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东北地区近44年的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及可能影响

关注热度:104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孙凤华 杨素英 陈鹏狮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最高纬度,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增温最显著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特的气候变化特点。利用东北地区近44年来较密集的气象观测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趋势系数和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时空变化规律、突变特征和暖干化趋势等,并初步探讨了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总体气候变化存在暖干化倾向,气候暖干化趋势存在着季节性差异和地域性差异,暖干化趋势在夏、秋季及环境脆弱区的三江平原和科尔沁沙地及周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问题应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 暖干化趋势 季节差异 地域差异
【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42041)。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1引言利用近44年来陆续建立的较为密集的气象观测网数据,从年变化、季节变化、区域变化等角度定量分析东北区域气候的变化特征及暖干化趋势,并从气候变化角度探讨其对本区域生态环境的可能影响。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直接的联系,地表植被的分布是对气候条件长期的适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陇东黄土高原塬区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    万信;王润元;李宗;

东北地区近50年来极端降水和干燥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孙凤华;吴志坚;杨素英;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    孙凤华;吴志坚;李丽光;

辽宁西部地区的气候变化及干湿状况年代际变化特征    孙凤华;吴志坚;李丽光;

东北地区大气环流型与气候关系的研究    贾丽伟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北地区荒漠化的发展与区域气候变化    廉毅,高枞亭,任红玲,孙力,安刚,沈柏竹,丁立,张文哲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陈隆勋,朱文琴,王文,周秀骥,李维亮

中国近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丁一汇,戴晓苏

我国珍稀荒漠灌木半日花的适宜气候生态引种区的研究    李新荣

马尾松林气候生产潜力的探讨    欧阳惠

农牧交错带风蚀沙化区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评估    何文清,陈源泉,高旺盛,尹存宝

气候变化和植被关系研究方法探讨    王连喜,杨有林,何雨红,郑有飞

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林业适应对策探讨    郭泉水,刘世荣,陈力,史作民

近百年中国年气温序列的建立    王绍武,叶瑾琳,龚道溢,朱锦红,姚檀栋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长季热量平衡变化特征    关德新,吴家兵,王安志,赵晓松,金明淑,徐浩,戴冠华,何秀

贵州省近49年来气候变化研究    陈静,潘徐燕

黄河首曲草地气候变化及生态效应    姚玉璧;王润元;尹东;邓振镛;张秀云;

盘锦春季旱涝特征分析    曹士民;江和文;员影;杨文艳;迟春艳;钟莉;

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川积累量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温度的响应    段克勤,姚檀栋,蒲健辰,孙维贞

50a来我国干湿气候界线的空间变化分析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马兰冰芯记录的青藏高原中部现代升温变化特征    王有清,蒲健辰,张永亮,孙维贞

塔里木河流域近40a来气候、水文变化及其影响    王顺德,王彦国,王进,毛炜峄,沈永平

塔里木河流域2001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运行分析    王彦国,李敏学,王进,王建文,毛炜峄,王顺德

近40a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杨建平,丁永建,沈永平,刘时银,陈仁升

哈尔滨气温增暖倾向和季节循环的年代际差异    刘玉莲,吴洪宝,李栋梁,宋丽华,沈永平,张健,刘学华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沙漠化地区生态建设成本分担与经营机制研究    曹淑艳;张卫;

齐齐哈尔市近50a来气温突变的诊断分析    娄德君;刘智;高金辉;李治民;

伊春市近45a气候变化分析    张福娟;张春芬;候丽平;王志霞;

近40年来中国的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及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

陕西降水量的跃变特征及对粮食作物生产的影响    高蓓;张树誉;景毅刚;颜胜安;

广西平果城区近50年气候变化分析    梁理新;尹小玉;黄国宗;

利用时间序列图像的傅立叶分析重构中国地区无云NDVI图像    王丹;姜小光;

河南省气象季节的变化    王纪军;裴铁璠;王安志;顾万龙;柳俊高;

杭州四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朱兰娟;宋健;

关中平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    周旗

北极涛动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的诊断研究    覃军

黄土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林主要树种耗水特性研究    田晶会

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肖春旺

白扦的树木年轮生态学研究    梁尔源

生态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影响及气候生态模型与评价系统建立的研究    吕新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土壤风力侵蚀研究    张国平

西北地区植被背景值及演替规律研究    张小燕

阿月浑子在我国适生区域的研究    刘忠华

华北主要森林类型的碳汇功能研究    陈遐林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降水和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    李想

