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建设世界水电绿都 打造峡江森林名城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27:01
热度:

建设世界水电绿都 打造峡江森林名城【摘要】:正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经济总量位居我国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前列,是湖北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近年来,该市大力

【摘要】:正宜昌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经济总量位居我国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前列,是湖北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逐步形成了"林水相依、林田相交、林路相映、林城相宜"的生态格局和"城在山中、绿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景观特色,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4%,建成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11个,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小区36个;境内99条河流水质全部在三类以上,其中一二类水占到7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0天。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先进城市、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等殊荣。 【作者单位】: 宜昌市人民政府;
【关键词】森林覆盖率 森林城市 城市森林建设 森林公园 生态建设 城市建设 园林城市 推进 三峡工程 库区
【分类号】:S732;F205;F299.27
【正文快照】: 是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所在地,经济总量位居我国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前列,是湖北省唯一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近年来该市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建设,逐步形成了“林水相依、林田相交、林路相映、林城相宜”的生态格局和“城在山中、绿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未来的家园——森林城市    彭冰聪;

吹响号角 续扩优势——南宁市倾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纪实    曾永联;

森林覆盖率    

万州:建设宜居富民森林生态县城    王延平;

创森林城市 建绿色沅江    邓宗祥;

彰显军垦风采 打造森林名城——石河子市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展青山绿地新貌 奏兴林富民强音    李文钢;

宝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思考    张挽澜;

建设森林城市 倡导低碳生活——浙江省宁波市开展大型主题活动    

全面加强防火体系建设 不断提升火灾防控能力——石家庄市森林防火工作综述    杨帆;

如何计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森林覆盖率?    李丹峰;

黄土高原森林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    吴钦孝;

河南省林业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浙西生态保护区森林对径流量影响    余伟;李悦华;王玉军;徐鸣;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与四川生态林业建设    费世民;王金锡;

毕节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战略研究    倪小兵;

城市森林量化指标研究概况    陈菲冰;彭先涛;王海洋;

建设生态林业 实现协调发展    刘毅;

毕节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战略研究    倪小兵;

打造森林城市 建设绿色家园    李鸣;

武汉:创建林水相依的森林城    记者 曹云

森林城市创建提速    吴昊汤鹏

我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6%    记者  李凌翌

武汉拟申报国家森林城市    记者 吴昊通讯员 汤鹏

北碚投16.5亿元创建森林城市    李薇帆实习生 周洁

沈阳城市森林的深层解读    本报记者  孙潜彤

让城市重回森林怀抱    本报记者  罗霄 王薇薇 张雅

出门500米就有休闲绿地    记者 殷磊

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25%以上    记者 王金堂

“森林城市”成绿化重要推手    本报记者 范敏

山东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丁希滨

丰裕中的贫困    冯菁

不同尺度防护林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调控技术研究    龚固堂

基于GIS的建湖县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及发展规模研究    李春静

黄浦江上游水源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刘道平

三峡库区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及其保土功能研究    陈引珍

基于MMS的三峡库区森林流域暴雨水文过程研究    胡晓静

明清时期河南林业研究    杨海蛟

山东黄河流域森林资源空间格局及其评价研究    董斌

迎春林业局森林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动态分析    王维芳

长株潭一体化森林城市指标体系研究    李浩然

武汉市城市森林建设研究    王格根哈斯

北京市森林覆盖率遥感统计及三维表达    杨丹

青海云杉林对祁连山排露沟小流域径流的影响    吴旭东

森林资源分布状况评价指标研究    蔡珍

基于缓解热岛效应的森林城市规划研究    厉燕

济南市森林资源现状分析与评价    王洪帅

河北省城市森林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郭聪聪

“绿色南京”工程绩效评估    蔡发群

江苏省林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的研究    黄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