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秸秆制乙醇的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3:40
热度:

秸秆制乙醇的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研究【摘要】:秸秆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之一,其物质组成中木质素的缠绕作用和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决定了其必须经过预处理和水解,才能为其制取

【摘要】: 秸秆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生物质能源之一,其物质组成中木质素的缠绕作用和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决定了其必须经过预处理和水解,才能为其制取乙醇铺平道路。利用超临界水溶剂化能力强等性质,可使秸秆中的纤维素与木质素分离并快速溶解和水解,但同时水解产物六碳糖迅速即分解为不能进行乙醇发酵的物质。而在亚临界条件下,六碳糖的分解速率明显下降,有利于六碳糖的积累。由此本论文采用超临界亚临界组合工艺,秸秆首先在超临界水中预处理和水解,使其中的纤维素水解为低聚糖,再经亚临界条件进一步水解为六碳糖,突破了木质纤维素单独超临界水解和单独亚临界水解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木质纤维废物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资源化。 论文研究表明,固液比、反应温度和时间是影响秸秆中主要组分纤维素超临界水解的关键因素,高于而接近临界点的温度和相对较短的时间有利于低聚糖的积累。在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中,选定380℃、16s为纤维素水解的最佳超临界条件,水解产物再在280℃的亚临界条件下继续水解44s可获得最大的六碳糖产率,约为40%。论文揭示了亚临界条件下低聚糖水解与六碳糖分解的反应动力学规律,在280℃至360℃内低聚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比六碳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更大,这是六碳糖得以积累的根本原因。利用动力学研究结果,确定了任一适用温度下低聚糖水解和六碳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获得了六碳糖最大产率及相应最佳反应条件的理论计算方法,这一成果对秸秆等实际木质纤维废物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过程的参数选择和产率预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经过破碎的玉米秸秆与小麦秸秆等实际木质纤维废物通过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其天然木质纤维结构能够得到有效破坏,并能够在超临界阶段发生溶解和水解生成低聚糖,进而在亚临界阶段继续水解并获得可发酵糖。本研究中,在384℃的超临界条件下玉米秸秆反应17s的水解产物与淋洗液的混合液,和小麦秸秆超临界条件下反应19s的水解产物,分别于280℃下反应27s和54s,可分别获得占秸秆可水解组分66.7%和30.7%的可发酵糖,成功实现了木质纤维废物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资源化。 【关键词】:纤维素与秸秆 预处理与水解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 反应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X7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1章 引言11-33
  • 1.1 木质纤维废物及其污染特征13-17
  • 1.1.1 木质纤维废物资源量13-14
  • 1.1.2 木质纤维废物的污染特征14-15
  • 1.1.3 木质纤维废物的物质成分及特性15-17
  • 1.2 秸秆传统预处理与水解技术17-20
  • 1.2.1 酸预处理技术18
  • 1.2.2 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18-19
  • 1.2.3 酸水解技术19
  • 1.2.4 酶水解技术19-20
  • 1.3 秸秆超(亚)临界预处理与水解技术20-23
  • 1.3.1 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过程研究20-21
  • 1.3.2 亚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过程研究21-22
  • 1.3.3 超(亚)临界预处理与水解机理研究22-23
  • 1.4 秸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技术的研究思路与现状23-27
  • 1.4.1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技术的研究思路23-25
  • 1.4.2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技术的研究现状25
  • 1.4.3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技术的相关研究25-26
  • 1.4.4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技术的关键问题26-27
  • 1.5 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27-33
  • 1.5.1 研究意义27-28
  • 1.5.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28-30
  • 1.5.3 技术路线30-33
  • 第2章 纤维素水解为低聚糖的超临界反应规律研究33-56
  • 2.1 试验材料和研究方法34-41
  • 2.1.1 试验材料与化学试剂34
  • 2.1.2 纤维素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系统34-35
  • 2.1.3 原料与水解产物分析方法35-40
  • 2.1.4 试验设计40-41
  • 2.2 固液比对低聚糖与六碳糖产率的影响41-43
  • 2.2.1 固液比对纤维素水解产物影响的试验研究41-42
  • 2.2.2 固液比对纤维素溶解与水解过程的影响分析42-43
  • 2.3 超临界反应温度对低聚糖和六碳糖产率的影响43-46
  • 2.3.1 反应温度对纤维素溶解和水解的影响规律43-45
  • 2.3.2 超临界反应温度对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45-46
  • 2.4 超临界反应时间对低聚糖产率的影响46-49
  • 2.4.1 反应时间对纤维素溶解和液化的影响规律46-47
  • 2.4.2 超临界反应时间对纤维素水解产物的影响规律47-49
  • 2.5 最佳超临界条件与最大低聚糖产率49-51
  • 2.6 纤维素超临界水解反应动力学分析51-54
  • 2.7 本章小结54-56
  • 第3章 纤维素超临界亚临界组合技术试验研究56-74
  •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56-58
