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玉米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甲醛吸附应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5:43
热度:

玉米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甲醛吸附应用研究【摘要】:活性炭是一种具有良好吸附能力、高回收再生率的吸附剂,其吸附应用在大气治理、制药化工业、溶剂再生领域都有推广。近年来人们对活性炭的研

【摘要】:活性炭是一种具有良好吸附能力、高回收再生率的吸附剂,其吸附应用在大气治理、制药化工业、溶剂再生领域都有推广。近年来人们对活性炭的研究和开发也极为重视。玉米秸秆来源范围广,原料加工简单,是农业生产储量较大的废弃物,通常采用的处理方式是焚烧,而这种处理方式会直接造成空气环境污染。所以作为一种既清洁又经济的方式,开发利用好秸秆制备活性炭,对炭产业发展及秸秆资源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农村常见的玉米秸秆为原料,焦磷酸为活化剂,分别采用常规加热和微波辐照两种炭化方法进行了秸秆基活性炭的制备与表征及孔结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甲醛吸附捕集。首先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了秸秆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得出常规加热活化制备活性炭(AC-1)其最佳条件为:焦磷酸浓度45(wt)%,以浸渍比1:1混合均匀,浸渍时间5 h,活化温度450℃,活化时间0.5 h;微波内热活化制备活性炭(AC-2)的较适宜条件为:焦磷酸浓度45(wt)%,以浸渍比1:2混合均匀,浸渍时间8 h,辐射功率400w,活化时间8min。其次,采用低温氮吸附、FTIR、XRD、TG分析等方式分析表征所制活性炭。实验表明:AC-1和AC-2的BET比表面积分别为351.18m2/g,459.94m2/g,两种样品孔径以微孔到小尺度中孔为主;FTIR分析说明炭表面引入了羧基、内酯基、羟基以及芳香环结构等官能团:XRD分析表明炭样中有大量石墨晶体结构,而微波加热制备的活性炭的石墨化度较高;TG分析表明在温度达到800℃时,AC-1和AC-2剩余量分别为81.41%,77.55%,两种炭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最后,在甲醛吸附实验中,考察两种活性炭AC-1, AC-2对甲醛的平衡吸附容量,测定室温下的吸附等温线,并对所得结果分别以Freundich和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描述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过程,甲醛在活性炭吸附时起主要作用的是化学键力。其次,采用伪二级模型描述吸附行为,说明甲醛在活性炭上发生物理与化学复合吸附。由此模型得到的平衡吸附量分别是4.62mg/g和5.19mg/g,拟合后由伪二级模型方程求出的qe要更符合实验数据。 【关键词】:秸秆活性炭 制备 甲醛 吸附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Q424.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秸秆生物质能源的利用11-14
  • 1.1.1 我国秸秆利用现状11
  • 1.1.2 秸秆的组成11-12
  • 1.1.3 秸秆主要能源利用途径介绍12-14
  • 1.2 生物质热解技术14-17
  • 1.2.1 生物质常规热解技术14-15
  • 1.2.2 微波技术15-17
  • 1.3 活性炭的介绍及其应用17-22
  • 1.3.1 活性炭的结构17
  • 1.3.2 活性炭制造方法17-20
  • 1.3.3 活性炭的应用20-22
  • 1.4 课题背景及研究内容22-23
  • 1.4.1 课题背景22
  • 1.4.2 主要研究内容22-23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23-29
  • 2.1 引言23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23-24
  • 2.2.1 实验材料23
  • 2.2.2 实验仪器23-24
  • 2.3 玉米秸秆活性炭的制备24-27
  • 2.3.1 玉米秸秆基本性质的测定24-26
  • 2.3.2 玉米秸秆活性炭制备工艺26-27
  • 2.4 秸秆活性炭的表征27-28
  • 2.4.1 活性炭碘值测定27
  • 2.4.2 活性炭产率的测定27
  • 2.4.3 样品扫描电镜的测定27-28
  • 2.4.4 样品比表面积及孔径结构的测定28
  • 2.4.5 热重分析28
  • 2.4.6 物相分析28
  • 2.4.7 红外光谱分析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第三章 常规加热法秸秆活性炭的制备29-38
  • 3.1 引言29
  • 3.2 秸秆的化学性质29-31
  • 3.2.1 基础性质分析29
  • 3.2.2 玉米秸秆的热重分析29-31
  • 3.3 正交实验确定活性炭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31-33
  • 3.4 单因素实验确定制作条件33-37
  • 3.4.1 活化温度的影响33-34
  • 3.4.2 活化时间的影响34-35
  • 3.4.3 浸渍比的影响35-36
  • 3.4.4 浸渍时间的影响36-37
  • 3.5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微波加热法秸秆活性炭的制备38-45
  • 4.1 引言38
  • 4.2 秸杆升温曲线38-39
  • 4.2.1 微波功率校准38-39
  • 4.2.2 纯玉米秸秆升温曲线39
  • 4.3 正交实验确定微波法活性炭制备的主要影响因素39-41
  • 4.4 单因素实验确定制作条件41-44
  • 4.4.1 辐射功率的影响41-42
  • 4.4.2 浸渍比的影响42-43
  • 4.4.3 活化时间的影响43
  • 4.4.4 浸渍时间的影响43-44
  • 4.5 本章小结44-45
  • 第五章 秸秆基活性炭性能表征45-55
  • 5.1 引言45
  • 5.2 表面特性分析45-46
  • 5.3 表面形态分析46-47
  • 5.4 比表面积及孔隙特性分析47-50
  • 5.5 物相分析50-51
  • 5.6 表面官能团组成51-52
  • 5.7 热稳定性分析52-53
  • 5.8 本章小结53-55
  • 第六章 甲醛吸附行为研究55-64
  • 6.1 仪器与试剂55
  • 6.2 甲醛的分析方法55-57
  • 6.2.1 分析测试方法介绍55-56
  • 6.2.2 标准曲线的绘制56-57
  • 6.3 活性炭对气相甲醛的吸附容量测试57-59
  • 6.3.1 实验条件57
  • 6.3.2 实验装置57-58
  • 6.3.3 实验吸附容量计算58-59
  • 6.4 结果与讨论59-63
  • 6.4.1 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59-60
  • 6.4.2 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动力学研究60-62
  • 6.4.3 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机理探讨62-63
  • 6.5 本章小结63-6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64-66
  • 7.1 结论64-65
  • 7.2 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71
  • 致谢71-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热重法的生物质工业分析及其发热量测定    王茹;田宜水;赵立欣;姚宗路;孟海波;侯书林;

