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间接式太阳能通风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6:47
热度:

间接式太阳能通风研究【摘要】:作为一项能够利用太阳热能并用来强化自然通风压头和风量的通风技术,太阳能通风是利用太阳辐射热量为空气流动提供浮升力,将热能转换为动能,并将室外新鲜空气引

【摘要】:作为一项能够利用太阳热能并用来强化自然通风压头和风量的通风技术,太阳能通风是利用太阳辐射热量为空气流动提供浮升力,将热能转换为动能,并将室外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太阳能通风不仅丰富了自然通风理论,而且为自然通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方向,各种针对太阳能通风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太阳辐射的不稳定性和间断性又极大地限制了太阳能通风的应用和发展,因此,提高太阳能的利用效率和增强自然通风的效率成为太阳能通风研究的一个重要难题。 本文以重庆地区夏季较为丰富的太阳能为研究对象,将太阳能利用与自然通风技术相结合,应用于建筑物的通风系统中,实现空间有组织的通风换气,增强自然通风尤其是热压通风的效果,使自然通风具有承担更多室内热负荷以及排除室内污染物的能力,实现可再生能源直接应用于自然通风,从而达到通风节能、减排的目的,为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提出一种新的节能减排的方法。 为此,本文首先重庆地区的太阳能辐射强度、干球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进行了分析。在气象参数分析的基上,针对重庆地区太阳能较为匮乏和太阳能通风井太阳能利用效率较低的特点,提出了间接式太阳能通风方式。以基本的太阳能通风理论为基础,提出间接式太阳能通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系统组成,并通过理论计算确定间接式太阳能通风的可行性。 本文以一鸡舍为研究对象,根据鸡舍的独有特点和通风需求,确定室外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的可能性与集热能力,进而确定实验所需要的材料与相关的测试仪器。同时还对通风井内换热的相关理论进行了初步分析,确定换热的方式,阐述了从太阳能到热能这一转换的过程的原理。最后,通过实验测试数据,分析了间接式太阳能通风系统内水流量、通风井内空气流量和室内外温度、太阳辐射强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并通过已有的数据计算室外太阳能集热效率和通风井内的换热效率。实验表明,实测数据和理论计算有较高的吻合,说明从通风井外收集太阳能用于增强自然通风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太阳能通风 集热系统 换热系统 太阳辐射 自然通风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3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9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9-11
  • 1.2 国外发展研究现状11-13
  • 1.3 国内发展研究现状13-16
  • 1.4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意义和预期成果16-17
  • 1.4.1 研究内容16
  • 1.4.2 研究意义16
  • 1.4.3 研究方法16-17
  • 1.4.4 预期成果17
  • 1.5 间接式太阳能通风井的构成与通风机理17-19
  • 1.5.1 间接式太阳能通风井的构成17
  • 1.5.2 间接式太阳能通风井的通风机理17-19
  • 2 通风井外太阳能的采集与输送19-29
  • 2.1 通风井外太阳能的采集19-24
  • 2.1.1 通风井外太阳能集热模型19
  • 2.1.2 太阳能集热效率的影响因素19-20
  • 2.1.3 提高太阳能集热效率的关键措施20-21
  • 2.1.4 太阳能集热量的理论计算21-24
  • 2.2 太阳能向通风井内的输送与传递24-29
  • 2.2.1 向通风井内输送太阳能的系统24
  • 2.2.2 系统的工作原理24
  • 2.2.3 系统的输送能力24-29
  • 3 间接式太阳能通风井的通风能力分析29-35
  • 3.1 通风能力的含义29
  • 3.2 通风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29-30
  • 3.2.1 集热系统的集热能力29
  • 3.2.2 输送系统的输送能力29
  • 3.2.3 换热系统的换热能力29-30
  • 3.3 间接式太阳能通风井的通风能力方程30-35
  • 3.3.1 风压自然通风30-31
  • 3.3.2 热压自然通风31-33
  • 3.3.3 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下的自然通风33-35
  • 4 实验系统设计35-43
  • 4.1 实验系统方案35-39
  • 4.1.1 实验系统设计35
  • 4.1.2 试验场地改造35-36
  • 4.1.3 通风井制作36-38
  • 4.1.4 保温水箱选择与制作38-39
  • 4.2 鸡舍通风需求计算39-40
  • 4.3 鸡舍通风系统的构成40
  • 4.4 鸡舍进风口位置与尺寸40-42
  • 4.5 间接式太阳能通风井的位置与尺寸42-43
  • 5 太阳能采集与输送系统设计43-51
  • 5.1 通风井外太阳能采集系统设计43-45
  • 5.1.1 通风井外太阳能采集基本方式设计43
  • 5.1.2 通风井外太阳能采集的原理43-44
  • 5.1.3 通风井外太阳能集热系统布置示意图44-45
  • 5.2 太阳能传输系统设计45-46
  • 5.3 通风井内的水—空气换热装置设计46-48
  • 5.3.1 水—空气换热装置换热方式及原理46
  • 5.3.2 水—空气换热装置设计图46-47
  • 5.3.3 水—空气换热量计算47-48
  • 5.4 间接式太阳能通风系统图48-51
  • 6 实验设计与过程51-67
  • 6.1 实验方案设计51
  • 6.2 实验数据采集方案51-55
  • 6.2.1 数据采集与仪器设备51-52
  • 6.2.2 数据采集点52-55
  • 6.2.3 数据采集频率55
  • 6.3 实验过程55-56
  • 6.4 实验数据处理56-67
  • 6.4.1 第一次测试数据分析56-62
  • 6.4.2 第二次测试数据分析62-67
  • 7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对比分析67-73
  • 7.1 实验测试资料分析67-68
  • 7.1.1 系统储热量与集热效率分析67
  • 7.1.2 太阳辐射强度与集热关系分析67
  • 7.1.3 太阳辐射强度与通风量关系分析67-68
  • 7.1.4 水流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之差和通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68
  • 7.2 实验结果68
  • 7.3 理论计算结果68-71
  • 7.3.1 相关参数选择68-69
  • 7.3.2 空间网络图建立及模拟计算69-71
  • 7.4 对比分析71-73
  • 8 总结73-77
  • 8.1 主要结论73-75
  • 8.1.1 各因素对通风量的影响73
  • 8.1.2 四个时间段的划分73-74
  • 8.1.3 换热与集热74-75
  • 8.2 不足与后续研究工作75-76
  • 8.3 展望76-77
  • 致谢77-79
  • 参考文献79-81
  • 附录81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81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编的标准81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8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强化自然通风理论分析及其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    翟晓强,王如竹

