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秸秆产乙醇工艺的优化及菌株改良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6:14
热度:

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秸秆产乙醇工艺的优化及菌株改良【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其中乙醇以其清洁、可再生的优点受到重视。我

【摘要】: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其中乙醇以其清洁、可再生的优点受到重视。我国燃料乙醇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国家已将燃料乙醇的发展方向调整为以秸秆等非粮作物为主体原料。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是一株典型的白腐真菌,被广泛应用于纤维素和木质素材料的降解,可以实现对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降解。并且乙醇是P.chrysosporium降解纤维素过程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本文由此立题,首次尝试利用P.chrysosporium降解秸秆直接进行乙醇发酵。本研究首先对P.chrysosporium在液体和固态发酵条件下利用秸秆产乙醇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然后利用紫外照射的诱变方法对P.chrysosporium进行诱变育种,经发酵验证乙醇产量后对乙醇产量和稳定性最好的突变菌株Y2-5进行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基因的序列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如下几方面:(1)P.chrysosporium发酵玉米秸秆在液态条件下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秸秆粉20 g/L,葡萄糖10 g/L,酒石酸铵2.4 g/L,吐温80 0.4%。(2)最佳发酵条件为:装液量20%,初始p H 4.5,温度37℃,转速180 rpm,孢子悬液接种量2%(孢子数≥107个/m L),发酵时长11 d。优化之后乙醇产量最高达到3.692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63%。(3)固态发酵需要预先经1%的H2SO4溶液进行酸处理。酸处理后的秸秆中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结构含量明显减少,相应纤维素含量增加了35%。(4)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含水量60%,外源营养物为优化后液体培养基,玉米和麸皮混合比例为6:4,33℃静置发酵11 d。乙醇产量达到1.562 g/100g DS。(5)P.chrysosporium紫外诱变最佳照射时长为180 s。并得到三株具有较高乙醇脱氢酶(ADH)活性的诱变菌株Y1、Y2-1和Y2-5。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乙醇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约10%。(6)突变菌株Y2-5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ADH活力在第8 d达到峰值210 U/L,高于出发菌株约12%。(7)突变株Y2-5与已知P.chrysosporium乙醇脱氢酶蛋白的预测三维结构比对发现突变后新增了一个NAD酶合成有效位点。 【关键词】:秸秆 纤维素乙醇 黄孢原毛平革菌 诱变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223.12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前言12-22
  • 1.1 乙醇的传统生产工艺12
  • 1.2 生物乙醇的发展现状12-13
  • 1.3 再生纤维素原料简介13-16
  • 1.3.1 纤维素(Cellulose)14-15
  • 1.3.2 木质素(Lignin)15
  • 1.3.3 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15
  • 1.3.4 作物秸秆的利用15-16
  • 1.4 发酵秸秆产乙醇技术16-17
  • 1.5 黄孢原毛平革菌简介17
  • 1.6 黄孢原毛平革菌的功能和应用17-18
  • 1.7 乙醇脱氢酶的作用18-19
  • 1.8 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19-20
  • 1.8.1 诱变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19
  • 1.8.2 诱变育种的特点19-20
  • 1.9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20-22
  • 第二章 P. chrysosporium液体发酵秸秆产乙醇和发酵条件的优化22-43
  • 引言22
  • 2.1 材料与方法22-29
  • 2.1.1 实验材料22-23
  • 2.1.2 实验方法23-29
  • 2.2 结果与分析29-41
  • 2.2.1 P. chrysosporium发酵产酶曲线29-30
  • 2.2.2 装液量对乙醇产量的影响30-31
  • 2.2.3 发酵时长对乙醇产量的影响31-32
  • 2.2.4 氮源种类对乙醇产量的影响32-33
  • 2.2.5 氮源浓度对乙醇产量的影响33-34
  • 2.2.6 碳源种类对乙醇产量的影响34-35
  • 2.2.7 葡萄糖浓度对乙醇产量的影响35-36
  • 2.2.8 吐温80对乙醇产量的影响36-37
  • 2.2.9 培养温度对乙醇产量的影响37-38
  • 2.2.10摇床转速对乙醇产量的影响38-39
  • 2.2.11 初始p H对乙醇产量的影响39-40
  • 2.2.12 还原糖含量的测定40-41
  • 2.3 结论与展望41-43
  • 2.3.1 本章结论41
  • 2.3.2 展望41-43
  • 第三章 P. chrysosporium固体发酵秸秆产乙醇工艺优化43-54
  • 引言43
  • 3.1 材料与方法43-44
  • 3.1.1 菌株43
  • 3.1.2 培养基43
  • 3.1.3 基质43-44
  • 3.1.4 主要试剂和仪器44
  • 3.2 实验方法44-48
  • 3.2.1 测定方法44
  • 3.2.2 乙醇的测定方法44
  • 3.2.3 纤维素酶酶活的测定方法44
  • 3.2.4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 P)酶活测定44
  • 3.2.5 菌株的活化与孢子悬液的制备44-45
  • 3.2.6 预处理方式的选择45-47
  • 3.2.7 物料含水量对乙醇产量的影响47
  • 3.2.8 添加不同外源营养物对乙醇产量的影响47
  • 3.2.9 发酵温度对乙醇产量的影响47
  • 3.2.10混合基质配比对乙醇产量的影响47-48
  • 3.3 结果与讨论48-53
  • 3.3.1 预处理方式的选择48-49
  • 3.3.2 物料湿度对乙醇产量的影响49-50
  • 3.3.3 添加不同外源营养物对乙醇产量的影响50-51
  • 3.3.4 发酵温度对乙醇产量的影响51-52
  • 3.3.5 混合基质配比对乙醇产量的影响52-53
  • 3.4 结论与展望53-54
  • 3.4.1 本章结论53
  • 3.4.2 展望53-54
  • 第四章 P. chrysosporium菌株的诱变和ADH序列分析54-73
  • 引言54
  • 4.1 材料与方法54-57
  • 4.1.1 材料54-55
  • 4.1.2 实验方法55-57
  • 4.2 结果与讨论57-71
  • 4.2.1 紫外诱变致死率曲线57-58
  • 4.2.2 诱变后培养与优势菌的筛选58-59
  • 4.2.3 诱变菌株发酵玉米秸秆验证乙醇产量59-61
  • 4.2.4 诱变菌株的稳定性61-62
  • 4.2.5 P. chrysosporium突变株ADH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62-71
  • 4.3 结论与展望71-73
  • 4.3.1 本章结论71
  • 4.3.2 展望71-73
  • 参考文献73-83
  • 致谢83-8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5-8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甜高粱秆自然贮存过程中水分和糖分的基准描述    王二强;李天成;韩冰;李十中;

