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的高效调控与施用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2:31
热度: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的高效调控与施用技术研究【摘要】:本文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和黑龙港地区两个典型的生态类型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了秸秆还

【摘要】:本文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和黑龙港地区两个典型的生态类型区为研究区域,探讨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的调控技术对氮素转化、作物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以及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后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的腐解和养分释放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脲酶抑制剂UIa、UIb对尿素水解均可以起到抑制作用,但有效抑制时间短暂。而与硝化抑制剂NI的配合施用则对土壤氮素转化起到了协同调控的效果,其中以UIb与NI的配合施用效果更佳。 (2)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秸秆还田与否,NI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抑制土壤的硝化作用强度。但由于秸秆还田对微生物群落数量和活性的刺激,表现为土壤呼吸速率的显著提高,从而使得微生物固持氮量明显增加,所以与秸秆不还田相比较,秸秆还田条件下,硝化抑制剂NI的施用对土壤硝化作用的表观抑制作用更强。对其机理进一步解析,发现NI的施用可以显著抑制土壤的硝化作用潜势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但对土壤总的微生物群落或活性不会产生明显影响,进一步说明了NI的专一性抑制作用。 (3)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实际生产条件下,全生育期内玉米秸秆的累积腐解率为50%左右,小麦秸秆的累积腐解率为32%~46%。两种秸秆的养分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钾元素最快,磷次之,氮最慢。玉米、小麦秸秆在全生育期氮素累积释放量分别为11.36~23.62kg/hm2和13.78~22.18kg/hm2;磷素累积释放量分别为32.68~40.62kg/hm2和4.37~12.94kg/hm2;钾素累积释放量则分别为114.18~120.38kg/hm2和92.74~98.14kg/hm2。 (4)不同生态区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季在农民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氮肥用量不会对小麦产量产生明显影响;玉米季氮肥配施氮素调控剂一次性施用对玉米增产效果明显。与单施尿素相比,抑制剂的添加尤其是UI与NI的配施可使小麦、玉米产量分别提高23.1%~26.1%和5.2%~12.3%,使氮肥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农学效率和氮素吸收效率分别提高18.3%~24.6%和5.5%~8.0%、104.3%~225.8%和15.7%~30.1%、100.2%~208.3%和22.0%~27.8%、18.1%~21.0%和12.0%~22.1%。 (5)对藁城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氮素收支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适当降低氮肥投入,或氮肥同时配施氮素调控剂均可以减少粮田生态系统氮素的平衡盈余量及氮素平衡盈余率,有效减少氮肥资源的浪费和缓解环境污染。 【关键词】:小麦/玉米轮作体系 秸秆还田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氮素转化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14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引言9-20
  • 1.1 国内外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9-10
  • 1.1.1 国外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9
  • 1.1.2 国内秸秆资源化利用现状9-10
  • 1.2 秸秆还田的综合效应10-13
  • 1.2.1 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10-11
  • 1.2.2 秸秆还田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11-12
  • 1.2.3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12
  • 1.2.4 秸秆还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12-13
  • 1.2.5 秸秆还田存在的问题13
  • 1.3 氮肥调控技术研究进展13-17
  • 1.3.1 氮肥不合理施用带来的问题13-15
  • 1.3.2 氮肥调控技术研究进展15-17
  • 1.4 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7-18
  • 1.4.1 研究背景17-18
  • 1.4.2 研究意义18
  • 1.5 主要研究内容18
  • 1.6 技术路线18-20
  • 2 材料与方法20-25
  • 2.1 抑制剂对土壤氮素的调控效应(室内培养试验)20
  • 2.2 秸秆还田条件下抑制剂的调控效果与调控机理(室内培养试验)20-21
  • 2.3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矿化特征(田间试验)21-22
  • 2.3.1 小麦生产季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矿化特征21
  • 2.3.2 玉米生产季小麦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矿化特征21-22
  • 2.4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高效利用的调控技术(田间试验)22-24
  • 2.4.1 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季氮肥高效利用的调控技术22-23
  • 2.4.2 秸秆还田条件下玉米季氮肥高效利用的调控技术23-24
  • 2.5 测定方法24
  • 2.6 相关指标的计算及数据的统计分析24-25
  • 3 结果与分析25-43
  • 3.1 脲酶和硝化抑制剂及其配合施用对土壤氮素转化的调控效应25-27
  • 3.1.1 对土壤 NH_4~+-N 含量的影响25
  • 3.1.2 对土壤 NO_3~--N 含量的影响25-26
  • 3.1.3 对土壤表观硝化率的影响26-27
  • 3.1.4 小结27
  • 3.2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调控剂对土壤氮素转化的调控效果及作用机理27-32
  • 3.2.1 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27-29
  • 3.2.2 调控氮素转化的作用机理29-31
  • 3.2.3 小结31-32
  • 3.3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矿化特征32-36
  • 3.3.1 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矿化特征32-34
  • 3.3.2 小麦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矿化特征34-36
  • 3.3.3 小结36
  • 3.4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调控的应用效果36-43
  • 3.4.1 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36-38
  • 3.4.2 对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38-40
  • 3.4.3 氮素调控对农田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40-42
  • 3.4.4 小结42-43
  • 4 讨论43-46
  • 4.1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调控剂对土壤氮素的转化调控及作用机理43-44
  • 4.2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矿化特征44
  • 4.3 秸秆还田条件下氮素调控对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44-46
  • 5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6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出版书籍及申请专利56-58
  • 作者简历58-59
  • 致谢59-6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氮肥施用中的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    蔡燕华;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脲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柯爱飞;王趁义;牛习;朱利华;罗瑞;

