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阿伦·奈斯深层生态视域下伊恩·麦克尤恩《太阳能》解读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4:07
热度:

阿伦·奈斯深层生态视域下伊恩·麦克尤恩《太阳能》解读【摘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暴力、空无感为时下人类困惑中显著的四类。英国国民作家兼布克奖获得者伊恩·麦克尤恩2010年作品《太

【摘要】: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暴力、空无感为时下人类困惑中显著的四类。英国国民作家兼布克奖获得者伊恩·麦克尤恩2010年作品《太阳能》以备受争议的全球气候变暖为背景,挑战全新写作方式,将科技书写融入文学作品。伊恩被认为是继菲利浦·罗斯之后最频繁、最喜爱被学者研究的作家之一。同年,伊恩获得波灵格大众伍德豪斯奖,《太阳能》入榜纽约时报最畅销书单。 小说《太阳能》涉及通奸、冷漠、性别歧视、暴力以及贪婪等人性话题,读者阅读时常伴有窒息感。而这些话题正是导致小说人物混乱身份的罪魁祸首,书中气候变化问题亦无法得以解决。本论文旨在通过阿伦·奈斯创建的深层生态视角阅读《太阳能》,以期提供研究伊恩·麦克尤恩著作新视角。 论文分为五个篇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伊恩·麦克尤恩生平及其作品《太阳能》故事梗概,并分析该小说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研究生态和文学之间关系,并探讨生态与文学的跨学科发展。一些专家学者认为生态批评从深层生态哲学思想中汲取营养并成为环境运动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三章详细阐述本论文理论基础,即由阿伦·奈斯于1973年创立的深层生态,并区分浅层生态和深层生态主要特征。基于前人研究,本论文提出一种深层生态的阐释:深层生态是一种理论,含有两个准则——生态自我实现(自然中所有参与者的内在价值实现)以及生物中心平等(每位参与者平等享有实现自我内在价值权利);该理论希冀在此两项准则指导下唤醒人类在自然中的身份意识,或者说寻求人类在自然整体中合适的位置,以呼吁人类自觉地行动。 第四章分析小说中所反映的生态危机并询问深层原因。本章运用文本细读法和案例分析法,以深层生态为理论基础阐释小说《太阳能》。此章分析了主人公迈克·彼尔德凄惨童年模糊的身份意识、工作中被异化的身份意识以及婚姻内外与女性相处中被扭曲的身份意识。彼尔德的反生态意识导致了他的悲惨人生。同时,文章呼吁读者关爱主人公之外的他者被扰乱的身份意识。最后分析彼尔德初露端倪的生态意识,这使他踏上构建和谐统一的身份意识之路。 最后一章总结全文并得出结论: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提供了解读伊恩·麦克尤恩小说《太阳能》的新视角,对当下生态危机的应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态危机 深层生态 生态自我实现 生物中心平等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bstract4-6
  • 摘要6-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8
  • 1.1 A Profile of Ian McEwan and His Works10-11
  • 1.2 Plot Summary of Solar by McEwan11-13
  • 1.3 Literature Review on Solar13-18
  • Chapter Two Ecology and Literature18-25
  • 2.1 Ecology at an Early Age: Anthropocentric Approach19
  • 2.2 Ancient Eco-centric Ideology19-21
  • 2.2.1 Animism20
  • 2.2.2 Taoism20-21
  • 2.3 Ecology Entering into the 20thCentury and Beyond: Toward Eco-centric Equality21-22
  • 2.4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of Ecology and Literature22-25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Deep Ecology25-35
  • 3.1 Philosophical Basis for Deep Ecology25-27
  • 3.1.1 Spinoza’s Philosophy25-26
  • 3.1.2 Aldo Leopold’s Land Ethic26-27
  • 3.2 Arne Naess’s Deep Ecology27-35
  • 3.2.1 The Definition of Deep Ecology29-32
  • 3.2.2 Norms of Deep Ecology32-35
  • Chapter Four Textual Analysis based on Deep Ecology35-58
  • 4.1 Michael Beard’s Chaotic Identity in Solar35-45
  • 4.1.1 Blurred Self in the Childhood36-40
  • 4.1.2 Alienated Self in Occupations40-42
  • 4.1.3 Tortured Self in Marital and Extramarital Relationships42-45
  • 4.2 Disturbed Identity of Others45-51
  • 4.2.1 Tarpin’s Scapegoat Image: Class Justice46-47
  • 4.2.2 Furious Women in Beard’s Life: Gender Justice47-48
  • 4.2.3 Beard’s Post-War Wounded Father: Political Justice48-49
  • 4.2.4 Interrupted Physical Nature: Indispensible Part of the Whole49-51
  • 4.3 Michael Beard’s Way to Coherent Identity51-58
  • 4.3.1 Beard’s Unexpected Daughter and Melissa: To Form a Clear Identity in a Family51-54
  • 4.3.2 The Arctic Trip: An Opportunity to Understand Nature54-56
  • 4.3.3 A Train Trip: To Know More abou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ngers56-58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8-60
  • Acknowledgements60-61
  • Bibliography61-65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丛林中的身份与竞争——论吉卜林《丛林之书》的成长主题    高佳;

