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白云石/蒙脱石/秸秆复合材料去除溶液中铬(Ⅵ)的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5:16
热度:

白云石/蒙脱石/秸秆复合材料去除溶液中铬(Ⅵ)的性能研究【摘要】:近年来,水体铬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已经逐渐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而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治理水体铬污染问题除了规范立法

【摘要】:近年来,水体铬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已经逐渐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而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关注。治理水体铬污染问题除了规范立法,加强铬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之外,努力发展铬污染治理技术成为解决污染问题的重中之重。调查国内外目前研究进展发现,吸附法由于其效果显著、操作简便且环境友好已经成为应用较广泛的去除水体铬污染物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采用天然矿石材料及农业废弃物合成多孔性复合吸附剂,着力于探究该吸附剂对水溶液中六价铬Cr(VI)的吸附特性,为吸附除铬材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该复合吸附剂不仅提高了单一材料的吸附性能,且增强了对环境的适应性,有效利用了农业废弃物,易于回收避免阻塞。 研究筛选出白云石、蒙脱石、玉米秸秆三种粉末,以5:3:1的质量比例混合制成直径2~3mm的球形颗粒,并在700℃高温条件下煅烧以制备成复合吸附剂用于实验研究。静态吸附实验中调查了吸附剂量、接触时间、溶液pH值、温度以及共存离子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复合吸附剂对溶液中Cr(VI)的吸附基本上在72h内可以达到平衡。溶液中Cr(VI)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当溶液pH从2.0增加到11.0的过程中,Cr(VI)去除率出现先增大,然后平稳,最后略微减少的趋势,最大去除率86%在pH处于4~9时得到。复合吸附剂对溶液中Cr(VI)的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表明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过程的发生。这一结论也通过吸附热力学研究得到证实,吸附能评估研究得出反应过程为吸热过程,并且属于自发反应。另外,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通过拟合颗粒内扩散模型发现,该复合吸附剂对溶液中Cr(VI)的吸附过程不是仅由内扩散步骤控制的。吸附等温线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更加符合Langmuir型吸附,说明复合吸附剂表面的均匀性,且物理吸附可能影响整个吸附过程。 【关键词】:铬吸附 复合材料 白云石 蒙脱石 玉米秸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47.3;X5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前言9-24
  • 1.1 研究背景9-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0
  • 1.2.1 国内外常用的除铬技术和方法12-14
  • 1.2.2 国内外常用的吸附除铬材料14-18
  • 1.2.2.1. 环境矿物材料14-15
  • 1.2.2.2. 农林废弃物15-16
  • 1.2.2.3. 工业废弃物16-17
  • 1.2.2.4. 聚合物17
  • 1.2.2.5. 微生物吸附剂17-18
  • 1.2.3 本研究使用材料概述18-20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20-21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1-24
  • 1.4.1 研究内容21
  • 1.4.2 创新点21-23
  • 1.4.3 技术路线23-24
  • 第2章 复合材料的制备和优化24-33
  • 2.1 引言24
  • 2.2 材料与方法24-27
  • 2.2.1 实验试剂和材料24-25
  • 2.2.2 实验仪器25-26
  • 2.2.3 分析方法26
  • 2.2.4 实验方法26-27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27-32
  • 2.3.1 原材料的筛选27-28
  • 2.3.2 原材料的混合配比优化28-30
  • 2.3.3 复合材料煅烧温度优化30-32
  • 2.4 本章小结32-33
  • 第3章 吸附除铬性能研究33-43
  • 3.1 引言33
  • 3.2 材料与方法33-34
  • 3.2.1 实验试剂和材料33-34
  • 3.2.2 实验仪器34
  • 3.2.3 分析方法34
  • 3.2.4 实验方法34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34-42
  • 3.3.1 吸附剂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4-35
  • 3.3.2 接触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5-37
  • 3.3.3 溶液 pH 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7-38
  • 3.3.4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8-39
  • 3.3.5 溶液共存离子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9-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4章 吸附除铬机理研究43-55
  • 4.1 引言43
  • 4.2 材料与方法43-44
  • 4.2.1 实验试剂和材料43
  • 4.2.2 实验仪器43
  • 4.2.3 实验方法43-44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44-54
  • 4.3.1 复合材料的理化特性表征44-45
  • 4.3.2 复合材料吸附铬(VI)的动力学研究45-49
  • 4.3.3 复合材料吸附铬(VI)的等温线研究49-52
  • 4.3.4 复合材料吸附铬(VI)的热力学研究52-54
  • 4.4 本章小结54-55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55-57
  • 5.1 结论55-56
  • 5.2 建议56-57
  • 致谢57-58
  • 参考文献58-63
  • 附录63
  • 个人简历63
  • 受教育情况63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锯屑处理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    田森林,张启华,管彦伟

