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制热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2:59
热度:

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制热系统运行特性研究【摘要】:随着两型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建筑的进一步推进,研发利用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充分体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基于该领域的研究

【摘要】:随着两型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绿色建筑的进一步推进,研发利用新型可再生能源技术充分体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内容。基于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本文就湖南省太阳能技术建筑应用状况与地源热泵技术建筑应用状况进行了介绍,指出太阳能的利用与地源热泵技术的利用已成为我省新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向。虽然两种技术各有优点,但是也存在各自的缺点如:太阳能应用还主要停留在提供生活热水方面;地源热泵受当地资源、政策条件限制通用性不强等。通过研究直膨式与非直膨式太阳能热泵技术,本文研发了一种新型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 该系统融合了太阳能技术以及地源热泵技术的优点,具有4种运行模式可以在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基础上满足供暖、生活热水与制冷要求。本文根据我校人工环境实验室已有设备,在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项目(KY201005)支持下,构建了一套综合实验台,提出了实验方案,明确了实验步骤及方法。 实验围绕太阳能集热系统逐时能效比、不同热源温度下机组制热能效比、串、并联模式逐时制热能效比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了各主要因素对其的影响,指出该系统不同运行方式的适用范围。通过实验得出如下结论: 1.冬季晴天太阳能总辐射量在0.09MJ/m2以上时能够提供35~40℃热源水。 2.机组COP和系统COP在蒸发器入口温度升高到35℃~40℃时达到峰值。 3.并联模式水温较为稳定,系统COP在2.6-3.8之间,晴天时较阴雨天逐时制热能效比提高约41%左右。 4.串联模式晴天的逐时效率较阴天高46%左右,最高达到4.6,而阴天集中在3.3左右,逐时制热能效比较大值出现在热水箱温度为14~21℃之间。 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冬季制热时节能效果明显,制热能效比最高可达到4.6,串联模式在晴天与阴天的制热能效比均优于并联模式,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受实验条件所限,本文只针对长沙地区2012-2013年冬季进行了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为湖南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做好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太阳能 水源热泵 运行特性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832.1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4
  • 1.1.1 湖南省气候概况12
  • 1.1.2 湖南省能源概况12-14
  • 1.1.3 研究意义14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14-16
  • 1.2.1 国外太阳能水源热泵研究现状15-16
  • 1.2.2 国内太阳能水源热泵研究现状16
  • 1.3 研究内容16
  • 1.4 本文创新点16-17
  • 第二章 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耦合运行方式研究17-35
  • 2.1 太阳能技术建筑应用概况17-20
  • 2.1.1 太阳能热水系统17-18
  • 2.1.2 太阳能制冷系统18
  • 2.1.3 太阳能光伏系统18
  • 2.1.4 其他应用技术18-19
  • 2.1.5 湖南省适宜的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19-20
  • 2.2 地源热泵技术建筑应用概况20-29
  • 2.2.1 土壤源热泵系统21-22
  • 2.2.2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22-25
  • 2.2.3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25-28
  • 2.2.4 污水源热泵系统28-29
  • 2.3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29-30
  • 2.4 非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系统30-32
  • 2.5 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32-34
  • 2.5.1 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构成32-33
  • 2.5.2 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运行方式33-34
  • 2.6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实验方案与实验设备35-49
  • 3.1 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实验方案35-38
  • 3.1.1 太阳能集热器冬季集热能力实验方案35-36
  • 3.1.2 水源热泵冬季供热实验方案36
  • 3.1.3 并联式太阳能水源热泵冬季供热实验方案36-37
  • 3.1.4 串联式太阳能水源热泵冬季供热实验方案37-38
  • 3.2 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综合实验台的构建38-48
  • 3.2.1 综合实验台室内部分39-44
  • 3.2.2 太阳能集热室外部分44-46
  • 3.2.3 太阳能总辐射记录系统46-48
  • 3.3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49-81
  • 4.1 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能效比的比较49-62
  • 4.1.1 环境因素对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能效比的影响49-56
  • 4.1.2 不同运行方式对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能效比的影响56-62
  • 4.2 不同热源温度机组 COP 的比较62-70
  • 4.2.1 蒸发器入口温度对机组 COP 的影响62-64
  • 4.2.2 冷凝器入口温度对机组 COP 的影响64-66
  • 4.2.3 蒸发器出口温度对机组 COP 的影响66-68
  • 4.2.4 冷凝器出口温度对机组 COP 的影响68-70
  • 4.3 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系统串、并联模式逐时制热能效比的比较70-79
  • 4.3.1 并联模式逐时制热能效比70-75
  • 4.3.2 串联模式逐时制热能效比75-79
  • 4.4 实验数据误差分析79
  • 4.5 本章小结79-81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81-85
  • 5.1 结论81-83
  • 5.2 展望83-85
  • 参考文献85-89
  • 致谢89-91
  • 附录91-9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污水源热泵在合肥地区应用潜力分析    沈念俊;刘圣武;宣浩;

