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苯酚废水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5:50
热度:

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苯酚废水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对于污废水的治理迫在眉睫。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吸附技术作为一种具有低投入、高效率、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淡水资源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对于污废水的治理迫在眉睫。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吸附技术作为一种具有低投入、高效率、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的处理技术。通过利用农作废弃物所制备的活性炭吸附废水技术研究是如今的一大热点。本论文以玉米秸秆活性炭作为此实验的吸附剂,用NaOH作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的物质,用苯酚作为该实验的吸附质有机物,利用静态实验,考察了玉米秸秆活性炭改性前后对模拟废水含有的苯酚的吸附性能,并对其去除机理进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通过设计三因素四水平的改性条件,对玉米秸秆活性炭改性后,选出最佳改性条件下的玉米秸秆活性炭,研究对其苯酚的吸附性能,最高的除吸附去除率比改性前高出21%以上。2.通过对不同吸附时间、温度、p H、玉米秸秆活性炭的用量、苯酚初始浓度等条件研究玉米秸秆活性炭改性前后对苯酚废水的去除效果。在研究范围内,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率从增加到平衡;温度的升高不利于吸附效率;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有利于玉米秸秆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不同活性炭用量和苯酚初始浓度的实验可以计算出改性后的玉米秸秆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饱和量为19.51mg/g。3.通过对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等温过程及吸附动力学的研究,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活性炭对苯酚的等温吸附过程更加符合Freundlich型吸附吸附方程;说明玉米秸秆活性炭的表面结构复杂是非均匀表面,在Freundlich方程参数中n1,说明改性前后玉米秸秆活性炭都有利于对苯酚的吸附;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线性拟合对比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与该实验数据吻合程度很高,拟合系数都0.98,说明准二级动力学适用于整个吸附过程中控制速率的机理分析,为从实验到实际应用提供可靠的设计参数信息。本文对改性前后玉米秸秆活性炭进行表征,改性后的玉米秸秆活性炭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比表面积;改变其孔径结构,增加了玉米秸秆活性炭中的微孔以及中孔的数量;改变其表面的有效官能团。玉米秸秆活性炭这三方面的改变,是玉米秸秆活性炭对苯酚吸附效果提升的根本原因。对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苯酚等温以及动力学研究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可靠的设计参数信息。 【关键词】:玉米秸秆活性炭 NaOH改性 苯酚废水 吸附
【学位授予单位】:中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国内外秸秆利用现状11-12
  • 1.2 秸秆的组成与结构12
  • 1.3 秸秆开发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12-13
  • 1.4 酚类污染物13-16
  • 1.4.1 苯酚的性质13
  • 1.4.2 含酚废水的来源13-14
  • 1.4.3 含酚废水的危害14
  • 1.4.4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14-16
  • 1.5 活性炭的利用现状16-19
  • 1.5.1 活性炭的应用背景16-17
  • 1.5.2 活性炭的结构与性能17-18
  • 1.5.3 活性炭的改性方法18-19
  • 1.6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19-21
  • 1.6.1 课题研究目的19
  • 1.6.2 理论意义19-20
  • 1.6.3 研究的内容20-21
  • 2 实验仪器与方法21-26
  • 2.1 实验器材21-22
  • 2.1.1 实验材料21
  • 2.1.2 实验仪器21-22
  • 2.2 玉米秸秆活性炭的预处理22
  • 2.3 设计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的正交试验22
  • 2.4 活性炭吸附理论研究方法22-26
  • 2.4.1 Langmuir吸附等温式23-24
  • 2.4.2 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24
  • 2.4.3 活性炭吸附动力学理论24-26
  • 3 改性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苯酚影响因子的研究26-35
  • 3.1 活性炭改性的正交试验26-28
  • 3.2 活性炭结构与性能的表征28-34
  • 3.2.1 活性炭红外光谱的表征28-29
  • 3.2.2 扫描电镜29-30
  • 3.2.3 活性炭比表面积的测定30-31
  • 3.2.4 活性炭的孔容积和孔面积31-34
  • 3.4 本章小结34-35
  • 4 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苯酚性能的研究35-45
  • 4.1 苯酚标准曲线的绘制35-36
  • 4.2 改性前后的玉米秸秆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平衡时间的确定36-37
  • 4.3 活性炭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晌37-39
  • 4.4 苯酚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39-40
  • 4.5 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晌40-42
  • 4.6 pH对玉米秸秆活性炭改性前和改性后吸附苯酚效果的影晌42-44
  • 4.7 本章小结44-45
  • 5 玉米秸秆活性炭吸附等温过程及动力学研究45-53
  • 5.1 等温吸附曲线45-48
  • 5.1.1 Langmuir线性趋势分析45-47
  • 5.1.2 Freundlieh线性趋势分析47-48
  • 5.1.3 结果与分析48
  • 5.2 动力学分析48-52
  • 5.2.1 准一级动力学吸附速率模型49-50
  • 5.2.2 准二级动力学吸附速率模型50-51
  • 5.2.3 动力学的结果与分析51-52
  • 5.3 本章小结52-53
  • 6 结论与建议53-55
  • 6.1 结论53
  • 6.2 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62-63
  • 致谢63-6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论活性炭在输液生产中的合理使用    刘兴宝;李桂莲;谷海燕;

