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1:38
热度: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摘要】:随着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生物产量也显著增加,秸秆资源呈增长趋势,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作物生长必须元素,具有改良土壤质地的

【摘要】:随着施肥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生物产量也显著增加,秸秆资源呈增长趋势,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作物生长必须元素,具有改良土壤质地的作用,因此,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措施。安徽是我国主要的砂姜黑土分布区之一,土壤质地粘重、结构不良、耕性质量差,是淮北平原典型的中低产田,严重影响小麦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而目前秸秆处理多采用就地焚烧方式,不仅严重浪费农业资源,而且破坏生态环境。本研究以良星66为供试材料,系统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影响及生理生态效应。探讨适宜该地区的秸秆全量还田和灌播种水条件下小麦高产氮肥运筹模式,以期为该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冬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茎蘖消亡速率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提高了分蘖成穗率和单位面积成穗数,但差异不显著。灌播种水显著提高群体茎蘖数,显著提高最终成穗数。氮肥后移显著降低茎蘖消亡数(p0.01),显著增加分蘖成穗数(p0.05),延缓分蘖消亡的比例;灌播种水显著增加次生根数(p0.01),秸秆还田与灌播种水互作效应显著(p0.01),开花期还田施氮处理和灌水施氮处理互作均显著(p0.01),因此还田灌水条件下氮肥后移有利于小麦次生根数的发生和生长,也显著增加单株茎蘖数;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主茎及分蘖干物质积累,灌水显著增加开花前主茎和分蘖干物质的积累,均对第二分蘖穗影响更大。由于三因素互作显著,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减小成熟期灌播种水处理和不灌播种水处理间的差异。秸秆还田灌播种水下氮肥后移显著增加第二分蘖穗干物质积累量。2.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播种水和氮肥后移显著降低灌浆前后期旗叶Fo;增加灌浆中期旗叶Fm,延缓小麦灌浆后期旗叶Fm的降低速度。灌播种水显著延缓Fv/Fo和Fv/Fm的下降。秸秆还田可以显著缓解灌浆前期Y(Ⅱ)的下降,灌播种水显著延缓灌浆中期旗叶Y(Ⅱ)的下降速率。秸秆还田和灌播种水条件下氮肥的后移有利于提高灌浆期旗叶Y(Ⅱ)。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播种水降低开花期和灌浆前期旗叶Y(NPQ),增加灌浆中后期旗叶Y(NPQ);显著降低灌浆中期旗叶Y(NO)。氮肥后移有利于降低灌浆期旗叶Y(NO),从而在灌浆期内合理利用光能,降低光损伤。3.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主茎(p0.05)和1、2分蘖(p0.01)结实小穗数;显著增加主茎及分蘖结实粒数(p0.01);增加主茎和分蘖单穗重,且对2分蘖单穗重影响显著(p0.05);有利于减少不孕小穗数,且显著减少1、2分蘖不孕小穗数(p0.01);提高主茎穗及分蘖穗结实2粒、3粒、4粒的小穗数比例。灌播种水显著减少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单穗重,由于还田和灌播种水互作效应显著,还田下灌播种水对主茎、1、2分蘖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的减少程度显著低于秸秆不还田处理,还田灌播种水互作可以降低灌播种水对结实小穗数及单穗结实粒数的减少作用。随着氮肥后移,还田灌播种水条件下N3氮肥运筹方式有利于增加主茎穗及分蘖穗结实小穗数,降低不孕小穗数,单穗结实粒数和单穗重,增加了还田灌水下结实2、3粒小穗数的比例,但较其它施氮运筹方式差异不显著。还田灌水和氮肥后移有还利于中部结实粒数的增加。4.本实验采用单个指标整齐度表示各个农艺指标的单株变异程度,用主要性状整齐度之和表示植株的整齐度,并探讨适合代表产量特征的整齐度指标。当存在胁迫下,以植株重心高度整齐度反应产量是可行的。胁迫或限制因子较低时,重心高整齐度与产量正相关性不显著,但单穗粒重整齐度与产量显著正相关,单穗粒重与植株整齐度显著正相关,植株整齐度与产量正相关不显著,结果表明在还田灌水和氮肥后移下,植株整齐度相对提高,有利于增加产量。5.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有利于增加小麦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产量。尤其灌播种水显著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与提高小麦产量。 【关键词】:秸秆还田 水氮耦合 荧光 结实特性 整齐度 产量 冬小麦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512.1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文献综述11-17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1-16
  • 1.1.1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11-12
  • 1.1.2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光合特性的影响12-14
  • 1.1.3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穗部特性的影响14
  • 1.1.4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14-15
  • 1.1.5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15-16
  • 1.2 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目标16-17
  • 1.2.1 存在问题16
  • 1.2.2 研究目标16-17
  • 2 材料与方法17-19
  • 2.1 供试材料和试验设计17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17-18
  • 2.2.1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17
  • 2.2.2 群体动态与干物质积累17
  • 2.2.3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17
  • 2.2.4 穗部结实特性的分析17-18
  • 2.2.5 氮含量的测定18
  • 2.2.6 成熟期穗层整齐度的测定18
  • 2.3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18-19
  • 3 结果与分析19-55
  • 3.1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19-28
  • 3.1.1 群体分蘖动态19-20
  • 3.1.2 根数20-22
  • 3.1.3 单株茎蘖数22-23
  • 3.1.4 干物质群体动态23-28
  • 3.2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荧光特性的影响28-33
  • 3.2.1 Fo和Fm28-29
  • 3.2.2 Fv/Fo和Fv/Fm29-30
  • 3.2.3 Y(Ⅱ)30-31
  • 3.2.4 Y(NPQ)和Y(NO)31-33
  • 3.3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33-43
  • 3.3.1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穗部结实小穗数的影响33-37
  • 3.3.1.1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穗部结实小穗数与不孕小穗数的影响33-34
  • 3.3.1.2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主茎穗和分蘖穗穗部结实小穗数与不孕小穗数的影响34-37
  • 3.3.2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穗部结实粒数分布的影响37-43
  • 3.3.2.1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小麦穗部结实粒数分布的影响37-39
  • 3.3.2.2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小麦穗部结实小穗数分布比例的影响39-43
  • 3.4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43-47
  • 3.4.1 小麦各器官含氮量43-44
  • 3.4.2 小麦各器官的氮素转运量和贡献率44
  • 3.4.3 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44-47
  • 3.5 秸秆还田条件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成熟期整齐度的影响47-55
  • 3.5.1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分蘖数的影响统计47
  • 3.5.2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穗层主茎和分蘖主要性状指标的影响47-51
  • 3.5.3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穗层整齐度的影响51-55
  • 4 结论与讨论55-58
  • 4.1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55
  • 4.2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55-56
  • 4.3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56
  • 4.4 秸秆还田下水氮耦合对冬小麦穗部整齐度的影响56-58
  • 参考文献58-63
  • 致谢63-64
  • 作者简介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还田添加氮素调节碳氮比的研究    刘臧珍,王淑敏,杨丽琳

