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水稻秸秆和苹果渣发酵制备高氢生物气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4:27
热度:

水稻秸秆和苹果渣发酵制备高氢生物气的研究【摘要】:发酵法生物制氢是利用生物技术分解有机废弃物来制备氢气,它能够实现生物能的制备和减少农业废弃物的双重目的。本文分别以水稻秸秆、苹果渣

【摘要】:发酵法生物制氢是利用生物技术分解有机废弃物来制备氢气,它能够实现生物能的制备和减少农业废弃物的双重目的。本文分别以水稻秸秆、苹果渣为产氢底物,以牛粪为天然产氢菌源,通过厌氧发酵制备氢气。 试验考察了预处理条件、初始pH值、发酵温度和底物浓度等对水稻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稀硫酸预处理在水稻秸秆产氢发酵中具有显著的作用。用1.8%的硫酸100℃热处理水稻秸秆30min,累计产氢量为19.64ml/gTS(TS:total solid),是未处理秸秆累计产氢量(0.1ml/gTS)的196倍。发酵温度是影响水稻秸秆微生物产氢的关键因素。经过正交优化试验,测得水稻秸秆最佳厌氧发酵产氢条件为:初始pH8.5,37℃,牛粪与秸秆质量比为0.44:1和底物浓度为57.89g/L,此时的累计产氢量为32.42ml/gTS,生物气中氢气浓度达到67.93%,没有检测到甲烷气的生成。 当以苹果渣为底物进行厌氧发酵产氢时,发现发酵温度对苹果渣的产氢能力有很大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确定了苹果渣最佳厌氧发酵产氢条件:初始pH8.0,37℃和底物浓度为34.32g/L,此时的累计产氢量为35.21ml/gTS,生物气中氢气浓度达到61.19%,同样没有检测到甲烷。 在批式试验的基础上,对水稻秸秆和苹果渣产氢过程进行了5L小型放大试验,分别考察了产氢微生物对水稻秸秆和苹果渣的降解特性以及产氢体系的pH值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两者在发酵产氢过程中都伴随着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正丁酸)和醇(乙醇和正丙醇)的形成,它们是发酵产氢代谢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本试验的产氢体系属于丁酸型发酵,发酵的末端产物主要以乙酸和正丁酸为主,两者分别占液相发酵末端产物总量的87%和71%。 【关键词】:氢气 水稻秸秆 苹果渣 厌氧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Q116.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6
  • 1.1 选题背景10-12
  • 1.2 制氢技术的研究现状12-18
  • 1.2.1 传统制氢技术12-13
  • 1.2.2 生物制氢技术的提出13
  • 1.2.3 光合法生物制氢13-15
  • 1.2.4 发酵法生物制氢15-18
  • 1.3 厌氧发酵制氢利用的底物18-23
  • 1.3.1 纤维素的分子结构18-19
  • 1.3.2 纤维素的预处理方法19-23
  • 1.4 厌氧发酵产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3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23-26
  • 1.5.1 立题意义23-24
  • 1.5.2 课题研究内容24-26
  • 第二章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制氢试验的研究26-50
  • 2.1 引言26
  •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26-27
  • 2.2.1 试验原料26-27
  • 2.2.2 试验试剂27
  • 2.2.3 试验仪器27
  • 2.3 试验方法27-36
  • 2.3.1 原料分析方法27-28
  • 2.3.2 试验分析项目和方法28-32
  • 2.3.3 水稻秸秆的预处理32-33
  • 2.3.4 牛粪菌源的预处理33-34
  • 2.3.5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制氢试验34-35
  • 2.3.6 水稻秸秆产氢5L小型放大试验35-36
  • 2.4 试验结果与讨论36-48
  • 2.4.1 水稻秸秆原料成分36
  • 2.4.2 水稻秸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产氢能力的影响36-39
  • 2.4.3 牛粪菌源预处理方法对秸秆产氢能力的影响39-40
  • 2.4.4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制氢单因素试验40-43
  • 2.4.5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制氢正交试验43-45
  • 2.4.6 水稻秸秆产氢5L小型放大试验及微生物代谢特征的研究45-48
  • 2.5 本章小结48-50
  • 第三章 苹果渣厌氧发酵产氢的研究50-63
  • 3.1 引言50
  •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50-51
  • 3.2.1 试验原料50-51
  • 3.2.2 试验试剂51
  • 3.2.3 试验仪器51
  • 3.3 试验方法51-53
  • 3.3.1 原料分析方法51-52
  • 3.3.2 试验分析项目和方法52
  • 3.3.3 牛粪菌源的预处理52
  • 3.3.4 苹果渣厌氧发酵制氢试验52-53
  • 3.3.5 苹果渣产氢5L小型放大试验53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53-62
  • 3.4.1 苹果渣原料成分53-54
  • 3.4.2 发酵温度对苹果渣产氢量的影响54
  • 3.4.3 初始PH对苹果渣产氢量的影响54-55
  • 3.4.4 底物浓度对苹果渣产氢量的影响55-56
  • 3.4.5 苹果渣厌氧发酵制氢正交试验56-58
  • 3.4.6 苹果渣产氢5L小型放大试验及其微生物的代谢特征研究58-62
  • 3.5 本章小结62-63
  • 第四章 工作总结及展望63-65
  • 4.1 全文主要结论63
  • 4.2 工作展望63-65
  • 参考文献65-69
  • 致谢69-70
  • 攻读硕士学位阶段发表的论文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鲜苹果渣不同处理方式的成分变化研究    吕磊;徐抗震;宋纪蓉;任莹辉;

