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nO_2光阳极的Cd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基于SnO_2光阳极的CdS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摘要】:太阳能是一种绿色清洁来源广泛的能源,不仅可以解决全球的能源危机,而且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太阳能电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914.4;O611.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1章 绪论12-24
- 1.1 前言12-14
- 1.2 QDSSC 结构和工作原理14-18
- 1.2.1 QDSSC 基本结构14-16
- 1.2.2 QDSSC 工作原理16-18
- 1.3 QDSSC 的研究进展18-21
- 1.3.1 QDSSC 中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18
- 1.3.2 QDSSC 量子点敏化剂研究进展18-19
- 1.3.3 QDSSC 电解质研究进展19-20
- 1.3.4 QDSSC 对电极研究进展20-21
- 1.4 QDSSC 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21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21-24
- 第2章 SnO_2纳米球的优化及其在 QDSSC 中的应用24-36
- 2.1 引言24-25
-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25-26
- 2.2.1 实验药品25-26
- 2.2.2 实验仪器26
- 2.3 实验内容26-28
- 2.3.1 SnO_2介孔微球的合成26
- 2.3.2 SnO_2胶体的制备26-27
- 2.3.3 QDSSC 光阳极的制备27
- 2.3.4 QDSSC 电解质 S~(2-)/S_x~(2-)的配制27-28
- 2.3.5 QDSSC 的组装及光电性能测试28
- 2.4 结果与分析讨论28-34
- 2.4.1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28-31
- 2.4.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池的 IPCE31
- 2.4.3 QDSSC 光电性能31-33
- 2.4.4 电化学阻抗分析33-34
- 2.5 本章小结34-36
- 第3章 Mn~(2+)掺杂对 CdS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36-46
- 3.1 引言36-37
-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37-38
- 3.2.1 实验药品37-38
- 3.2.2 实验仪器38
- 3.3 实验内容38-39
- 3.3.1 SnO_2纳米微球的制备38
- 3.3.2 SnO_2浆体制备38
- 3.3.3 QDSSC 光阳极的制备38-39
- 3.3.4 QDSSC 电解质39
- 3.3.5 样品表征39
- 3.3.6 DSSC 组装及光电性能测试39
- 3.4 结果与分析讨论39-44
- 3.4.1 晶体结构和元素分析39-40
- 3.4.2 样品形貌40-41
- 3.4.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池的 IPCE41-42
- 3.4.4 QDSSC 的光电性能42-43
- 3.4.5 电化学阻抗分析43-44
- 3.5 实验结论44-46
- 第4章 SnO_2粉体的水热的制备及其在 QDSSC 中的应用46-57
- 4.1 引言46-47
- 4.2 实验药品及仪器47-48
- 4.2.1 实验药品47-48
- 4.2.2 实验仪器48
- 4.3 实验内容48-50
- 4.3.1 水热法制备 SnO_2粉体48-49
- 4.3.2 SnO_2浆体制备49
- 4.3.3 QDSSC 光阳极的制备49
- 4.3.4 QDSSC 电解质49
- 4.3.5 样品表征49
- 4.3.6 QDSSC 组装及光电性能测试49-50
- 4.4 结果与分析讨论50-56
- 4.4.1 晶体结构分析50
- 4.4.2 样品形貌50-52
- 4.4.3 BET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52-54
- 4.4.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池的 IPCE54
- 4.4.5 QDSSC 的光电性能54-55
- 4.4.6 电化学阻抗分析55-56
- 4.5 实验结论56-57
- 第5章 片层花状 SnO_2的制备及其在 QDSSC 中的应用57-68
- 5.1 引言57-58
- 5.2 实验药品及仪器58-59
- 5.2.1 实验药品58-59
- 5.2.2 实验仪器59
- 5.3 实验内容59-60
- 5.3.1 微球 SnO_2和片层花状 SnO_2的制备59
- 5.3.2 SnO_2浆体制备59-60
- 5.3.3 QDSSC 光阳极的制备60
- 5.3.4 QDSSC 电解质60
- 5.3.5 样品表征60
- 5.3.6 QDSSC 组装及光电性能测试60
- 5.4 结果与分析讨论60-67
- 5.4.1 晶体结构分析60-61
- 5.4.2 样品形貌61-64
- 5.4.3 BET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64-65
- 5.4.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池的 IPCE65
- 5.4.5 QDSSC 的光电性能65-66
- 5.4.6 电化学阻抗分析66-67
- 5.5 实验结论67-68
- 第6章 总结68-70
- 参考文献70-79
- 致谢79-8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81-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Highly-ordered dye-sensitized TiO_2 nanotube arrays film used for improving photoelectrochemical electrodes XIONG BiTao;WANG ChangRong;LUO JunYan;CHEN BaoXin;ZHOU BaoXue;ZHU ZhiYan;
纳米氧化镍浓度对磁性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杨英;崔嘉瑞;易鹏飞;肖思;郭学益;
基于二级结构TiO_2纳米晶光阳极的高效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兰章;吴季怀;林建明;黄妙良;
聚酰亚胺/金属氧化物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米元雪
