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金纳米颗粒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5:38
热度:

金纳米颗粒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其材料和可卷对卷工业制造的双重优势逐渐成为了光伏技术领域的新生力量。最新研究进展表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其材料和可卷对卷工业制造的双重优势逐渐成为了光伏技术领域的新生力量。最新研究进展表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已经被提升至12%左右,同时低成本投入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制造已经开始出现。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潜在应用包括太阳能发电厂,便携式电子设备,半透明太阳能电池窗户,建筑物或者公共设施等领域。 由于有机半导体相对较短的激子扩散长度以及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活性层厚度被限制在100nm左右。这大大降低了光吸收的效率,由此导致的光生激子损耗使得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受到限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尽可能的提高活性层的光吸收,迄今为止,利用不同光捕获方法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已被广泛报道,其中包括抗反射涂层、光子晶体及表面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的使用。表面等离子体纳米结构通过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引起近场增强成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有效途径。可应用于光捕获的表面等离子体结构分为两类:纳米光栅和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光栅需要复杂的纳米制造技术来生成周期性的结构,对于投入成本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而表面等离子体纳米颗粒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方法进行合成,使其成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光捕获结构的较佳选择。 在本工作中,我们通过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空穴传输层和活性层界面引入二氧化硅包覆的金纳米棒颗粒,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使电池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二氧化硅外壳防止了金纳米棒在乙醇溶液中的团聚以及金纳米棒表面严重电荷复合的发生,否则金纳米棒在界面位置的直接引入将会导致开路电压的大幅度降低。研究表明,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棒的引入保证了开路电压的稳定,同时增大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能量转换效率较标准器件提高了11%。针对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棒颗粒对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的机制,本论文利用形貌、光学、电学以及理论模拟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宽谱带的光吸收增强导致了活性层中激子产生的增多,这是导致短路电流密度提高的主要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单个的金纳米棒颗粒所激发的横向及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以及金纳米棒颗粒之间的相互耦合效应可以在金纳米棒附近产生强电场,由此提高了活性层的激子产生率,同时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棒的引入也改善了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空穴提取。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金纳米颗粒 二氧化硅包覆 表面等离子体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TB383.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23
  • 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综述9-18
  • 1.1.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背景9-10
  • 1.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分类10-12
  • 1.1.3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12-15
  • 1.1.4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器件结构15-18
  • 1.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18-21
  • 1.2.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简介18-19
  • 1.2.2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发展19-21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21-23
  • 第二章 金纳米颗粒制备及表面包覆23-35
  • 2.1 金纳米颗粒制备及表征23-29
  •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23-24
  • 2.1.2 金纳米球制备及表征24-26
  • 2.1.3 金纳米棒制备及表征26-29
  • 2.2 金纳米颗粒表面包覆及表征29-33
  • 2.2.1 现有金纳米颗粒包覆方法分析29-30
  • 2.2.2 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棒的制备30-33
  • 2.3 本章小结33-35
  • 第三章 基于 PTB7:PC_(70)BM 体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及优化35-43
  • 3.1 器件结构35-37
  • 3.2 器件制备37-39
  • 3.2.1 实验材料37
  • 3.2.2 制备流程37-39
  • 3.3 测试手段39-40
  • 3.4 器件性能优化40-42
  • 3.5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金纳米棒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43-65
  • 4.1 未包覆金纳米棒添加到阳极缓冲层和活性层界面的研究43-47
  • 4.1.1 器件制备43-45
  • 4.1.2 结果分析45-47
  • 4.1.3 小结47
  • 4.2 不同浓度 SiO_2包覆金纳米棒添加到阳极缓冲层和活性层界面的研究47-57
  • 4.2.1 器件制备47-48
  • 4.2.2 结果分析48-56
  • 4.2.3 小结56-57
  • 4.3 不同长径比 SiO_2包覆金纳米棒添加到阳极缓冲层和活性层界面的研究57-63
  • 4.3.1 器件制备57
  • 4.3.2 结果分析57-63
  • 4.3.3 小结63
  • 4.4 本章小结63-6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5-67
  • 参考文献67-71
  • 致谢71-73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7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卟啉类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杨新国,孙景志,汪茫,陈红征,黄骥

高定向石墨表面金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线的研究    侯士敏,陶成钢,刘虹雯,赵兴钰,刘惟敏,薛增泉

有机染料敏化TiO_2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郑敏;陈一胜;

新型席夫碱配合物的合成和双光子性质研究    吴杰颖,张居舟,施鹏飞,周虹屏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近况    赵文甲;司晶星;

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陈少杰;张教强;郭银明;

电子纸技术及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展望    李路海;蒲嘉陵;滕枫;黄蓓青;吴倜;王铭;贾志梅;

纳米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张瑞鹏;