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试验研究与应用分析    李舒宏,武文彬,张小松,殷勇高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性能研究    旷玉辉,王如竹,许煜雄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旷玉辉,王如竹

太阳能热泵组合系统中的设备能量平衡    张小松,兰国彬,杜垲,费秀峰

太阳能建筑应用发展方向和对策    郑瑞澄;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联合运行模式的研究    杨卫波,董华,周恩泽,胡军

沈阳市污水源热泵应用及社会效益浅析    刘威;何康时;许文廷;林豹;

湖南能源供需现状与对策研究    孙晓琳;邹旸;王铁骊;

太阳能热泵系统(SAHP)的热力学分析    旷玉辉,张开黎,于立强,张喜明

湖南省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及地源热泵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唐志华

太阳能热泵技术及其供热应用    黄金保;浦绍选;

基于能值理论的南岳衡山野生植物价值估算    谢咏红;彭珍宝;旷建军;王燕红;旷柏根;谢永军;

基于GM(1,1)灰色模型的湖南省粮食产量预测研究    李胜利;江辉;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李伟舵;

洞庭湖最小生态需水量研究    谢永宏;李峰;陈心胜;

旅游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整与因果关系——以湘鄂渝黔边区为例    吴忠才;

中部地区城市群空间演进的产业机理研究——以湖南省“3+5”城市群为例    汤庆园;

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朱建华;

基于新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供热系统的热泵性能研究(英文)    梁彩华;张小松;朱霞;李秀伟;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优化运行研究    周国峰;李满峰;范波;

太阳能热泵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祖文超;李琼;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洞庭湖流域生态足迹评价    尹少华;安消云;

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洞庭湖区都市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王辉;

直膨式太阳能辅助热泵技术的研究进展    孔祥强;林琳;张东;杨前明;

太阳能辅助热泵系统分析与研究    王强;尚鑫;

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并联式与串联式的性能比较    王雅楠;王沣浩;

热泵机组在印染污水废热回收中的应用    张信荣;郑秋云;孟柄良;

太阳能热泵复合热水系统的性能研究    丁一;李舒宏;张小松;王燕俊;

我国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隋学敏;张旭;官燕玲;

地下岩土动态热载荷的温变性和能变性    高青;王丽华;江彦;于鸣;李明;

湖南省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治理意愿及其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武深树

湖南浏阳农村慢性病疾病负担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黄鹏

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李鹏

太阳能新风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杨军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研究    谭雪兰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复合式热泵供热系统的耦合特性研究    刘逸

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    王潇

高寒地区利用太阳能改善农户热舒适性的实证研究    罗光华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    李振兴

湖南省电力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化研究    喻毅

江西低碳经济发展的态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何松

新型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梁国峰

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力性能及运行特性研究    铁燕

湖南省中小型农业装备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的研究    舒淑珍

华南风机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王超

湖南省职业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袁伟

温湿度独立控制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李扬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刁乃仁,方肇洪,过增元