蔬菜保护地土壤养分变化趋势    崔正忠,陈友,单德新

蔬菜土壤养分积累状况与环境风险    马朝红,方建坤

增铵营养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彩凤

土壤呼吸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张东秋,石培礼,张宪洲

我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平衡对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的影响    孙波;潘贤章;王德建;韩晓增;张玉铭;郝明德;陈欣;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    徐国伟,常二华,蔡建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    毕于运

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冯波;王法宏;刘延忠;金桂芳;

少免耕对夏玉米灌浆过程和产量的影响    史忠强;江晓东;王芸;宁堂原;韩宾;李增嘉;

青岛蔬菜种植区地表水污染的灰关联评价    张金恒;王军强;刘建庭;姚振旋;李大鹏;

酸化土壤化学改良剂的筛选    郑福丽;谭德水;林海涛;江丽华;刘兆辉;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冬小麦产量、农艺性状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周海燕;吴德敏;李彦;张英鹏;刘兆辉;江丽华;

招远市测土配方施肥的措施及效果    吴德敏;汪世峰;原晓玲;

施用化肥对营口地区土壤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程韶华;王家平;程少晶;

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的改良和管理    王宁;李九玉;徐仁扣;

浅谈农作物秸秆焚烧与秸秆还田    吴志鹏;张家侠;

国内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吕品;

水氮管理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及其研究展望    于红梅;

种子氮磷钾贮量对玉米乳苗养分分配与利用的影响    周毅;

合肥城市绿地土壤呼吸初探    张凯;许晓静;徐小牛;

南京淳东灌区WRSIS湿地子系统的改进及其减污效应研究    李琳娜;邵孝侯;李铃君;刘钰;黄万勇;朱亮;吴七斤;徐征;

绿液预处理对麦草化学成分及酶水解糖化的影响    黄婷;陆青山;金永灿;谷峰;张厚民;Hasan Jameel;Richard Phillips;李忠正;

酶菌共降解玉米秸秆的研究    陈合;张强;

施氮量及底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土壤硝态氮含量和氮平衡的影响    石玉;于振文;

棉花生理抗旱与农艺节水技术耦合对产量的影响    杜健;冯浩;吴普特;张月丽;黄文敏;陈军;高朝;王炳荣;朱守勇;曹超;

不同类型小麦优质高产群体氮效率差异分析    朱新开;张旭东;郭文善;封超年;彭永欣;凌启鸿;

设施土壤酸化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谷端银;王秀峰;杨凤娟;费素娥;尹怀富;闫童;

连作杨树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酚酸的累积及其化感效应    王延平

施氮和花后灌溉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    姚凤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阔叶木生物质精炼两种利用模式的研究    迟聪聪

设施蔬菜控漏灌水机理与技术研究    范凤翠

肥料管理对土壤-作物系统养分和重金属平衡的影响    鲁洪娟

富锌水稻锌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    吴春勇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恶英排放的环境影响研究    徐梦侠

蔬菜—土壤系统镉与硝酸盐复合污染效应研究    李素霞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不同氮水平下水稻组织铵态氮、磷、钾的积累特征及QTL定位分析    张丽军

合肥环城公园不同群落类型碳贮量特点    吴珊珊

我国玉米核心种质磷胁迫蛋白质表达差异和基因组SSR分析    王彦玲

氮、钾、有机肥配施对越冬茬黄瓜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文俊玲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净菜、泡菜贮藏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变化及控制    许苗苗

