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焚烧秸秆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5:37
热度:

焚烧秸秆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摘要】:农作物秸秆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原料之一。研究表明,焚烧秸秆已成为中国显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随

【摘要】:农作物秸秆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质能源的主要原料之一。研究表明,焚烧秸秆已成为中国显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昔日作为农民薪才的作物秸秆,如今却被付之一炬。这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焚烧秸秆不仅会污染环境空气质量,在产生浓烟的同时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在焚烧秸秆时在地表产生的高温会对土壤的生化特性和理化特性产生影响。因此研究焚烧秸秆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期合理正确的认识焚烧秸秆对土壤不同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本文以焚烧秸秆后覆盖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秸秆焚烧对不同土层(0-2、2-5、5-13、13-20cm)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焚烧秸秆会降低土壤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土层0-2cm,脲酶和磷酸酶活性降低的程度最大,分别降低了80%~88%、80%~89%,焚烧前后的差异性达到了极显著差异。焚烧秸秆对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程度基本相近,在这个土层蔗糖酶活性较对照降低了40%~45%,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了48%~52%,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了42%~45%,这三种酶活性的降低程度较对照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酶活性受到的影响程度骤减,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只降低了6%~10%,磷酸酶活性降低了11%~13%。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降低程度基本接近,分别降低了25%~33%、33%~38%、30%~33%。差异性分析得出蔗糖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在这个土层的降低程度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磷酸酶活性的降低程度只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在土层5-13cm,只有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发生变化,其中脲酶活性较对照降低了10%~13%,差异性分析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磷酸酶活性降低范围在5%以内,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其他三种酶(蔗糖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发生变化,说明焚烧秸秆对这三种酶没有产生影响。在最底层13-20cm,5种土壤酶都没有受到影响,表明焚烧秸秆产生的高温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以至于在土层13-20cm的土壤酶活性没有受到影响。 2.焚烧秸秆也大幅度的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土壤环境中,三大菌种的数量是细菌放线菌真菌。在一定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的数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0-13cm三种菌的数量在逐渐增加,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13-20cm微生物的数量开始降低。在0-2cm土层,焚烧秸秆使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大幅度的下降,分别降低了74%~81%、76%-80%、80%-82%,差异性分析得出都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焚烧秸秆对2-5cm土层的微生物数量产生的影响在降低,其中细菌较对照降低了48%~52%、放线菌降低了40%~43%、真菌降低了45%~52%,也都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焚烧秸秆对5-13cm和13-20cm土层的微生物数量没有产生影响。 3.焚烧秸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不尽相同,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碱解氮含量,相反增加了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在土层0-2cm,土壤有机质含量、含水量、碱解氮含量分别降低了30%~37%、35%~41%、10%~13%,差异性分析显示都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焚烧秸秆使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骤增,而且非常明显,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20%~130%、170%~180%。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在2-5cm,有机质含量降低了5%-7%,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含水量降低了18%~21%,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碱解氮含量降低了25%~30%,也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了70%~79%、125%~133%;差异性分析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在更深的5-13cm土层,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分别降低4%~7%、20%~26%,前者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后者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程度也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分别增加50%~54%、90%~92%。在最底层13-20cm,只有速效钾含量有变化,增加了158%~166%,差异性分析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有机质、含水量、碱解氮、速效磷的含量没有变化。 【关键词】:焚烧秸秆 不同土层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状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1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0
  • 1 绪论10-20
  • 1.1 选题背景及目的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7
  • 1.3 研究内容17
  • 1.4 技术路线17-18
  •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8
  • 1.6 创新点18-20
  • 2 材料和方法20-22
  • 2.1 样品采集20
  • 2.2 测定方法和数据处理20-22
  • 3 结果与分析22-37
  • 3.1 焚烧秸秆对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22-27
  • 3.2 焚烧秸秆对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27-30
  • 3.3 焚烧秸秆对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30-37
  • 4 讨论37-41
  • 4.1 焚烧秸秆对不同土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37-38
  • 4.2 焚烧秸秆对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38-39
  • 4.3 焚烧秸秆对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39-41
  • 5 结论及展望41-42
  • 5.1 结论41
  • 5.2 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6
  • 作者简介46-47
  • 致谢4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焚烧的外部性和治理对策分析    姚晓燕;

