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农业土壤固碳对缓解全球变暖的意义

关注热度:254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杨学明 张晓平 方华军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大气CO2 浓度急剧升高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人们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热衷于研究农业土壤作为大气CO2 的“汇”。文章评述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现状 ,认为中国农业土壤固碳潜力较美加两国要大。加强农业土壤碳“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恢复中国退化中的土壤肥力 ,同时也有助于在未来的温室效应气体控制谈判中保护中国发展中的工业。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 农业土壤 有机碳固定 土壤生产力
【基金】:中国科学院国外杰出人才支持项目 (C0 8K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4 0 2 7110 8)资助。
【分类号】:P461.4
【正文快照】:
最近几十年的气温记录显示 ,全球气候开始变暖。大气科学家把地球气温上升归结为大气中CO2 和其它温室气体如CH4、N2 O ,以及工业过程中产生的氯氟烃〔chlorofluorocarbons (CFCs)〕、氢氟烃〔hydrofluorocarbons (HFCs)〕、全氟烃〔per fluorocarbons(PFCs)〕等物质浓度的持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特点    张晓平;梁爱珍;申艳;李文凤;张学林;王玉玺;解运杰;刘凤飞;杨学明;

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的多尺度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路云阁,李双成,蔡运龙

中国近50年来日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王翠花,李雄,缪启龙

全球升温对中国区域温度纬向梯度的影响    卢爱刚;庞德谦;何元庆;庞洪喜;院玲玲;

玉米生长和施氮水平对土壤有机碳更新的影响    杨兰芳;蔡祖聪;

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    赵荣钦;秦明周;

中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的饱和水平及其固碳潜力    韩冰,王效科,欧阳志云

土壤-玉米系统中土壤呼吸强度及各组分贡献    蔡艳;丁维新;蔡祖聪;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农田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朱静;黄标;孙维侠;杨荣清;邹忠;丁峰;苏健平;黄耀;金洋;毕葵森;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李琳;李素娟;张海林;陈阜;

区域农业生产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方法及应用    刘光栋

中国北方主要农业生态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及其经济学解释    徐艳

玉米燃料乙醇生命周期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张治山

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差异及增汇技术研究    赵荣钦

江汉平原不同利用方式下水稻土中有机碳特点    朱志锋

长三角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收集效应研究    冯金侠

太湖流域水稻土壤微生物区系及分子生态研究    顾华杰

长江三角洲典型地区土壤特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朱静

近40年中国农业土壤碳汇源时空格局变化初探    梁二

中国土壤有机碳库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王绍强,周成虎,李克让,朱松丽,黄方红

中国陆地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    王绍强,周成虎

陆面碳循环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评述    杨昕,王明星

试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    黎赔肆,周寅康,彭补拙,刘嘉俊

利用农业土壤固定有机碳——缓解全球变暖与提高土壤生产力    杨学明

长期定量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壤呼吸影响    孟磊,丁维新,蔡祖聪,钦绳武

湖南典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演变趋势    彭佩钦;刘强;黄道友;汪汉林;唐国勇;苏以荣;

不饱和土壤CH_4的吸收与氧化    李俊,同小娟,于强

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统计研究    金峰,杨浩,蔡祖聪,赵其国

豆科绿肥和化肥氮对双季稻稻田氧化亚氮排放贡献的研究    熊正琴,邢光熹,鹤田治雄,施书莲,沈光裕,杜丽娟

施用石灰对酸性土壤中氧化亚氮形成的影响    封克,汤炎,钱晓晴,王小治,张素珍

玉米生长期黄土区土壤氧化亚氮产生和排放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梁东丽;李生秀;吴庆强;张兴昌;Ove Emteryd;

土壤水分对温带典型草地N_2O排放过程的影响    杜睿,周宇光,王庚辰,吕达仁,万小伟

种植夏季豆科作物对旱地氧化亚氮排放贡献的研究    熊正琴,邢光熹,鹤田治雄,施书莲,沈光裕,杜丽娟,钱薇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中国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    周涛,史培军,王绍强

遏制农村环境恶化的资源产权制度分析    王格根哈斯;王宇波;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机理研究的地球信息科学方法初探    刘纪远;于贵瑞;王绍强;岳天祥;高志强;

云南省珠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孟广涛;方向京;和丽萍;柴勇;李贵祥;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不确定性与研究展望    王效科;欧阳志云;苗鸿;冯宗炜;

农田土壤空气CO_2动态和土壤——大气界面CO_2释放的研究    戴万宏

基于遥感和GIS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研究    陈四清

黄土性土壤氮素氧化亚氮气态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梁东丽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农田土壤N_2O排放和CH_4吸收特征    高志岭

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张士功

草地-马鹿系统的草地表现    侯扶江

羊草草地分解者亚系统能量流动研究    王娓

红壤小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袁东海

中国土地覆盖变化与环境影响遥感研究    延昊

农地制度及改革对土壤质量演变的影响    俞海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_4吸收    张雪松

包膜肥料的研制及其养分释放动力学研究    马胜亮

廊坊市施肥状况的评价与对策研究    孙旭霞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甲烷通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孙善彬

