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溪洛渡水电旅游的文化植入探索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9:00
热度:

溪洛渡水电旅游的文化植入探索【摘要】:我国是水电资源大国,拥有众多的世界级水电工程,但水电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时至今日,我国的水电旅游还处在“一枝独秀”的

【摘要】:我国是水电资源大国,拥有众多的世界级水电工程,但水电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开发利用。时至今日,我国的水电旅游还处在“一枝独秀”的状态,随着溪洛渡水电站的建成,这一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的水电站作为我国水电旅游新的引爆点将呼之欲出。 水电工程作为单独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有限,只有将其放在工程所在地这一大环境中,依托当地资源条件,才能发挥其带动作用。溪洛渡水电旅游还处在初级开发阶段,可塑性强。本文以文化植入作为切入点,借鉴了其他领域的文化植入体系构建,对溪洛渡水电旅游的文化植入进行探索,试图为溪洛渡水电旅游的开发开辟一条增加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道路。 文章首先对溪洛渡水电旅游进行了基础研究,分析了溪洛渡水电旅游发展现状及溪洛渡水电旅游文化植入的必要性。其次,对溪洛渡水电旅游的文化植入体系进行构建并对溪洛渡水电旅游文化植入进行实例分析。文章从植入主体、植入客体和植入模式三个方面构建文化植入体系。植入主体是旅游基本要素和旅游发展要素,植入客体是自有文化体系与目标文化体系共同构成的水电旅游文化体系,植入模式分为隐性植入与显性植入;并从自有文化体系与目标文化体系两方面分析溪洛渡水电旅游的文化体系。最后,以旅游基本要素、旅游发展要素为主体探析了溪洛渡水电旅游文化植入的方法途径,以期文化能深度植入水电旅游,增强水电旅游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水电旅游 文化植入 溪洛渡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7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综述9-13
  • 1.2.1 国内外水电旅游研究综述9-12
  • 1.2.2 文化植入研究综述12-13
  • 1.2.3 研究述评13
  • 1.3 研究意义13-14
  • 1.3.1 理论意义13-14
  • 1.3.2 现实意义14
  • 1.4 论文框架14-15
  • 1.5 研究方案15-17
  • 1.5.1 研究方法15-16
  • 1.5.2 技术路线16-17
  • 2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17-21
  • 2.1 核心概念界定17-18
  • 2.1.1 水电旅游17
  • 2.1.2 文化植入17-18
  • 2.2 理论依据18-21
  • 2.2.1 流域经济学理论18-19
  • 2.2.2 产业融合理论19-20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20-21
  • 3 溪洛渡水电旅游发展现状及文化植入必要性分析21-32
  • 3.1 溪洛渡水电站基本概况21-22
  • 3.2 溪洛渡水电旅游的发展现状22-25
  • 3.3 溪洛渡水电旅游的开发难点25-27
  • 3.3.1 电站所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5
  • 3.3.2 水电旅游开发建设滞后25-26
  • 3.3.3 生态环境较为脆弱26
  • 3.3.4 水电、湖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26-27
  • 3.4 溪洛渡水电旅游文化植入的必要性分析27-32
  • 3.4.1 国家政策分析27
  • 3.4.2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分析27-29
  • 3.4.3 溪洛渡水电旅游区文化现状分析29-32
  • 4 溪洛渡水电旅游的文化植入体系构建及实例分析32-47
  • 4.1 溪洛渡水电旅游的文化植入体系构建32-35
  • 4.1.1 植入主体32-33
  • 4.1.2 植入客体33-34
  • 4.1.3 植入模式34-35
  • 4.2 溪洛渡水电旅游文化体系分析35-40
  • 4.2.1 溪洛渡水电旅游自有文化体系35-38
  • 4.2.2 溪洛渡水电旅游目标文化体系38-40
  • 4.3 溪洛渡水电旅游的文化植入方法探析40-47
  • 4.3.1 文化植入旅游基本要素41-44
  • 4.3.2 文化植入旅游发展要素44-47
  • 5 结论及展望47-49
  • 5.1 研究结论47-48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53-54
  • 致谢5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水电开发对生态脆弱区旅游发展影响分析——以云南怒江为例    包广静;杨子生;

近二十年来民族地区旅游研究综述    刘安全;

将民族文化植入产品设计中    王意;

文化·特色·可持续发展——宜昌创建国际水电旅游名城的思考    曾曼琼;

彰显三峡巴楚灵气 凸现旅游文化特色——对建设水电旅游名城的思考    秦诗华;

城市新区设计中的文化植入    洪再生;丁灵鸽;孙易;

