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地膜及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27:12
热度:

地膜及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摘要】: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季节及昼夜温差大,而旱地农业土壤水分蒸散发和作物生长状况会受到水热条件的影响。农田保墒覆盖措施作为一种手段而

【摘要】: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季节及昼夜温差大,而旱地农业土壤水分蒸散发和作物生长状况会受到水热条件的影响。农田保墒覆盖措施作为一种手段而被广泛重视。农田保墒覆盖措施阻碍了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水分能量交换,不仅有效地抑制土壤水分蒸发,而且可以提高降水保蓄率,使作物增产增收。针对杨凌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农田保墒覆盖技术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裸地不灌溉为对照,设置灌溉与不灌溉情况下旱地裸地、秸秆覆盖、透明地膜半覆盖、透明地膜全覆盖、垄上覆膜沟覆秸秆10个处理,基于动态测定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气象数据,探讨分析了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过程、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以及作物系数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冬小麦的越冬期至返青期,覆盖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表层土壤的含水率,覆盖处理在夏玉米生育期内对表层土壤含水率影响不稳定。地膜覆盖较于秸秆覆盖能够更好的抑制表层土壤水分的蒸发,进而提高表层土壤含水率,尤其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表现更明显。覆盖处理对土壤深层的含水量有较大影响,使深层土壤的体积含水率增大。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返青期和灌浆期出现峰值,成熟期达到最小。夏玉米生育期内土壤贮水量整体上呈现先缓慢升高至抽雄期,之后灌浆期降低,再之后成熟期的土壤贮水量达到最大。(2)气温较高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大,土壤温度逐渐降低。同时气温对表层土壤温度有较大的影响。在气温较高的季节,地膜覆盖对表层土壤有明显的增温效应,且全膜覆盖的增温效应较半膜覆盖明显,而秸秆覆盖呈现一定的降温效应。在气温较低的季节,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较不覆盖增温效应不显著。灌溉对秸秆覆盖的降温效应和地膜覆盖的升温效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冬小麦返青期以前生长缓慢,株高增长不明显。拔节期至抽穗期株高增长迅速,呈线性增长。灌浆期至收获阶段,株高有缓慢升高。覆盖处理可以使冬小麦株高增大。夏玉米株高随时间呈现先增长后逐渐停止的趋势。垄上覆膜沟覆秸秆处理的株高在整个生育期均高于其他处理,地膜覆盖可以抑制夏玉米植株的生长,降低其株高。冬小麦和夏玉米叶面积指数随时间呈现为先升高后减小的趋势。(4)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整体上都是随时间呈逐渐增大的趋势。覆盖处理均可以提高冬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而地膜覆盖会降低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冬小麦NF3的经济产量最高,CK的经济产量最低,其水分利用效率则表现为NF1的最大,CK最小。从经济产量高的目的出发推荐NF3为冬小麦最佳覆盖方式,从经济系数较高的目的出发推荐NF1为冬小麦最佳覆盖方式。夏玉米的穗长、穗直径和穗粒数各处理之间差异较大,而穗数和穗行数差异较小。玉米籽粒的大小和充实程度对灌水和覆盖处理有较高的敏感性,从经济产量高的目的出发推荐WF1为夏玉米最佳覆盖方式,从经济系数较高的目的出发推荐WF3为夏玉米最佳覆盖方式。垄上覆膜沟覆秸秆和秸秆覆盖两种处理可以增大夏玉米的水分利用效率,而地膜覆盖对其影响不大。(5)冬小麦的作物系数在全生育期内出现了双峰,峰值分别为分蘖~越冬期和抽穗~灌浆期,冬小麦作物系数与种植后天数和大于0℃积温呈现良好的四次多项式和二次多项式关系;夏玉米作物系数在全生育期内出现了单峰,峰值为抽雄~灌浆期,夏玉米作物系数与种植后天数和大于10℃积温呈现良好的二次多项式和三次多项式关系。 【关键词】:覆盖 土壤水热 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 作物系数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152;S512.11;S51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1-15
  • 1.2.1 地膜覆盖对土温和水分蒸发的影响11-12
  • 1.2.2 秸秆覆盖对土温和水分蒸发的影响12-13
  • 1.2.3 作物系数及其动态变化13-14
  • 1.2.4 存在的问题14-15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5-18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研究区概况15
  • 1.3.3 试验方案15-16
  • 1.3.4 观测内容16
  • 1.3.5 技术路线图16-18
  • 第二章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热过程的影响18-33
  • 2.1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水分的影响18-26
  • 2.1.1 土壤水分数据的采集18-20
  • 2.1.2 土壤贮水量的计算方法20
  • 2.1.3 不同覆盖条件下表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20-23
  • 2.1.4 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变化23-24
  • 2.1.5 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贮水量动态变化24-26
  • 2.2 不同覆盖处理对土壤温度的影响26-32
  • 2.2.1 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不同土层温度动态变化26-28
  • 2.2.2 不同覆盖处理对表层土壤温度的影响28-32
  • 2.3 小结32-33
  • 第三章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33-41
  • 3.1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33-36
  • 3.1.1 方法33
  • 3.1.2 不同覆盖条件下冬小麦株高动态变化33-34
  • 3.1.3 不同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34
  • 3.1.4 不同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动态变化34-35
  • 3.1.5 不同覆盖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35-36
  • 3.2 不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36-39
  • 3.2.1 不同覆盖条件下夏玉米株高动态变化36-37
  • 3.2.2 不同覆盖条件下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37
  • 3.2.3 不同覆盖条件下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37-38
  • 3.2.4 不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38-39
  • 3.2.5 不同覆盖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39
  • 3.3 小结39-41
  • 第四章 不同覆盖条件下冬小麦和夏玉米作物系数规律研究41-51
  • 4.1 研究方法41-42
  • 4.1.1 作物系数(Kc)的计算41
  • 4.1.2 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的计算41
  • 4.1.3 实际作物蒸发蒸腾量(ETc)的计算41-42
  • 4.1.4 土壤水分的订正42
  • 4.2 冬小麦作物系数42-46
  • 4.2.1 冬小麦各生育阶段作物系数42-43
  • 4.2.2 作物系数与播后天数及大于 0℃积温的关系43-45
  • 4.2.3 分阶段直线法构建作物系数曲线得到的作物系数典型值45-46
  • 4.3 夏玉米作物系数46-50
  • 4.3.1 夏玉米各生育阶段作物系数46-47
  • 4.3.2 作物系数与播后天数及大于 10℃积温的关系47-49
  • 4.3.3 分阶段直线法构建作物系数曲线得到的作物系数典型值49-50
  • 4.4 小结50-51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1-53
  • 5.1 结论51-52
  • 5.2 建议52-53
  • 参考文献53-58
  • 致谢58-59
  • 作者简介5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冬小麦生理及土壤温、湿状况的影响    于晓蕾;吴普特;汪有科;张立强;员学锋;张吉祥;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樊修武,池宝亮,焦晓燕,李东旺,张志平

