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一类华南锋前暖区暴雨β中尺度系统环境特征的分析研究

关注热度:106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夏茹娣 赵思雄 孙建华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对2005年6月一次引发珠江(西江)流域致洪暴雨的环流特征和影响系统,尤其是β中尺度系统的环境场进行了研究。这次暴雨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征,涉及到季风的活动、边界层的影响、地形的动力作用等。得到如下结果:(1)南海季风爆发推迟而后持续影响华南,西风带急流以及副热带高压位置均明显偏南,且副高脊线稳定维持在18°N左右,为6月中下旬暴雨在华南地区持续发生提供了稳定的大尺度环流条件。(2)这是一类华南前汛期锋前暖区暴雨。在该时段,华南地区始终维持一条近于东西向的准静止锋,这在卫星云图上清晰可见。锋生函数的计算结果表明,弱冷空气的作用明显。经向剖面分析揭示出:锋前有明显的上升运动区存在,非常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的发生发展。北方的弱冷空气与副高西北的暖湿气流之间存在明显的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3)低空偏南气流的风速辐合场,在925 hPa层上最明显。表明在这次华南暴雨过程中行星边界层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但从中南半岛和南中国海输送了大量水汽至暴雨区,而且其前方的风速强辐合区,对于对流的启动很有帮助。就启动机制而言,该风速辐合区可能与1998年华南暴雨的风向辐合区有一些差异。(4)南岭山脉的喇叭口地形,对偏南暖湿气流有明显的辐合抬升作用,使垂直运动进一步增强,有利于暴雨的发生。华南(尤其是西江流域)的特殊地形是持续性暴雨产生的重要条件之一。(5)中尺度对流雨团是这次致洪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至少有4个β中尺度雨团(A、B、C、D)在西江流域发生发展。上述雨团A和雨团D分别出现于桂林和梧州等测站附近。该研究集中对中尺度雨团A、D的环境特征作了分析。低空风速辐合中心反复向暴雨区“冲击”,暴雨区对流有效位能一次次积累、释放,而又重建。在这种环境下,中尺度对流系统与强降雨云团,此起彼伏,频繁发生。加之对流雨团受环境流场影响“追随”洪峰向下游移动,使暴雨和洪水“叠加”或“遭遇”,加重了洪涝灾害的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华南致洪暴雨 季风环流 中尺度地形 行星边界层 中尺度对流系统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405008
【分类号】:P458.121.1
【正文快照】:
1引言中国地处世界最大的亚澳季风区[1~3],每年春末当南海季风爆发时,我国华南前汛期的雨季开始。华南前汛期主要集中于5~6月份。此后,随着东亚夏季风的继续推进,6月中旬到7月中旬,雨带北移到江淮流域,韩国和日本一带形成梅雨(Chang-ma,Baiu)。对于梅雨已有较多的研究[4~1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热带扰动引发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机理研究    赵玉春

南方暴雨的气候特征以及触发、维持机制    常越

东北暴雨天气气候特征及东北低涡结构研究    乔枫雪

0506华南致灾暴雨的多尺度分析和数值模拟    梁科

低纬高原地区暴雨M_βCSs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朱莉

一次西南地区暴雨的不稳定性诊断分析    吴哲红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期间暴雨过程及环流特征研究    陈红,赵思雄

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Ⅱ.物理过程、环境场以及地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作用    孙建华,赵思雄

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Ⅰ.引发暴雨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孙建华,赵思雄

一次罕见的华南大暴雨过程的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    孙建华,赵思雄

第一次全球大气研究计划试验期间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的诊断研究    陈红,赵思雄

风场在预报暴雨发生中的作用——1975年8月上旬特大暴雨的数值实验    赵思雄,周晓平

东亚春季强冷锋结构及其动力学诊断研究Ⅰ.东亚春季强冷锋结构    李振军,赵思雄

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初夏强降水天气研究I·2001年5月印缅槽维持期间云南暴雨及其中尺度特征    董海萍,赵思雄,曾庆存

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初夏强降水天气研究II·2005与2001年5月云南旱涝成因的对比分析    董海萍,赵思雄,曾庆存

