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辅助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理论分析和优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3:01
热度:

太阳能辅助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理论分析和优化研究【摘要】:随着氟利昂系列工质的逐渐禁用,以CO_2为工质的跨临界循环在热水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太阳能也广泛使用在热水器领域,

【摘要】:随着氟利昂系列工质的逐渐禁用,以CO_2为工质的跨临界循环在热水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太阳能也广泛使用在热水器领域,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达到优势互补,提高系统效率和节约能源,需要研究。因此本课题进行太阳能辅助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理论分析和优化研究。 本文分析太阳能与热泵的耦合形式,结合跨临界CO_2热泵的特点,设计了由太阳能集热器、CO_2热泵和储热水箱等组成的太阳能辅助CO_2热泵,系统有三种运行模式:空气源热泵模式,太阳能热泵模式和太阳能模式。 通过建立模型,编制EES程序,对该系统在北京地区冬季运行工况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模式下的性能系数为2.90,太阳能热泵模式为4.97,是空气源模式的1.71倍;低温太阳能热水引起系统蒸发温度、过热度、高压压力和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等变化。系统性能随蒸发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幅度越来越大。随着过热度的增加,压缩机出口温度、热负荷和压缩机耗功都呈线性增加,但对系统性能几乎没有影响。随着高压压力的增加,COPH存在一个峰值,即有最优高压压力的存在。随着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的增加,系统性能下降越来越快,说明循环加热影响较大。对比分析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燃气锅炉和电加热锅炉,虽然太阳能辅助热泵初投资最高,但运行成本最低。 为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对系统进行优化研究。采用FLUENT软件对U型真空管式太阳能集热器进行结构优化模拟分析,研究单管的入口流速、太阳能辐射量和铜管内径对管内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在循环加热条件下,模拟结果显示水箱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容易造成底部成为加热盲区。在建立跨临界CO_2热泵压缩机、气体冷却器、节流阀、蒸发器的模型后,分析用户侧热水水流量和压缩机吸气过热度的影响。最后提出双热源跨临界CO_2多功能热泵系统,系统由太阳能集热系统、吸附式制冷系统、CO_2热泵系统和辅助换热器组成,可有效发挥各子系统各自优势,高效地供冷、采暖和供热水。 【关键词】:跨临界CO_2热泵 太阳能辅助 性能系数 系统设计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3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1-13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太阳能辅助跨临界 CO_2热泵设计14-24
  • 2.1 我国太阳能资源及其分布14-15
  • 2.2 系统耦合型式15-17
  • 2.3 跨临界 CO_2热泵特点17-21
  • 2.3.1 CO_2工质的历史和现状17-18
  • 2.3.2 CO_2制冷工质18-20
  • 2.2.3 CO_2循环20-21
  • 2.4 太阳能辅助 CO_2热泵系统设计21-23
  • 2.4.1 空气源热泵模式22-23
  • 2.4.2 太阳能热泵模式23
  • 2.4.3 太阳能模式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太阳能辅助跨临界 CO_2热泵的性能分析24-35
  • 3.1 性能系数计算方法24
  • 3.2 系统的性能24-26
  • 3.3 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26-29
  • 3.3.1 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及压缩机出口温度的影响26-27
  • 3.3.2 过热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7
  • 3.3.3 高压压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7-28
  • 3.3.4 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8-29
  • 3.4 投资分析29-33
  • 3.4.1 初投资比较29-31
  • 3.4.2 运行成本比较31-33
  • 3.4.3 综合评价33
  • 3.5 本章小结33-35
  • 第四章 太阳能辅助跨临界 CO_2热泵的优化研究35-60
  • 4.1 U 型真空管式集热器的结构优化35-41
  • 4.1.1 引言35
  • 4.1.2 FLUENT 模拟35-37
  • 4.1.3 结果分析37-41
  • 4.2 水箱的结构优化41-44
  • 4.2.1 引言41
  • 4.2.2 FLUENT 模拟41-42
  • 4.2.3 结果分析42-44
  • 4.3 跨临界二氧化碳热泵的部件优化44-55
  • 4.3.1 建模概述44
  • 4.3.2 压缩机模型的建立44-46
  • 4.3.3 气体冷却器模型的建立46-50
  • 4.3.4 节流阀模型的建立50
  • 4.3.5 蒸发器模型的建立50-53
  • 4.3.6 模拟结果及理论分析53-55
  • 4.4 双热源太阳能辅助跨临界 CO_2热泵55-59
  • 4.4.1 引言55-56
  • 4.4.2 系统介绍56-58
  • 4.4.3 系统的优点58-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60-62
  • 5.1 结论60-61
  • 5.2 今后研究工作建议61-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66-67
  • 致谢6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CO_2跨临界双级压缩采暖热泵理论分析    马一太,洪芳军,王景刚,苏维诚