  • 3.1.1 试验材料与化学试剂56-57
  • 3.1.2 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系统57
  • 3.1.3 原料与水解产物分析方法57-58
  • 3.1.4 试验设计58
  • 3.2 纤维素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超临界阶段研究58-63
  • 3.2.1 纤维素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超临界阶段试验方案58-60
  • 3.2.2 纤维素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超临界阶段产物分析60-63
  • 3.3 纤维素组合预处理与水解亚临界阶段研究63-70
  • 3.3.1 低聚糖与六碳糖转化率随亚临界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63-67
  • 3.3.2 六碳糖转化率随亚临界反应温度的变化规律67-68
  • 3.3.3 低聚糖各组分随反应时间的变化68-70
  • 3.4 纤维素超临界亚临界组合工艺的质量平衡分析70-72
  • 3.4.1 原料纤维素的元素分析70
  • 3.4.2 纤维素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液态产物的元素分析70-71
  • 3.4.3 纤维素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过程质量平衡分析71-72
  • 3.5 本章小结72-74
  • 第4章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与六碳糖分解动力学研究74-90
  • 4.1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与六碳糖分解反应速率方程74-75
  • 4.2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动力学研究75-82
  • 4.2.1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研究75-80
  • 4.2.2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80-82
  • 4.3 亚临界条件六碳糖分解动力学研究82-84
  • 4.3.1 亚临界条件六碳糖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研究82-83
  • 4.3.2 亚临界条件六碳糖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83-84
  • 4.4 亚临界条件低聚糖水解与六碳糖分解动力学对比研究84-86
  • 4.5 六碳糖最大产率的理论计算86-88
  • 4.6 本章小结88-90
  • 第5章 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90-108
  • 5.1 试验材料和方法90-92
  • 5.1.1 试验材料与化学试剂90-91
  • 5.1.2 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系统91
  • 5.1.3 秸秆原料与水解产物分析方法91
  • 5.1.4 试验设计91-92
  • 5.2 秸秆原料物质组成分析92-93
  • 5.3 玉米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93-100
  • 5.3.1 玉米秸秆淋洗前处理93-94
  • 5.3.2 固液比对玉米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94-95
  • 5.3.3 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95-97
  • 5.3.4 反应时间对玉米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97-98
  • 5.3.5 玉米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的最佳反应条件98-100
  • 5.4 小麦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100-106
  • 5.4.1 小麦秸秆淋洗前处理100
  • 5.4.2 固液比对小麦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100-101
  • 5.4.3 反应温度对小麦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101-103
  • 5.4.4 反应时间对小麦秸秆超临界水解的影响103-104
  • 5.4.5 小麦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的最佳反应条件104-106
  • 5.5 本章小结106-108
  • 第6章 秸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研究108-129
  • 6.1 试验材料和方法108-110
  • 6.1.1 试验材料与化学试剂108-109
  • 6.1.2 秸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系统109
  • 6.1.3 秸秆原料与水解产物分析方法109
  • 6.1.4 试验设计109-110
  • 6.2 玉米秸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110-118
  • 6.2.1 玉米秸秆淋洗前处理110
  • 6.2.2 玉米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超临界阶段研究110-114
  • 6.2.3 玉米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亚临界阶段研究114-118
  • 6.2.4 玉米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最大可发酵糖产率分析118
  • 6.3 小麦秸秆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试验研究118-127
  • 6.3.1 小麦秸秆淋洗前处理118-119
  • 6.3.2 小麦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超临界阶段研究119-123
  • 6.3.3 小麦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亚临界阶段研究123-126
  • 6.3.4 小麦秸秆组合预处理与水解最大六碳糖产率分析126-127
  • 6.4 本章小结127-129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129-132
  • 7.1 结论129-130
  • 7.2 建议130-132
  • 参考文献132-139
  • 致谢139-140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140-14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利用秸秆制备燃料乙醇的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张伟;林燕;刘妍;华鑫怡;李春杰;孔海南;

