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镜场的优化与仿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6:23
热度: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镜场的优化与仿真研究【摘要】:随着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和全球气候不断恶化,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太阳能热发电是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摘要】:随着国际油价不断攀升和全球气候不断恶化,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太阳能热发电是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站中,塔式聚光发电有其它聚光发电不可比拟的优点,因此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形式是利用太阳能实现大容量并网发电的首选。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尚处于研发和示范阶段,成本太高始终是制约中国塔式太阳能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聚光镜场布置、聚光镜场光能量调度、土地利用率三个方面,对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聚光镜场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探索,具体工作如下: (1)太阳运动规律的研究 根据太阳运动的特点,分别建立了地平坐标系和矢量坐标系下太阳的运动模型,仿真计算了太阳轨迹在一天内的变化情况,并总结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在一天内的变化规律。 (2)聚光镜场的设计与余弦效率分布的理论分析 基于放射状栅格法,设计了放射状交错排列的圆形聚光镜场。通过建立余弦效率计算模型,分别对太阳入射角和余弦效率进行了仿真计算,总结太阳入射角在一天内的变化趋势,得到最佳和最低余弦效率分布区域。进一步研究了接收塔的高度对平均余弦效率的影响。 (3)聚光镜场的调度优化研究 结合定日镜的反射率、余弦效率和大气透射率等因素,建立聚光镜场调度的数学模型,并将该调度模型转换为0-1背包问题进行描述。针对该问题,采用贪婪算法、以及将此算法分别与微粒群算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进行求解,得到各时刻系统最佳时,需投入运行的定日镜数量和分布,并提出了分时段调度策略。 (4)新型定日镜的最大土地利用率研究 通过考虑相邻定日镜之间的机械碰撞以及聚光镜场中的遮挡损失,建立了不同形状定日镜的土地利用率模型,并从计算结果中得出不同形状定日镜分别在不考虑与考虑遮挡损失两种情况下所获得的最大土地利用率,以及满足最大土地利用率的定日镜尺寸。 本文提出了优化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聚光镜场的方法,为降低系统发电成本,提高系统聚光效率,实现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塔式太阳能热发电 余弦效率 聚光镜场调度 土地利用率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615;TK513.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图表清单9-11
  • 符号说明11-14
  • 第一章 绪论14-27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4-15
  • 1.2 太阳能热发电的主要方式15-19
  • 1.2.1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15-16
  • 1.2.2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16-17
  • 1.2.3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17-19
  • 1.3 三种太阳能热发电方式特点比较19-20
  • 1.4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0-24
  • 1.4.1 国外研究现状20-23
  • 1.4.2 国内研究现状23-24
  • 1.5 聚光镜场优化设计研究概述24-25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25-26
  • 1.7 本章小结26-27
  • 第二章 太阳运动规律的研究27-40
  • 2.1 引言27
  • 2.2 太阳辐射能的基本知识27-28
  • 2.3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规律28-31
  • 2.3.1 地球自转与太阳时角28-30
  • 2.3.2 地球公转与赤纬角30-31
  • 2.4 太阳位置定义及相关角度计算31-36
  • 2.4.1 地理纬度与经度的基本概念31-32
  • 2.4.2 坐标系的选择32-34
  • 2.4.3 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计算34-36
  • 2.5 太阳运动模型的仿真与分析36-39
  • 2.6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聚光镜场余弦效率的分布研究40-54
  • 3.1 引言40
  • 3.2 聚光镜场的设计方法40-42
  • 3.2.1 放射状栅格法40-41
  • 3.2.2 全年无遮挡聚光镜场设计方法41-42
  • 3.3 聚光镜场的设计42-44
  • 3.4 余弦效率的数学模型44-46
  • 3.5 数学模型仿真计算46-53
  • 3.5.1 计算条件46
  • 3.5.2 入射角变化趋势46-48
  • 3.5.3 聚光镜场中余弦效率的分布48-52
  • 3.5.4 接收塔的高度对余弦效率的影响52-53
  • 3.6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聚光镜场的调度优化研究54-67
  • 4.1 引言54
  • 4.2 聚光镜场的简介54-55
  • 4.3 有效利用率模型建立55-56
  • 4.3.1 基本假设条件55
  • 4.3.2 反射率55
  • 4.3.3 大气透射率55-56
  • 4.4 聚光镜场调度模型建立56
  • 4.5 调度优化的计算方法56-65
  • 4.5.1 贪婪算法求解调度问题57
  • 4.5.2 标准微粒群算法求解调度问题57-60
  • 4.5.3 混合遗传算法求解调度问题60-65
  • 4.6 分段优化调度65-66
  • 4.6.1 分段调度策略65
  • 4.6.2 仿真及结果分析65-66
  • 4.7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聚光镜场土地利用率研究67-74
  • 5.1 引言67
  • 5.2 定日镜的跟踪方式与机械碰撞问题67-68
  • 5.3 广泛应用的排列方式概述68-69
  • 5.4 不同形状定日镜的最大土地利用率69-73
  • 5.4.1 矩形定日镜69-71
  • 5.4.2 圆形定日镜71
  • 5.4.3 六边形定日镜71-73
  • 5.5 本章小结73-7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4-75
  • 6.1 本文总结74
  • 6.2 研究展望74-75
  • 参考文献75-79
  • 个人简介7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研究成果79-80
  • 致谢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单轴太阳能跟踪系统的研究    樊峰鸣,马良涛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应用及影响研究    王宝石;宋颖;陈向羽;