担子菌对于蔗渣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王玉万;徐文玉;

金针菇降解木质素的能力及相关酶活研究    王海磊,郭伟云,于广丽,李宗义

TTC在发酵木糖高产乙醇的休哈塔假丝酵母选育中的应用    董博宇;陈叶福;岳瑞雪;肖冬光;

快速测定啤酒酒精度和真正发酵度的方法    王亚楠,肖冬光

纤维废渣固态酒精发酵及纤维素-淀粉共发酵的研究    杜秉海,曲音波,高培基

生物质制燃料乙醇    陈辉;陆善祥;

稻壳的综合利用    刘学彬,殷松枝

麦秸秆稀酸水解条件的研究    程旺开;汤斌;张庆庆;陈阿娜;翟光雯;周逢云;陈中碧;

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高产L-乳酸菌株的研究    仲松;张庆庆;孙平平;

平菇高产纤维素酶抗降解物阻遏突变株的选育    柯毅;张涛;邹晶;熊佳;陈珊珊;

链霉素抗性筛选井冈霉素高产菌株的研究    牛莉娜;葛翠凤;葛绍荣;

淮南地区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模式    程少武;黄志斌;

纤维素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刘发来;范建平;苏士;张子义;

耐酒精木糖酒精发酵菌种的诱变选育研究    刘天霞;刘雅琴;彭美月;

绿色木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探索    王升星;林莉;朱丽云;

耐高糖酵母菌株的选育及应用    赵硕;李平;王卿;

生物炭在农业上的应用    张忠河;林振衡;付娅琦;王宏海;康全德;尤希凤;

沈阳地区生物质燃料的开发和利用    杨晓辉;

纤维素酶及其在废木质纤维素制可还原糖中的应用    姜晓云;王家德;

苜蓿生产燃料乙醇研究    邢启明;孙启忠;高凤芹;

生物质制二甲醚的发展前景及技术关键    林乐腾;蔡飞鹏;孙立;许敏;伊晓路;田永春;

生物质高效洁净燃烧技术研究与应用    孙军;

中国生物质能技术装备研发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述洋;谭文英;

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的理性思考    刘俊红;王革华;张百良;

稻壳和木粉在内循环流化床气化炉中气化实验研究    马隆龙;颜涌捷;孔晓英;周肇秋;原晓华;

醇基燃料及其发展趋势    冯向法;

三种中药渣的热解气化特性    郭飞强;董玉平;董磊;景元琢;

