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足迹理论的水电枢纽工程能耗分析研究
基于碳足迹理论的水电枢纽工程能耗分析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行各业的节能降耗工作迫在眉睫。我国“十二五”规划首次明确指出:“要把大幅度降低能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82;TV63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5
- 1.1.1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11-12
- 1.1.2 大力开展水电可再生能源建设12-13
- 1.1.3 水电开发的环境影响及研究意义13-15
- 1.2 能耗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15-19
- 1.2.1 其他行业能耗分析方法现状15-17
- 1.2.2 水电行业节能降耗分析方法现状17-18
- 1.2.3 能耗分析软件方面18-19
- 1.3 碳足迹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19-24
- 1.3.1 碳足迹分析理论的研究现状19-20
- 1.3.2 碳足迹分析方法及在其他行业的应用20-22
- 1.3.3 碳足迹分析方法在水电行业的应用22-24
-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24-27
- 1.4.1 研究内容24-25
- 1.4.2 创新点25-27
- 第二章 水电枢纽工程碳足迹理论研究27-36
- 2.1 水电枢纽工程能耗分析的目的与定位27-28
- 2.2 水电枢纽工程碳足迹的概念28-31
- 2.3 碳足迹与能耗的转换关系31-32
- 2.4 水电枢纽工程能耗分析系统边界的确定32-33
- 2.5 水电枢纽工程碳足迹分析标准33-34
- 2.6 本章小结34-36
- 第三章 基于混合 LCA 的水电枢纽工程碳足迹分析方法研究36-57
- 3.1 引言36
- 3.2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36-41
- 3.2.1 过程分析方法(PA-LCA)37-38
- 3.2.2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EIO-LCA)38-39
- 3.2.3 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方法(Hybrid-LCA)39-40
- 3.2.4 水电枢纽工程碳足迹分析方法的选择40-41
- 3.3 主要碳排放数据的收集41-54
- 3.3.1 不同坝型所需的主要物资清单41-42
- 3.3.2 主要材料、设备生产阶段的碳排放数据42-51
- 3.3.3 运输阶段的碳排放数据51-52
- 3.3.4 施工阶段的碳排放数据52-54
- 3.3.5 运行阶段的碳排放数据54
- 3.4 基于混合 LCA 的水电枢纽工程碳足迹分析方法54-56
- 3.5 本章小结56-57
- 第四章 不同水电枢纽布置方案的碳足迹及能耗对比分析57-91
- 4.1 引言57
- 4.2 糯扎渡水电工程介绍57-63
- 4.2.1 常态混凝土重力坝枢纽布置方案58-60
- 4.2.2 直心墙堆石坝枢纽布置方案60-63
- 4.3 两种水电枢纽布置方案的碳足迹及能耗分析63-82
- 4.3.1 材料设备生产阶段碳足迹及能耗分析63-65
- 4.3.2 运输阶段碳足迹及能耗分析65-72
- 4.3.3 施工阶段碳足迹及能耗分析72-78
- 4.3.4 运行阶段碳足迹及能耗分析78-80
- 4.3.5 生命周期碳足迹及能耗分析80-82
- 4.4 水电碳足迹评价82-89
- 4.4.1 敏感度分析82-88
- 4.4.2 与其他发电系统对比88
- 4.4.3 糯扎渡水电站的环境效益88-89
- 4.5 本章小结89-91
- 第五章 考虑碳足迹的水电枢纽工程生态效应评价91-110
- 5.1 引言91-92
- 5.2 能值分析方法92-99
- 5.2.1 能值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93-94
- 5.2.2 能值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94-96
- 5.2.3 能值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96-97
- 5.2.4 考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值评价方法97-99
- 5.3 糯扎渡水电枢纽工程能值分析的原始资料99-103
- 5.3.1 河流规划概况99
- 5.3.2 工程任务与效益99-100
- 5.3.3 泥沙100-101
- 5.3.4 水工建筑物101
- 5.3.5 金属结构101
- 5.3.6 水库淹没处理补偿投资101-103
- 5.4 糯扎渡水电枢纽工程的能值分析103-108
- 5.4.1 能值分析表的建立103-107
- 5.4.2 能值指标评价107-108
- 5.5 本章小结108-110
- 第六章 水电枢纽工程碳足迹分析与生态效应评价系统开发110-141
- 6.1 系统开发目的和原则110-112
- 6.1.1 系统开发目的110-111
- 6.1.2 系统开发原则111-112
- 6.2 系统架构设计112-113
- 6.3 系统功能实现113-140
- 6.3.1 水电枢纽工程基本信息管理模块113-114
- 6.3.2 水电枢纽工程碳足迹与能耗评价模块114-127
- 6.3.3 水电枢纽工程生态效应评价模块127-128
- 6.3.4 水电枢纽工程能耗及碳足迹可视化模块128-138
- 6.3.5 系统管理功能138-140
- 6.4 本章小结140-141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141-144
- 7.1 主要研究成果和结论141-143
- 7.2 研究工作展望143-144
- 参考文献144-153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153-155
- 致谢15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雾霾天气气象学定义及预防措施 王润清;
基于来源多样性特征的中国电力碳足迹估算 王君章;方恺;
低碳建筑技术体系与碳排放测算方法研究 李兵
基于能值分析的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评价 李子双;崔光泉;吴泽新;孙季平;
合肥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 夏永久;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梁春玲;
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分析——以阿克苏市为例 韩瑞瑞;张永福;马春霞;
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 唐宁;廖铁军;
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芜湖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夏永久;王静;