连续式活性炭灰化炉介绍    

活性炭趣话    车洪

功能化活性炭研究进展综述    李兰廷;赵谌琛;魏宁;

用苯甲酰基硫脲黏附的活性炭吸附铀(Ⅳ)    陶德宁;

我国活性炭技术标准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分析    戴伟娣;孙康;

应用活性炭在燃烧后捕获二氧化碳的研究    王双振;韩晓春;

近年来国外活性炭生产和研究动态    谢赓年;

炼油厂污水活性炭吸附装置建成投产    

用活性炭吸附硝酸废气    章知德

活性炭局部降氡效率的理论模型研究    周青芝;肖德涛;赵桂芝;

光催化再生型活性炭的研制    刘守新;

微波再生活性炭的研究    高麒麟;包玉明;代仁胜;

以褐煤为原料制备活性炭的新技术    张声俊;刘吉平;阚美秀;江玉玲;

富钾商陆原位活化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陈燕丹;黄明堦;黄彪;

烟气吸附脱硫的活性炭热物性的模拟分析    刘锦周;谢安国;朱颖;庞秋鸣;

活性炭改性处理水中砷的研究进展    张娜;章征宝;龙祎锟;

废弃麻织物制备活性炭研究    李登新;江旭佳;仝伟;

用废弃香蕉树制取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彭绍洪;李春娟;朱秀莲;王连彬;倪晓连;

两步法制备竹质活性炭    林凤玲;叶李艺;沙勇;陈思源;

活性炭七成低价出口两头不落好    冯威力

活性炭出口再敲能源消耗警钟    赵宁 张长喜

“绿世界”活性炭走上“神五”    本报记者 常素莉

活性炭治污方案由实验室转入“实战”    记者 叶滨 胡占富

活性炭在自来水供水中的应用    张素霞

已储备16吨活性炭    记者 高天赋

黑炭真能吸走脏空气?    本报实习记者 谢微微

活性炭包没那么神    本报实习记者 王媛

滤毒盒使用须细辨现场复杂情况    王清

PE/VC紧盯中国“活性炭” 产品亟待升级    张志亮

小麦秸秆炭改性活化及其氮磷吸附效应研究    李际会

新疆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王鲁香

活性炭吸附VOCs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宋剑飞

DBD等离子体降解活性炭吸附的有机物及活性炭再生研究    屈广周

活性炭肠道驱铅治疗铅中毒的实验研究    肖平

微纤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刘剑

活性炭及磁性碳材料吸附金纳米研究    姚志鹏

基于活性炭吸附及组合工艺对洗消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    薛蓓

我国活性炭出口贸易及其竞争力研究    赵欣

煤基乙二醇变色机理及脱色方法研究    张晓明

吸附法/微波紫外辐射深度处理氯霉素工业废水的研究    张博

活性炭在制糖清净工艺中的试验研究    廖炳权

基于孔道中NOx催化醇和硫醚有氧氧化的研究    王阳龙

活性炭吸附有机气体对其电阻率影响的研究    王守滨

活性炭吸附烟气中CO_2的研究    蔡梦琦

蓄电池铅膏预脱硫母液净化及副产品回收新技术实验研究    龙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