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实验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6:01
热度: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实验研究【摘要】:本世纪以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越发成为世界各国生存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阻碍,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太阳能及浅层地热能

【摘要】:本世纪以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两大问题越发成为世界各国生存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阻碍,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太阳能及浅层地热能作为新型绿色能源,凭借其能够有效对建筑体进行供暖,已经成为目前全球重点研究开发对象。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都有其独特的优点,但是单独使用却又有各自的缺陷,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对地源热泵系统和太阳能集热系统分别做了探讨,分析热管式真空管集热器和地源热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结合两者的优势与弊端,设计太阳能集热系统与地源热泵系统耦合使用的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运行方案,克服由于太阳能的间歇性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且能够缓解土壤温度场的恢复压力,具有节能环保的良好效果。 本文为探究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的运行特性,联合系统相对于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提升,以及联合系统对地下土壤温度场恢复情况的影响,对大连理工大学原有的地源热泵系统实验台进行了改建,加入太阳能集热系统形成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实验台,并在新的联合系统实验台上进行实验。 为探究地源热泵系统单独运行时的系统性能及运行效果,同时也为了给联合系统实验树立参照,首先进行单独地源热泵系统的供暖实验。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明确了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性,并且初步掌握了地下土壤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及恢复特性,进而提出了“稳定恢复时间”这个概念。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的运行特性,对联合系统串联及并联运行模式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和分析4组工况的实验结果,确定联合系统并联运行模式为最优运行模式,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探讨联合系统内部的负荷能量分配问题,发现增加太阳能集热侧的流量比例可以从多方面提升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的性能。通过对比两部分实验,证明了加入太阳能后的联合热泵系统在机组性能方面有着明显提升,同时对地下土壤温度场恢复速率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地源热泵 太阳能集热器 联合运行模式 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83;TU1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9-12
  • 1.1.1 课题研究背景9-11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12-16
  • 1.2.1 太阳能热利用国内外发展状况12-13
  • 1.2.2 地源热泵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状况13-15
  • 1.2.3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5-16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6-18
  • 2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工作原理及实验台系统改建18-39
  • 2.1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18-21
  • 2.1.1 热管式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结构与工作原理18-19
  • 2.1.2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19-20
  • 2.1.3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结构与工作原理20-21
  • 2.2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实验台改建21-35
  • 2.2.1 太阳能集热系统22-27
  • 2.2.2 地下埋管换热系统27-28
  • 2.2.3 热泵机组系统28-29
  • 2.2.4 自动控制系统29-31
  • 2.2.5 测量仪器及数据采集31-35
  • 2.3 实验数据处理计算方法35-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3 地源热泵单独供暖实验研究39-50
  • 3.1 实验工况39-41
  • 3.2 热泵机组单独运行实验结果分析41-44
  • 3.2.1 室外气温变化比较41-42
  • 3.2.2 地下埋管换热量分析42
  • 3.2.3 热泵机组功率分析42-43
  • 3.2.4 热泵机组COP分析43-44
  • 3.3 地下温度场恢复特性实验分析44-48
  • 3.3.1 地下原始温度场分析44-46
  • 3.3.2 实验过程中地下温度场分析46-47
  • 3.3.3 地下温度场自行恢复特性分析47-48
  • 3.4 本章小结48-50
  • 4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冬季供暖实验研究50-64
  • 4.1 太阳能-地源热泵联合系统实验工况50
  • 4.2 串联运行与并联运行模式探讨50-55
  • 4.2.1 热泵机组地源侧换热量分析53-54
  • 4.2.2 热泵机组功率分析54
  • 4.2.3 热泵机组COP分析54-55
  • 4.3 并联模式下负荷能量分配研究55-59
  • 4.3.1 热泵机组地源侧换热量分析56-57
  • 4.3.2 热泵机组功率分析57
  • 4.3.3 热泵机组COP分析57-59
  • 4.4 联合系统性能对比研究59-63
  • 4.4.1 热泵机组性能分析59-60
  • 4.4.2 地下土壤温度场变化及恢复速率分析比较60-63
  • 4.5 本章小结63-64
  • 结论64-66
  • (一) 结论64-65
  • (二)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70-71
  • 致谢71-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地源热泵-供暖空调节能环保技术    李新国,胡璟,赵军,朱强,王施力

非连续运行工况下垂直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特性    杨卫波;施明恒;陈振乾;

在我国热泵技术发展进步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马最良;姚杨;姜益强;倪龙;

地热利用中的地温可恢复特性及其传热的增强    高青,于鸣,乔广,李明,白金玉

地源热泵制冷工况间歇运行的实验研究    刘文学;唐志伟;魏加项;张宏宇;马重芳;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的运行模式研究    韩伟;李素芬;代兰花;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刘培琴,刘淑敏

浅层岩土蓄能加浅层地温能才是地源热泵可持续利用的低温热源    董菲;倪龙;姚杨;姜益强;马最良;

某工程土壤源热泵间歇运行的测试研究    辛岳芝;胡松涛;田郁;王刚;陈茂科;曹瑜;

热渗耦合作用下U型埋管换热器的数值模拟    李素芬;王金香;葛玉林;东明;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地能利用热泵系统能量多样化机制及其效能    齐子姝

地源热泵竖埋U形换热器一维数值模型    李茜;苏华;李晓虹;张燕;