高产小麦分蘖成穗与产量的关系    徐大胜;

灌水量和灌水时期对小麦耗水特性和氮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杨晓亚;于振文;许振柱;

干旱绿洲区不同灌溉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杨永龙;钱莉;刘明春;刘惠兰;

高标准粮田生产系统集成研究    宋祥刚;朱跃文;马辰;侯再年;

秸秆与氮肥配施对玉米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金虎;孙占祥;冯良山;文凤;吴昌娟;

黄淮海地区农业节水对策及实施半旱地农业可行性研究    山仑;吴普特;康绍忠;冯浩;张岁岐;

渭北旱原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水肥增产效应研究    方日尧,同延安,赵二龙,梁东丽

干旱区不同灌溉量下后备耕地土壤水盐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李宝富;熊黑钢;张建兵;栾福明;张芳;鲁魁锋;

Effects of Soil C/N Ratio on Apple Growth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Residue and Loss    Shunfeng GE;Yihua REN;Ling PENG;Haigang XU;Mengmeng JI;Shaochong WEI;Yuanmao JIANG;

农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李师默;纪元;刘君;汪国莲;徐建明;

不同栽培模式对大麦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方彦杰;徐银萍;

不同农业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李彩华,靳学慧,台莲梅

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贮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邓振镛;张强;王强;张谋草;倾继祖;王润元;王鹤龄;徐金芳;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几种农业废弃物堆腐基质理化特性及在园林覆盖和栽培上的应用    时连辉

不同基因型作物水分—产量响应关系及生理生态学基础研究    庄严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水氮优化利用研究    代快

土壤水分对不同小麦品种水分利用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孟维伟

碳氮组合下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水分利用研究    李银坤

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贾殿勇

小麦群体均匀度的调控效应及机理研究    薛盈文

不同水分条件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夏玉米根系和水分利用的影响及其化学调控    管大海