农作物秸秆废弃物厌氧发酵生物制氢的研究    李燕红;林钰;杏艳;樊耀亭;张亚辉;

木质纤维素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赵律;李志光;李辉勇;谢磊;周智;

氢能及制氢的应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艳辉,吴迪镛,迟建

丁酸型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的运行特性研究    宫曼丽,任南琪,邢德峰

厌氧活性污泥与几株产氢细菌的产氢能力及协同作用研究    李白昆,吕炳南,任南琪

生物质快速裂解液体产物的分析    张素萍,颜涌捷,任铮伟,李庭琛

汽油制氢反应催化剂制备方法研究    王艳辉,吴迪镛

预处理对作物秸秆纤维素降解的影响    常景玲;李慧;

生物制氢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张全国;尤希凤;张军合;

氢氧化钠预处理和酶解牛粪纤维素工艺条件优化    徐静静;李静;凌娟;刘茂昌;燕飞来;

添加外源纤维素酶对土壤原生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李飒;聂俊华;

生物油的特性、提质及应用    张丽丽;

一株纤维素酶产生菌的固态发酵初步研究    叶生梅,王岚岚,欧阳明

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碱对枯草杆菌产α-淀粉酶的影响    聂光军;薛正莲;岳文瑾;肖必青;陈军;

根霉Rhizopus sp. TC1产酶条件的研究    陈阿娜;汤斌;张庆庆;翟光雯;周逢云;

混合菌液态发酵纤维素酶及发酵pH的优化    潘海波;汤斌;张庆庆;陈阿娜;

红曲霉液体培养对产脂肪酶条件的研究    汤斌,张庆庆

大豆多糖提取分离工艺的优化研究    施翠娥;蒋立科;李苗苗;

紫外线诱变选育酸性α-淀粉酶高产菌株    游玟娟;

采用MPE延缓MBR工艺中膜污染的研究    刘志阳;赵英;顾平;

桉树烟熏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王路;刘辉;谌素华;王维民;王小明;

棒束孢霉碱性磷酸酯酶部分理化性质的研究    褚西宁;罗建颖;程巧梅;

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定量测定方法的建立—SDS-PAGE法    李珊珊;王加启;魏宏阳;张春刚;刘光磊;赵圣国;卜登攀;周凌云;

大麻纤维性能及生物酶脱胶工艺研究    蒋少军;李志忠;张新璞;胥顺吉;

大麻纤维的生物酶脱胶技术    蒋少军;李志忠;张新璞;胥顺吉;

亚麻纤维的酶处理技术    蒋少军;李志忠;张新璞;

几种能源草中化学成分利用指数分析    李峰;王宗礼;孙启忠;

一株异淀粉酶产生菌的粗酶酶学性质研究及发酵条件优化    杨云娟;钟巧芳;唐湘华;李俊俊;黄遵锡;

生物固氮研究概况    杨锐;兰剑;谢应忠;刘根红;

微孢根霉华根霉变种CICIM F0088生淀粉酶系的研究    李彧娜

离子液体—蛋白酶处理对羊毛表面性能的影响    袁久刚

淀粉/纤维素类生物质发酵联产氢气和甲烷的机理研究    谢斌飞

麦秆液化制备可降解聚氨酯泡沫材料方法及机理研究    陈秋玲

复合金属硫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活性研究    张军

稻草秸秆的预处理及生产乙醇的研究    孙万里

预处理后剩余污泥中温两相厌氧消化效能研究    李广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新型β-葡萄糖苷酶菌株syzx4筛选、发酵及酶纯化表征和应用    张益波

稻壳制备燃料乙醇及综合利用    麻越佳

蛋清中溶菌酶的高效提取及其定量测定方法研究    余海芬

脆性水稻秸秆的生物预处理及发酵    刘晨娟

柚皮纤维素的制备、琥珀酸酐改性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罗均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高活性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    潘海波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质油的实验研究    胡兴涛

桦褐孔菌胞外多糖液体深层发酵及木质纤维素促进产糖效果的研究    陈辉

玉米秸秆预处理及对发酵产氢效果影响研究    曾召刚

汽爆玉米秸秆同步糖化发酵产乙醇的工艺研究    赖智乐

极低酸中稻壳水解特性及转化乙酰丙酸的实验研究    魏巍

生物质及其热解液体产物分析研究    马梅英

燃料乙醇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钱伯章;

