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综合应用太阳能强化建筑自然通风供暖效果的设计和优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6:47
热度:

综合应用太阳能强化建筑自然通风供暖效果的设计和优化研究【摘要】:太阳能技术可以用来对建筑物进行冬季供暖、夏季通风降温以及过渡季强化自然通风。太阳能供暖通风系统若配以辅助热源,一套设

【摘要】:太阳能技术可以用来对建筑物进行冬季供暖、夏季通风降温以及过渡季强化自然通风。太阳能供暖通风系统若配以辅助热源,一套设备就能满足全年的采暖、通风和供冷需求,使室内环境满足舒适性要求。针对具体工程,如何设计合理和控制调节得当,不仅可以节省投资,而且带来显著的建筑采暖和空调节能效果。 因此,本文基于太阳能采暖、通风原理,结合具体工程----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博物馆项目,采用自然环境下的被动式和主动式太阳能利用的设计思想,就如何利用建筑造型的空间组合设计和利用太阳房来解决好夏季降温和冬季供暖问题开展研究.。首先,进行了太阳房的设计计算,以便在夏季能尽可能地利用室内空气的自然对流,避免机械通风系统的使用,而冬季在门窗的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又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实现室内供暖。同时,为了保证太阳能应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经过计算提出了采用在太阳房内增设蓄热材料的方案来解决如何蓄存太阳能的问题,以将日间多余的太阳辐射热储蓄起来,用于晚上或阴雨天的供暖。 文中,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该博物馆建筑在加设与不加设太阳房情况下的热压耦合作用下的通风状态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加设太阳房的情况下热压作用非常明显的加强了博物馆的自然通风。并采用Energyplus软件对加设太阳房和不加设太阳房两种情况下,博物馆内温度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设有太阳房时,室内温度明显比无太阳房时升高;并且由于蓄热材料的蓄热,使得室内基础室温的最高、最低值出现时刻比室外温度的相应值出现时刻有延迟。经过设计和优化后的太阳能在该建筑中供暖通风系统中的综合利用方案可达到夏季室内通风降温和过渡季的通风要求。 【关键词】:太阳能 供暖 强化通风 太阳房 蓄热材料 节能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7
  • 1.1 我国能耗及建筑能耗现状9-10
  • 1.1.1 能源消耗现状9-10
  • 1.1.2 建筑能源消耗现状10
  • 1.2 可再生能源利用10-11
  • 1.3 太阳能利用及国内外应用现状11-15
  • 1.3.1 太阳能简介11
  • 1.3.2 太阳能在国外建筑中的利用情况11-13
  • 1.3.3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情况13-14
  • 1.3.4 太阳能在国内建筑中的利用情况14-15
  • 1.4 研究课题的背景及意义15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15-16
  • 1.6 本章小结16-17
  • 2 太阳能采暖技术17-27
  • 2.1 概述17-22
  • 2.1.1 太阳常数17
  • 2.1.2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计算17-21
  • 2.1.3 玻璃透光率值的计算21-22
  • 2.1.4 进入建筑室内的太阳辐射的计算22
  • 2.2 主动式太阳能采暖22-24
  • 2.2.1 太阳能热风采暖22-23
  • 2.2.2 太阳能热水采暖23-24
  • 2.3 被动式太阳能采暖24-26
  • 2.3.1 直接收益式太阳房24-25
  • 2.3.2 集热蓄热墙式太阳房25-26
  • 2.3.3 附加阳光间式太阳房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3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技术27-37
  • 3.1 自然通风原理27-30
  • 3.1.1 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量的计算27-28
  • 3.1.2 热压作用下自然通风量计算28-30
  • 3.2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原理30-36
  • 3.2.1 通风计算方程31-32
  • 3.2.2 能量方程32-34
  • 3.2.3 影响的通风量因素分析34-36
  • 3.3 利用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的现实意义36
  • 3.4 本章小结36-37
  • 4 太阳能供暖及强化自然通风的应用—太阳房37-50
  • 4.1 太阳房的分类及基本原理37-39
  • 4.1.1 太阳房的分类37-38
  • 4.1.2 太阳房的热工原理38
  • 4.1.3 太阳房的基本结构38-39
  • 4.2 太阳房总体设计39-42
  • 4.2.1 建筑计划39
  • 4.2.2 可利用的太阳能条件39-40
  • 4.2.3 建筑选址与太阳能利用的关系40-41
  • 4.2.4 太阳房建筑材料的选择41-42
  • 4.2.5 建筑朝向的选择42
  • 4.3 被动式太阳房的热工设计42-48
  • 4.3.1 太阳房基本热工参数计算43-45
  • 4.3.2 太阳房的热平衡计算45-48
  • 4.3.3 太阳房采暖辅助热量估算48
  • 4.4 关于太阳房设计的几点建议48-49
  • 4.5 本章小结49-50
  • 5 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实践探索——汉长安城直城门遗址博物馆50-72
  • 5.1 工程简介50-54
  • 5.1.1 工程概况50-52
  • 5.1.2 项目所在地的自然条件52
  • 5.1.3 设计理念与目的52-54
  • 5.2 节能方案设计54-57
  • 5.2.1 有利于利用太阳能的建筑设计54-55
  • 5.2.2 利用太阳能的采暖设计55-56
  • 5.2.3 利用太阳能的通风设计56
  • 5.2.4 夏季遮阳设计56-57
  • 5.2.5 结合相变蓄热材料57
  • 5.3 项目设计计算及方案57-63
  • 5.3.1 设计依据57-58
  • 5.3.2 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58
  • 5.3.3 太阳能系统功能、组成及设计58-63
  • 5.3.4 控制策略63
  • 5.5 软件模拟分析63-69
  • 5.5.1 计算机采暖模拟64-67
  • 5.5.2 计算机通风模拟67-69
  • 5.6 工程图69-71
  • 5.7 本章小结71-72
  • 6 结论与展望72-74
  • 6.1 结论72-73
  • 6.2 展望73-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和策略    孔继君;郎南军;和丽萍;陈鹏;郑科;郭永清;彭明俊;袁瑞玲;向振勇;