木质纤维素超声超临界二氧化碳预处理及其对水解效果的影响    罗鹏

液相色谱法对糖类的测定    胡长平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综述    张亮;伍小兵;翟井振;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水解糖化效果的影响    刘娇;宋公明;马丽娟;薛冬桦;

色谱法在糖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    王静,王睛,向文胜

生物质制取液体燃料技术发展趋势与分析    郑冀鲁,朱锡锋,郭庆祥,朱清时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超低酸水解试验及产物分析研究    王树荣;庄新姝;骆仲泱;岑可法;

纤维素在超临界水中的催化气化制氢研究    关宇;裴爱霞;郭烈锦;

用超临界水技术处理固体废弃物的发展现状    杜皓明;欧志阳;

超临界水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康锋,吕惠生,张敏华

超临界水在降解废弃物及资源化中的应用    葛红光,甄宝勤,郭小华,赵思珍,陈开勋

生物质连续裂解能源转化工艺与装置实验研究    施建军;鲍巍涛;

休哈塔假丝酵母发酵木糖产乙醇的研究    周逢云;汤斌;张庆庆;陈阿娜;翟光雯;陈中碧;

稻草秸秆预处理实验研究    叶生梅;

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途径探讨    李东升;周为华;朱新开;李春燕;郭文善;

阜阳市发展低碳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黄梦来;

金属离子对纤维素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程旺开;

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流程·发酵原料及其产物测试分析    郝元元;刘荣厚;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综述    张亮;伍小兵;翟井振;

玉米秸粉微生物固体发酵饲料的研究    王兴华;邢会霞;任丽萍;

江苏省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现状及其未来市场需求展望    王杨;赵言文;卢婧;

离子束辐照技术在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关键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李淼;吴跃进;余增亮;俞汉青;吴李君;姚建铭;花日茂;汤锋;邱志芳;宋立言;韦朝阳;骆永明;赵其国;

秸秆、蓝藻和餐厨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探讨    翟志军;李俊;陈祥松;吴金勇;姚建铭;

生物质水热液化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曾其良;王述洋;李二平;

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偲;钟世霞;

高含水率秸秆冷压成型工艺研究    郭会娟;王春晓;

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影响因素探讨    庞小平;牛明芬;王赛月;王昊;

抗菌纤维素/壳聚糖衍生物复合共混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张林;杨立邦;隋淑英;董朝红;路平;

秸秆综合利用零排放工艺    熊莲;黄超;陈新德;马隆隆;陈勇;

麦草蒸汽爆破预提取聚戊糖对碱法制浆性能影响的研究    周敏;冯文英;

竹材蒸煮同步除硅工艺的初步探索    宋顺喜;张美云;李佩燚;赵琳;