木质纤维生物量一步法(SSF)转化成乙醇的研究进展    张德强,黄镇亚,张志毅

微波辅助法制备木材综纤维素    李淑君,张春雷,方桂珍

国外氢氧发动机研制的一些近况    顾明初

国外燃料电池研究发展现状    李乃朝,衣宝廉

氢的应用、提纯及液氢输送技术    孙酣经,梁国仑

米糠中戊聚糖气相色谱分析测定方法研究    潘亚非,邢廷铣

我国开展燃料电池研究开发设想    刘文鹏,王新林

DNS比色法测定烟草中的糖分含量    周利均,周淑平,韩峰

以生活垃圾制取乙醇    张可喜

太阳能光电化学制氢综述    黄曙良;郭烈锦;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毛肖岸;郭烈锦;

水稻秸秆沟埋还田对麦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朱琳;刘春晓;王小华;孙勤芳;卞新民;

水稻秸秆的微波液化研究    王宁;田春蓉;林晓艳;王建华;

江苏省水稻秸秆资源量及其可收集量估算    顾克军;张斯梅;许博;张恒敢;杨四军;

酸碱结合预处理对水稻秸秆纤维素乙醇转化率的影响    段晓健;居学海;张长波;王景安;刘仲齐;

水稻秸秆降解菌的筛选    毕春鹏;李海群;乔雪;吴月;姜治民;孙军德;

降解水稻秸秆的好氧性丝状真菌菌株的分离筛选与初步鉴定    夏菠;庞立;廖兴华;夏延斌;

改性处理对水稻秸秆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陈晓浪;胡书春;周祚万;

Ca~(2+)盐对水稻秸秆热裂解特性的影响    黄承洁;姬登祥;于凤文;艾宁;计建炳;

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水体中DDE的吸附性能研究    肖洋;张乃明;

水稻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的响应面法优化    王永泽;邵明胜;杨立;陈雄;李冬生;王金华;

水稻秸秆半干青贮工艺条件及饲料营养价值的研究    张兴;王仪明;张瑾;范占炼;

四株不同属真菌粗酶液协同降解水稻秸秆效果的比较研究    谢占玲;何智媛;

原料预处理对生物质热裂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姬登祥;黄承洁;于平;于凤文;艾宁;计建炳;

水稻秸秆腐熟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    顾金刚;李世贵;龚明波;冯新光;姜瑞波;

改性炭化水稻秸秆的制备及其表征    杨阳;张毅敏;练建军;段金程;周创;林超;

水稻秸秆和稻壳水浸提液对小麦及其伴生杂草生长的影响    王晓琳;张弘玥;李贵;

水稻秸秆制备生态有机复合肥的工艺研究    程雪松;何秀院;唐瑜;

复合菌系XDC-2分解未经化学处理的水稻秸秆    王慧;刘小平;郭鹏;高瑞芳;王小芬;崔宗均;

纤维素分解菌剂对水稻秸秆田间降解效果的影响    金海洋;姚政;杨建军;蒋小华;查健生;

水稻秸秆品质与稻米品质同步遗传改良的研究    郑金贵;王逸群;许明;刘峰;蒋家焕;陈福禄;林世强;

毛集实验区2万亩水稻秸秆成了抢手货    李长政

水稻秸秆“化身”育秧基质    记者 薛佳红 通讯员 戴文华 汪唐锦

兴化10万亩水稻秸秆旋耕还田    记者 王庭君

日又现500余头疑似“辐射牛”流散    

稻草也能变金条    袁春梅 胡利民 庄文明

青浦加大秸秆还田扶持力度    通讯员 吴军 颜震杰

通州推广秸秆还田新方法    记者 赵勇进通讯员 凌华

有机农庄:烂菜废叶变绿肥    本报记者 黄勇娣 通讯员 肖宾

明年将加大有机肥扶植力度    记者 王爱娥

有机肥“肥”了常熟田    本报记者 徐琦

水稻秸秆降解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机理研究    徐杰

水稻秸秆纤维素发酵转化燃料乙醇的研究    杨涛

水稻秸秆烟雾灰分对蔬菜生长和品质及体内多环芳烃含量影响的研究    诸卫平

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在稻田土壤中的稳定性及其机理研究    杨敏

阴离子结构对胆碱类离子液体预处理水稻秸秆的影响    徐杰

水稻秸秆的化学处理技术及应用可行性研究    杜文鹤

腐秆剂对水稻秸秆快速腐熟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    杨帆

水稻秸秆化感物质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消除化感影响的研究    胡帅珂

可循环混合溶剂分离水稻秸秆组份的研究    王伟

脆性水稻秸秆的生物预处理及发酵    刘晨娟

干湿交替强度对旱地土壤结构形成及水稻秸秆分解过程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尧水红

水稻秸秆阴离子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谭优

生物质秸秆热特性的测定分析及DSC曲线拟合    郭兵海

利用水稻秸秆制作可完全降解的生物质板材    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