一次引发台湾地区强降水的锋面及中尺度系统分析研究    贝耐芳,赵思雄

地表热通量对陕南强降水的影响    毕宝贵,刘月巍,李泽椿

用10层准拉格朗日有限区域模式对高原东侧锋生过程的数值模拟    赵思雄

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过程之诊断研究    孙建华,赵思雄

第一次全球大气研究计划试验期间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的诊断研究    陈红,赵思雄

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Ⅰ.引发暴雨的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孙建华,赵思雄

华南“94·6”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其环境场研究 Ⅱ.物理过程、环境场以及地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作用    孙建华,赵思雄

天气学和天气预报的研究进展    陶诗言,赵思雄,周晓平,纪立人,孙淑清,高守亭,张庆云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高守亭,赵思雄,周晓平,孙淑清,陶诗言

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HUAMEX)期间暴雨过程及环流特征研究    陈红,赵思雄

一次混合云暴雨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研究    刘黎平,邵爱梅,葛润生,梁海河

广东持续性大暴雨的天气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李建良;何宏让;龙政;才志超;

十堰市近30年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尹恒;

一次华南暴雨过程中水汽输送和热量的分析    廖胜石;罗建英;寿绍文;林开平;

广东持续性大暴雨的天气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李建良;何宏让;才智超;龙政;

卫星资料变分同化在一次中尺度暴雨模拟中的应用    黄兵;刘健文;钟中;白洁;

一次强雷雨过程中对流参数对潜势预测影响的分析    齐琳琳;刘玉玲;赵思雄;

“05.6”华南连续性特大致洪暴雨分析    张东;林钢;叶萌;陈桂兴;汪瑛;

重庆“9·4”特大暴雨天气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周国兵;韩余;

华南前汛期一次强对流过程的诊断分析    文丹青;黄波;

典型层状云降水的结构特征和增雨潜势分析    苏爱芳;周毓荃;谷秀杰;

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及同化在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李柏

梅雨暴雨云团的卫星观测及其形成和发展机理研究    覃丹宇

中尺度地形对陕南暴雨的影响研究    毕宝贵

西昌卫星发射场区中尺度强对流天气研究    周率

暴雨天气动力过程及强降水增幅机理的研究    濮梅娟

“05·6”华南暴雨形成机理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何立富

多普勒雷达资料业务应用研究    胡胜

东南亚夏季风的爆发与演变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    陈艳

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展结构和机理的非静力数值模式模拟研究    冯伍虎

2003年8月川西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卢萍

广西地区冰雹天气成因研究    孙莹

基于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三峡库区滑坡地质灾害预报研究    马占山

2003年江淮春冬两次降雪天气过程数值模拟和初步诊断分析    杨柳

湖南省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实现和初步数值模拟试验    戴泽军

99.6梅雨锋暴雨中云物理过程及MM5中湿物理过程的数值研究    康丽莉

北京城市热岛动力、热力结构    甄新蓉

一个中尺度暴雨过程发展演变的动力学机理研究    吴炜

一次登陆北上热带风暴造成辽宁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马福全

一次江淮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的数值试验及机制分析    马旭林

AMSU资料变分同化及在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王洪利

华南前汛期的锋面降水和夏季风降水 I.划分日期的确定    郑彬;梁建茵;林爱兰;李春晖;谷德军;

2003年一次梅雨大暴雨成因的动力学研究    张端禹;丁治英;王丛梅;

高空槽对9711号台风变性加强影响的数值研究    李英;陈联寿;雷小途;

2005年3月22日华南飑线的综合分析    罗建英;廖胜石;梁岱云;马艺;寿绍文;

华南暴雨试验天气雷达数据处理及暴雨中尺度结构个例分析    梁海河,阮征,葛润生

非地转强迫对Fitow(0114)暴雨的影响    李江南,闫敬华,魏晓琳,吴池胜,侯尔滨,王安宇

高低空急流与台风环流耦合下的中尺度暴雨系统    陈久康,丁治英

中-β尺度云团造成不同降水强度的对比分析    李玉兰,杜长萱

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结构模型的双多普勒雷达研究    周海光;郭富德;

我国飑线发生条件的研究    丁一汇,李鸿洲,章名立,李吉顺,蔡则怡

华南一次典型MCC过程的成因及天气分析    刘峰;李萍;