太阳能热泵热水装置试验研究与应用分析    李舒宏,武文彬,张小松,殷勇高

单脊翅片管式蒸发器CAD    刘楚芸,倪莉,周勤,杨长威,姜爱华,傅龙珠

我国主要城市污水中可利用热能状况初探    尹军,韦新东

地热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综述    刘宪英,胡鸣明,魏唐棣

地源热泵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庄迎春,王哲

太阳能热泵组合系统中的设备能量平衡    张小松,兰国彬,杜垲,费秀峰

地源热泵的技术经济分析    王勇

空调工程设计方案的模糊综合评判及优选    何晖,冯圣洪

小型土壤源热泵夏季运行测试分析    张立博;张志毅;

太阳能-空气复合热源热泵热水器的运行特性    徐国英;张小松;管振水;

    本报记者  王亚奇

    江泽智 李群 王书华

地源热泵热响应试验方法优化及应用    李培

住宅用水源热泵机组动态性能实验研究    杨惠,张欢,由世俊,李秋生

污水源热泵的经济评价    李晓明,崔福义,周红

携手共进 和谐共赢——2006年中宇分散式水源热泵南宁推广会    李开钰;

水源热泵空调应用    周政平

水源热泵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    王洪星,潘丽萍,王海兵

水源热泵系统带给内蒙古供热制冷新概念    王戈,张晓东

水源热泵技术的前景分析    王巧利

水源热泵系统的介绍    程光戟,宫涛,肖大川

新型节能环保采暖(制冷)技术──水源热泵    陈铁成,夏鑫

大规模推行水源热泵规划应用    武云甫,花蕊,任晓燕

上海世博园区江水源热泵应用研究    龙惟定;马宏权;梁浩;张文宇;张思柱;吴筠;

海水源热泵在夏热冬暖地区的设计与应用    崔海成;邹怀学;

水源热泵在水厂中的应用    蔡龙俊;刘松;

我国水源热泵的研究现状    王芳;范晓伟;周光辉;连之伟;

水源热泵在湖南地区推广的可行性探讨    刘婷婷;彭建国;张国强;陈晓;

离心式污水源热泵在淄博某项目的设计与应用    焦保凯;王春;

武汉香榭里花园水源热泵空调设计    陈焰华;祁传斌;

离心式污水源热泵在淄博某项目的设计与应用    焦保凯;王春;

蓄冰技术与水源热泵的结合    袁东立;郭庆沅;陈晓琳;蒋金山;

黄浦江水温变化规律与上海地区江水源热泵节能潜力研究    谭洪卫;李潇潇;朱金明;杨晓敏;

空调业遭遇能效门槛    记者 杨慧

TCL:空调应“长效节能”    林枫

空调能效比,不应过度炒作?    安也致

中国消基会市场抽检结果表明——能效比制冷量越高空调性能越好    赵雨润

TCL叫响:“终身高效”    李凤 本报记者 边防军

负偏差的产生原因是缺少罚则    桑雪骐

凉爽看奥运,节能空调首选科龙双高效    辉苹

节能家电“曲高和寡”    实习生 朱慧君记者 霍群珍

科龙:助推中国空调攀登全球节能高峰    刘辉

能效等级逼出了888空调    罗清启

建筑物能效优化研究    杜晓通

水源热泵调温温室研制及试验研究    王吉庆

湖库塘开式水源热泵的水体传热与系统性能研究    范亚明

户用多功能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实验研究    蒋爱国

多功能热泵系统的智能控制及能效评价方法研究    江明旒

热能贮存和应用中若干热物理问题研究    张海峰

我国城镇住宅空调生命周期能耗与资源消耗研究    李兆坚

长江流域住宅空调技术评价研究    余丽霞

中央空调冷源系统变负荷运行控制机理与应用研究    刘雪峰

典型冶金物料的微波及组合干燥应用研究    李雨

非直膨式太阳能水源热泵制热系统运行特性研究    许本亮

地表水源热泵在吉林市应用的实验研究    陈超

水冷多联机系统能效平衡点的研究    潘黛岱

水源热泵输配系统能耗问题研究    王后帅

闭式地表水源热泵在合肥地区季节性应用研究    夏新

办公建筑能效交易方法研究    谢真辉

基于PLC控制的船舶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张德孝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设计综合能效比计算方法的研究    郭红军

地表水源热泵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许丁雪

居住建筑分体式房间空调器运行能效研究    徐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