抓溪洛渡电站建设机遇 精心打造“山城、水电、园林、湖滨旅游”城市——永善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孔荣华,肖本敏

论“将宜昌三峡创建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覃道明;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水利旅游开发初探    黄权生;罗美洁;

县辖市总体规划中的文化植入体系构建    盛明洁;

对我国水库后靠移民参与库区旅游业的思考    王洁;黄华;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探究    刘栋;万力;

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    陈柳钦;

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    孙永波;王道平;

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戴双兴

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    陈柳钦;

休闲产业促进城乡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    弓志刚;杨琛丽;罗亚运;

中国区域信息化差异的实证研究    胡晓鹏

区域差距与区域信息化:一体化互动关系    胡晓鹏

近二十年(1989—2009)昌都研究综述    梁艳;

西藏昌都伊斯兰教的传承与发展调查    敏文杰;

特大城市水资源旅游空间布局研究——以南京为例    李辉;洪静;

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    张风;

企业技术融合模式及模式选择的维度探究    李平;杨凤鲜;许广永;

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理论、模式与路径    张祖群;刘晓希;贾彤;王波;

试论英语教学美育实践    刘小祎;

新常态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分析    梁学成;齐花;

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    单元媛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孙康慧

我国三网融合上下游产业有效竞争关系研究    沈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杜开林

融合媒体的受众采纳行为研究    刘强

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研究    赵霞

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的选择研究    郭俊华

横向产业理论研究    林民盾

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分析与投资价值研究    蒋士杰

模块化体系中的产业链整合研究    任红波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异化策略    李敏

怒江水电开发对当地人地关系的影响研究    丁磊

滇西北硕多岗河流域水电开发与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关系研究    李曼焘

产业边界视角下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文姝曼

基于信息化的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及优化路径研究    黄建杰

贵州乡村旅游的民族特色开发研究    罗琳

基于SWOT方法的黑山谷景区发展策略研究    唐为亮

三网融合下我国通信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戴俊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    陆蓓

产业融合的经济绩效    王德波

水利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刘静江;胡银花;

景区边缘型乡村旅游发展理论探究    龙茂兴;罗进;

把宜昌建成“东方日内瓦”    

对城市特色的思考    胡理琛

弘扬历史文化 塑造城市特色    扈万泰;严爱琼;

城市文化复兴与规划变革    仇保兴;

基于城市设计的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以安徽六安市佛子岭城镇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为例    邹鹃彪;吴强;

城市规划诠释城市文化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探讨    周劲松;张秀芹;何邕健;

根植地域传统文化凸显岭南水乡特色——南沙饮食城城市设计构思    许自力;郭祥;张小星;施瑛;潘莹;

“特质城市遗产”的保护——以上海市提篮桥历史文化风貌区为例    张艳华;卫明;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年)    

声音    孙达;

把准旅游脉 经济发展快    江金骐;

试论洛阳旅游的名牌之路    程玮

发展三峡文化产业的对策研究    余学新;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包训文;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文化产业战略分析    徐海峰;梅强;

阿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蔡海斌;胡波;

提案唱响闽西“红色旅游”    秋枫;

海南省万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梁好国;邢诒兑;

浅谈界首市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王海涛;

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戴福发;

打破融资瓶颈 推进海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吉洪;

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    常慧娟;

弘扬贵州精神,打造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强省    梁朝文;

集邮与旅游发展双赢——第十四届南京集邮文化节《集邮与旅游》学术论坛综述    任黎秀;

湖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星明;

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及模式研究    宋竹芳;

旅游品位的提升:发挥旅游与文化娱乐的集成效应    刘华初;

打造罗城旅游品牌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郭世松;

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邵琪伟

推进旅游文化产业科学发展    本报评论员

打造全省旅游文化产业龙头文教科研基地    李昱甫 记者  帅弋

打造世界旅游精品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    本报记者  李勇

金融支持丽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调查    张世雄和呈文 李新毅

巩固现有基础 寻求新的突破 做大做强做精我市旅游产业    董柏生

驻邯郸市省政协委员考察我市旅游文化产业    记者 李宇

真抓实干做强旅游产业    记者 李宇 实习生 申志印

青川两省区域旅游协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展示旅游形象的文化工程    本报记者 包塔拉

一山一水一圣人    尹柱角

云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朱永琦

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实力研究    索虹

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探讨    马悦

湖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五大指标评价分析    刘月文

辽宁海洋与内陆旅游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    郭瑾

山西红色旅游的发展研究    郝英

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园区现状分析    张倩

产业融合理论下的旅游文化产业业态模式研究    魏红妮

旅游文化产业园的地方文脉研究    陈超

我国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路径、模式及开发效应研究    宋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