绿色新能源铝/水基燃料燃烧特性研究和绿色生物质材料的制备    韩咚林

木质素及其模型物在不同热化学环境下的解构    刘江燕

纸浆污泥纤维素酶水解糖化与增效工艺及机理的研究    吕健

竹材液化、树脂化反应动力学及其生成物的性能    傅深渊

LF废渣硫赋存相及亚临界水浸出去硫研究    何环宇

纤维素在高温高压溶剂中的降解研究    包桂蓉

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李林杰

柑橘果胶多糖可控性降解和寡糖片段的分离分析及其活性研究    李健军

利用两种大型海藻制备生物能源的探索研究    冯大伟

嗜热真菌纤维二糖水解酶(CBHⅠ、CBHⅡ)和内切葡聚糖酶(EGⅠ)的分子改造    王秀娟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构建高活性纤维素酶基因工程菌    潘海波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生物质油的实验研究    胡兴涛

玉米秸秆预处理及对发酵产氢效果影响研究    曾召刚

竹材树脂化的基础研究    栾复友

NBT陶瓷粉体的水热合成及其形貌影响因素的研究    鲁统雷

刺松藻(Codium fragile (Suringar) Hariot)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表征及其抗凝活性研究    嵇国利

海萝藻(Gloiopeltis furcata)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结构研究    胡艳南

木糖发酵菌种的筛选及利用玉米秸秆产乙醇工艺的研究    王罗琳

秸秆生物发酵对日光温室辣椒越冬栽培的影响    付乃旭

Fenton法处理腈纶废水技术研究    李勇

玉米秸秆酸水解制糖新工艺    王欢;郭瓦力;王洪发;孙素荣;张建军;

玉米芯纤维素、半纤维素分离及水解成可发酵性糖初步研究    易守连;潘丽军;杨培周;高星星;

利用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制备木糖醇的研究    朱泮民;杜玲枝;

花生壳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范鹏程;田静;黄静美;雷文泉;邱会东;

玉米秸秆水解的酶法与稀酸法比较    黄爱玲;周美华;

木质纤维素乙醇的新进展    谢敬;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植物纤维素性质的影响    陈育如,夏黎明,岑沛霖,欧阳平凯

压缩CO_2中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实验研究    李志义;孟庭宇;刘学武;王轶;胡大鹏;

超/亚临界水两步法水解玉米秸秆制备还原糖    刘慧屏;银建中;徐刚;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吐温-80/酶水解的影响    刘伟;庞浩;计红果;廖兵;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模拟方法研究    银建中

作物秸秆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刘保平

废弃植物纤维水解的研究    杨小寒

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试验研究    任天宝

木聚糖酶强化纤维素酶对植物纤维的水解    周振

超/亚临界水两步法水解生物质制取还原糖    刘慧屏

京郊作物秸杆的利用现状    朱姝青

辐射棉纤维素对硝化纤维素性能的影响    宫宁瑞,刘继华,常德华,王继勋,梁勇

苯酚的超临界水氧化试验    鞠美庭,汲奕君,孟庆堂

聚丙烯的热分解与超临界水分解对比实验研究    孟令辉,黄玉东,张妍,梁志华

造纸环保新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法    钱学仁,于钢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硝基苯废水研究    赵朝成,赵东风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    王丽宏,张立峰

兴安落叶松木材超临界乙醇萃取研究    钱学仁,李坚

玉米秸秆水解的酶法与稀酸法比较    黄爱玲;周美华;

煤的水蒸气等离子体气化初步研究    何孝军,孙天军,邱介山,赵宗彬,周颖,郭淑红,马腾才

麦秸分级预处理物料的热解过程研究    杨昌炎;姚建中;杨学民;林伟刚;

阴极电泳与电镀组合工艺    裔丕喜;

空气潜孔锤与气举反循环钻进组合工艺在水文水井钻探中的应用    赵鸿杰;孙智杰;