生物质热解炭化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王茹;侯书林;赵立欣;孟海波;田宜水;

微波-磷酸一步法制备油茶果壳基活性炭    龙柳锦;王琳琳;陈小鹏;梁杰珍;韦小杰;唐海梅;

秸秆发电项目的效益与现状分析    师戡;

玉米秸秆气化特性研究    张小桃;黄明华;王爱军;张燕;

秸秆生物质环境材料的制备及对水中多环芳烃的处理性能    何娇;孔火良;韩进;高彦征;

秸秆利用途径的分析比较    董宇;马晶;张涛;申哲民;王茜;

微波设备氯化锌法制备竹质粉状活性炭工艺研究    刘月蓉;张晓东;杨军;程欣;陈斌;

施用秸秆堆肥对人参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赵英;王秀全;侯玉兵;陈春雨;

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及效益分析    孙学亮;

高温过热水蒸气的制备及生物质高温气化重整制氢特性研究    高宁博

响应面法优化水稻秸秆炭化工艺参数    司慧萍;武振东;陈杰;吴军辉;林开颜;

微波辅助氧化锰改性竹质活性炭的工艺    赵小红;

适宜炭化温度及时间改善生物质成型炭品质    严伟;陈智豪;盛奎川;

不同平茬周期柠条的燃烧特性及热值    刘健;姚军康;吴得南;吴锐;吕文;

活化因素对蔗渣基生物质炭中孔结构的影响    李雪英;李坤权;乔小朵;潘根兴;郑正;王效华;

应用废弃物堆肥对植物根系影响的研究进展    汤佳;戴奥娜;刘祯;李大成;栾亚宁;孙迎坤;

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设备的研究    贾吉秀;姚宗路;赵立欣;丛宏斌;王金星;刘双喜;

添加适量菌棒废渣提高桑枝颗粒燃料成型率及改善燃烧性能    黎演明;黄志民;龙思宇;韦光贤;李俊晓;

茶壳炭材料除灰工艺及机理研究    杨华;黄丽;刘石彩;赵佳萍;侯敏;许伟;

4种生物质秸秆的热解特性及其动力学分析    冉二君;刘梅英;牛智有;