太阳能通风墙的性能研究    杨卫波,施明恒

太阳能烟囱的通风效应及应用研究    苏醒;刘传聚;苏季平;

一种具有强化自然通风效果的太阳能空调房    代彦军,王如竹

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烟囱的通风性能研究    杨启容;杜威;张金翠;

从自然通风到多样化的生态建造体系    刘小虎

太阳能烟囱增强热压自然通风的计算研究    赵平歌

太阳能利用大有可为    黄飞,陶进庆

西安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供热适宜性研究    刘寅;李安桂;周光辉;

建筑主动利用太阳能能效探讨    毛建西;

新农村住宅中太阳能采暖研究    徐玉梅;孙克春;

太阳能在夏热冬冷农村地区的应用研究    曹辉;廖秋阳;

太阳能热水工程在小城镇住宅中的应用    曹辉;廖秋阳;王争利;

别墅太阳能热水系统优化设计思路与体会    袁新毓;杨金桥;

太阳能热泵系统示范工程设计    丁丽丽;李光元;王蕾;徐美容;

空调系统中调节阀的选择、安装与调试    李震,肖勇全

恒压集束管式风力送丝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谢海;郑小珍;彭小勇;

太阳能供热空调系统综合应用    黄晶;胡凯;张康;

海水源热泵取水管线经济比摩阻的优化    胡松涛;王婧倩;尹慧慧;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全性    丁海兵;

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分析与研究    王强;尚鑫;

直接膨胀式供液系统中影响分液均匀性的分析    王衍智;杜丽丽;周丹;陈丽仪;贺清亮;

燃气—太阳能联合采暖的经济性分析    文杰;刘蓉;

关于建筑排水系统对住宅室内环境污染的思考    杨忠国;谢安国;郭敬红;王亚轩;

冷凝式燃气壁挂炉与太阳能联合供热系统分析    肖松;郭全;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探讨及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李向军;

一种新型专利产品——中央洗浴器    焦明先;李永安;常静;

一种新型除污过滤装置及其推荐连接方式    焦明先;李永安;常静;