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

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性质的通径分析    黄书涛;

不同水肥条件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朱同彬;诸葛玉平;刘少军;娄燕宏;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

山东主要土类的解磷细菌及其与供磷特性的相关分析    王健;刘波;陈文;孟庆华;刘继永;

山东潮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    刘继永;陈文;刘波;王健;孟庆华;

生态养猪模式中发酵床优势细菌的微生物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    张庆宁;胡明;朱荣生;任相全;武英;王怀忠;刘玉庆;王述柏;

秸秆在肉牛饲养中的利用及其纤维表观消化率    冯素飞;蒋高明;孔令杰;

转基因番茄栽培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郭文文;诸葛玉平;李建勇;宗晓庆;娄燕宏;

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潘泽江;曹明宏;

秸杆焚烧污染问题的成本-效益分析——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    梅付春;

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李健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土壤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研究    胡延杰,翟明普,武觐文,贾黎明

东北平原引草入田、粮草轮作的初步研究    祝廷成,李志坚,张为政,梁存柱,杨海军,周守标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肥力与微生物含量的研究    闫德仁;刘永军;王晶莹;杨茂仁;

建国以来中国环境政策的演进分析    吴荻;武春友;

中国未利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袁春,姚林君

Ⅱ炼山初期土壤肥力变化初步研究    杨玉盛,俞新妥,何智英,刘爱琴,何宗明,吴擢溪,李振问

闽北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宋漳,朱锦懋,杨玉盛

秸秆综合利用效益分析与建议    韩林军,邢小勇,姜永诰

秸秆是个宝 千万莫焚烧    于淑霞 ,李洪国

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5个要点    李建洲;

充分利用资源 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步伐    张艳菊 ,刘志刚 ,孙万军

农作物秸秆治理和资源化利用    

秸秆焚烧的危害与控制    康团飞;

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分析及新途径探讨    万晓红;

中国秸秆焚烧的遥感监测与分析    何立明;王文杰;王桥;魏斌;厉青;王昌佐;刘晓曼;

我国秸秆焚烧污染与防治对策    徐玉宏;

农业部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秸秆焚烧    

关于制止焚烧秸秆 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调查    王英;

两部委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加快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全国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启动    

近20年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动态及现状    李茂松;汪亚峰;

秸秆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李逸川;王海涛;

对秸秆进行物质与能量梯级利用的方法、效益及政策建议    于爱华;

加快秸秆综合利用应用技术推广 推动内蒙古低碳农业发展    陈道华;

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对策    侯方安;董佑福;张杰云;

秸秆收集体系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陈瑜雯;袁中金;赵邹斌;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徐延军;陈为铸;黄丽娜;杨建一;

秸秆摇身变能源 耿官屯村民过上新生活    本报记者 常素莉 王永康 实习生 姜薇

农民为啥年年烧秸秆?    本报记者 刘文忠

面对“禁烧令” 部分地区秸秆焚烧仍屡禁不止    本报记者 薛秀泓

疏堵结合 今夏全面禁烧秸秆    杨怀周 李凤之 滕宏山

秸秆综合利用步入产业化    记者 刘伊婷

秸秆综合利用将进入产业化    本报记者 李雁争

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启动    本报记者 胡浩 晓刚

纸店镇:低碳经济助推秸秆热    记者 韦伟 实习生 张煜贞

秸秆综合利用 让农民得实惠    本报记者 喻剑 钟华林

秸秆综合利用前景广阔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 杨茂林

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刘保平

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    王舒娟

生物质秸秆—高密度聚乙烯定向秸塑板的制备及其热压成材机理研究    漆楚生

秸秆降解菌的选育及复配研究    杨小丽

秸秆禁烧与秸秆处理处置问题研究    姜荣鹏

洛阳市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刘芳

秸秆焚烧的法律规制    陈蒙蒙

稻秸秆提取纤维农用非织造地膜的研究    程士润

商丘地区秸秆机械化处理与利用模式研究    何勋

黑龙江作物秸秆不同利用模式下的效益评价    于春燕

秸秆焚烧治理的法律对策研究    吴迪

奉贤区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肖伟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数据的小麦秸秆焚烧点提取方法研究    张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