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    王庆一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其环境效益实证研究    石晓妹;张燕;

太阳能通风墙的性能研究    杨卫波,施明恒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热的计算与利用    胡清华,高孟理,王三反,张济世

我国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的协整分析    张瑞;丁日佳;

提高能源效率与经济结构调整的策略分析    蒋金荷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净化城市空气    任庆文 ,李淑华

晴天太阳辐射模型的优化计算    邱国全,夏艳君,杨鸿毅

普通平板玻璃的太阳透过率    何梓年;徐绍谟;

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的天窗型式与耗能    彭小云;

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用逐时相对湿度生成方法    高庆龙;杨柳;刘大龙;王丽娟;

中国采暖与空调负荷的分布特征及与外界影响要素的关系    吕思强;永村一雄;井川憲男;

节能多孔砖墙体热工性能的数值计算及应用分析    王晓璐;黄大宇;

陶粒湿屋面传热过程的有限元解法    杨红霞;戴天兴;崔保龙;吴小强;

西安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供热适宜性研究    刘寅;李安桂;周光辉;

四川省被动式太阳房气候分区探讨    祁清华;冯雅;谷晋川;

关于间歇采暖室外计算温度的取值    刘艳峰;王莹莹;孔丹;

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玻璃能耗分析    彭小云;

成都地区室外温度可利用范围探索——以某大学多功能报告厅为例    李攀;龙恩深;王艳;杨万科;

制冷机组冷凝器热回收技术    吴喜平;李竞;

资源环境效率评估研究——以北部湾区域为例    桑燕鸿;卞国建;刘芳文;李禺;

集热蓄热墙式太阳房的室内环境模拟分析    沈娇;李德英;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分散空调系统之集约型空气处理机组    丁欢庆;

地源热泵与冰蓄冷复合空调系统初探    王茂盛;刁乃仁;

热力管网水力平衡分析软件(Flowra3.2)在设计中的应用    孙志勇;孟燕;

乌鲁木齐市某娱乐场所的暖通设计    王志刚;

不同类型散热器流量变化对散热量的影响    李美芹;张双喜;许冬梅;刘翠娜;

采暖管道补偿器的选用    刘贵廷;霍尚龙;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湿热地区通信基站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与技术    陈沂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能源替代、安全约束和经济增长    尤卓雅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张琳