华南暖区暴雨的一种低层重力波触发机制    徐燚;闫敬华;王谦谦;毛文书;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动力诊断与数值模拟研究    姚学祥

四维变分和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的方法及其反演暴雨中尺度结构的研究    许小永

“05·6”华南暴雨形成机理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何立富

中尺度高空急流—锋云系与暴雨的结构及演变机制的动力学研究    寿亦萱

热带扰动引发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机理研究    赵玉春

CAPE等环境参数在华北一次罕见秋季大暴雨中的应用研究    陈艳

0506华南致灾暴雨的多尺度分析和数值模拟    梁科

2005年6月华南致洪暴雨的成因分析及可预报性研究    许晓林

西南低涡的气候特征及与降水的关系研究    陈艳

一次华南前汛期暴雨的成因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熊文兵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研究    吕心艳

我国南部夏季持续性暴雨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应的环流特征    许艳峰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    李艳杰

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    陶诗言,丁一汇,周晓平

中尺度低压系统形成和维持的数值实验    赵思雄,周晓平,张可苏,刘苏红

梅雨锋上中尺度低压发生的数值模拟实验    周晓平,赵思雄,张宝严

用10层准拉格朗日有限区域模式对高原东侧锋生过程的数值模拟    赵思雄

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 Ⅰ:概念和方法    曾庆存,张邦林

台湾地区中尺度试验期间梅雨锋及其对流云团的研究    马群飞,赵思雄

梅雨锋上与强暴雨有关的中低压及其三维环境流场的诊断研究    施曙,赵思雄

南海夏季风活动及其影响    李崇银,张利平

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过程之诊断研究    孙建华,赵思雄

第一次全球大气研究计划试验期间华南前汛期暴雨过程及其环流特征的诊断研究    陈红,赵思雄

用TRMM资料反演降水强度和水凝物垂直结构    李小青

夏季长江流域暴雨洪涝灾害的天气气候条件(摘要)    张庆云;陶诗言;张顺利;

印度半岛热力变化对亚洲季风环流异常的影响    晏红明;杨辉;王灵;梁红丽;

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年际变化与东亚季风环流异常    刘敏锋;滕代高;李汀;

夏季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年际变化与东亚季风环流异常    刘敏锋;滕代高;李汀;

东亚夏季风异常大气环流遥相关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蔡学湛;

登陆热带风暴Bilis(2006)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滕代高;罗哲贤;代刊;

冬季亚洲大陆热力差异的年际变化与中国气候的关系    梁红丽;晏红明;肖子牛;

东亚海陆热力差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钱奇峰;江静;

东亚季风区海陆热力差异和季风环流    吴国雄;刘屹岷;段安民;梁潇云;

径流和季风对东中国海渔业生产力变化的驱动作用    邱永松;王跃中;陈作志;

湖泊底泥能预测气候变化    实习生 胡安静

全球变暖将致南亚夏季风来迟    李欣编译

东北地区旱情增多淮河流域洪水频现    本期嘉宾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崇银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李维京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 严登华 清华大学教授 王光谦 采访人; 本报记者 王建忠

揭开东北暴雨神秘面纱    本报通讯员 周恩泽 韩江文

西南澳类季风环流及其与西南澳洲降水的关系    冯娟

东中国海波候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黄勇

我国近海热带气旋活动与东亚副热带季风年际变化的关系    邹燕

土卫六与地球大气对比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冬

亚洲南部地区和南半球海陆分布对亚洲冬夏季风形成的影响    金啟华

我国东部土壤湿度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    左志燕

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    廖荣伟

季风涡旋对台风生成和路径突变的影响研究    梁佳

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的波包传播特征及其影响研究    肖天贵

中国东部季风区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候意义    王涛

人为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对亚洲夏季风影响的研究    陈明诚

印度洋季风环流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朱娜

大规模城市化影响东亚季风和中国气候的敏感性试验    张叶

东亚低空异常季风风场时空特征分析    武贺

末次盛冰期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差异对亚澳季风影响的数值模拟    隋伟辉

热带印度洋与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持续性研究    杨丽萍

IPCC AR4气候模式对东亚夏季大气环流模拟的评估及其重建、预估    张宏芳

热带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在东亚副热带季风中的作用    靳莉君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季节及季节内变率    章颖

 
关键词: 华南致洪暴雨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