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CO_2及水蒸气与煤焦共气化煤气组成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4:07
热度:

CO_2及水蒸气与煤焦共气化煤气组成分析【摘要】:在绝对压力为0.1MPa、温度为1273K的条件下,采用实验室气化反应装置,考察了某褐煤半焦与水蒸气、CO2及二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气

【摘要】:在绝对压力为0.1MPa、温度为1273K的条件下,采用实验室气化反应装置,考察了某褐煤半焦与水蒸气、CO2及二者不同配比的混合气化剂气化所得煤气的组成及煤气产率。在水蒸气及CO2共气化过程中,水蒸气及CO2均参与了气化反应;改变气化剂中水蒸气与CO2的比例,可以制得H2体积分数与CO体积分数比值不同的煤气;煤焦与纯水蒸气气化的煤气产率高于其与纯CO2气化的煤气产率;CO2及水蒸气与煤焦在共气化过程中产生了交互促进作用,提高了煤气产率。 【作者单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工研究分院;
【关键词】煤气化 煤焦 CO气化 水蒸气气化 CO及水蒸气共气化 煤气组成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2007AA05Z324)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青年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8QN33)
【分类号】:TQ541
【正文快照】: 1概述煤焦与水蒸气及CO2的气化反应是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国内外学者已对CO2单独作气化剂及水蒸气单独作气化剂的煤焦气化反应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1~3],但对于CO2和水蒸气混合气体作气化剂的煤焦气化反应的研究还不多见。而在实际的气化生产过程中,无论富氧气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煤气化装置捞渣机故障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李云峰;郑军;

煤气化的科学发展    张斌;

KSB工业泵用于印度煤气化装置    

气流床高温煤气脱硫试验研究    董卫果;邓一英;王鹏;戢绪国;

煤制合成天然气发电系统技术和前景分析    王旭;李现勇;

加压热解对煤焦理化结构特性的影响    王贤华;徐健;杨海平;陈汉平;

煤的超临界流体抽提研究进展    何选明;李铁鲁;王宽强;秦瑾;张华军;

煤-富钾生物质共转化催化煤焦气化反应的研究    朱文魁;宋文立;林伟刚;

基于ChemCAD的气流床粉煤加压气化工艺参数仿真优化    张进春;侯锦秀;

以不同气流床煤气化为气头的IGCC模拟计算    于戈文;王延铭;梁磊;

在两种反应器中等离子体煤气化的比较    庞先勇;李松栋;吕永康;

水蒸气为气化剂不同煤种的高温反应性研究    邹婷婷;唐黎华;陈波;吴勇强;倪燕慧;

煤代油技术研究进展    王连勇;蔡九菊;冯杰;王爱华;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反应器的数值模拟Ⅰ:反应器模型与模拟    吕静;郁亮;张香平;张锁江;

以Shell、Texaco技术为气头的IGCC模拟计算    于戈文;徐元源;郝栩;李永旺;

煤气化粗合成气洗涤后水蒸气含量模拟研究    林慧丽;代正华;李超;于广锁;

气化压力对神府煤焦与水蒸汽气化的影响    杨帆;周志杰;代正华;王辅臣;刘海峰;龚欣;于遵宏;李兴龙;代松涛;

煤气化技术发展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徐振刚;

图象分析系统在煤焦岩相分析中的应用    李明富;

粉煤流态化气化过程的BP神经网络模拟    国蓉;程光旭;王毅;王会民;郑宝祥;

经济低迷使煤气化项目由热转冷    洪韶

替代天然气的综合煤气化    先越蓉

我国煤气化新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于先进

煤气化应多种技术并存    本报记者 张兴刚

我国煤气化、液化技术应用及发展    高建业

怎样消除煤气化中的臭气?    李飞

多元料浆加压气化工艺获发明专利    记者 施慧 通讯员 徐守安

恩德粉煤气化技术值得推广    本报记者 董小雷

煤气化及煤液化洁净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高建业

煤气化现有问题的解决办法    双文

常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试验与模型研究    张荣光

等离子体炬辅助煤气化研究    庞先勇

黑液水煤浆催化气化机理以及气流床气化数值模拟研究    匡建平

煤粉在通气料仓中的下料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陆海峰

煤基多联产系统中动力生产过程的分析    李现勇

电弧等离子体炬为辅助热源的煤气化的数值模拟——两相化学反应湍流的数值模拟    孙晋

等离子煤气化动力学研究    王胜

水泥分解炉中煤焦悬浮态燃烧的动力学特性研究    赵俊

关于煤气化焦油裂解实验及无焦油气化技术的研究    夏明

煤焦混合成型及燃烧特性研究    李云山

高温煤气化动力学及两段式气化炉的模型研究    胡文斌

操作条件和添加物对等离子体煤气化的影响    李松栋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中主要化工单元过程工艺参数的优化    葛玲娟

煤气化生产冶金煤气的实验研究    刘长江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的模拟与评价    郑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