酵母甘油代谢工程与基因组重排构建乙醇高产菌株及相关机理研究    王品美

稻壳制备燃料乙醇及综合利用    麻越佳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秦湘灵

木质生物质预处理、组分分离及酶解糖化研究    王堃

中国木本油料能源树种资源开发潜力与产业发展研究    刘轩

流化式自供热型制生物燃油关键装置设计理论研究    刘向东

基于多尺度参数相关分析的阿维菌素发酵过程优化及工业规模放大研究    梁剑光

栽培管理措施和环境胁迫对柳枝稷生长特性和生物质品质的影响    李继伟

工业木质素催化液化制备酚类化学品的研究    隋鑫金

玉米秸秆水解及其制备甲基呋喃类液体燃料的研究    张俊华

极低酸中稻壳水解特性及转化乙酰丙酸的实验研究    魏巍

稻壳中生物质及二氧化硅的提取工艺研究    董丽辉

模塑稻壳碗及其玉米醇溶蛋白涂膜的研究    何兴牧

稻壳综合利用的研究    李玥

从稻壳中提取木糖研究    黄诚

八聚(四甲基铵)硅酸盐的官能化研究    宋艳伟

稻壳多孔炭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廖钦洪

不同稻谷、稻壳形态日粮对仔鹅生长性能和消化道发育的影响    李文增

镁橄榄石轻质隔热材料制备、结构和性能的研究    杨力

绿色溶剂中木质纤维素原料预处理及其酶解研究    于雪

不同种植时期对甜高粱主要生物性状及成糖的影响    沈飞;刘荣厚;

甜高粱茎秆制取燃料乙醇产业化前景    王孟杰;

絮凝酵母SPSC01酒精连续发酵并联产酵母工艺过程    王江龙,孜力汗,白凤武

休哈塔假丝酵母对半纤维素戊糖和己糖的同步发酵    余世袁,罗廉,李杰,唐海潮

纤维性废物蒸汽爆碎预处理和半纤维素水解物的水抽提    陈洪章,曲音波,高培基

甜高粱不同播期对主要性状影响的研究    张志鹏,朱凯,王艳秋,段有厚

区域选择对甜高粱秸秆贮藏的影响    代树华;李军;陈洪章;马润宇;

利用甜高粱茎秆提取乙醇的实验报告(第二报)——不同贮存时期茎秆乙醇提取量的实验    刘杰;张占金;宋冰;吴利兴;郑士梅;李源有;段永生;冯铁英;丁孝营;党拥华;张岩;

TTC在黄酒酵母选育中的应用    王梅,张彭湃,帅桂兰,赵光鳌

快速测定啤酒酒精度和真正发酵度的方法    王亚楠,肖冬光

代谢工程改造运动发酵单胞菌用于提高乙醇产量    王茜;李海燕;苏志国;熊平;汪浩勇;

美国乙醇产量锐减    

能源上的应用    

利用基元模式分析酿酒酵母的葡萄糖厌氧发酵过程以提高乙醇产量(英文)    许晓菁;曹利民;陈询;

巴西2019年乙醇产量将达到110万桶/日    寇岱清;

遗传工程提高乙醇产量    李联;

温度对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产量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彭玉麟,崔慧霄,史延茂,王斌,李宏,薛晓梅

2014年全球燃料乙醇产量有望增长5%    

氯化钙对重组运动发酵单胞菌生产乙醇的影响    曾一梅;魏娜;罗敏;熊平;汪浩勇;

鲜甘薯理化品质与乙醇产量多元回归分析    孙健;张翠英;李洪民;张爱君;唐忠厚;

美国乙醇产量达历史最高峰    玲玲

美国6月乙醇产量创纪录    辛鑫

三月哥伦比亚乙醇产量年比增长4.7%    李磊

基因修改酵母可提高甘蔗乙醇产量    齐威

美国保持乙醇产量第一大国地位    钱伯章

生物燃料需求增加将支撑粮食和白糖价格    证券时报记者 李辉

生物质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在广西形成产业    记者 齐芳

生物燃料渐受重视    小朝

提高酿酒酵母浓醪发酵乙醇产量的研究    丁文涛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酵母细胞作用机理及诱变研究    陈慧黠

多倍体构建及基因组重排对提高酿酒酵母乙醇产量的研究    丁文涛

黄孢原毛平革菌发酵秸秆产乙醇工艺的优化及菌株改良    秦歌

Spathaspora passalidarum NRRL Y-27907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模型构建及应用    吴晓红

耐高温酵母的筛选及其糖蜜乙醇发酵应用研究    赵琳

耐高温酵母的乙醇发酵及分子选育的初步研究    刘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