基于贪心策略的遗传算法求解0-1背包问题    单小军;吴素萍;

基于贪婪策略的0/1背包问题算法研究    游维;

聚光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徐明;祝雪妹;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综述(二)    许辉;张红;白穜;丁莉;庄骏;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宿建峰;李和平;贠小银;赵芫桦;

塔式太阳能热电站定日镜集光系统的计算    王锦侠

日射观测中常用天文参数的再计算    王炳忠,刘庚山

抛物跟踪式太阳高温集热器的研究    王志峰

蓬勃发展的江苏光伏产业    魏启东;王素美;李保庆;

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高亮;蔡世俊;高鹏;李果华;施正荣;朱拓;

等离子体中磁场的本性    景海荣,杨志良

用于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太阳跟踪传感器    张四全;任德志;徐莉萍;李楠;

电网功率可控型太阳能电池-电网-蓄电池混合供电不间断逆变电源    吴凤江;孙秀冬;孙力;赵克;

一种油井运输车调度的贪心算法    潘玮华;王超;邓程;詹千熠;刘苏仪;

关于我国开展太阳能光热发电标准化的若干建议    陈晨;张亮;

汶川大地震前电离层参量的变化特征与分析    丁宗华;吴健;孙树计;陈金松;班盼盼;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王家龙,孙静兰

用Filter Ratio方法计算太阳日冕温度    郝娟;张枚;

基于ANSYS的太阳能自动跟踪机构仿真及实验分析    欧阳玉平;洪添胜;文韬;孙同彪;

云南省发展光伏发电的条件和前景    洪祖兰;

飞速发展的江苏省光伏产业    王素美;魏启东;李保庆;

分布式风-光联合供能系统研究与设计    王瑜;黎灿兵;苏喆;曲芳;

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的定日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仿真研究    许芬;王雨;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综述    李万杰;朱静;元复兴;马培元;庞博;

太阳光LED光源应用于水体净化与修复的设想    高泽晋;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阎秦

基于源区位置统计结果的日冕物质抛射观测特征研究    陈彩霞

太阳耀斑过程中的磁场变化研究    王璞

并行自适应技术在背景太阳风及快速磁场重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张绍华

背景太阳风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杨利平

太阳高能粒子在三维行星际磁场中传播的研究    何宏青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槽式太阳能直接蒸汽热发电系统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杨宾

极紫外太阳望远镜的检测方法研究    杨林

太阳能行业中技术创新型企业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沈达

低倍率聚光光伏系统的性能研究    徐章禄

太阳能高效吸热陶瓷材料的研究    刘孟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张翱林

碳化物金属陶瓷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    高荣义

集装箱场桥调度及其仿真研究    陈欢

塔式定日镜跟踪控制系统的研究    马建华

非真空槽式集热管的热力性能研究    白洁

槽式太阳能集热与燃煤热发电的高效集成模式研究    张明紫

低碳经济下的保定市新能源产业研究    曹春秋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罗智慧;龙新峰;