双热源空调-热水器一体机冬季制热的实验研究    王巧丽;孙淑凤;王立;

重庆市别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案例分析    代小燕;周杰;文高朋;

双热源太阳能热泵在住宅建筑应用技术研究    刘伟锋;刘俊红;

环保型CO_2跨临界带膨胀机制冷循环性能研究    谢英柏;孙刚磊;宗露香;靳光亚;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旷玉辉,王如竹

跨临界二氧化碳蒸气压缩/喷射制冷循环性能比较    邓建强;姜培学;卢涛;卢苇;

太阳能辅助CO_2热泵与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孙兆虎;王国梁;姜培学;慕弦;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的节能分析    王默晗;郝红宇;

CO_2跨临界循环膨胀机回收功的实验研究    马一太,邢英丽,查世彤,李敏霞,苏维诚,李丽新

太阳能-空气双热源式热泵及热水系统的探讨    刘业凤;

几种制冷工质在太阳能热泵系统中应用的比较    方金升;赵红霞;韩吉田;

横式水箱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性能实验研究    杨景;王瑞祥;

利用多种余热的复合热源型溴化锂制冷机组特性分析    武威;解国珍;

CO_2热泵热水器压缩机控制器的设计    孙民;张春生;李声晋;卢刚;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优化设计    李维仲;权生林;陈贵军;任健;

以育苗废水作热源的海水热泵制热性能研究    李秀辰;吴丽娜;张国琛;牟晨晓;母刚;

广东省电力行业节能降耗成效及政策建议    岳永魁;田中华;杨泽亮;

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试验研究与应用分析    李舒宏,武文彬,张小松,殷勇高

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在寒区应用研究    高亚南;李永安;王琳;王建宇;

复叠制冷系统启动特性实验研究    牛宝联;张于峰;

精氩塔波动的分析与处理    柳成;王秀芹;贾继华;

基于地道风的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冬季运行工况的研究    高亚南;张风琴;郑枫;李永安;

涡旋式压缩机喷气增焓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戎卫国;贾莹;

基于蒸汽喷射制冷原理的火车空调系统    李维;

跨临界CO_2循环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龚毅;侯峰;梁志礼;吴学红;

废热溴化锂吸收式动力、冷、热量梯阶转换系统的研究    张秀芳;金苏敏;

跨临奅CO_2两相流引射制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    李倩;郭宪民;李卫国;

回热器对CO_2跨临界制冷系统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哲;龚毅;侯锋;吴学红;

太阳能冷暖热水三联供系统的模拟研究    黄涛;袁东立;狄彦强;

温差发电在燃气热水器上的应用研究    吴红霞;赵建云;漆小玲;区煜广;刘力千;朱冬生;

基于太阳能、地热能的冷热电三联供热力循环特性研究    施晓丽;舒水明;

新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热力特性研究    王锡

气流床煤气化工艺性能稳健优化与控制研究    张进春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内气固流动特性研究    管晓艳

基于气泡生长及多相流动的格子Boltzmann模型及应用研究    曾建邦

公共建筑用能分项计量综合关键技术研究    王鑫

热泵系统用R744混合工质特性的研究    张仙平

自然工质热泵循环和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    王景刚

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及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研究    裴刚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的优化分析与变容量运行研究    李郁武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    李振兴

小型三用冷暖热水空调机的研究    寇希望

新型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梁国峰

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    朱治江

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力性能及运行特性研究    铁燕

U型玻璃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热性能研究与优化设计    安玉娇

太阳能—水源热泵辅助供暖系统的研究    李善可

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热泵供热控制系统的研究    高雪为

余热发电系统无刷双馈发电机矢量控制策略研究    杨莫庸

全玻璃真空管型太阳热水器内流场的CFD模拟    艾宁;樊建华;李育敏;

