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焦炉煤气二级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模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4:39
热度:

焦炉煤气二级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模拟研究【摘要】:焦炉煤气的合理利用是现阶段煤化工的一个热点,既能为企业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又能大大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目前焦炉煤气多用

【摘要】:焦炉煤气的合理利用是现阶段煤化工的一个热点,既能为企业实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又能大大提高整个产业链的经济效益。目前焦炉煤气多用于合成甲醇,在合成甲醇各个工艺环节中难点是焦炉煤气的脱硫问题,其要求进入合成塔的总硫含量小于0.1ppm,因此研究加氢脱硫反应及其动力学能够更深入的发现和解决制约合成甲醇的瓶颈问题。 虽然二级加氢干法脱硫工艺已经普遍工业化,但是目前国内外在甲醇合成气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几乎空白,即使有个别硫化物的动力学研究也存在以下2点问题:其一考虑的硫化物个别单一,没有考虑到硫化物间的交互影响;其二所选用的实验气体多为实验室按比例配成的气体,其组分少造成体系简单,此都很难应用于工业实际生产中。 本文所做得加氢脱硫动力学考虑到了焦炉煤气中所有硫化物,在处理数据时将脱硫动力学方程放在一起回归其参数,充分考虑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且本文所用实验气体均是在开滦集团中润煤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甲醇分厂一级加氢前的工业气体,因此实验气体组分多,体系复杂更接近实际生产。 研究焦炉煤气加氢脱硫动力学由于其体系复杂难点是确定一种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大量调研确定外标法测定硫化物组分,烃类及其无机物采用三根色谱柱联立通过甲烷关联用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其浓度,通过前期的摸索采用全面实验的方法采集动力学数据。 焦炉煤气按理想气体处理,应用幂函数型动力学方程,以matlab作为工具采用坐标轮换法求解动力学参数,得到的计算值与实验值相对偏差基本不超过20%。 以焦炉煤气加氢脱硫动力学为基础,采用最简单的一维拟均相模型,模拟工业二级反应器,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值较为吻合,例如工业二级反应器出口温度为630.8℃,本模拟结果为627.18℃。 针对前边实验得到的工业加氢脱硫存在的两个问题:其一是无法将COS通过反应降低至设定值;其二是每级反应器后均带有大量的氧化锌脱硫罐增大了设备投资和能耗。我们将石油炼化的一种既有加氢活性又有吸附活性的催化剂应用于焦炉煤气的脱硫,通过实验得到该催化剂性能明显优于现用催化剂。 【关键词】:焦炉煤气 甲烷关联法 反应动力学 反应器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546.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3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3-28
  • 1.1 煤做原料合成甲醇13-16
  • 1.1.1 煤制甲醇的现状和前景13
  • 1.1.2 焦炉煤气概述13-16
  • 1.1.3 焦炉煤气合成甲醇难点16
  • 1.2 焦炉煤气脱硫相关技术16-20
  • 1.2.1 干法脱硫16-19
  • 1.2.2 湿法脱硫19-20
  • 1.2.3 生物脱硫技术20
  • 1.3 二级加氢干法脱硫20-22
  • 1.3.1 加氢脱硫概述20-21
  • 1.3.2 加氢脱硫催化剂脱硫机理21-22
  • 1.4 加氢脱硫动力学模型22-25
  • 1.4.1 双曲线型反应速率式23-24
  • 1.4.2 幂函数型反应速率式24-25
  • 1.5 本实验催化剂简介25-26
  • 1.6 论文的内容和意义26-28
  • 第二章 实验仪器以及分析方法28-41
  •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28-29
  • 2.2 实验装置及分析仪器29-31
  • 2.3 仪器校正31-34
  • 2.3.1 质量流量计的校正31-33
  • 2.3.2 色谱辅助气的校正33-34
  • 2.4 实验分析方法34-39
  • 2.4.1 硫化物分析方法建立34-36
  • 2.4.2 烃类及无机物分析方法建立36-39
  • 2.5 本章小结39-41
  • 第三章 焦炉煤气二级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41-59
  • 3.1 工业二级加氢脱硫概述41-43
  • 3.2 加氢脱硫实验流程43-44
  • 3.3 实验部分44-49
  • 3.3.1 催化剂的硫化44-45
  • 3.3.2 JT-8型催化剂的XRD图45-47
  • 3.3.3 二级加氢脱硫动力学条件47
  • 3.3.4 硫化物动力学数据的采集47-49
  • 3.4 实验数据的处理49-52
  • 3.5 动力学模型的检验52-55
  • 3.5.1 动力学模型的统计检验52
  • 3.5.2 动力学模型的误差分析图52-55
  • 3.6 二级加氢反应器甲烷化反应动力学55-57
  • 3.7 本章实验结果与讨论57-59
  • 第四章 工业二级加氢脱硫反应器模拟59-75
  • 4.1 二级加氢脱硫反应器的一维拟均相模型59-60
  • 4.2 一维拟均相模型参数计算60-63
  • 4.3 一维拟均相模型的求解63-67
  • 4.4 温度对于绝热反应床的影响67-70
  • 4.5 合成甲醇精脱硫工段异常状态下的模拟70-73
  • 4.5.1 Z202催化剂失活氧化锌脱硫罐正常的工况下70-71
  • 4.5.2 Z202催化剂正常氧化锌吸附接近饱和的工况下71-73
  • 4.6 本章小结73-75
  • 第五章 结论部分75-77
  • 参考文献77-81
  • 致谢81-83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3-85
  • 作者及导师简介85-86
  • 附件86-8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焦炉煤气净化工艺评述    张炳玉,金蝶翔

