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4:18
热度: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摘要】:本文的中心是在土壤学研究中引入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系统科学角度分析土壤过程,以期深入了解土壤过程的本质

【摘要】:本文的中心是在土壤学研究中引入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系统科学角度分析土壤过程,以期深入了解土壤过程的本质,为进一步研究土壤的具体过程提供新思路。 通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对连续秸秆还田土壤N转化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在描述土壤系统方面:根据系统状态参数概念,将描述土壤系统的参数划分为微观变量、中观变量和宏观变量三类。土壤系统微观变量反映的是土壤内微小子系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体系)的变化情况,中观变量反映了系统整体某一方面的变化,尺度大小与人的观察相当,而宏观变量反映出土壤系统更为综合的状态。同时探讨了不同尺度参数的转化问题。 根据系统熵概念,初步建立了土壤系统熵概念系列。对于土壤个体系统的结构熵,可以参照熵的统计物理学方法建立,用土壤个体的特征土层数定义土壤个体结构熵S_s=-sum from i=1 to n (α_i/A ln α_i/A);对于表层土壤的结构熵S_a,定义为:S_a=-sum from i=1 to n (ρ_i ln F_i);对于土壤景观系统的结构熵S_l,定义为:S_l=(-sum from (κ_i ln K_i))×(-sum from (α_i ln α_i)×β;对于土壤系统的演化熵S_d,定义为:S_d=integral from (dM/P);对于土壤过程的结构熵S_p,计算方法为:S_p=-ln(n)×ln(m)×ρ。 依据系统过程的层次性原理,结合农田土壤N供应过程的实际,将农田土壤N供应过程分为3个级别。这对于解决土壤N过程研究中存在的跨层次现象,不同层次间结果和理论转化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在分析土壤系统演化方面:分析了土壤系统演化过程的空间序、时间序和功能序的具体内容;分析了土壤过程序因子、序参量、序因子竞争;分析了土壤母质转化为土壤的过程中,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 提出土壤系统处于近平衡态、土壤系统并非耗散结构的观点,并提出了土壤系统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利用具体实验数据,初步分析了土壤N转化过程的系统性。 在土壤N过程的控制方面:初步分析了土壤过程的系统控制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利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调控集约化经营农田土壤N过程的主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S153
【目录】:
  • 摘要5-6
  • 目录6-7
  • 引言7-9
  • 第1章 土壤过程的系统特性9-42
  • 1.1 土壤过程的结构与功能9-21
  • 1.2 土壤过程的稳定与演化21-34
  • 1.3 土壤过程的系统控制34-42
  • 第2章 材料与研究方法42-45
  • 2.1 试验地的农作管理42
  • 2.2 试验地基本性质42-43
  • 2.3 土壤N转化过程实地监测43
  • 2.4 数据处理43-45
  • 第3章 田间土壤氮素转化过程的系统分析45-51
  • 3.1 土壤氮素净矿化45-47
  • 3.2 土壤微生物量及其活性47-49
  • 3.3 土体无机N储量49-51
  • 第4章 集约经营下农田土壤供氮过程的系统调控51-56
  • 研究结果56-58
  • 今后工作与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1
  • 致谢61-62
  • 跋:关于系统科学在土壤学及资源环境科学中运用情况的说明62-66
  • 作者简介66-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微藻及其碳酸酐酶对石灰岩土壤系统中钙元素迁移的驱动作用实验研究    李为;曾宪东;栗茂腾;周蓬蓬;余龙江;

不同土壤质地条件下麦秸、铅对镉在水稻-土壤系统中迁移的影响    陈京都;刘萌;顾海燕;戴其根;仲晓春;林忠成;张洪程;

自然界最基本循环和微生物农业    曹志强;

氮、磷和水分供给对羊草枯叶分解质量的影响    黄菊莹;余海龙;袁志友;李凌浩;

模拟酸雨对亚热带阔叶树苗土壤呼吸的影响    刘源月;江洪;李雅红;原焕英;

滦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开发与验证    王刚;严登华;张诚;贾仰文;王凌河;金鑫;

    

    

    

    

地下储油罐点源污染的工程修复技术    李洪;黄国强;姜斌;李鑫钢;

人工红树林土壤有机质及酸度的初步研究    陈光程;卢昌义;叶勇;李蓉;翁劲;

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组分对大气温室气体贡献的初步研究    曹广民;吴琴;

红松阔叶混交林凋落物-土壤动物-土壤系统中Ca、Mg、Fe动态分异及土壤动物的作用    宋博;殷秀琴;

生长素对玉米根边界细胞数量和根冠特定基因表达的影响    黄爱缨;G.Ponce;王三根;

不同基因型菜心-土壤系统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的分布特征研究    曾巧云;莫测辉;蔡全英;吴启堂;

不同基因型菜心-土壤系统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已基)酯的分布特征研究    曾巧云;莫测辉;

中国海南岛滨海木麻黄林植物-土壤系统的微量元素相关性研究    刘强;毕华;黄澜;彭少麟;沈承德;

农田土壤养分动态的知识模型    何兴兵;赵悦;黄丰;田兴军;

第四章 土壤发生学的发展和未来方向    张甘霖;

中国农业的根本大计    本报记者 陈建萍

探寻植物营养奥秘的张福锁    王健梅

沪郊农田土壤有效硅的含量与水稻施硅效应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供稿

提高土壤质量 发展现代农业    记者 宋梅瑛

竹子对减缓气候变暖的作用超过林木    通讯员 陈胜伟记者 叶辉

改良中低产土壤    本报记者 王子阳

长效碳铵可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本报记者 郁红

健全配方队伍 完善推广网络    本报记者 陈四化

节水新武器——微重力滴灌    

重力滴灌    公炀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    李贵桐

~(60)Co+~(95)Zr在生态环境中的行为动力学    赵希岳

岩溶土壤系统中生物作用及有机碳转移对于CaCO_3-CO_2-H_2O体系的调节与控制    曹建华

生态土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及氮循环过程研究    王延华

洞穴滴水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过程的联系    班凤梅

蚯蚓活动对农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研究    于建光

土壤生态退化与生物修复的生态适应性研究    杨万勤

污染环境中~(95)Zr和耐辐射奇球菌的研究    刘立丽

芦苇及其根围微生物对石油污染响应的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    聂明

土壤系统的新模型及其应用    李鹏飞

净月潭不同森林—土壤系统类型氧释放功能对比研究    姚艳玲

复合土壤胶结料的性能试验、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    刘强

转Bt基因棉花和水稻Cry1Ac杀虫蛋白在不同环境中的消长动态    李云河

水氮耦合对蔬菜—土壤系统中硝酸盐积累规律的影响    马雪姣

稻田土壤微生物量与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    李侃

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高寒草地CO_2、CH_4排放特征研究    孔郑

免耕与常规耕作下旱田CH_4、N_2O和CO_2排放比较研究    隋延婷

海南岛东部滨海砂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效应的比较研究    高静

桉树青枯病生物防治研究    杨凤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