CO_2吸附强化生物油催化重整制氢的基础研究    谢华清

基于感应加热方法的流化床生物质气化试验与模拟    吉恒松

烟草废弃物热解和气化的实验及机理研究    杨益

混合垃圾机械生物预处理燃烧和填埋特性研究    鞠茂伟

废电路板热解特性及其热解油的资源化研究    全翠

生物质催化气化定向制备合成气过程与机理研究    成功

毛竹催化热解动力学研究    欧阳赣;单胜道;罗锡平;杨亮;宋成芳;

固体热载体加热生物质的闪速热解特性    李志合;易维明;高巧春;王婧;张德俐;李永军;

板材类生物质燃烧及动力学特性热重研究    蒲舸;雷强;徐鹏;

多级热解制备木炭(英文)    Adetoyese Olajire Oyedun;Ka Leung Lam;Chi Wai Hui;

生物质热裂解实验和模型研究(英文)    Ka Leung Lam;Adetoyese Olajire Oyedun;Chi Wai Hui;

油茶壳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许细薇;蒋恩臣;王明峰;李伯松;张强;刘敏;

农业秸秆燃烧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司耀辉;陈汉平;王贤华;杨海平;

玉米秸秆致密成型燃料燃烧动力学分析    刘圣勇;王艳玲;白冰;苏超杰;杨国峰;张飞;

我国生物质发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张铁柱;

秸秆发电环保性能及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杨艳;朱庚富;王圣;

固体热载体法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新工艺研究    魏立纲

城市生活垃圾热解特性试验研究及预测模型    温俊明

生物质超低酸水解制取燃料乙醇的研究    庄新姝

活性炭及其改性研究进展    黄伟;贾艳秋;孙盛凯;

国内外活性炭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孙康;蒋剑春;

新型活性炭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孙宝林

活性炭制备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孙艳;

净美兼具——活性炭工艺品材料和功能初探    韩相理;芦春梅;

活性炭的制备及应用新进展    魏娜,赵乃勤,贾威

钙催化活化制备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李梦青,王新征,居荫轩,郑永丽

表面化学改性吸附用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王鹏,张海禄

活性炭制备及不同品种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崔静,赵乃勤,李家俊

高性能活性炭制备技术新进展    窦智峰;姚伯元;

活性炭载体改性进展    侯春燕;王公应;冯良荣;

活性炭的成型、废气处理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黄伟容;肖泽辉;

活性炭改性方法研究    范武波;尹华强;郭家秀;

处理方法对活性炭载体及负载钯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厉嘉云;马磊;卢春山;李小年;

活性炭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苗婷;周朝华;严春晓;程振兴;

吸附剂活性炭的制备与在处理废水中的应用    陈翠兰;张本山;高凌云;李芬芬;周雪;

活性炭材料在空气净化中的应用    汤华民;李江存;舒一兰;

天然气吸附用活性炭制备的放大试验研究    代晓东;刘欣梅;钱岭;张建;阎子峰;

活性炭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蔡芬芬;朱义年;梁美娜;

氧化剂(NH_4)_2S_2O_8处理活性炭对储能性能的影响    侯敏;刘力;王璐;梁海潮;邓正华;

“漂亮”的治污杀手    本报记者 明 江

净化室内空气“黑钻金乌碳”是一绝    何应松

为了人们饮水健康    黄宇

让产品更好地满足市场高品质需求    本报记者 张辉 林泽攀 王建兰

毛竹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王玉新

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解立平

石油焦基活性炭的制备、修饰与应用基础研究    代晓东

果壳活性炭孔结构定向调控及应用研究    孙康

活性炭在卷烟滤嘴及烟草加工废水中的应用    杨继亮

活性炭及其改性催化剂应用于碘化氢分解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陈云

湿生植物基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其对重金属镍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王静

水处理用活性炭的微波改性与再生    邹学权

物理活化法制备椰壳基活性炭及其孔结构演变    杨坤彬

烟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张利波

成型活性炭的银离子吸附研究    赖奕坚

玉米芯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二价锌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苗东旭

以芦苇为原料多种活性炭材料的制备及其吸—脱附性能研究    崔颖

活性炭改性对气相污染物甲醛及氨吸附去除影响的研究    张双双

无患子残渣活性炭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    王勇

配煤法烟气脱硫活性炭的制备研究    王大龙

HyperCoal基活性炭制备双电层电容器电极的研究    黄珊珊

聚酰亚胺基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曾乐

活性炭改性及其对含氢混合气吸附性能的研究    侯德粉

碱活化石油焦制备活性炭过程中插层钾的脱插研究    张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