硫化镉纳米晶与聚合物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瑞鹏;

染料敏化纳米晶TiO_2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郝三存,吴季怀,黄昀昉,范乐庆

LB薄膜技术在尖端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柯善明;刘来君;唐波;樊慧庆;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杨宏训;黄妙良;韩鹏;姜奇伟;吴子豹;吴季怀;

硬脂酸单层LB膜上化学沉积银膜的研究    刘恒权;姚素微;班春梅;余碧涛;张卫国;王宏智;

金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和表征及其掺杂玻璃三阶非线性研究进展    洪俊;聂秋华;王公平;徐键;戴世勋;

树枝状8-羟基喹啉锌的合成和荧光性能研究    管建军;强西怀;马茶;申亮;

高分子纳米LB膜的制备及其光刻性能研究    曾国良;李铁生;许文俭;张素华;王筠;赵娜;吴养洁;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光阳极薄膜的研究进展    郭晓伟;陈改荣;王辉;苗超林;苗郁;曹志民;

Al/CuPc/Cu肖特基气敏二极管制备与特性    刘跃;王东兴;焦兵兵;

若干卟啉配合物敏化纳米TiO_2电极的光电性质研究    曾锦萍;黄浩;刘万云;王常清;梅光泉;应惠芳;

导电聚合物对纳米半导体的光致发光的增强效应及其机理    周剑章;席燕燕;郭洪辉;林仲华;

复合纳米薄膜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    程广贵

基于DPV的蓝色和白色有机发光器件及其效率滚降研究    张天瑜

二维纺锤形生色团分子的合成与光学材料的制备    张晓龙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改善研究    刘国强

四氧化三铁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张丹丹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锌配合物光电特性和铱配合物磷光敏化及光电特性研究    韩强

蓝色发光材料C-9芴联蒽衍生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王静

基于卟啉和硼氟荧光染料的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陈玉婷

电子活性基团修饰的酞菁类化合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光谱性质    董帅

杂环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    陈鑫

纳米金修饰电极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魏笑晗

侧基横挂偶极单元的液晶聚对苯撑乙炔的合成及性质表征    王方文

非共轭D-A和A-D-A型吡啶甲酸衍生物及其环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梁爱辉

聚合物光伏器件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柔性对电极的制备与研究    黄辉

(5,8-喹啉撑乙烯)与(2-甲氧基-5-辛氧基对苯撑乙烯)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研究    张娟娟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4-羟基香豆素绿色生产工艺研究    阮明波

电极修饰对聚合物光伏电池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田慧

吡啶基咪唑啉酮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能研究    张珊珊

二氧化钛改性及其性能研究    王钦清

光诱导电子转移理论及其在分子开关上的应用进展    彭必先,林童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任斌;赖树明;陈卫;黄河;

高效有机太阳能电池    钱伯章;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低成本性能卓越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周洪英;

最轻薄有机太阳能电池问世    

最薄最轻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钱伯章;

德国企业创立了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世界新高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进展    贺素姣;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近期进展(上)    刘佩华,田禾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近期进展(下)    刘佩华,田禾

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    范斌;田清勇;白华;

可挠式有机太阳能电池之发展技术    陳隆建;陳正強;李宜璇;

卟啉、酞菁类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艳;曾庆华;张宪玺;姜建壮;

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

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

化学改性氧化石墨烯作为有机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层    张坚;杨栋;周玲玉;陈令成;赵斌;李灿;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相干电荷和能量转移    赵仪;

有机太阳能电池用的二维窄带隙聚合物研究    唐卫华;海杰峰;朱恩伟;卞临沂;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子过程的理论模拟    易院平;韩广超;沈星星;

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马廷丽;

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记者 顾钢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 毛黎

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瓶颈    本报驻美国记者 田学科

控制电子自旋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刘霞

叠层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接近商用    记者 邰举

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    蔡佳

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增效50%    华凌

2007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七)    本版编辑张浩 郑晓春 邓国庆 毛黎 何屹 顾钢 何永晋

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获重大进展    记者 马悍德

青海有机太阳能电池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记者 贾明

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于伟利

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    乔芬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    陈向东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学模型与数值研究    马朝柱

有机太阳能电池界面过程的研究    陈丽佳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    黄江

基于微结构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    王艳辉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金属/有机界面物理过程的唯象研究    杨文超

基于咔唑的新型共轭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质研究    陈木青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理论模拟及旋涂/静电喷雾法制备    赵新彦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修饰的研究    史绍华

基于三元体系混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范学东

银纳米颗粒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周子游

利用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的研究    乔琳芳

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刘峰

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研究    苏梦蟾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数值研究    邢宏伟

有机太阳能电池制作和特性研究    景广华

基于溶液法的无铟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何培

基于酞菁类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杨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