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6:09
热度: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摘要】:土壤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土壤耕作及施肥是创造高产的有效途径。长期的单一耕作模式使得土壤结构变差、容重增大、保水保肥

【摘要】:土壤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土壤耕作及施肥是创造高产的有效途径。长期的单一耕作模式使得土壤结构变差、容重增大、保水保肥能力减弱,严重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造成减产。深耕及秸秆还田是当今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不仅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和养分条件,使作物生长健壮,延缓衰老,并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率和产量。本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置耕作方式有:1)普通旋耕;2)深松,下翻30cm,上下土壤不混合;3)深翻,下翻30cm,上下土壤混合;秸秆还田用量400kg/亩,秸秆还田方式为:1)无秸秆还田;2)秸秆隔年还田;3)秸秆连年还田;4)秸秆连年还田+尿素。通过不同耕作处理及秸秆还田方式的正交试验,研究了土壤理化性质、春玉米生长发育、养分及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特征,揭示了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当地春玉米生产及理想耕层的创建提供参考。试验结果如下: 1.通过对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相关性。不同耕作方式下,深松、深翻与旋耕相比显著降低了下层土壤的容重,并提高了土壤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土壤深松、深翻有利于土壤速效养分的释放、并提高了土壤全量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后对土壤表层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下层土壤改善作用不显著;秸秆还田后给土壤带入了一定的养分,提高了土壤的全量养分。秸秆连年还田条件下进行土壤深松、深翻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作用最显著。 2.通过对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下春玉米生长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整个生育期的株高、茎粗变化作用不显著,但深松、深翻及与秸秆还田的组合却有效提高了茎秆强度和生育后期的叶面积,延缓了作物衰老;土壤深松、深翻及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体积,但秸秆还田当季对根系活力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通过对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下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及养分吸收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深松、深翻处理的春玉米总生物量不如旋耕,但收获指数均高于旋耕;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下,秸秆还田处理与无秸秆还田相比显著提高了总生物量,并促进了籽粒干物质的积累,但收获指数则比无秸秆还田有所降低。产量与籽粒养分吸收量有显著相关性;土壤深松、深翻处理提高了春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总吸收量,且籽粒养分含量高于旋耕;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春玉米对氮、钾养分的总吸收量,但氮、钾养分的收获指数不如无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处理的总磷养分吸收量不如无秸秆还田,但养分收获指数均高于无秸秆还田。 4.通过对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下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深耕及秸秆还田均能有效提高春玉米产量,但产量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增加不显著,而有效穗数则比旋耕无秸秆处理增加显著,且产量与有效素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值为0.908。耕作方式下,土壤深松、深翻处理比旋耕处理平均增产242.1kg·hm-2和415.3kg·hm-2;秸秆还田方式下,与无秸秆还田相比,秸秆连年还田平均增产610.0kg·hm-2,秸秆连年还田+尿素增产319.3kg·hm-2,秸秆隔年还田增产133.4kg·hm-2。综合结果表现为,土壤深松、深翻配合秸秆连年还田的春玉米产量提高最大,比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分别提高了778.6kg·hm-2和1044.7kg·hm-2,增产率为7.07%和9.49%。 综上,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秸秆连年还田且还田量为400kg/亩基础上,进行土壤深松、深翻能够最有效的改善耕层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春玉米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和产量提高,深翻的效果优于深松,但两者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春玉米 产量 产量形成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513
【目录】:
  • 目录5-7
  • CONTENTS7-9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第一章 前言14-21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1.1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14-16
  • 1.1.2 秸秆还田研究进展16-1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9-21
  • 第二章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21-34
  • 2.1 材料与方法21-23
  • 2.1.1 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状21
  • 2.1.2 供试玉米品种21-22
  • 2.1.3 供试肥料品种22
  • 2.1.4 试验设计22
  • 2.1.5 测定项目与方法22-23
  • 2.1.6 数据处理23
  • 2.2 结果与分析23-32
  • 2.2.1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的影响23-28
  • 2.2.2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28-30
  • 2.2.3 产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30-32
  • 2.3 结论与讨论32-34
  • 第三章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生育状况的影响34-44
  • 3.1 材料与方法34-35
  • 3.1.1 试验设计34
  • 3.1.2 测定项目34
  • 3.1.3 测定方法34-35
  • 3.2 结果与分析35-42
  • 3.2.1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株高变化的影响35-36
  • 3.2.2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茎粗的影响36-37
  • 3.2.3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方式对春玉米叶面积的影响37-38
  • 3.2.4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乳熟期玉米茎秆强度的影响38-40
  • 3.2.5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对春玉米根系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40-42
  • 3.6 结论与讨论42-44
  • 第四章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的影响44-52
  • 4.1 材料与方法44
  • 4.1.1 试验设计44
  • 4.1.2 测定项目与方法44
  • 4.2 结果与分析44-50
  • 4.2.1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干物重的影响44-47
  • 4.2.2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47-50
  • 4.3 结论与讨论50-52
  • 第五章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52-59
  • 5.1 材料与方法52
  • 5.1.1 试验设计52
  • 5.1.2 测定项目与方法52
  • 5.2 结果与分析52-57
  • 5.2.1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52-55
  • 5.2.2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增产效率的影响55-56
  • 5.2.3 春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56-57
  • 5.3 结论与讨论57-59
  • 第六章 总结59-61
  • 参考文献61-65
  • 致谢65-66
  • 发表论文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驴驴蒿根系的研究    赵明轩;谭成虎;何得元;安明福;杨鹏翼;