湿热地区通信基站建筑节能设计策略与技术    陈沂

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系统一体化设计研究    杜晓辉

太阳能相变蓄热供暖系统理论及实验研究    李志永

上海世博园区域供冷系统管网优化设计研究    冯小平

供暖空调管网流体输配与换热特性的研究    孙多斌

建筑外围护结构热分析及人工冷源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徐晓丽

北方高校教学楼适应性改造研究    孙宇

上海高层住宅外界面太阳能系统整合设计研究    史洁

蒸汽管网水力热力耦合计算理论及应用研究    张增刚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新型喷射器工作特性的研究    郭建

煤气混合增压过程智能控制研究    孟涛

燃气管网的稳态分析与模拟    张勇

复杂输气管网系统的瞬变流仿真    王永军

流体管网系统的水力平衡优化研究    单力钧

太阳能热水蓄热采暖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王选

北京地区太阳能—土壤源复合式热泵系统应用特性研究    潘玉亮

碰撞射流通风系统供热效果及节能分析    王晓婷

水膜作用下换热管传质性能的研究    刘世昊

太阳能烟囱对工业厂房自然通风影响的数值研究    薛宇峰

太阳能烟囱发电系统集热器的传热与流动过程的研究    朱海林

住宅中太阳能与混合通风复合能量系统的设计思路    翟晓强,王如竹

关于建筑物节能及复合能量系统的几点思考    王如竹

太阳能烟囱提高室内热压通风效果的数值模拟    王丽萍

美国奥格玛太阳能空调只是一个美丽谎言    

走近皇明的太阳能乌托邦    赵春燕;

太阳能空调前景广阔    金辉;

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及其应用    钱文明,陈跃

众多代理商受骗 梦断“太阳能空调”    张国元;黄敏;

太阳能空调——建筑节能首选    陈佑棠

上海建成太阳能复合能量系统    

太阳能空调技术发展述评    霍志臣

太阳能空调热水系统研究分析    林邦初

格力美的抢跑 太阳能空调大战预热    苏亮;

太阳能空调应用及发展前景    周义超;吴祥生;向素平;

家用太阳能独立除湿空调方案探讨    黄逊青;

玻璃在太阳能领域中应用    沈长治;

热压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共存的大开口建筑多元通风    段双平;

自然通风的理论机理分析与实验验证    谭刚;左会刚;李晓锋;朱颖心;

热压自然通风的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谭刚;朱颖心;李晓锋;

自然通风设计方法研究(一)理论与方法    李晓锋;谭刚;朱颖心;

自然通风设计方法研究(二)应用实例    李晓锋;谭刚;朱颖心;

蓄热型太阳能热泵空调技术经济分析    黄炜;张琳邡;肖占;纪河;

某双层玻璃幕墙建筑自然通风的数值模拟研究    黄艳;刘东;杨建坤;张恩泽;

北仑产太阳能空调销往40个国家    罗涟浩 顾霄扬 李孟龙

力推太阳能空调产业化    记者 杨镇

太阳能空调省电九成    CUBN记者 陈文喜

太阳能空调开启节能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杨国民

上海交大力诺瑞特共建太阳能研究院    特约记者 顾定槐

美的推出太阳能空调    本报记者 陈静

太阳能空调能否替代电空调?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太阳能空调:市场虽好瓶颈也多    记者 傅勇

美的电器 太阳能空调进入美国市场    本报记者 杨涛

“太阳能空调”亮相上海    钟诚

基于太阳能的吸收压缩混合循环热泵系统研究    刘利华

天津地区办公建筑自然通风热舒适性研究    郭春梅

建筑自然通风利用率预测与节能评估模型研究    殷维

复杂下垫面建筑自然通风热湿特性研究    邹声华

自然通风动态温度调控的智能气动开窗系统    司慧萍

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下室内温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军莉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    王怡

智能温室气动开窗温度调控系统研究    刘淑珍

自然通风环境热舒适模型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研究    韩杰

自然通风状况下的烟气在典型建筑结构中的迁移及危害性评价的研究    方廷勇

间接式太阳能通风研究    赵安洲

太阳能除湿系统应用于供暖/冷辐射地板的节能研究    赵立峰

基于辐射供冷的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研究    李悦

太阳能直接再生固体除湿床的性能研究    郭黄欢

太阳能空调热水一体机制热工况节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胡智勇

热源厂房不同通风方式的比较研究    周俊

自然通风房间热过程耦合模拟    尉强

太阳能驱动的转轮干燥冷却空调系统节能潜力研究    黎娇

热压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互增益的多元通风模式研究    王松华

大型商业建筑自然通风与采光设计研究    屈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