应用BIOME-BGC模型研究典型生态系统的碳、水汽通量    王超

秦淮河河岸带与太湖湖滨带土壤特性的初步研究    王莹

亚热带喀斯特峰林平原地区土壤CO_2变化规律与土壤改良    黄海澎

西安地区土壤CO_2释放量的变化研究    张晓龙

基于GIS的中尺度土壤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陈楠

生态恢复过程中碳贮存、能量及养分循环的变化    谢锦升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杜娟;关泽群;

我国海洋科学领域的全球变化研究进展    范元炳,蒲书箴

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郑京

五个全球大气海洋环流模式模拟二氧化碳增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赵宗慈

美国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及其初步分析    苏志侠,吕世华,罗四维

温室气体CO_2的捕集和分离——分离技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费维扬,艾宁,陈健

活性炭材料改性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张春山,邵曼君

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的回收与利用    黄汉生

超临界流体抽提技术及应用    李春兰

植物根呼吸对升温的响应    盛浩;杨玉盛;陈光水;高人;曾宏达;钟羡芳;

江苏省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比较研究    胡初枝;黄贤金;

稻草覆盖对荔枝果园土壤易变碳含量的影响    钟羡芳;张有利;陈光水;杨玉盛;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丘君;陈利顶;傅伯杰;

河北太行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水循环的影响机理及优化模式研究    葛京凤;冯忠江;高伟明;王卫;梁彦庆;

中国农业耕地土壤碳平衡与碳排放研究    邱建军;唐华俊;陈庆沐;陶陶;Changsheng Li;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土壤碳、硒变化的研究    田应兵

江汉平原涝渍地生态恢复与开发利用技术研究    刘章勇

安徽巢湖杭埠河流域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师育新

梁子湖湿地土壤—水—植物系统碳氮磷转化研究    熊汉锋

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平衡特征的研究    肖复明

基于遥感和GIS的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和碳循环研究    陈四清

肉牛甲烷排放与粪便肥料成分含量快速预测方法和模型的研究    樊霞

东北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地下碳动态研究    杨金艳

控制灌溉稻田甲烷排放规律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李道西

水曲柳落叶松人工林细根周转与碳分配    梅莉

洪湖湿地结构与生态功能评价及系统稳定性研究    肖飞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理化性质与磷及其形态的关系研究    孟凡德

长江中下游生态径流过程的分析计算    陈竹青

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土壤有机碳储藏的影响    郭广芬

不同施肥制度土壤生物肥力特征研究    杜伟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土壤呼吸的研究    陈述悦

黑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研究    李大全

滇池流域施肥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及其环境风险    雷宝坤

信阳茶叶种植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    刘超良

基于GIS技术的福建省主要经作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区划    王飞

西南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班军梅;缪启龙;李雄;

长江流域近50年来的气温变化特征    丁斌;顾显跃;缪启龙;

近40年气候变化及其空间分异的多尺度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路云阁,李双成,蔡运龙

宁夏降水变化及其与ENSO事件的关系    信忠保,谢志仁,王文

近50年来东北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异研究    唐蕴,王浩,严登华,王水生

中国北方地区近50年来气温变化特征的研究    郭志梅,缪启龙,李雄

金华市水资源的丰枯变化特征    冯利华,张行才,桑广书,王敏,周江

全球升温对中国区域温度纬向梯度的影响    卢爱刚;庞德谦;何元庆;庞洪喜;院玲玲;

冬季北大西洋海温年际、年代际变化与中国气温的关系    曲金华;江志红;谭桂容;孙力;

近期气候波动与LUCC过程对东北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    徐新良;刘纪远;曹明奎;张树文;

区域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差异比较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胡初枝;黄贤金;

甘肃黄土高原气温10℃初日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马鹏里;

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研究    王勇;沈新勇;李清泉;

山西省区域平均气温日较差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郭雪梅;任国玉;

季风边缘带特征明显的山西气候变化    张国宏;赵海英;郭慕萍;王计川;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演替和土地管理对土壤养分、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贾国梅

中国农田土壤碳氮变化及氮素对稻麦作物固碳效益的影响    孙文娟

半干旱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有机碳、养分及水分的动态变化    姜红梅

河北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导向研究    刘宾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环境效应研究    刘娜娜

安徽省淮北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    刘柳松

添加豆科植物对弃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量的影响    贾举杰

中国气温的非线性特征及气温异常与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徐同

重庆市耕地土壤呼吸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雷川

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钱毅

农业循环经济的复合价值研究    夏振洲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王晶

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和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李爱宗

我国耕地面积与粮播面积的时序变化研究    党安荣,阎守邕

土壤圈在全球变化中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赵其国

我国农业生态与环境    陈家骥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根际微生态系统的影响    林伟宏,张福锁,白克智

中国农业系统碳汇功能    刘允芬

人类经营活动对森林土壤碳的影响    徐德应

有机、无机肥料施用后土壤生物量C、N、P的变化及N素转化    王岩,沈其荣,史瑞和,黄东迈

土壤有机质的组成、形成和分解    文启孝

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C素库及皆伐影响的初步研究    吴仲民,李意德,曾庆波,周光益,陈步峰,杜志鹄,林明献

农业温室气体清单方法研究最新进展    李迎春;林而达;

贵阳市大气NH_3的氮同位素特征及滞留时间的估算    肖红伟;肖化云;刘丛强;

 
关键词: 全球变暖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