不同耕作技术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宿庆瑞;迟凤琴;张久明;匡恩俊;

深翻耕和连作对植烟土壤养分及其生物活性的影响    刘红杰;习向银;刘朝科;张涛;古力;赵志鹏;张重义;

秸秆覆盖对夏玉米生长过程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陈素英,张喜英,胡春胜,刘孟雨

不同水分状况下秸秆覆盖量对玉米根、冠生长的影响    张立强;汪有科;员学锋;张吉祥;于晓蕾;刘超;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地表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孙利军;张仁陟;黄高宝;

辽西半干旱地区深松中耕对土壤养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玉玲;张玉龙;黄毅;邹洪涛;信东旭;张哲元;

秸秆还田对半干旱区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    徐萌;张玉龙;黄毅;张玉玲;虞娜;闫洪亮;邹洪涛;

不同覆盖处理对旱作玉米生育与产量效应的研究    冯利平,段桂荣

深耕深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满永生;杨善民;

休闲期深翻覆盖对旱地小麦水、氮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白冬;高志强;赵维峰;邓妍;李青;孙敏;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秸秆覆盖深松对土壤肥力及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郭书亚

重金属Pb、Cd在石灰性褐土上对小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郭晓燕;袁玲;

不同钾肥品种及用量对香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崔荣宗;杨果;李彦;魏建林;姜国志;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流动注射分析法分析土壤有效磷试验    赵春芝;张守仕;王超;刘连航;陈利平;刘荣宁;

莘县保护地土壤养分含量与盐渍化状况分析    王连祥;闫传胜;袁方耀;张学锋;

氮磷钾、小麦秸秆还田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王振华;李祥云;刘洪明;王圣健;高峻岭;

不同栽培基质对甜瓜品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姚玉敏;王秀峰;于喜艳;杨凤娟;史庆华;

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

蚯蚓粪对樱桃萝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王东红;史庆华;王秀峰;魏珉;胡瑾瑜;郭长美;

茶树专用控释肥在幼龄茶园的肥效研究    刘腾飞;张丽霞;韩晓阳;

安徽沿淮地区几种类型土壤的电荷性质研究    李孝良;于群英;纵艳芝;

Nutrismart生态肥中微生物释放硅的效果    甘旭华;唐欣昀;Raymond Liu;