锌和铬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及抗氧化作用    甘振威;张娅婕;刘华锋;李晨旭;张静玲;谢林;

微量元素铬(Cr~(3+))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Ⅰ.Cr~(3+)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和组织脂质水平的影响    刘明,苏静怡,董超仁

水中铬污染治理的研究进展    刘婉;李泽琴;

粉煤灰吸附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贾陈忠;秦巧燕;李克华;周长灵;

黄孢原毛平革菌吸附六价铬的研究    金科;李小明;杨麒;尹疆;蔡建波;董远湘;

水环境中铬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赵堃;柴立元;王云燕;邓荣;

铬及其化合物的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张忠义,刚葆琪

电渗析法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邓永光;叶恒朋;黎贵亮;杜冬云;张丽云;

硫酸亚铁还原法在突发性铬(Ⅵ)污染应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韩晓刚;黄廷林;陈秀珍;

三价铬和六价铬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精子畸变影响的比较    考庆君,吴坤,李红卫,蔺玉华,姜丽英

矿物材料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羊依金;张雪乔;邹长武;

含铬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汪德进;何小勇;

轻度污染下土壤系统自净过程的简化模型初探    王晓瑞;张凡;周生路;吴绍华;张红富;

非金属矿物材料处理含磷废水的研究现状    王伟;杭小帅;张毅敏;依艳丽;

钡改性膨润土吸附水中Cr(Ⅵ)的研究    张琳;孙根行;

耐铬菌群特性及其修复土壤铬污染的条件优化    李政红;马琳娜;何泽;张胜;王文中;于娟;王丽娟;曹文庚;

LaCl_3对菊花幼苗生长过程中CrCl_3胁迫的缓解效应    张子学;李文文;石海涛;胡能兵;崔广荣;

Fe/Al改性膨润土对铬酸根的吸附性能研究    吴建军;徐仁扣;肖双成;

氢氧化镁铝溶胶MAHs对Cr(Ⅵ)吸附性能的研究    尚丽霞;徐艳艳;李玉江;陈位锁;王静;吴涛;

拜耳法赤泥除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董声雄;郑曌;陈峰;叶楠;罗五魁;

六价铬污染土壤的微波修复研究    林莉;陆晓华;李青云;

水泥、粉煤灰及其硬化体中Cr(Ⅵ)溶出条件与其影响因素    余其俊;白瑞英;曾小星;韦江雄;周春英;

白云石的热分解对氧化镁活性的影响    张勇;丁爽;

重镁水真空热解法制备高纯氧化镁    郭小水;刘家祥;李敏;饶发明;

白云石制备氢氧化镁的工艺研究    张勇;魏庭梁;

长江宜宾段水体中铬的形态研究    姜延雄;刘颖;

微生物在处理水体污染中的应用    房春娟;孙燕;李治;

膨润土-塑料原料吸附剂制备试验研究    马少健;刘力章;莫伟;

白云石矿的综合开发与应用    崔礼生;付希明;

腐殖酸对纳米零价铁修复污染物的抑制及抗抑制机理研究    纳曼

水稻铬毒害和耐性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    曾凡荣

影响土壤中Cr(Ⅵ)吸持与Cr(Ⅲ)氧化的主要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闫峰

新型螯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微污染废水的净化处理研究    张云

高效铬还原菌Bacillus cereus SJ1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ZC1的铬还原特性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何敏艳

包埋型纳米铁(NZVI)的制备及其去除废水中铬(Cr(Ⅵ))的研究    柳听义

三峡库区突发水污染事故的数值模拟及风险评估研究    毕海普

环境中Cr(Ⅲ)的MnO_2氧化以及光化学氧化研究    戴儒南

铬渣的矿物属性框架及其化学处理方法    肖凯

铬对肉仔鸡能量、蛋白质与脂肪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张伟

中州铝厂多年期赤泥“泛霜”物质分析及制备赤泥烧结砖研究    邢明飞

不同改良剂修复重金属铬污染土壤的研究    陈志明

纳米四氧化三铁对2,4-D和阿特拉津降解研究    方国东

凹凸棒石基碳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研究    王晓三

壳聚糖金属配合物吸附去除水中六价铬的研究    王何灵

新型除磷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张立

湖南典型工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土壤化学改良和大豆种植实验研究    周航

利用粉煤灰处理环境类实验室综合废水的研究    周惜时

改性花生壳与粉煤灰对含Cr(Ⅵ)废水的吸附试验研究    闫旭

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铬污染土壤萃取修复技术研究    庞博

电镀含铬废水处理技术探讨    许闻旎

锯屑处理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    田森林,张启华,管彦伟

多种材料对重金属Cr(VI)的吸附性能研究    赵勇,魏国良,魏晓慧

铬渣毒性对环境的影响与产出量分析    杜良,王金生

处理重金属废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于萍;任月明;张密林;