通信基站节能设计探讨    冯红梅;沈念俊;

通信机房空调常用节能技术及分析    冯红梅;刘蓉;沈念俊;

太阳能热泵技术及其供热应用    黄金保;浦绍选;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表冷器模型    刘元成,王建华

深层搅拌桩支护条件下基坑周边建筑物沉降    朱瑞钧;高谦;齐干;

空调节能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王燕;王爽;

太阳能热泵供热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昕;白旭春;

BTR-4000型地层热物性原位测试仪及其应用    王庆华;孙友宏;陈昌富;吴晓寒;

智能冷热源教学系统的设计    杨婉;

太阳能热泵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应用分析    祖文超;李琼;

一种季节性蓄存环境空气热能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韩宗伟;李先庭;石文星;丁慧婷;

地源热泵加冷暖地板空调系统设计与施工    卢军;隆亚东;王勇;丁豪;

我国土壤源热泵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隋学敏;张旭;官燕玲;

复合低位热源热泵供热空调机组的研究    李遵悦;赵斌;刁乃仁;

有风机与无风机冷却塔的经济性分析    裴秀英;

地埋管地源热泵土壤动态热平衡的探讨    韩靖;张治菊;

热泵太阳能智能化集成供热系统研究与应用    盛海;刘军;韩临曦;

天然气发动机复合空调系统    秦朝葵;刘雄;全惠君;谭建新;

土壤源热泵间歇运行冬季工况的试验研究    范萍萍;王志刚;崔恩富;王维滨;端木琳;

基于系统辨识的太阳能—相变蓄热新风供暖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李鹏

太阳能新风系统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杨军

严寒地区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季节性土壤蓄热特性研究    张文雍

SCPC集热器及其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研究    穆振英

季节性蓄热太阳能—土壤耦合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及优化    王潇

绕线转子无刷双馈电机转子绕组设计和运行特性研究    阚超豪

高寒地区利用太阳能改善农户热舒适性的实证研究    罗光华

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与仿真    曲云霞

催化析氢活性阴极设计、制备与表征    张卫国

光纤光栅传感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    孙丽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器的模拟分析    张东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热水系统性能的优化分析    李振兴

太阳能果蔬脱水车间性能试验及苹果脱水工艺优化研究    高兴海

居住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建筑节能策略研究    丁翠

新型太阳能辅助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梁国峰

新型空气源热泵辅助供热太阳能热水系统热力性能及运行特性研究    铁燕

太阳能—水源热泵辅助供暖系统的研究    李善可

太阳能热水蓄热采暖系统优化设计研究    王选

北京地区太阳能—土壤源复合式热泵系统应用特性研究    潘玉亮

温湿度独立控制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策略研究    李扬

供水井病并探测与同径修复方法探讨    胥建华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分析及对策    贠英伟;吴香国;范丰丽;

土壤源热泵机组冬季供热性能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周亚素,张旭,陈沛霖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    韩再生;冉伟彦;佟红兵;刘志明;

太阳能-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杨卫波;施明恒;陈振乾;

积极推进建筑节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涂逢祥

21世纪的新能源    黄宝圣

国内地源热泵应用情况调查报告    吕悦,杨立平,周沫,莫然

地下水人工回灌与再利用    武晓峰,唐杰

U型管地下换热系统非稳态传热数值模拟    顾中煊;吴玉庭;唐志伟;马重芳;

高效能量存储热屏控制策略及其实验研究    高青;李明;江彦;马纯强;于鸣;

地下水源热利用可持续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    高青;

    记者 彭源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环所 李维明

    本报记者 王晓苏

土壤源热泵垂直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研究    於仲义

道路固体结构集热蓄能过程分析及其传热研究    刘研

土壤蓄冷与耦合热泵地下埋管结构及运行模式优化    张欢

低温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调节的研究    王潇

基于热泵蓄补能复合系统能效特性分析    朱百发

土壤蓄能与土壤源热泵集成系统地埋管换热特性研究    罗苏瑜

基于管群换热器温度场分析的土壤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    李恺渊

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系统在华北地区应用的模拟研究    许昭龙

太阳能土壤跨季节蓄热—地源热泵组合理论与实验研究    韩敏霞

地源热泵地下传热强化与控制模式的研究    王松松

船舶内燃机冷却—船仓通风取暖联合系统    李铭慰;

船舶内燃机冷却——船舱通风及取煖联合系统    李铭慰;

新型干湿冷却塔联合系统经济性的综合分析    朱江;

回转机组联合系统自振响应及导纳的数值分析    刘铁牛,林家浩

窄点设计法在功、热联合系统中的应用    刘咸定,谭周芳

风储联合系统的输电规划研究    刘姝婷;王尧;赵晨;赵莹;

太阳能蓄热与地源热泵联合系统简介    高远;

考虑风储联合系统影响的输电网规划及效益分析    刘姝婷;王尧;郭洪梅;

水火电联合系统短期动态优化调度    韩学山,柳焯

基于功率多频率尺度分析的风光水气储联合系统日前调度策略    马静;石建磊;李文泉;王增平;

在转型中找到自己    本报记者 周蓉蓉

谁撬动财务智能市场?    本报记者 熊熙玲

基于温差发电—有机朗肯循环联合系统回收柴油机不同工况下排气余热的研究    王景

太阳能与地源热泵联合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分析    王慧伟

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实验研究    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