床层与颗粒直径比小的固定床反应器径向空隙率分布    于杰,吴鹏,李绍芬,廖晖

15年常温精脱硫新技术的进展    孔渝华,王先厚,李仕禄,李木林,张清建,陈健

新型焦炉煤气净化工艺的开发及进展    周晓奇;

用序贯法判别“A”系催化剂上氨合成反应的速率模型    刘德明,赵志良,黄自兴,吴锡军

脱硫方法的选择    薛润;

改性活性炭脱硫剂的研究进展    江霞,蒋文举,朱晓帆,金燕

噻吩在Mo-Ni-Co/Al_2O_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    朱泽霖,李承烈

加氢脱硫催化过程的动力学研究进展    董振国;

氧化锌脱硫剂研究动向    冯续;

烟囱结构选型    洪辉;

烟气脱硫工艺的研究    朱东升;黄佺;胡海兰;

小型湿法脱硫工程简化设计的研究    陈列子;王希波;刘言龙;

循环镁法烟气脱硫产物MgSO_3的热解回用工艺研究    张晓伟;鲁军;

原油中硫化氢脱除技术研究    王添一;

合成氨催化剂研究的新进展    刘化章

Pd/C催化松脂分子间氢转移反应的集总动力学    王琳琳;陈小鹏;孙文静;徐徐;陈祖芬;童张法;

利用工业废渣脱除烟气中的SO_2    邓小红

磁性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的制备研究进展    谢蟪旭;李光大;李龙江;

蜂窝式脱硝催化剂在燃煤电厂中的应用研究    席文昌;刘清才;魏春梅;

基于NIWVP-PSO的沉铁过程铁离子浓度软测量    李勇刚;李浩;阳春华;王莎;

BS-90型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侧流试验    李峨山;刘振保;焦淑华;陈晓光;

钴钼加氢催化剂的工业应用与表征    张忠涛;徐显明;李方伟;万书宝;张志翔;

新型O_3氧化技术对燃煤烟气NO_x/SO_2的同时脱除    周俊虎;王智化;温正城;魏林生;岑可法;

浅谈焦炉煤气的净化及综合利用    孟繁萍;徐国梅;

煤泥燃烧复合脱硫技术的研究    曾鸣;尚德兴;徐志强;张荣曾;

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的比较    姜学东;潘磊;

强制氧化抛弃法氧化镁脱硫技术工程应用研究    钟振成;

我国自主的湿法脱硫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周屈兰;徐通模;惠世恩;

国产化国际质量标准食品级二氧化碳技术介绍    徐美楠;沈建冲;

新型溶剂高效吸收净化高酸性石油天然气技术开发研究    章建华

几类生化模型的共存态和稳定性分析    王治国

油田轻烃分馏与精制技术研究    王志恒

烟气钠碱脱硫吸收富液超声波解吸方法研究    徐晖

尿素控制性制备复合载体负载的Co-Mo催化剂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焦冬梅

炭质多孔材料的结构控制及对H2S、CO2脱除行为研究    陈庆军

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实验研究    马双忱

电子束脱硫关键技术与工艺研究    毛本将

新型整体式钒催化剂的设计、制备与研究    蒋炜

OH,NH_2自由基提高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效率的研究    孙明

烟道气微生物脱硫反应器研究    马岩岩

利用钢厂赤泥和碱厂白泥研制燃气(H_2S)脱硫剂    王志涛

广石化电站CFB脱硫技术的优化与示范效果    涂伟升

铜钒分子筛催化剂活性条件研究    林杉

UDS溶剂吸收脱除焦化干气和天然气中有机硫效果研究    许慎艳

二乙醇胺催化脱氢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的研究    温健麟

磷化氢液相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筛选及动力学研究    易玉敏

贝壳粉作为型煤固硫剂固硫的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曹钦

季铵盐类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其吸收硫化氢的研究    钟永飞

液相氧化法选择性脱除烟道气中H_2S的研究    赵艳青

二苯并噻吩在CoMoN_x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    柳云骐,刘晨光,阙国和

