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多层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特性探索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6:16
热度: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多层结构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特性探索【摘要】:纳米硅量子点由于量子限制效应等带来的特殊的物理性质和优异性能,在硅基发光器件和太阳能电池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特别是

【摘要】:纳米硅量子点由于量子限制效应等带来的特殊的物理性质和优异性能,在硅基发光器件和太阳能电池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特别是镶嵌于绝缘基质中的硅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是当前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考虑到载流子的隧穿和收集效率过低对太阳能电池光伏特性的限制,相比于氧化硅和氮化硅材料,将纳米硅量子点镶嵌在非晶碳化硅这一禁带宽度较小的介质层中有可能提高光伏器件的性能,因而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选择了基于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周期性多层结构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工作集中在电池的制备、结构表征以及光电性质的研究方面。制备了非晶硅子层厚度相同碳化硅子层厚度不同的非晶硅/碳化硅周期性多层结构,经过热退火等后处理过程,获得了纳米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多层结构材料,进而构建了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结构。通过对电池结构光电性质的研究,探讨了改变退火温度和介质势垒层厚度对太阳能电池光伏特性的影响。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在常规PECVD系统中在反应气体流量比R=[CH4]/[SiH4]=50:5的条件下制得了氢化非晶SiC薄膜,利用XPS、 Raman和FTIR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的薄膜为C/Si元素组分比约为0.36的富硅非晶碳化硅薄膜,厚度为380nm。通过椭偏和光吸收谱的测量计算出样品的光学带隙约为2.35eV,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吸收系数均在103cm-1以上。薄膜的室温光电导率和暗电导率分别为4×10-8S/cm和6×10-10S/cm,光暗电导比接近两个数量级。说明我们制备出的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具有较好的薄膜质量,可以应用到纳米硅基多层结构材料中。 2.在对单层非晶碳化硅薄膜研究的基础上,利用PECVD技术制备了非晶硅子层厚度为4nm,碳化硅子层厚度分别为2nm和4nm两种的非晶硅/非晶碳化硅周期性多层膜,采用热退火处理获得了硅量子点/碳化硅周期性多层结构。通过Raman和TEM等表征手段,看到了清晰平整的周期性层状结构并观察到了晶化的纳米硅量子点,发现退火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提高晶化比率。对于Si(4nm)/SiC(4nm)多层结构1000℃退火后样品,得到了69%的晶化比率和尺寸约为5.7nm的硅量子点。 3.进一步构建了具有不同SiC厚度的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经过测量和比较两种多层结构的透射率和反射率得到光吸收率和吸收系数谱线,发现硅量子点密度较大的多层膜材料的光吸收较强。通过测量两种结构电池的电流-电压曲线,分析了载流子输运机制,发现两种结构在大约V0.6V时FN隧穿的导电机制占主要地位。在AM1.5(100mW/cm2)的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测量了电池器件的转换效率和外量子效率,结果表明,减小碳化硅子层厚度有利于载流子隧穿效率的提高,也提高了载流子收集效率,使得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外量子效率都得到显著改善。初步得到了能量转换效率为3.73%,500~900nm光谱范围外量子效率60%以上的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多层结构太阳能电池。 【关键词】:硅量子点 非晶碳化硅 太阳能电池 光伏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目录9-11
  • 第一章 绪论11-21
  • 1.1 课题研究背景11-13
  • 1.2 硅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程与现状13-17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17-19
  • 参考文献19-21
  • 第二章 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制备与光电性质研究21-34
  • 2.1 引言21-22
  • 2.2 单层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制备22-25
  • 2.2.1 PECVD技术介绍22-24
  • 2.2.2 PECVD法制备单层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24-25
  • 2.3 氢化非晶碳化硅薄膜结构与光电性质研究25-31
  • 2.4 本章小结31-33
  • 参考文献33-34
  • 第三章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周期性多层膜的制备与结构表征34-44
  • 3.1 引言34-35
  • 3.2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周期性多层结构的研究35-40
  • 3.2.1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周期性多层膜的制备35-36
  • 3.2.2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周期性多层膜结构表征36-40
  • 3.3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制备40-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参考文献43-44
  • 第四章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多层结构太阳能电池光伏特性研究44-57
  • 4.1 引言44-45
  • 4.2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多层结构光吸收研究45-47
  • 4.3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多层结构太阳能电池光伏特性47-54
  • 4.3.1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多层结构太阳能电池光伏特性的测量47-48
  • 4.3.2 硅量子点/非晶碳化硅多层结构太阳能电池光伏特性结果分析48-54
  • 4.4 本章小结54-56
  • 参考文献56-57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57-60
  • 5.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57-58
  • 5.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58-60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0-61
  • 致谢61-6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底温度对α-C:H膜微观结构的影响    李钱陶;熊长新;杨长城;