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

覆盖免耕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及棉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郑曙峰;王维;徐道青;屈磊;

美盛肥料对油菜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祥明;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生长性状的影响研究    王家嘉;李录久;吴萍萍;

安徽省主要土壤铅含量及其与小麦幼苗生长相关性研究    常江;杜艳;姚艳娟;

水肥一体化对生姜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刘虎成;徐坤;

氨基酸生物有机肥在梨树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晓燕;代明亮;李松涛;李天忠;

钙处理对苹果梨叶片及果实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妲;曲柏宏;

淮河流域峒柏大别山区植被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模式    刘刚

淮河流域桐柏大别山区植被退化机制与生态修复模式    刘刚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    王俊忠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施肥对枸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效应研究    贺春燕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绿洲棉田磷素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和技术研究    陈波浪

铁锰硅对凤眼莲生物质结构的影响    武少伟

等高绿篱—农业复合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特征    莫琼

砷污染地下水修复的渗透反应墙材料筛选及除砷机理研究    马琳

菹草对长江中游湖泊沉积物及上覆水间钙、磷循环的影响    倪玲珊

不同油菜品种硼吸收利用差异与细胞壁组分关系的研究    潘媛

江汉平原油菜—水稻轮作制度下施肥效果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宁大伟

施用工程菌和草木灰对污染土壤Cd形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朱小娇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污泥污染土壤中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及重金属吸收的影响    费云舟

鄂南棕红壤区施用石灰对桃园土壤和树体营养的效应研究    蔡东

不同培肥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赵树慧,阎华,林守宗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氮磷钾、秸秆还田和密度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宋朝玉;张继余;刘洪明;王圣健;李振清;高峻岭;

浅谈秸秆还田与土壤改良的关系    舒小琴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对产量的影响    盛华安,张明慧,周永寿

淮北市小麦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模式    张琨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实施“沃土工程” 强化秸秆还田    谢平,韩民,姜兴顺

淮北地区小麦秸秆还田的探讨    郭永英,吴媛媛,李轶群,陈若礼

用土壤剖面无机氮和小麦植株进行氮肥推荐研究    赵同科;曹云者;张国印;

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    王启现

渗水地膜对旱作玉米的生态效应研究    王军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    罗珠珠

不同施肥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高建中;

基于空间效应模型的滴灌均匀系数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    王珍;李久生;张航;栗岩峰;

低温阴雨与春玉米产量关系分析及防御措施    李静锋;赵艳玲;廖家旺;

施氮对春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张德军;

不同增温措施对西南山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葛均筑;赵明;付金东;何文铸;

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陈刚;王璞;陶洪斌;张中东;

不同耕作方法对土壤水温动态和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杨雪;逄焕成;李轶冰;任天志;董国豪;郭智慧;王湘峻;

滴灌条件下不同栽培密度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    王圣毅;成华伟;李丽;

百色地区春玉米产量与降水量关系的分析    文振德;

施肥对陇东旱塬黑垆土春玉米产量和水肥利用的影响    王生录,张兴高,武天云,崔明九,邓娟珍,金绍龄

覆膜和施氮量对长江中游早春玉米产量及其性能参数的影响    葛均筑;展茗;赵明;曹凑贵;李建鸽;李淑娅;

不同覆盖措施对春玉米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杨晓;郝明德;王缠军;

基于过程模型的东北春玉米产量研究    檀艳静;张佳华;

基于模型的播期对东北春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刘玮;

我省春玉米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本报记者 张跃明

希望可在“80后”?    孟海鹰

需求增加 价格上涨    王军

春玉米产量提升过程中产量性能与群体结构的变化    牛兴奎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春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    罗瑞林

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农田土壤水肥调控效应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孙平阳

春玉米产量年际变化影响因素及施肥对策    李莎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李亭亭

施肥量、降雨及坡位对黑土区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卢静

渭北旱塬不同覆盖模式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郭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