黄瓜嫁接苗对NO_3~-胁迫的生理响应    刘燕

抗虫棉保留利用营养枝的效应和技术研究    董合忠,李振怀,李维江,唐薇,曲惠英,张冬梅

冬小麦小叶型与经济系数及超高产的关系    李均先,李希鹏,王晓彦,吕秀敏

秸秆焚烧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解爱华;付荣恕;

氮肥对优质专用小麦烟农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赵传庆;田相旭;田伟;李斗争;

施氮量对不同强筋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李洪梅;孟淑华;白洪立;王西芝;王立功;张娟;

氮水耦合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邵国庆;李增嘉;苏诗杰;王本翠;赵建波;郑延海;韩宾;宁堂原;

农田氮肥的动态变化及施氮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苏诗杰;付清勇;朱思海;赵媛媛;

不同类型钾肥对甘薯钾素积累和利用率的影响    王锋;王汝娟;陈晓光;史春余;

不同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魏建林;崔荣宗;杨果;管力生;岳玉德;肖建军;

主要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胡荣根;

有机肥对谷子生育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祁宏英

细胞质雄性不育玉米增产的生理机制    李从锋

农牧交错带地膜春玉米生态特征及其氮肥效应的研究    王瑞军

不同栽培模式和锌肥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玉米抗旱性的影响    李萌

不同类型甘蔗品种的叶梢产量及其养牛效益比较    许红

基于棉秸秆中的木糖生物转化木糖醇的研究    李飞

不同基因型玉米碳氮代谢差异研究    苌建峰

氮磷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    张文伟

夏玉米—冬小麦轮作土壤CO_2释放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刘合明

合肥市秸秆综合利用的问题研究    姜树

氮肥施用“九不宜”    

偏施氮肥害处大    赵福元

氮肥损失成因及有效利用    乔峻,李勇,李文耀

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吴中福;

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王法宏;司纪升;李升东;孔令安;冯波;

水稻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产量的影响    倪进斌;

常用氮肥及提高其利用率的方法    李彦茹;

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氮肥施用状况、问题和对策    周杨;司友斌;赵旭;王庆乾;徐浩江;王慎强;邢光熹;

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王纪峰;

水地小麦的氮肥施用技术    青霖;

环境质量与氮肥施用    赵同科;张俊英;

农田中氮肥的氨挥发    蔡贵信;

山东设施蔬菜氮肥施用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李晓林;张福锁;刘兆辉;

旱作玉米施用氮肥对土壤氮素淋溶和移动的影响    郭建华;赵春江;王秀;孟志军;马伟;

过量施用氮肥和不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法是氮肥引起环境污染的根源    巨晓棠;刘学军;张福锁;

氮肥与环境    同延安;梁东丽;张树兰;高义民;赵护兵;

氮肥施用对水稻水中甲烷氧化的抑制作用研究    Mohammad Saiful Alam;

氮肥施用对中国农业的贡献和对环境的影响    朱兆良;

基于地物光谱数据的小麦氮肥追施量算法及其效果    薛绪掌;陈立平;孟志军;王秀;

协调我国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氮素管理问题    朱兆良;

现代农业需要科学施肥    刘楠

尽快改变农民过度依赖氮肥状况    本报记者 罗芸 实习生 唐武 特约通讯员 黄燕子 通讯员 何描

农户“减肥”意愿微弱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马骥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张卫峰

冰雪干旱怎么施氮肥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氮肥施用应控制    本报记者 张星海

氮肥施用不能“多多益善”    本报记者 黄朝武 实习生 王海霞

低碳农业成败在“氮”    本报记者 范建 本报通讯员 何志勇

推动尿素增效,实现氮肥减量化    四川汇力禾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艺师 曾雪东

水稻氮肥合理利用研究通过鉴定    特约记者 吴志雄

测叶追肥 氮肥施用更合理    记者 闫芝莉

长江三角洲地区菜地系统氮肥利用与土壤质量变异研究    杜连凤

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_2O、CO_2)减排潜力估算    汤勇华

基于统计模型的中国南方稻区适宜施氮量及氮素损失估算    陈婧

不同基因型水稻对施用氮肥的响应及氮效率研究    杨靖民

棉田氮肥优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及其效应研究    汤庆峰

棉花不同氮肥比例施用效应研究    唐浩月

氮肥施用技术对小麦“信阳234”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    雷福成

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栽培技术的研究    杨立年

氮肥调控对不同小麦品种碳、氮代谢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罗付香

氮肥施用对通育粳1号产量、品质及其效益的影响    刘建

控释氮肥对棉花植株和土壤氮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胡伟

控释氮肥对水稻的生长效应及稻田养分的迁移转化特征    宋付朋

氮肥分次施用比例对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和氮素累积的影响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