半水煤气脱硫装置的工艺设计    潘柳萍,范盛标

Tc-22型常温氧化锌脱硫剂精脱硫工业侧流加压试验总结    张随纯;李速延;

T305型脱硫剂在半水煤气脱硫中的应用    甄建军,张俊丽

SH-T512型脱硫剂在大型氨厂的使用    陈式荣

常温液相脱硫催化剂在聚丙烯装置中的应用    张国相,周风琴,惠德健

常温精脱硫工艺的新进展及其应用    孔渝华,王国兴,王先厚,李增敏,李小定

石油馏份加氢精制的混合动力学模型    黄志渊

新型低温CuO/AC脱硫剂制备——煅烧温度对脱硫活性的影响    刘守军,刘振宇,朱珍平,牛宏贤,胡天斗,谢亚宁,刘涛

TEA络合铁法脱硫的研究    郑志胜,曹砚君,陈珊珊,陈玲君,张成芳

使用混合煤气节能    程鹏;

当代新技术在宝钢二期烧结设计中的应用    唐先觉

炼铁厂剩余高炉煤气的合理利用    张兆宁;

焦炉煤气脱萘的探讨    田波,刘柒变,李晋萍

炼焦炉煤气调节用孔板盒安装及操作中的问题    蒋少有;

焦炉煤气精制装置的改进    陆华

6m焦炉长期使用焦炉煤气的热工研究    樊永在,李晓炅,亢英利

换热式转化炉在焦炉煤气制甲醇中的应用    王兆平

混合煤气加热K值的计算    徐安东

焦炉煤气制备合成气的化学途径    王志彬,任军,李忠,谢克昌

利用变压吸附(PSA)技术从焦炉煤气中制取氢气的工艺探讨    焦玉雪;吴峰;

不停产清理焦炉煤气管道的实施与研究    李胜欣;王文军;高希迎;

冶金焦化工业中的节能技术    段占庭;

高炉喷吹焦炉煤气    沙永志;曹军;王凤岐;

迅速发展中国直接还原铁的途径    胡嘉龙;梁文玉;

浅谈焦炉煤气的净化及综合利用    孟繁萍;徐国梅;

焦炉煤气综合利用技术现状    廖洪强;张振国;包向军;余广炜;赵鹏;

焦炉煤气变压吸附制氢工艺的应用    张维祥;杨兵;

焦炉煤气用于热电冷三联供系统    李志敏;蔡剑峰;郭兰兰;

使用PE燃气管道输送焦炉煤气的试验分析    赵喜存;张宇峰;刘宝荣;许承信;

焦炉煤气制取甲醇已成热门    本刊记者 宋廷生

焦炉煤气制甲醇成为现实    宋廷生

柳钢实施焦炉煤气氨回收技术改造    记者覃守超 通讯员谢文鹏

挖掘焦炉煤气“氢”潜能    程红伟

长钢焦炉煤气民用设计方案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设计院 刘丽丽 刘彦军

第11批天然气置换本周末进行    雷鸣毕强

焦炉煤气点“天灯” 每年烧掉数百亿元    卢保红 高风 刘军 

一次产学研亲密接触    本报记者 王乐意

全省首个焦炉煤气甲烷化项目在沁县开工    记者 张海霞

焦炉煤气有多少能量待开采?    本报记者 姚伊乐

焦炉煤气重整透氧膜研究及材料优化    沈培俊

透氧膜反应器焦炉煤气重整制氢催化剂研究    杨志彬

焦炉煤气合成甲醇和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张学镭

焦炉煤气与气化煤气基焦炭、化工与动力多联产系统及集成机理    孙士恩

焦炉煤气催化转化制氢镍基催化剂的研究    程红伟

焦炉煤气中氢气和甲烷的吸附分离    刘艳娜

蜂窝催化剂中甲醇自热重整制氢反应的研究    汪丛伟

LB型节能高温变换催化剂工程基础研究    魏灵朝

絮凝酵母在悬浮床反应器流变与流动行为研究    俞路

丁烷选择氧化制顺酐动态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黄晓峰

焦炉煤气二级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模拟研究    王鹏飞

焦炉煤气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系统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武文杰

甲醇合成气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及反应器模拟研究    赵见峰

利用武钢焦炉煤气提取高纯氢气的初步研究    田文中

燃用焦炉煤气联合循环的蒸汽系统性能优化    胡红丽

焦炉煤气重整转化实验及动力学模型的研究    唐文武

重钢新区焦炉煤气脱硫工艺研究    邓成平

多联产系统中利用不同原料制备合成气的研究    王巧荣

燃机煤气净化系统设计及改造    谢传新

人工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捕集的能量转化及输运机理    王天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