土壤水分和灌溉水配置对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李慧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水分和氮素形态耦合对两种筋型小麦花后旗叶衰老及淀粉积累的影响    郅娟娟

不同施氮量和水分调控模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继

限水条件下氮肥对豫北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张菡

兰考906小麦分蘖成穗与高产结构分析    冯春叶

秸秆还田量的农田生态效应研究    强学彩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霍竹

榨菜叶在土壤中的分解动态及其对水稻营养效应研究    温明霞

吉林省雨养农业区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耕作技术研究    李万良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忠学,于贵瑞

不同时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效应和耗水特性研究    孙宏勇,刘昌明,张永强,张喜英

限量灌溉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    许振柱,于振文

水分和氮肥运筹对小麦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    李世娟,周殿玺,诸叶平,李建民,兰林旺

节水灌溉条件下冬小麦耗水规律及其生态基础研究    房全孝,陈雨海

限量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孔祥旋;杨占平;武继承;史福刚;薛毅芳;何方;杨稚娟;

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试验    唐德琴;彭祖厚;

土壤-根系界面水分调控措施对冬小麦根系和产量的影响    李运生,王菱,刘士平,王吉顺

灌浆期高温和水分逆境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戴廷波;赵辉;荆奇;姜东;曹卫星;

生育后期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王俊儒,龚月桦,翟丙年,李生秀

钾、锌、锰配施在冬小麦上的效应研究    雷震宇,裴雪霞

冬小麦缺钼反应的基因型筛选    喻敏,胡承孝,王运华

氮素实时监控技术在冬小麦上的示范    刘庆梅,刘陪军,朱同贵,郭跃升,曲仁国,蒋庆功,崔振岭,陈新平,张福锁

旱地周年覆膜条件下冬小麦的光合特性    王勇,高育锋,樊廷录

冬小麦生长与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热运移的耦合研究Ⅰ:模型    丛振涛,雷志栋,胡和平,杨诗秀

河南省冬小麦气候适宜性变化研究    千怀遂,焦士兴,赵峰

山东省潍坊市冬小麦产量统计预报的初探    刘艳红;徐凤霞;张晓辉;周玉兰;朱翠红;

限量灌溉和施磷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郑彩霞;张富仓;张志亮;李志军;

4种控制冬小麦冬前旺长措施的效果对比    陈世敏;杨瑞霞;马步朝;

菏泽市2007~2008年冬小麦全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孙秋生;樊景豪;

基于概率分布的宿州冬小麦气候风险评估方法    李德;

2009-2010年度石家庄异常低温对冬小麦影响    车少静;高祺;刘利军;

钾、锌、锰配施在冬小麦上的效应研究(摘要)    雷震宇;裴雪霞;

秋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奇异生长的影响    杨晓华;杨永红;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指标初探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王友贺;马志红;

2005/2006年度北方冬小麦增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张艳红;吕厚荃;

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郝立生;闵锦忠;

气候条件对河北低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月英;柳斌辉;牛英洁;王霞;张歆婕;栗雨勤;

石河子地区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生长影响分析    徐腊梅;

气候变暖对鲁西南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张翠英;

冬小麦受旱面积开始减少    本报记者 王锦

联合国警示小麦旱情 全球粮食价格高烧难退    记者 朱周良

新麦生长现“南北差异” 丰歉将定粮价    记者 乔林生

今年我国冬小麦产量同比下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王晓辉

礼县冬小麦单产创新高    通讯员 韩文彦

冬小麦丰收在即 产量预计同比持平    本报特约观察员 刘正敏

冬小麦抗旱管理要讲科学    记者 张丽辉

安徽冬小麦产量呈增产趋势    曾晓伟 陈晓艺

中国夏粮再获好收成    记者 秦京午 张意轩

国家气象中心:精细服务为冬小麦产量加分    记者 高琳

华北地区冬小麦旱灾灾损评估研究    徐凡

冬小麦水氮高效利用专家决策系统的研究    李永宾

浮尘对冬小麦生理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殷芙蓉

冬小麦底墒耗失特征及高效利用研究    刘庚山

近地层臭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冬小麦影响的数值模拟初步研究    郑昌玲

秸秆覆盖对关中地区冬小麦生态效应综合研究    卜萍萍

不同水氮处理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李莎

济南市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分析    欧阳秋明

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宗燕

气候变化对陕西冬小麦影响研究    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