渭北旱塬夏闲地聚水保墒耕作技术的研究    韩思明,史俊通,杨春峰,温小霞

地面覆盖的保水增产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谭军利;王林权;李生秀;

黄土高原地区玉米双垄全膜覆盖沟播栽培技术土壤水温条件及其产量效应    金胜利;周丽敏;李凤民;张光全;

陇中黄土高原旱地覆盖耕作效应的初步研究    窦学诚

半干旱山区冬小麦秸秆覆盖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及增产效果研究    刘文乾,杨富位,杨俊伟

陕西关中地区大豆作物系数试验研究    严菊芳;杨晓光;

梯田起垄覆膜微集流耕作措施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贺志坚,卫正新,郭玉记,曲继宗,李俊义

旱地麦田不同时期秸秆覆盖的效应    巫东堂;周怀平;王久志;

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王法宏,冯波,王旭清

江淮丘陵易旱地区棉花抗旱节水高效栽培技术    郑曙峰,唐胜,袁向方,许新华,王跃群,张军

保持耕作技术对豫西旱坡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育红,姚宇卿,吕军杰

高水分利用率棉花株型特征及生理生态基础研究    郑曙峰,唐胜,徐道青,阚画春

基于渠灌类型区保墒灌溉的冬小麦产量及生理特性的表现    袁彦云;张保军;徐福利;汪有科;

肥料运筹对喀斯特山区覆膜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远红伟;陆引罡;刘均霞;张振中;

地面覆盖法调节土壤水热状况的研究进展    张蔚;蒋志荣;陈锋;李国保;

农田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王维;郑曙峰;路曦结;徐道青;

山东省聊城市生态农业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    陈永金;林英华;刘加珍;

地膜覆盖对鲜食春糯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余海兵;刘正;王波;程昕昕;王丽华;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生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沈学善

不同耕作措施对绿洲灌区冬小麦“根土系统”的影响    冯福学

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江山

环保型地膜覆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玉米生长的响应    张杰

土壤水分与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特性和碳氮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郑成岩

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的土壤养分效应和作物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    薛兰兰

河北省廊涿高速公路抗旱植物筛选及地表覆盖研究    谭雪红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旱作微垄覆膜沟播马铃薯生长发育及营养规律    张子义

免耕稻田磷素动态及组分特征的研究    通乐嘎

华北地区秸秆覆盖下农田降雨转化过程模拟研究    王兆伟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内陆河灌区冬小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燕永新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氮磷供给与利用研究    汪佳

