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51:35
热度:

玉米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特性的研究【摘要】:随着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农业废弃物的产量也随之增多,这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当属各种秸秆。大中型畜禽粪便厌氧发酵时产生沼液沼渣,尚未作为有机肥

【摘要】:随着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农业废弃物的产量也随之增多,这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当属各种秸秆。大中型畜禽粪便厌氧发酵时产生沼液沼渣,尚未作为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大规模使用,使得现阶段对沼液沼渣利用产生了制约。因此,找到一种新的利用沼液沼渣的途径已经迫在眉睫。将秸秆与沼液混合厌氧发酵是将秸秆无害化处理的同时获得一种新的利用沼液沼渣的有效途径。本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与牛粪沼液发酵启动到稳定产气的整个流程,对玉米秸秆与牛粪沼液的进出料周期进行的优化。本试验进行了经过简单粉碎的玉米秸秆与牛粪发酵特性的研究,试验进行了玉米秸秆与牛粪沼液、秸秆沼液不同比例混合发酵生产沼气的研究,玉米秸秆与玉米秸秆沼液发酵过程中的参数变化的研究,不同进出料比例对玉米秸秆产沼气效果的研究,最后利用自行设计的厌氧发酵装置对所获得的试验数据进行放大试验,试验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玉米秸秆与玉米秸秆沼液、牛粪沼液按照不同比例发酵产气效果差别较大,其与牛粪沼液按照VS比4:5发酵产气效果最好,与秸秆沼液按照VS比5:5发酵产气效果最好,其中VS产气率分别可达到277.65mL/g-VS和333.90mL/g-VS,甲烷含量分别可达到65.49%和70.11%。(2)研究了玉米秸秆与秸秆沼液发酵过程中的TS、VS、pH、总VFA,纤维素、半纤维素的变化情况,根据不同参数的变化确定出玉米秸秆进行沼气发酵时的进出料周期为10天。(3)以10天为一个进出料周期,不同进出料比例对秸秆产沼气的效果有影响,每次按照发酵发酵初始时玉米秸秆质量的1/3加入新的玉米秸秆,占总液体体积的1/3进出原料时产气效果最好,10天内的日产气量稳定在3694.34~3673.37mL,甲烷含量在59.21-66.8%,玉米秸秆的VS产气率为275.75mL/g-VS。(4)利用自行设计的中试发酵装置对小试试验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放大试验,得到玉米秸秆的VS产气率可以达到0.34m3/kg·VS。 【关键词】:玉米秸秆 牛粪沼液 秸秆沼液 厌氧发酵 中温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216.4
【目录】:
  • 摘要10-11
  • Abstract11-13
  • 1 前言13-22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3-14
  • 1.2 秸秆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1.2.1 国外秸秆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14-15
  • 1.2.2 国内秸秆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15-16
  • 1.3 秸秆发酵产沼气技术16-18
  • 1.3.1 厌氧发酵技术简介16
  • 1.3.2 厌氧发酵的影响因子16-18
  • 1.4 秸秆成分及其特性18
  • 1.5 秸秆的利用方式18-20
  • 1.5.1 秸秆肥料化18-19
  • 1.5.2 秸秆材料化19
  • 1.5.3 秸秆饲料化19
  • 1.5.4 秸秆能源化19
  • 1.5.5 秸秆发电技术19
  • 1.5.6 秸秆产沼气技术19-20
  •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0-22
  • 2 试验材料、仪器与方法22-29
  • 2.1 试验方案及主要研究内容22
  • 2.2 试验材料22
  • 2.3 接种物22
  • 2.4 试验主要仪器22-23
  • 2.5 试验的主要药品23
  • 2.6 试验测定指标及方法23-29
  • 2.6.1 TS、VS的测定方法24
  • 2.6.2 气体成分的测定24-25
  • 2.6.3 pH的测定25
  • 2.6.4 纤维素的测定25-27
  • 2.6.5 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测定27-29
  • 3 玉米秸秆与牛粪沼液、玉米沼液发酵试验29-38
  • 3.1 试验的目的意义29
  • 3.2 发酵装置29-30
  • 3.3 试验设计30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30-38
  • 3.4.1 牛粪沼液与玉米秸秆接种比例产气特性的研究30-33
  • 3.4.2 秸秆沼液与玉米秸秆接种比例产气特性的研究33-36
  • 3.4.3 小结36-38
  • 4 玉米秸秆与秸秆沼液发酵过程中各指标的动态变化38-44
  • 4.1 试验的目的意义38
  • 4.2 发酵装置38-39
  • 4.3 试验设计39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39-42
  • 4.4.1 发酵原料的各项性质39
  • 4.4.2 pH的变化情况39-40
  • 4.4.3 VFA的变化情况40-41
  • 4.4.4 TS和VS的变化情况41
  • 4.4.5 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变化情况41-42
  • 4.4.6 发酵结束后各参数的变化情况42
  • 4.5 小结42-44
  • 5 进出原料量对秸秆稳定产气的影响44-48
  • 5.1 试验的目的意义44
  • 5.2 发酵装置44-45
  • 5.3 试验设计45
  •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45-47
  • 5.4.1 发酵原料的各项指标45
  • 5.4.2 日产气量的变化情况45-46
  • 5.4.3 甲烷含量的变化情况46-47
  • 5.4.4 累计产气量的变化情况47
  • 5.5 小结47-48
  • 6 玉米秸秆产沼气中试试验研究48-53
  • 6.1 试验的目的意义48
  • 6.2 试验装置48-49
  • 6.3 试验设计49-50
  • 6.4 试验的结果与分析50-52
  • 6.4.1 日产气量的变化情况50-51
  • 6.4.2 甲烷含量的变化情况51
  • 6.4.3 累计产气量变化情况51-52
  • 6.4.4 pH的变化情况52
  • 6.5 小结52-53
  • 7 结论及建议53-54
  • 7.1 结论53
  • 7.2 建议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9
  • 附录59-6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粮食作物秸秆焚烧释放碳量的估算    赵建宁;张贵龙;杨殿林;