自然和人性的较量——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日光》    周艺;

当代英国小说的核心主题与研究视角    杨金才;

中国外交向立体化格局的全面发展    马振岗;

伊恩·麦克尤恩研究述评    孙银娣;

西方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自我”浅析    滕学明;周卫红;

伊恩·麦克尤恩的新作和生态批评的未来    格雷格·杰拉德;柯英;

伊恩·麦克尤恩访谈    乔纳森·莫罗;珞珈;

文学研究的生态学转型——2012北京“生态文学研讨会”综述    王晓华;

阿伦·奈斯的深层生态学思想    雷毅;

劳伦斯现代主义小说中自我身份的危机与重构    丁礼明

人的困境与人性的悲哀——论英美文学自然主义的共同主题    许庆红

扭曲的女性自由意识——《野草在歌唱》中玛丽悲剧分析    司君;

蛾与蝶——从女权主义视角看“荡妇”潘金莲和萨拉    郑维;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雷晶;

金钱捕获下未泯的天真——简析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    刘英瑾;安秋萍;

当欲望走到尽头——《嘉莉妹妹》与市场意识形态的诞生    崔扬;

狄金森的死亡情结与美学理念    杜丽霞

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文学特色及对美国黑人文学的贡献    张德文;

尼采哲学视角下的亚哈船长解读    宫玉波;郝运慧;

创造生活的幻觉——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    韦华;

《白鲸》及其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分析    白岸杨;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二元对立的消解    彭朦朦;

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    沈晓红

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    蔡勇庆

山姆·谢泼德戏剧创作中的新现实主义倾向    杜新宇

90年代后美国华裔女性小说研究    董美含

加州底层者之梦    曲鑫

消费主义视域下经典的生成与延存    罗昔明

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    洪娜

异域情调·故国想像·原乡记忆    唐海东

当代澳大利亚土著文学中的身份重塑    杨永春

生态教育思想研究    徐湘荷

印度民族道路之探讨    吴燕

幸福的遥想—及幻天:罗素幸福哲学视域中的《赎罪》    申圆

论《幸运的吉姆》中吉姆·狄克逊的身份危机    苏婧

戴维·洛奇在中国    吴佳娣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视角下德莱塞小说主题探究    廖礼艳

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刘雪花

论福尔斯前期小说中的存在主义“自由”主题    赵颖

多丽丝·莱辛创作中的生态意识探析    单云婷

危机与拯救:戴维·洛奇的小说主题    吴凝眉

岛上的迷途人    王辉娣

英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述评    谢亚群

劳伦斯的“自我”初探    孙履芳

成长的迷误——评麦克尤恩的长篇小说《水泥花园》    张和龙

当代英国小说研究的若干命题    杨金才;

从《虹》窥视劳伦斯的两性观    段文霞;

拉康镜像理论的哲学本相    张一兵

男性气质与性别政治——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家庭制造》    邱枫;

历史小说的原罪和救赎——解析麦克尤恩《赎罪》的元小说结尾    陈榕;

当代英国小说的核心主题与研究视角    杨金才;

中国的劳伦斯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兼论劳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王绍昌

何以赎罪——评麦克尤恩《赎罪》    刘伟;

论麦克尤恩《星期六》中的交往思想    李菊花;

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    余华;

左手黑暗 右手美丽——品读麦克尤恩名作《水泥花园》的黑暗美学艺术    王翔子;

中国伊恩·麦克尤恩研究综述    罗媛;

赎罪如何可能?——评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    丁建宁;

新婚之夜的悲剧——读伊恩·麦克尤恩新作《在切西尔海滩上》    郭国良;蔡婷婷;

宏大而优美的心灵史诗——评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    张和龙;

主体的欲望与迷思——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    舒奇志;

在切瑟尔海滩上    叶红;

麦克尤恩耶城领奖,强烈批评以色列    本报记者 康慨

麦克尤恩的救赎    周志明(教师)

麦克尤恩处女作花开南京大学社    王东

“这不是以色列外交部设的奖”    早报记者 石剑峰

文学巨人在中国遭遇“沉默”    深圳商报记者 刘悠扬

他就是我们自己    黄昱宁

电影和小说之间的《赎罪》    胡续冬

麦克尤恩:经典作家如何面对大众读者    书评人 李杰思郁

罗琳、麦克尤恩、胡赛尼同获大英图书奖    本报记者 王胡

作家该如何组织记忆?    李菊花

伊恩·麦克尤恩主要小说中的伦理困境    沈晓红

历史与当下危机中的伊恩·麦克尤恩小说    胡慧勇

无暇浪漫:伊恩·麦克尤恩的<赎罪>研究    杨阳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的真实    张丽莉

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孤独”    聂玉娟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星期六》中的凝视、反抗和移情    韩玉乾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成长主题研究    杨丽丽

在孤独、困惑和遗憾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赵颖钰

超越“影响的焦虑”—论伊恩·麦克尤恩小说《赎罪》    刘峰

麦克尤恩小说《星期六》中的冲突与困惑    何其方

拒绝遗忘的布里奥妮: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虚构    王倩

伊恩·麦克尤恩小说中的“非常态成长”主题研究    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