少耕留茬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水分利用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陶志强

小麦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张淑芳

桃江县毛竹笋用林的丰产技术研究    曹炜

油茶林地覆盖和间种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幼林生长的影响    王玉娟

土下覆膜的作物生长与土壤生态效应研究    唐继军

耕作制度对土壤水及其利用的影响    车建明,刘洪禄

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春小麦地膜覆盖研究概述    刘小兰,李世清,王俊,宋秋华

袁庄麦田秸秆覆盖保墒措施的研究    王玉坤,赵勇

农田秸秆覆盖节水效应及节水机理研究    王拴庄,徐淑贞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忠学,于贵瑞

山西屯留地区作物干旱适应性分析    牟正国,郭荣卿,任图生

旱地残茬覆盖耕作法的研究    韩思明,杨春峰,史俊通,庞焕成

秸杆覆蓋免耕法的节水培肥增产效益及应用前景    朱文珊,曹明奎

麦田秸秆覆盖的作用及其节水效应的初步研究    王栓庄,徐树贞

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大豆品种花荚期质膜透性的影响    杨鹏辉,李贵全,郭丽,吴慎杰

夏玉米早播方法及早播增产的原因    岳尧海;刘文国;周小辉;赵万庆;周旭东;石贵山;

不同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高传昌;王兴;史尚;汪顺生;宋哲;

种好管好夏玉米    

运用唯物辨证法 指导夏玉米高产    

狠抓夏玉米 确保秋粮丰收    李斌;陆永庆;王凤文;

谷城县夏玉米盖草技术示范小结    谢凤生,王道明

气象因素对淮北地区夏玉米生产的影响和对策    赵振邦,李猛,武德传,池林根

新乡地区2000年夏玉米减产的气候原因    杜黎君

缩短农耗期提高夏玉米产量    李淑英,魏树爱

夏玉米产量徘徊不前的原因浅析    卜祥凤

河南省夏玉米产量预报方法研究    杨海鹰;

夏玉米不同收获期对产量的影响    张云霞;

河南省夏玉米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余卫东;陈怀亮;

陕西夏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高蓓;栗柯;李艳丽;

邢台地区夏玉米生产气候脆弱性分析    孙东磊;刘连涛;梁钰;杨永胜;李存东;

夏玉米洪涝灾害的模拟试验研究    房稳静;武建华;陈松;张静;李晨;刘端;

夏玉米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陈楠;

夏玉米干旱综合防御技术研究    方文松;邓天宏;付祥军;

土壤干旱胁迫对夏玉米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白莉萍;隋方功;孙朝晖;葛体达;吕银燕;周广胜;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干旱等级指标研究    薛昌颖;刘荣花;马志红;

夏玉米要高产 施肥策略很关键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

夏玉米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佘志娟

夏玉米适时追肥可增产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

夏玉米追肥要适时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

辛集示范区夏玉米产量刷新全省纪录    记者 焦莉莉

夏玉米施肥技术    正定县土壤肥料工作站 尚清梅

夏玉米优质高产施肥技术    

宁夏玉米缺口将超过两百万吨    武勇

施肥策略不同 效果差异显著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曹一平 陈新平

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宁津县农业局 刘忠强 郭春华

超高产夏玉米氮肥运筹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    王宜伦

基于蒸渗仪的夏玉米耗水特征研究    许高平

夏玉米免耕精播限制因素及其关键调控技术研究    赵霞

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    王俊忠

施氮对高产夏玉米源库代谢特征的调控    王俊忠

超高产夏玉米群体质量与个体生理功能研究    王永军

夏玉米氮肥高效利用机制研究及周年氮素分析    王启现

麦季氮肥运筹调控冬小麦—夏玉米两作体系氮素利用及氮肥残效研究    吴光磊

华北平原麦玉两熟区覆盖免耕土壤—作物系统农田耗水与调控    张海林

华北平原砂质土壤夏玉米对肥料类型及施肥方法的响应研究    王贺

夏玉米水分胁迫敏感性及水分适宜度研究    李伶俐

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抗倒防衰的调控效应    卢霖

地膜及秸秆覆盖对土壤水热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曹振凯

铁矿废石混合土的理化特性及其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研究    范雨鑫

不同施氮时期及分配对夏玉米个体生产能力的影响    田鹏浩

河北平原夏玉米产量提高途径和适宜种植模式的研究    王磊

黄淮海超高产夏玉米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常建智

麦茬处理方式对机播夏玉米的生态生理效应研究    赵霞

秸秆覆盖对红壤夏玉米水氮利用和抗旱能力的影响    姜春霞

黄淮海夏玉米涝渍灾害影响评估    郁凌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