论农户碳排放的方式及控制途径    李静;

介孔Ni-β-Mo_2C/SBA-16催化剂在CH_4/CO_2重整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瑙莫汗;付晓娟;雷艳秋;苏海全;

太湖流域废弃生物质能源资源化利用方案    王亚林;申哲民;阳陈;欧阳创;温玉娟;周幕琳;

农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钟诵权;

浅析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危害及综合治理途径    周奕莹;

农业废弃物用于沼气制备对氮磷排放减少量的研究    王亚林;王晓乐;邓爱萍;章建宁;

活性炭孔径分布与CO_2吸附量关系的研究    蔚德磊;张双全;王壬峰;王存亮;李启华;

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瓶颈——秸秆收储体系建设研究    胡世洋;于平;岳军;王继艳;吕继萍;惠继星;肖乃仲;徐友海;于东;王丹;肖天雄;

基于粮食作物碳汇功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李颖;葛颜祥;刘爱华;梁勇;

新疆绿洲区秸秆燃烧污染物释放量及固碳减排潜力    杨乐;邓辉;李国学;王琦;

农作物废弃物作为固体碳源和生物载体选择研究    蒋奇;杜丽君;杨小丽;宋海亮;

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碳足迹测算分析及启示    柯水发;董雪;赵铁蕊;陈章纯;

县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原理与实践    张海成

中国碳排放测算分析与减排路径选择研究    樊星

生物炭技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评估    姜志翔

棉秆直接热解炭化工艺参数试验研究    杨瑛

农业碳汇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    李颖

基于混合菌群的水稻秸秆丁酸发酵过程优化与机制研究    艾斌凌

宁夏中部干旱带碳平衡特征研究    李媛

奉贤区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研究    肖伟

生物质炭稻田施用下的土壤固碳减排效应及其对水稻生产力的影响    曲晶晶

江苏省农业源甲烷排放估算及清单研究    徐兴英

秸秆还田与减量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    田雁飞

气象因子对秸秆焚烧源PM10浓度的影响研究    王俊

沂蒙山区农村草砖房生态化建造技术研究    李晓明

陕西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其经济价值评估    李逸辰

生物质炭对旱作春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效应    黄海洲

植酸改性秸秆接枝高吸水树脂的研究    熊磊

内蒙古通辽地区农田/草地转换利用下碳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季骢

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TSP等污染物清单    曹国良,张小曳,王丹,郑方成

南方水田土壤有机碳动态研究的重要意义及其前沿领域    郑建初;芮雯奕;冯金侠;张卫建;