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    李元龙

世界能源问题与中国能源安全研究    陆胜利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秦红

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下室内温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军莉

热电厂能量利用与节能技术改造研究    李华

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    吴栋

城市能源规划中建筑冷负荷预测方法研究    王振江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WSAC居住建筑热响应特性的研究    姚微

我国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能源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王丽娜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模拟研究    安丽

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邹博

基于CFD风热环境模拟的小区规划方案研究    齐静

不同工况下离网型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与传热特性的研究    仝世伟

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和策略    孔继君;郎南军;和丽萍;陈鹏;郑科;郭永清;彭明俊;袁瑞玲;向振勇;

中国“十五”节能目标与对策    陈和平

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上)    王庆一

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关系的灰色分析方法    谭艳妮;谭忠富;

乌鲁木齐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与采暖季PM_(10)污染相关性分析    兰国栋;

能源消费总量与结构预测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谢乃明;刘思峰;

中国是能源间接出口大国    胡兆光;

中国太阳房(英文)    王安华,齐国清

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及其环境效益实证研究    石晓妹;张燕;

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    姜亦华;

三进泉吉太阳房    郑敏樟;

试论太阳房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李英才,李苏兰,王玉生

太阳房平面设计初探(续)    汤先祥

教室改建太阳房实用技术    马志英,张新平

斩断冻土层——太阳房地下保温杂谈    益希卓玛

辅助热源式太阳房的热工计算分析    岳峰,高林朝,袁超,王方,朱金陵

太阳房实用技术讲座(5)    王恒一

太阳房的夏季防热措施    滕子静!河北

国内典型太阳房实例    王恒一

旋转太阳房    郑锡荣;

太阳能综合试验房技术    江猛;舒水明;胡新华;丁国忠;吴一梅;

国内外太阳房应用比较    高智勇;石荣珺;李德英;

太阳房系统的研究进展    刘宇宁;

住宅太阳能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张红丽;李杰;

热压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共存的大开口建筑多元通风    段双平;

自然通风的理论机理分析与实验验证    谭刚;左会刚;李晓锋;朱颖心;

热压自然通风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谭刚;朱颖心;李晓锋;

自然通风设计方法研究(一)理论与方法    李晓锋;谭刚;朱颖心;

自然通风设计方法研究(二)应用实例    李晓锋;谭刚;朱颖心;

某双层玻璃幕墙建筑自然通风的数值模拟研究    黄艳;刘东;杨建坤;张恩泽;

黄鸣:为开发太阳能呐喊    本报记者 韩生华

应用材料西安太阳能技术中心投产    记者 张哲浩

能源大国沙特重视开发太阳能    本报驻沙特特约记者 张瑛平

中国太阳能可持续发展模式领航世界    本报记者:韩丹

禁氟:太阳能产业分水岭    张佩颖

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落户兰州    记者 苗世新 蒲英

四季沐歌公司启动“补天”行动    封南

创利润不是企业唯一目的    董彦峰

全球最大多晶硅企业可能来华自建基地    王佑

国际太阳能中心项目开工    李峰

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系统性能研究    刘寅

天津地区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热舒适性研究    郭春梅

与新型百叶集热墙结合的复合太阳能炕系统实验和理论研究    江清阳

自然通风动态温度调控的智能气动开窗系统    司慧萍

零能耗太阳能住宅原型设计与技术策略研究    杨向群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王怡

智能温室气动开窗温度调控系统研究    刘淑珍

太阳能建筑整合设计对策研究    赵群

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模型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韩杰

自然通风状况下的烟气在典型建筑结构中的迁移及危害性评价的研究    方廷勇

综合应用太阳能强化建筑自然通风供暖效果的设计和优化研究    张宁

30平米太阳房能量系统理论与实验研究    江猛

零消耗被动式太阳能房系统设计与研究    井光娥

太阳能技术与青岛居住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研究    姜飞宏

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    王垚

热压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互增益的多元通风模式研究    王松华

太阳能技术在东北地区农村住宅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周春艳

自然通风房间热过程耦合模拟    尉强

大型商业建筑自然通风与采光设计研究    屈睿

中庭结构特性对高层住宅自然通风的影响分析    张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