PEO基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杜洪彦,程琥,杨勇
锂蓄电池PEO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 邱玮丽,杨清河,马晓华,付延鲍,宗祥福
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王惟嘉;杨英;郭学益;田庆华;
准固态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史彦涛;孙晓丹;翁端;李恒德;
低温吸附制备Au-TiO_2复合薄膜及其光电化学性质 傅平丰;张彭义;
TiO_2颗粒尺寸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内电子输运特性影响研究 梁林云;戴松元;胡林华;戴俊;刘伟庆;
量子点荧光探针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梁佳然;钟文英;于俊生;
生物医用量子点材料的研究进展 胡朗;王德平;姚爱华;黄文旵;
美国推出高性能量子点传导器 李峰;
Ⅱ-Ⅵ族量子点的发光特性及其在分析科学中的应用 张侠;
生物分子包覆的荧光量子点的微波合成及表征 冯真真;何化;黄红花;刘宝;车礼东;
量子点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蒋达春;胡智学;黄雅莉;
漏电流对量子点导纳谱分析结果的影响及修正 原凤英;安立群;
荧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分析应用 李巍;刘峥;赖丽燕;袁帅;
量子点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高雪;汤轶伟;张德福;励建荣;
复色量子点的制备与免疫分析应用 张兵波;刘旭辉;李德娜;田惠;马贵平;常津;
小粒经近红外低毒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何治柯;
胶体量子点的电致发光研究 张家雨;崔一平;王志兵;
锗硅双层量子点耦合效应的研究 原凤英;蒋最敏;陆昉;
几种不同粒径的量子点对四膜虫的作用研究 李曦;方婷婷;罗慧;王启岁;刘鹏;胡善洲;
量子点的功能化与传感研究 朱俊杰;
利用自组装量子点系统制备W态 张建奇;张智明;
量子点界面介导的巯基化合物偶联放氢反应及机理研究 李旭兵;高雨季;李治军;佟振合;吴骊珠;
纳米金颗粒对碳量子点荧光发光的影响 张耀军;郝雄文;李倩茹;李东祥;
一种基于高分子包覆的量子点水溶性改性方法 李雪;杨秋花;武玉东;常津;
高稳定量子点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 刘俊庆;宋涛;张琼文;李云红;常津;
美研究可高效阻断蛋白生成的量子点技术 冯卫东
韩国造出全彩色量子点显示屏 记者 常丽君
天大首创零污染量子点合成工艺 记者 曲照贵
我国量子点研究获新突破 刘牧洋
“量子点”荧光标记初露端倪 王全楚
纳米技术全面升级LED 本报记者 于欢
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 刘霞
量子点显示屏或将成主流 记者 刘霞
胶体量子点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创纪录 刘霞
成功连接量子点 精确探测电子态 卞晨光 陈丹
量子点分子及量子点团簇的电子结构 王立民
单个量子点的光学性质研究及其在超高分辨率定位上的应用 石星波
Ⅱ-Ⅵ族油溶性量子点的制备、修饰及应用研究 王解兵
性能优良水溶性量子点和量子点—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微波辐射制备及研究 何耀
半导体自组织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和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 陈耕
量子点电致化学发光新体系及其分析新方法研究 刘璇
自组织量子点与量子环物理性质的理论研究 张韦韪
量子环、量子点及其耦合体系的理论研究 刘益民
壳核型量子点的合成及其生物应用 刘天才
量子点的制备、成像及其在化学生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刘剑波
量子点中杂质势约束的少体体系的电子结构 杜希
核壳结构水溶性量子点的合成与细菌检测应用的研究 蒋军风
图案硅衬底上锗硅量子点生长 陈培炫
合成水溶性量子点及其作为离子探针 任娟
硒化镉量子点的合成、改性及荧光编码微球的制备 宫晓群
硫基半导体纳米晶或量子点的制备及应用 王飞久
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中的应用 王丹
单载流子在耦合量子点体系中的动力学特性 王义全
几个介观量子点模型的输运性质 张永平
可用于生物检测的荧光量子点的制备及其相转移方法的初步研究 刘瑞麟
上一篇:多快好省大中小 結合全民办水电
-
a-Si:H薄膜太阳能电池2024-08-19
-
Ag纳米蛾膜结构阵列对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光吸收的影响2024-08-19
-
侧链功能化的D-A低带隙共轭聚合物应用于太阳能电池2024-08-18
-
基于咔唑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2024-08-18
-
自组装调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微观形貌及其稳定性的研究2024-08-18
-
水/醇溶性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及用于高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界面调控2024-08-18
-
给/受体协同组装及表面组装取向诱导调控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界面形貌及其光伏性能2024-08-18
-
芘功能化二嵌段共轭聚合物的协同组装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2024-08-18
-
X公司太阳能电池制造过程质量控制研究2024-08-18
-
硅基太阳能电池金属栅极的喷墨印刷技术2024-08-18
-
可溶液加工D-A型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2024-08-18
-
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薄膜可控制备2024-08-18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具有不同芳基胺类给体的有机染料的理论研究2024-08-18
-
基于聚噻吩的光伏太阳能电池研究2024-08-18
-
CIGS基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纳米油墨涂覆工艺研究2024-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