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应用研究    彭梦珑,胡烨

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试验研究与应用分析    李舒宏,武文彬,张小松,殷勇高

低温地面辐射供暖设计中几个问题    董重成,郑雪晶,荆俊杰

CO_2循环回热器作用分析    王凤坤;范晓伟;张仙平;

温室气体对气候环境的影响预测及其不确定性    杜吴鹏;缪启龙;

CO_2跨临界(逆)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马一太,杨昭,吕灿仁

CO_2跨临界制冷循环中应用两相螺杆膨胀机的理论分析    马一太,魏东,王景刚,查世彤,吕灿仁

跨临界二氧化碳汽车空调稳态仿真    丁国良,黄冬平,张春路

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理论研究    马利敏,王怀信,李海龙,刘方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膨胀机的研究与开发    查世彤

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换热与膨胀机理的研究    魏东

CO_2跨临界水—水热泵及两缸滚动活塞膨胀机的研究    姜云涛

改善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途径    马最良;姚杨;姜益强;倪龙;

论热泵节能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问题    李颂哲;林奕诚;何荣帜;

谈矿井回风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陈绪生;吴琴;

上海锦江俱乐部3号楼空气/水热泵系统的节电与经济效益分析    汪训昌,王来,沈晋明,龙惟定

热泵空调器节能分析及优化    朱培根

热泵与建筑节能    苏登超,刁乃仁,方肇洪

原生污水热泵空调系统的工程应用与设计研究    刘志斌;王海燕;吴荣华;张承虎;孙德兴;

对热泵空调经济性指标的再认识    左潞;荣红;杨斌;刘爽;

基于的热泵与水泵联合优化运行仿真及操作软件    陈锦华;

海水热泵系统设计及技术经济分析    龚希武;张艳;

多功能热泵空调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李舒宏;武文斌;张小松;

多功能热泵空调热水器的实验与仿真研究    武文彬;管振水;

多功能热泵空调热水器的实验与仿真    武文彬;金苏敏;管振水;

热泵空调换向过程仿真研究    薛振明;张春路;曹霞;邱鹏昌;丁国良;陈芝久;

我国热泵空调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马最良;杨自强;马光昱;

带补气回路的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性能分析    马国远;彦启森;

热泵空调系统故障的智能检测诊断    王志毅;谷波;陈光明;葛占富;

热泵空调系统仿真及性能预测    杨昭;赵海波;方筝;

城市原生污水作为热泵空调系统冷热源的应用探讨    刘志斌;姚伟君;李猛;

地能热泵在别墅中的控制应用    杜恩胜;

热泵空调采购为何遭冷遇    本报记者 杜纪栋

广东地建集团 为省内首个热泵空调循环系统提供服务    李海湘

环保型地温热泵空调系统在津研制成功    立军

国内最大抛管闭式热泵空调成功运行    苏志

宏力双源“热泵”再塑空调辉煌    本报记者 秦宜德

热泵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    曹志松

节能热泵空调能效“一顶三”    高颖、倪振林

我市举行建筑节能地(水)源热泵空调系统项目推介会    罗超旻 林挺刚

单双级压缩顺序使用的热泵空调与热泵热水机组    

单双级压缩顺序使用的热泵空调与热泵热水机组    薛世山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彭发展

地下建筑风冷热泵空调系统的仿真与优化研究    朱培根

除湿转轮与冷热联产热泵耦合式空调系统性能研究    郝红

水环多联式热泵空调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孙婷婷

多功能热泵空调热水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武文彬

热泵空调系统采暖的节能设计及节能运行研究    朱晓东

热泵空调机组变工况性能研究及其测试平台研制    王立

多功能热泵空调系统优化研究    周纪帅

空调制冷热泵教学综合实验台的研制    赵永良

多功能热泵空调热水机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    朱健文

多功能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理论分析及仿真模拟研究    李增强

太阳能辅助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的理论分析和优化研究    欧阳晶莹

太阳能辅助CO_2混合热泵空调系统研究    刘剑

深度混合动力汽车热泵空调可行性研究    颜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