气候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影响    郭广芬;张称意;徐影;

中国煤电能源链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数计量    夏德建;任玉珑;史乐峰;

国内外土壤碳储量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及展望    刘留辉;邢世和;高承芳;崔纪超;魏多落;胡争辉;卢超;

中国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时空分布    王书肖;张楚莹;

对我国农村焚烧秸秆污染及其治理的经济学分析——兼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要素的工业替代    陈新锋

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农村养殖场畜禽粪便    徐卫佳

日光温室生产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初探    邱凌,卢旭珍,王兰英,王俊鹏

蚓粪对厌氧发酵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彦;杨世关;张百良;

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反应器微生物载体选择研究    李文哲;公维佳;

牛粪厌氧发酵的载体筛选试验研究    夏吉庆;李文哲;李惠强;

农作物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实验研究    宁桂兴;申欢;文一波;王凯;李天增;

不同温度对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的影响    陈智远;蔡昌达;石东伟;

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应用于秸秆厌氧发酵的技术经济分析    王许涛;刘丽莎;张百良;

不同处理秸秆中温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    周玮;董保成;齐岳;

稀碱法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研究    杨立;张婷;龚乃超;李红丽;

篁竹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结构变化研究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郑斌国;方彩霞;

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

厌氧发酵过程数学模型研究    何光设;蒋恩臣;

宠物狗粪便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雷宇;马煜;刘士清;张无敌;尹芳;徐锐;李建昌;陈玉保;

不同原料配比对餐饮废弃物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    常国璋;席新明;郭康权;杨秀生;

烟草废弃物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中试研究    唐蓉;

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

两相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    刘丹;李文哲;

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影响因素探讨    庞小平;牛明芬;王赛月;王昊;

早熟禾厌氧发酵产气研究    王阳;林聪;韩艳霄;程东林;

南丰生猪污物“厌氧发酵”环保又经济    平卫东

我首条垃圾联合厌氧发酵生产线运行    记者 胡左

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东胜区实现工厂化生产    张继东

秸秆厌氧发酵制氢产气量提高    钱伯章

厌氧发酵:城市垃圾处理新方法    尚东 编译

国家专款支持农业固体废弃物转化研究    史晓龙

专家勾勒生物基化学品路线图    本报记者 李晓岩

我市可望实现沼气产业化    记者 陈红阳 特约通讯员 吴阁玮

循环经济产业链让玉米增值6倍    特约记者 魏建军

畜禽粪便能生产高效有机肥    杜杰

生物质组成成分对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    王明

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研究    刘丹

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垃圾产沼气的研究    张存胜

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转化机理及微生物演替规律研究    杨天学

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    楚莉莉

混合原料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技术研究    刘爽

秸秆沼气厌氧发酵的预处理工艺优化及经济实用性分析    宋籽霖

水葫芦厌氧发酵特性及工艺技术研究    叶小梅

钝齿棒杆菌厌氧发酵产琥珀酸的研究    陈小举

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氨氮特性与控制方法研究    陈祥

基于LS-SVM的厌氧发酵过程软测量建模研究    刘博

不同厌氧发酵条件对漆酶预处理秸秆产沼气的影响研究    何岩

土霉素对厌氧发酵过程古菌群落及抗性基因的影响    潘洪加

不同餐厨泔水生物质垃圾沉降性能及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程俊伟

中温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影响条件分析及优化    段彦芳

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及其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研究    白晓磊

不同底物浓度下初始pH值影响厌氧发酵效果的研究    毛春兰

两种矿物添加剂对不同底物厌氧发酵特性影响研究    刘琳琳

基于CFD的厌氧发酵搅拌技术研究    马吉龙

废弃脐橙厌氧发酵产沼技术研究    张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