硅含量对SiO_x薄膜光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    陈乐;谢敏;金璐;王锋;杨德仁;

高效率晶体硅太阳电池研究及产业化进展    宋登元;郑小强;

PECVD制备六方金刚石结构碳氢薄膜    曹忠跃;张斌;魏利;张俊彦;

H_2对类金刚石薄膜性能影响的研究    唐吉龙;付新华;

高硬度类石墨碳薄膜及其摩擦学研究进展    王永欣;王立平;陈建敏;薛群基;

SiGe∶H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柯少颖;王茺;杨宇;

PECVD制备掺氮类金刚石薄膜的电化学特性    周凯;柯培玲;汪爱英;邹友生;

类金刚石涂层与铝合金间的摩擦磨损行为研究    邓耀锋;梁献文;苏东艺;彭继华;

硅基Ⅱ-Ⅵ族单结及多结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张理嫩;刘超;崔利杰;曾一平;

类金刚石涂层干切削铝合金性能的研究    邓耀锋;苏东艺;梁献文;彭继华;

种植体表面碳基薄膜的制备及生物摩擦学性能研究    蔺增;巴德纯;

应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在纺纱钢领上镀铬    张一鸣;曹根阳;

铬间隔层厚度对四面体非晶碳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于翔;马磊;王成彪;杨敬强;

低铬掺杂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代伟;汪爱英;

离子束大面积、高性能DLC薄膜材料的研究    代伟;孙丽丽;张栋;吴国松;汪爱英;

聚酯筒内表面DLC薄膜组成、性能及失效行为研究    李景;田修波;巩春志;杨士勤;

梯度掺杂和纳米多层调制类金刚石薄膜的摩擦学性能    陈新春;彭志坚;付志强;王成彪;

钨含量和摩擦条件对掺钨DLC涂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付志强;王成彪;岳文;彭志坚;林松盛;代明江;

W过渡层厚度对类金刚石薄膜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影响    卓国海;赵运才;李晓伟;柯培玲;汪爱英;

碳基薄膜的摩擦学性能及应用研究    凌晓

类金刚石膜应用于正畸托槽及弓丝生物学及摩擦性能的实验研究    黄世友

硅碳氮薄膜的结构及光学特性研究    彭银桥

纳米半导体中的多重激子效应及其应用    苏未安

ZrN和ZrC薄膜的微观结构、化学键态、应力、硬度和摩擦学性能关系的研究    孟庆南

钛合金表面疏水的等离子体改性及其机理研究    马国佳

液相脉冲激光烧蚀法制备功能纳米材料    谭德志

单晶硅纳米磨损的湿度/速度效应及防护研究    陈磊

荷能重离子引起高定向石墨和石墨烯的辐照效应研究    曾健

TiO_2基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研究    周儒

透明DLC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黄星烨

基于石墨烯/硅异质结高性能光伏器件的研究    张晓珍

镍掺杂类金刚石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李松栗

碳基薄膜场发射阴极的制备及其在OLED中的应用    关瑞红

氧离子注入纳米金刚石薄膜的微结构与电学性能研究    陈小虎

类金刚石薄膜制备工艺与特性研究    陈林林

梯度掺杂a-Si: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设计与性能模拟研究    张春雷

类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及其在太赫兹频段光学性质的研究    郭金权

a-Si:H/c-Si异质结太阳电池薄膜制备工艺及其优化    张东华

非晶碳类薄膜的多层结构设计及其机械性能的研究    翟玉浩

锗硅量子点掠入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    王玉柱;贾全杰;陈雨;薛宪营;姜晓明;崔健;林健晖;蒋最敏;何庆;