生物-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研究    徐丽娜;赵华章;叶正芳;倪晋仁;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组合工艺试验研究    向速林;

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处理的新工艺研究    邓香平;吴永明;万金保;熊继海;王顺发;

生物接触氧化—过滤分离组合工艺处理城市污水    李璐;余太平;

2-萘酚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易德莲;官章伟;周建锋;欧阳兆辉;陶新;伍林;

增产对二甲苯的芳烃组合工艺    杨卫胜;孔德金;谢在库;

ABR-一体化氧化沟组合工艺处理高浓度印染废水    周华;

玉米秸秆超临界预处理与水解    阳金龙;赵岩;陆文静;王洪涛;

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    唐凯峰;郭淑琴;姜喆;

化学起爆的动力学过程研究    许学忠;郝保田;武山;裴明敬;

凝集态水对psVOCs氧化的影响—水相异戊二烯和OH自由基反应动力学与机理研究    黄道;张璇;陈忠明;赵岳;申晓莉;

胺催化聚硫-丙烯酸酯“点击”反应的动力学研究    周柏杰;申明霞;王庆军;陈庆民;

N,N-双-(β-叠氮乙基)甲胺盐酸盐合成反应动力学    孙甜甜;厉刚;

一体式活性炭—微滤组合工艺在低温条件下除污效能研究    马聪;于水利;张林燕;

甲醇在CHA纳米笼吸附和反应动力学的原位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徐舒涛;张维萍;刘宪春;韩秀文;包信和;

鼠李糖脂淋洗-活性炭选择吸附组合工艺修复HCB污染土壤的研究    万金忠;柴丽娜;陆晓华;林玉锁;张胜田;王琳玲;

选择素/配体相互作用的二维反应动力学    龙勉;黄俊;陈娟;Cheng Zhu;

氮气稀释收集测定卷烟主流烟气氮氧化物    吴达;顾文博;谢雯燕;

单乙醇胶脱硫与酸性气体制酸的组合工艺    焦玉杰 要步轩

电吸附组合工艺开辟污水回用新途径    王永军

国际专家热评太仓农村环保    徐允上

重油加工技术实现新突破    苏焕琳

九江石化“两条龙”创效近三亿    特约记者 苏焕琳

污水回用新工艺凸显双重效益    王永军

“超临界水”冷却核电站技术受关注    陶义

镇海炼化:首创溶脱组合工艺扬威高含硫原油加工    陆明

九江石化“两条龙”促企业扭亏    苏焕琳 彭波

九江石化:两大攻关项目扭转企业亏损    特约记者 苏焕琳

秸秆制乙醇的超临界亚临界组合预处理与水解研究    赵岩

基于超临界水热解氧化的有机物资源化研究    衣宝葵

电站锅炉管氧化层在溶氧超临界水中生长机理的研究    张乃强

高纯度气体二氧化氯生成反应动力学及其对微生物的杀菌研究    晋日亚

藻与苯酚的超临界水气化过程与机理    关清卿

有机废水同步脱硫脱氮组合工艺运行特性及关键影响因素    刘春爽

电催化—生物氧化组合工艺构建及处理除草剂废水研究    魏金枝

渣油加氢—催化裂化组合工艺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    许先焜

氧负离子(O~-)与若干有机小分子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于锋

复杂反应系统分子尺度反应动力学研究    石铭亮

生物沸石反应器处理微污染原水技术研究    王超

缺氧—浸没式好氧膜生物反应器(A-SOMBR)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汤贵兰

电极生物膜组合工艺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周欲飞

ABR-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    李军幸

物化与生物组合工艺及其在印染废水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周长玖

人工湿地技术在北京郊区中学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阮晶晶

两级厌氧—好氧—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处理金霉素废水的试验研究    何永淼

O_3-BAC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周凌云

一种新型两段式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张栋华

以浮沉池为核心的净水组合工艺处理引黄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