的探讨    耿爱民,韩文亮,李志刚,武利峰,马振萍

小麦面筋强度研究进展    刘艳玲,田纪春,陈洪美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不同光合器官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田纪春,王延训,唐绍磊

糙米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变化的研究    郑艺梅;郑琳;华平;胡秋丽;黄霞;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营养品质的影响    蒋跃林;张庆国;张仕定;岳伟;姚玉刚;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光能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蒋跃林;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五种野生宿根花卉的耐阴性研究    袁慧红;陈菁珏;吴昀;郑日如;常乐;夏宜平;

绿液预处理对麦草化学成分及酶水解糖化的影响    黄婷;陆青山;金永灿;谷峰;张厚民;Hasan Jameel;Richard Phillips;李忠正;

恩诺沙星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马驿;陈杖榴;

花后干旱和渍水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    范雪梅;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

1BL/1RS易位对SDS沉降值和HMW-GS的多样性效应    晏本菊;宋振巧;张怀琼;任正隆;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肥精确施用技术研究    朱新开;郭文善;封超年;彭永欣;凌启鸿;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姚凤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    王俊忠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延迟荧光信息处理技术在植物光合及逆境生理检测中的应用    李瑛

高山离子芥再生苗响应低温和干旱的生理机制研究    李玉华

氮、水和温度对羊草有性生殖及克隆生长的影响    王俊峰

填闲作物阻控设施蔬菜土壤硝态氮累积和淋失的研究    吉艳芝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镉胁迫下黑麦草对二氧化碳升高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    贾炎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鄂北岗地不同品种冬小麦氮效率差异性的研究    柴彦君

阴米淀粉的理化性质、体外消化性以及老化动力学研究    赵娜

油菜轻简化生产中几项养分管理关键技术的初步研究    苏伟

小麦胚乳细胞程序性死亡机理初探以及淹水胁迫对其进程的影响    樊海燕

储藏条件对稻谷陈化的影响研究    王娜

棉花氮肥利用效率研究    褚坤燕

小麦灌浆强度、灌浆物质流氮浓度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徐庆章

钾素对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王旭东,于振文,樊广华,潘庆民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Ⅱ氮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徐恒永,赵振东,刘爱峰,刘建军,张存良,毕德锋,杭新杰,张怀友

免耕条件下的小麦稀播试验    吴晓东;杨贤彬;孙昌璜;张春雨;丁星灿;

秸秆还田免耕撒播小麦技术研究    白瑞贤,杜文建,梅碧蓉

安徽省沿淮地区稻套麦播期与播量的试验研究    孔令娟,房忠华,苏培明,刘东,王同岁

氮肥与播期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效应    蔡大同

氮素供应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黄正来,姚大年,马传喜,吴晓华

我国北方几个主要的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研究    刘广田

根外追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广才

红壤稻田系统养分循环与C、N转化过程    周卫军

淮北地区不同类型小麦氮肥施用技术的研究    葛鑫

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小麦氮素利用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马兴华

玉米秸秆还田配施生防放线菌S024对麦田土壤微生物及小麦纹枯病的影响    王振跃;施艳;李洪连;

施钾和秸秆还田对栗钙土区土壤养分及小麦产量的长期效应研究    谭德水;金继运;黄绍文;陈占全;

不同种植制度改良盐碱土效果的研究    高峻岭,王应求,谢森祥,马卫萍

秸秆催腐菌用于稻秸秆还田在小麦栽培上应用效果初探    李惠其;王国庆;王一丹;廖群;

秸秆还田在小麦生产中的战略地位    王欣;文萍;李晓萍;董亮;潘雯;

玉米秸秆还田对麦田土壤养分的影响    白和平;胡喜巧;朱俊涛;潘远祥;梁运攀;张潇军;蒋爱凤;

秸秆还田添加氮素调节碳氮比的研究    刘臧珍,王淑敏,杨丽琳

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还田效果试验    李玉春;刘瑞伟;皇传华;王磊;

关于我市小麦施肥技术的相关调查及研究    王振华;杜守良;王思萍;丁美丽;董晓敏;

机械化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水肥状况的动态研究    朱瑞祥,薛少平,张秀琴,杨青,姚万生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陆建飞;庄恒扬;张洪程;

有机肥中养分潜量及其再用的意义研究——以白银市兴电灌区北滩乡为例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芦满济;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比较研究    周勇;黄海东;吴一鸣;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成都平原麦稻双免耕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汤永禄;黄钢;郑家国;李朝苏;邓先和;付书明;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玉米秸秆安全还田方法的研究    刘武仁;郑金玉;冯艳春;刘凤成;罗洋;邱贵春;蔡红岩;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浅论农业秸秆生物质能源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    袁梅;

我区力推秸秆还田沃土工程技术    记者 宋春风 通讯员 陈彦毅

省农垦六成麦地秸秆还田    王戴群记者 孙全龙

大荣集团氰胺化钙变身催腐剂    梁建统

9.2万亩棉花实施秸秆还田    通讯员 刘世全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驿城区农机局抓好玉米机收和秸秆还田工作    本刊记者 吕磊通讯员 胡军锋

清洁 节能 省钱    本报记者 韩光亮 通讯员 庄君 姜龙金 刘瑞华

全市秸秆还田将达100万亩    刘璇 陈志奎

今秋明春四川秸秆还田百万亩    通讯员 彭福智 记者 邓万祥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遮光和渍水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李华伟

小麦产量及品质形成的环境效应与养分高效利用研究    常旭虹

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改良特征及生理基础    田中伟

除草剂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残留特性    王正贵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拔节至成熟期遮光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牟会荣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潮土肥力演变规律与持续利用研究    黄绍敏

外源NO缓解小麦幼苗盐胁迫的效应与花后盐渍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郑春芳

周年秸秆还田与土壤耕作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王子臣

秸秆还田、氮肥和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俊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的研制开发    刘小伟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稻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    卿明福

不同耕作方式和稻草还田量对晚稻生长发育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卜毓坚

秸秆还田对隔茬冬小麦抗性生理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高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