量子点能带宽调控研究新进展    雷达;沈永涛;冯奕钰;封伟;

硅锗薄膜上量子点的受激发光    黄伟其;吕泉;张荣涛;王晓允;刘世荣;秦朝建;

应变对耦合量子点空穴基态混合特性的影响    汤乃云;

隧穿注入量子点体系的载流子动力学研究    郭静;贾国治;韦方兴;李强;侯苏轩;

纳米硅薄膜中量子点的库仑阻塞效应    余明斌,王燕,刘满仓,马爱华

环状耦合三量子点结构的电子输运性质    江兆潭;杨杰;王玉;魏贤凤;张杰;

量子点太阳电池研究进展    康培;刘如彬;王帅;张启明;孙强;穆杰;

电磁场中量子点接触的电导    黄焕坤

生长温度对InAs/GaAs量子点太阳电池的影响研究    杨园静;涂洁磊;李雷;姚丽;

非均质量子点结构弹性场分析的微扰理论    楚海建;王建祥;

宽增益谱量子点材料与器件    金鹏;李新坤;安琪;吕雪芹;梁德春;王佐才;吴剑;魏恒;刘宁;吴巨;王占国;

量子化表面等离子体极化激元与耦合量子点系统相互作用的格林函数理论    琚鑫;郭健宏;

InGaAs/GaAs量子点链状结构光学性质的研究    王宝瑞;徐仲英;孙宝权;姬扬;孙征;Z.M.Wang;G.J.Salamo;

用量子受限模型分析硅氧化层中的锗低维纳米结构(英文)    黄伟其;刘世荣;

InGaAs/GaAs链状量子点结构的光学特性研究    王宝瑞;孙征;孙宝权;徐仲英;

不同密度InAs/GaAs自组织量子点的光致发光比较研究    马丽丽;邵军;吕翔;李天信;陆卫;

异变生长GaAs基长波长InAs垂直耦合量子点    王鹏飞;熊永华;吴兵朋;倪海桥;黄社松;牛智川;

砷化镓量子点太阳电池及材料的研究现状    李烨;涂洁;

Si表面生长Ge量子点的研究进展    刘鹏强;王茺;杨宇;

俄力推纳米研究成果走向应用    本报记者 董映璧

双量子点中的量子信息研究    张辉

用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锗硅量子点和量子环的形貌和电学特性    吴荣

锗硅量子点的自组织生长和微结构的研究    林健晖

量子点光学性质的经验赝势计算    龚明

锗硅量子点的制备及退火特性研究    蔡其佳

含镉量子点体系的制备与荧光性质研究    安利民

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    杨冬芝

卟啉及量子点光敏剂荧光光谱特性研究    温亚楠

量子点的制备及在生物标记中的应用    董微

耦合量子点体系的电子输运研究    邓宇翔

耦合双量子点器件中电子自旋态的量子测量    张建平

单个锗硅量子点和量子环的电学性质及其组分分布的研究    张生利

基于量子点的分布式量子计算    王艳伟

水溶性量子点与纳米金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蔡涯文

耦合量子点系统的特性研究    温玉兵

量子点耦合结构输运和光学性质研究    王红仙

耦合双量子点中电子输运的全计数统计    张梓良

量子点的组分分布和电子结构计算    赵伟

磁场作用下三量子点体系中双电子性质的研究    张静

外场驱动下耦合量子点系统动力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