拓展的能值指标用于评价工业系统可持续性的研究 张小洪;蒋文举;
2000~2002年大悟县复合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汪殿蓓;徐运清;杨清平;
新沂市窑湾镇农业生态示范区能值分析 徐亮;江生荣;钱振含;张静;朱玥;田兴军;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的山东省可持续发展分析 黄凤华;李维德;
两种半干法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工艺的生命周期分析比较 崔福华;史敏;陈德珍;
基于能值分析的株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 熊林金;周子英;徐邹华;杨君;朱玲瑶;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能值分析 赵晟;吴常文;程弘;
地热尾水热泵供热工程分析 张于峰;陈成敏;
腐植酸在循环农业中发展前景初探 梁龙;
基于能值的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杭州市为例 曹顺爱;吴次芳;冯科;
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及其研究进展 刘英平;高新陵;林志贵;沈祖诒;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钢铁生态产业链构建中的应用 张迪;张象枢;李佩洁;
淡水养殖业循环经济:基于上海青浦的实证分析 梁文静;杨正勇;
基于能值分析的武汉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杨婉;刘杰;于书霞;葛晓东;
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 高晓阳
基于综合效益评价的陶瓷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及应用 汤亮
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 柏方敏
基于能值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 朱玉林
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李林杰
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研究 李晓
基于产业集群的氯碱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评价研究 李艳
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 余平
乘用车轻量化绿色效应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 刘海东
复合产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评价和优化研究 张攀
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周海川
黑龙江省黑土生态系统能值分析及其管理研究 雷佳
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生产贡献的能值分析研究 蒋桂芹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 聂志平
基于能值和(火用)分析的电厂工业园区可持续性评价 秦奋
环境治理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安平
山东省昌邑市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耗调查与评价 刘万秋
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效率研究 徐键辉
燃料二甲醚生命周期评价及其敏感性分析 王惠
桥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高宏伟
利用太阳能的被动蒸发冷却技术 范影;黄翔;狄育慧;
国内外建筑能耗调查与统计研究 左现广,唐鸣放
上海发展低碳建筑的现状问题及目标策略研究 陈飞;诸大建;
基于组合模型的我国能源年消费总量的预测研究 雷蕾;张建;赵凌;
电网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分析研究 叶萍;成功;陈晶晶;
中国能源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减排对策研究 齐玉春,董云社
住宅建筑的碳排放量分析与节能减排措施 蔡向荣;王敏权;傅柏权;
建筑外窗遮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刘珠雄;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敏感性因素分析 蔡裕盛;
建筑门窗节能技术综述 崔子丰;王伟;
基于粗糙集的住宅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宋晶光;
碳足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的实证 李志强;刘春梅;
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 马忠海
建筑材料生命周期中物化环境状况的定量评价研究 龚志起
节能技术与建筑集成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刘琨
北方寒冷地区村镇住宅节能技术适宜度评价研究 肖忠钰
建筑节能技术集成优化与评价研究 黄茜
葛洲坝水电枢纽工程截流后长江宜昌段水质分析 曹玉鑫
小溪口水电枢纽工程河间地块岩溶渗漏问题的研究 涂光美;熊友平;
龙桥水电枢纽工程通过验收 通讯员 吴俊丽 徐继承
抓紧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记者 马志强
湘赣边界最大水电枢纽工程截流 记者 徐荣 通讯员 陈建元
基于碳足迹理论的水电枢纽工程能耗分析研究 庞博慧
-
发电机技术助力环保——博世创新节能技术帮助汽车制造商达到严苛的碳排放标准2024-08-18
-
面向节能减排的制造型企业碳足迹TOC优化管理方法2024-08-18
-
面向节能减排的制造型企业碳足迹TOC优化管理方法2024-08-18
-
节能环保技术R&D投资的“挤出效应”研究——兼论中国的碳排放2024-08-18
-
节能环保技术R&D投资的“挤出效应”研究——兼论中国的碳排放2024-08-18
-
基于碳足迹分析指导大学生提高节能减排意识2024-08-18
-
友达光电荣获全球第一张太阳能模块碳足迹查证2024-08-18
-
家庭食物浪费及其生态足迹、碳足迹、水足迹和甲烷释放的研究2024-08-18
-
绿色明证:风电机组的碳足迹2024-08-18
-
基于产品碳足迹的秸秆家具绿色评价方法研究2024-08-18
-
基于“能源碳足迹”的纯电动汽车的技术经济研究2024-08-18
-
2011年我国秸秆沼气化的碳足迹分析2024-08-18
-
基于碳足迹理论的大型水电枢纽工程环境排放分析2024-08-18
-
锂离子电池与镍氢电池、太阳能电池碳足迹比较2024-08-18
-
运用“碳足迹”的方法评估小麦秸秆及其生物质炭添加对农田生态系统净碳汇的影响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