遗传算法在求解背包问题中的应用    郭晓晖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    王志群,朱守真,周双喜,黄仁乐,王连贵

分布式发电技术    丁明,王敏

太阳能热发电的优势和困境    刘景丽;

遗传算法中突变算子的数学分析及改进策略    张良杰,毛志宏,李衍达

0/1背包问题的贪心算法    黄宇林;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现状及发展    汤延令;

一个求解0-1背包问题的遗传算法    陈文兰;刘建华;

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技术    张梅梅;

煤基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开拓研究    高林

小型太阳能热发电站的研制及其发展前景    夏家俊

太阳能热发电    王乃粒;

2008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三亚国际论坛召开    

塔式太阳能定日镜控制系统综述    王孝红;刘化果;

我国研制出世界首台太阳能热发电站仿真机    

以、美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柳地;

太阳能热发电七问    鹏飞;

太阳能热发电首部国家标准即将颁布    

光热发电:商业化启程    杨海霞;

全国太阳能标委会在北京召开太阳能热发电术语审定会    

槽式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发展状况    张同伟;

用于太阳能热发电的Al_2O_3/ZrO_2(Y_2O_3)纳米复相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徐晓虹;焦国豪;吴建锋;赵芳;方斌正;

地下和无窗建筑定日镜导光管采光照明的试验研究    张志勇;张立京;徐宁;

用于太阳能热发电输热管道的红柱石基复相陶瓷的研究    吴建锋;冷光辉;徐晓虹;刘升升;

太阳能热发电用氧化铝基复相陶瓷抗热震性及EPMA分析    吴建锋;焦国豪;徐晓虹;方斌正;冷光辉;赵芳;

太阳能热发电用莫来石-堇青石复相陶瓷低温制备与性能研究    徐晓虹;马雄华;吴建锋;张锋意;徐瑜;陈旭秋;

500倍卡塞格林式太阳能聚光镜的设计    张来明;潘其坤;谢冀江;阮鹏;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研究进展    张耀明;刘德有;张文进;卞新高;

太阳能定日镜结构风载体型系数的风洞试验研究    宫博;李正农;王莺歌;李秋胜;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厂的定日镜有效利用率计算    郭苏;刘德有;

太阳能热发电前景无限    本报记者 王海霞

中美联手填补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空白    本报记者 宋懿霖

“太阳能热发电研究及产业基地”在山东潍坊奠基    

太阳能热发电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    记者 齐慧 实习生 柴洁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核心技术获突破    陈国春

国内最大太阳能热发电项目落户内蒙古    记者 王薇薇

太阳能热发电将掀新一波投资潮    本报记者 钟银燕

国内最大太阳能热发电项目即将招标    于达维

海南可成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基地    记者 郭景水 卓上雄 实习生 石挺恋

太阳能热发电“抢位赛”    本报记者 吴林

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的热力循环    洪慧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耦合机理与热力特性研究    崔映红

定日镜和幕墙结构的抗风性能研究    宫博

太阳能热发电莫来石—堇青石复合陶瓷管道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马雄华

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阎秦

新型Fresnel光伏聚光镜的设计研究    荆雷

塔式太阳能定日镜结构风荷载特性及风致响应研究    王莺歌

反射聚光利用太阳能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    江守利

中低温太阳热能与化石能源互补系统集成及水电联产系统研究    罗尘丁

碟式斯特林太阳热发电系统太阳模拟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杜景龙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镜场的优化与仿真研究    丁婷婷

太阳能热发电聚光系统的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    徐明

太阳能热发电蓄热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薛颖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装置跟踪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刘贤群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混杂系统建模与仿真    赵敏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蒸汽系统建模与控制    李雅哲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田素乐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蒸汽温度与压力控制系统研究    吴光波

太阳能热发电中的光能传递模拟    鲍鹏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聚光装置的结构分析与优化    管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