东北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杨青

吉林省极端气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流异常的关系    于秀晶

湖南省森林植被碳贮量及地理分布规律    焦秀梅

近四十年中国蒸发皿蒸发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潜在蒸散的估算    刘波

基于相空间重构技术的我国旱涝时空分布研究    万仕全

江淮地区梅雨期降水与海温的SVD分析及相关数值模拟    陈科艺

江淮地区梅雨期气温极端事件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李如琦

三峡库区城市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李瑞改

多次判别法    许伟河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方法的探讨和长春水稻、玉米产量试报    吴钟铃,陈铁如,李琳一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现状及分布特征    郭坚;王涛;薛娴;杨续超;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发展态势与成因分析    聂浩刚,岳乐平,杨文,李智佩,扬湘奎

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 Ⅰ:概念和方法    曾庆存,张邦林

中国东部季风区植被物候季节变化对气候响应的大尺度特征:多年平均结果    温刚,符淙斌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温度阈值影响研究及其不确定性分析    熊伟;居辉;许吟隆;林而达;

近百余年北京气候变化的小波特征    谢庄,曹鸿兴,李慧,张雷刚,陈道东

中国植被覆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对气候的响应——多年平均结果    谢力,温刚,符淙斌

水稻障碍型冷害损失评估及预测动态模型研究    马树庆,王琪,沈享文,许英子,李哲

延边地区水稻冷害及其防御技术    全成哲;金成海;金京花;徐士杰;

绍兴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娄伟平;陈先清;杨祥珠;周永忠;

辽宁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纪瑞鹏;张玉书;冯锐;陈鹏狮;张淑杰;武晋雯;

华北地面气温变化趋势中城市化影响的识别    周雅清;任国玉;

基于MAPGIS的广州市主要陆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谢久兵

中国主要森林类型生物生产力格局及其数学模型    罗天祥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的影响研究    赵凤君

吉林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地域组合规律及其预测    刘吉平

多时相AVHRR-NDVI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    郑玉坤

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规律研究    王雨

国内外森林防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叶兵

ENSO事件对中国气候的影响研究    张键

内蒙古自治区节水农业水价问题研究    赵晓坤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与广东省干旱关系探讨    袁中友

南极海冰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我国夏季天气气候的关系    马丽娟

我国十大江河流域降水和温度长期变化趋势的研究    李想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可能影响因子研究    魏锋

河北省气候干湿状况变化特征分析    刘剑锋;刘学锋;刘芳圆;肖嗣荣;

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    胡宜昌;董文杰;何勇;

中国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王冀

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特征研究及其成因分析    杨金虎

我国强天气时空分布特征及极端事件动力诊断研究    陈思蓉

重庆市降雨小波分析和基于Delphi、SQL的基层水土保持监测站DBMS构建    温晨晓

植被带宽度对局地环流及温度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罗哲贤

植被覆盖度对干旱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罗哲贤

植被带布局对局地流场的作用    罗哲贤

全球变化与植被    林纬

全球变化和我国未来的生存环境    符淙斌,叶笃正

全球气候变暖与未来发展趋势    王绍武

植被区面积对局地气候影响的数值研究    罗哲贤,余晖

西北植被覆盖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吕世华,陈玉春

青藏高原地表分类及其东北部辐射通量的二维数值模拟    程麟生,宋振鑫,杨德保

西北地区绿化对该区及东亚、南亚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    范广洲,吕世华,罗四维

“气候变化”是一个骗局    卫奇;

关于成立国家海洋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的通知    

保险业与气候变化    孙凯;沈海滨;

别用阴谋论观点看待气候变化    冯昭奎;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    李烨;

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障碍——一项基于问卷的调查结论    许光清;郭会珍;原阳阳;董志勇;

小岛国联盟:关乎生死存亡的应对    王沛;党琦;

倾心气候研究 情系农业发展--记旱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者肖国举博士    赵素贞;

发展林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    郭彦;马琼英;

新书架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唐湘玲;吕新;

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淑香;

近五十年来广西近岸及海岛的气候特征与气候变化规律    何如;黄梅丽;李艳兰;黄雪松;

近60年长江三角洲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朱超;

新疆气候变化及其河湖水资源效应研究    迪丽努尔·阿吉;艾克巴尔;

上市公司逐渐重视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卢铮

联合国推出城市防御气候变化实用指南    素闻

中丹气候变化论坛在京举行    记者 刘静

气候变化呼唤“绿色消费”    记者 杨纯

气候变化适应危机求解    本报记者 游雪晴罗晖

从发达国家获得应对气候变化核心技术,难!    本报记者 游雪晴 罗晖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记者 赖睿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青海湖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    杨萍

共和盆地达连海中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研究    陈英玉

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    吴岩峻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    孟丹丹

气候变化对郑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    涂莹

重庆气候变化基本特征与极端气候事件的研究    陈欢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冯明

克拉玛依人工林景观格局变化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    黄聪

青海省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张国胜

气候变化对阿克苏河流域径流量及平原水库的影响研究    孙晓娟

 
关键词: 气候变化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