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对Cr(Ⅵ)离子的吸附    刘小鹏,张剑波,王维敬,李凤

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叶锦韶,尹华,彭辉,贾宗剑

还原沉淀法处理含铬废水    裴东波;卢志强;伉沛崧;亓学梅;薛军;王琳;

用甲壳素富集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微量铬离子    严金龙

壳聚糖吸附处理废水中微量铬(Ⅵ)    杨明平,李国斌

重金属生物吸附剂的开发、应用与机理研究    叶锦韶

改性活性污泥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刘恢

含铬废水的电化学法处理研究    潘留明

甲苯二异氰酸酯交联氧化β-环糊精及其与透析膜复合吸附剂对尿素的吸附    史林启,李湛勇,何炳林

兰州化物所高效氮磷复合吸附剂通过成果鉴定    

氢氧化铝-氢氧化铁复合吸附剂对海水吸铀量的研究    牟肇翚,刘兴俊

用复合吸附剂精制石油蜡的研究    张娟利,李艳琦

高吸水性能的新型复合吸附剂SiO_2·xH_2O·yCaCl_2的孔隙结构测试与分析    刘业凤,王如竹

低床层烟炱复合吸附剂脱硫实验及机理探讨    符晓,陈凡植,黄树杰

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去除水源水中天然有机物的试验    邓永华,张敬东,邓永强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吸附等温线推算    崔群,陈海军,姚虎卿

氯化钙-13X分子筛复合吸附剂的实验研究    赵朝晖,朱冬生,郑成

空气取水器用复合吸附剂的配制及其吸附特性分析    刘业凤,范宏武,王如竹

SrCl_2/活性炭复合吸附剂制冷性能的实验研究    陈砺;董鹏飞;王红林;

壳聚糖-二氧化钛复合吸附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李强;宋航彬;苏海佳;谭天伟;

膨胀石墨影响复合吸附剂性能的成因分析    魏新利;孟祥睿;

新型高效复合吸附剂开发及吸附性能实验研究    杨国忠;王如竹;夏再忠;

新型高效复合吸附剂开发及吸附性能实验    杨国忠;王如竹;夏再忠;

复合吸附剂-水的吸附速度实验研究    刘业凤;王如竹;

吸附制冷用亲水吸附剂研究进展    陈海军;崔群;姚虎卿;

凹土-氯化钙复合吸附剂吸水速率和模拟制冷性能探讨    唐颖;陈海军;崔群;陈修军;杨奇;姚虎卿;

制备条件对吸附蓄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吴会军;朱冬生;范忠雷;

多功效热管型吸附式制冰机的设计与实验    陆紫生;王如竹;王丽伟;陈传涓;李廷贤;

朗盛“水年”活动展示除砷技术    记者 杨宏辉

我国水体砷污染治理获突破    记者 董子凡

煤基超细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吸附特性研究    刘转年

吸附制冷工质对及其制冷过程研究    崔群

中温余热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及吸附床研究    孟祥睿

电生物复合吸附塔处理重金属离子的研究及数学模拟    刘丽艳

氯化钙/膨胀石墨混合吸附剂的吸附特性及其在双热管型吸附制冷系统中的应用    王凯

含镁多孔性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朱培怡

微污染饮用水源中砷及几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分离过程研究    马红梅

硅胶基复合干燥剂强化除湿机理及其应用研究    贾春霞

氧化铁/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去除水中有机物和砷的研究    张巧丽

植物叶片蒸腾作用模拟    袁智

吸附制冷用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导热性能强化    陈海军

白云石/蒙脱石/秸秆复合材料去除溶液中铬(Ⅵ)的性能研究    王秋懿

壳聚糖复合吸附剂吸附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邓永华

硅胶/氯化钙复合吸附剂吸附性能实验研究    安柏臣

无机多孔纳米复合吸附剂的制备与表征    汪君

复合吸附剂对地下水Cr(Ⅵ)吸附性能研究    刘荣香

粒状膨润土复合吸附剂的药剂法解吸与再生试验研究    邓勤

去除氮氧化物复合吸附剂的研究    冀宏

海泡石复合水处理剂的研制及其处理染料废水性能研究    谢治民

磷、六价铬和单宁酸在铁铝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和竞争吸附研究    卢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