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最近40年太平洋海温变化数值模拟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40:10
热度:

全球变暖背景下最近40年太平洋海温变化数值模拟【摘要】:用Non-Boussinesq POP模式和1960—1999年NCEP的1 000 hPa大气温度和风场资料,模拟了最近4

【摘要】:用Non-Boussinesq POP模式和1960—1999年NCEP的1 000 hPa大气温度和风场资料,模拟了最近40 a太平洋海温的变化,通过与实际观测结果比较,得出模拟结果是可信的,并且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在海面,太平洋最大的增温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即Ni o1-Ni o4区内,最大的降温在中纬度南北太平洋中部,除了北半球太平洋西岸40oN附近为降温外,在北半球太平洋沿岸基本上为升温,但太平洋东海岸的升温幅度要远大于西海岸;在太平洋0~483 m深度垂直方向,除了赤道中太平洋区域海温的变化在海面为上升,在169 m处为下降,在483 m处又转为上升外,其他区域海温的变化在垂直方向基本上为线性变化。在全球增暖的背景下,虽然El Ni o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表现出增强的趋势,但是反映在赤道表面以下的次表层西太平洋暖池中的异常暖中心,在由西向东移动过程中其强度却是减弱的。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全球变暖 太平洋海温 Non-Boussinesq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6040) “908”专项:908-02-01-01
【分类号】:P731.11
【正文快照】: 1引言对于全球变暖这一问题,近几年来,人们已经从很多方面进行了研究[1-4],目前占主流的观点认为“气温观测资料证明20世纪气候确实是变暖了”[5]。例如在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中[6],已经比较明确的指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大约(0.6±0.2)℃。在最近时间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辽河三角洲地区海平面上升趋势及其影响评估    刘岳峰,邬伦,韩慕康,任劲松

东海及邻近地区百年来的温度变化    阎俊岳,李江龙

海洋模式中Boussinesq近似误差讨论    蔡怡,宋学家,于卫东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

未来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径流深的影响    汪美华,谢强,王红亚

基于GIS的辽河三角洲潜在海平面上升淹没损失评估    栾维新,崔红艳

近50年北京树木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徐雨晴,陆佩玲,于强

气候变暖的适应行为与黑龙江省夏季低温冷害的变化    方修琦,王媛,朱晓禧

中国北方干旱化年代际特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李新周;马柱国;刘晓东;

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护    肖笃宁,韩慕康,李晓文,刘岳峰

陕甘宁接壤区气候暖干化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杨新,延军平

华南沿海近100年气温上升速率估算    陈特固;曾侠;钱光明;赵美霞;余克服;

陕甘宁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分析    杨新,延军平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陶波;葛全胜;李克让;邵雪梅;

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影响研究    张建平;赵艳霞;王春乙;何勇;

黄土高原气候系统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姚玉璧;张存杰;王毅荣;董安祥;张秀云;魏锋;

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    延军平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王劲松

岛屿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杨娟

晚全新世苏干湖年纹层沉积及其环境记录    周爱锋

新疆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和碳时空变化研究    刘卫国

中国地区地面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刘敏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逆境条件下小麦产量、品质及其生理代谢的影响    解备涛

东海北部温盐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成因初探    唐晓晖

河北省南大港湿地生态系统植被生态及芦苇生物量的研究    王立宝

基于GIS的辽河三角洲潜在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    崔红艳

双台子河口潮流沉积体系研究    朱龙海

辽东湾北部工程地质环境及其工程适宜性研究    许振强

海面-地面系统虚拟试验平台研究    钟鹤翔

环境场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的影响    曹楚

二元双功能催化剂催化合成五元杂环化合物    张志超

我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气候系统变化的关系    黄荣辉;蔡榕硕;陈际龙;周连童;

我国近海和邻近海的海洋环境对最近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蔡榕硕;陈际龙;黄荣辉;

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与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唐启升,苏纪兰

南海大鹏湾海洋卡盾藻赤潮发生的环境背景    齐雨藻,黄长江

1998年春季珠江口海域大规模赤潮原因生物的形态分类和生物学特征I    黄长江,董巧香

东海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种群生态特征    徐兆礼;

东海赤潮及其监视监测    叶属峰,黄秀清

东亚季风与东海赤潮    田荣湘

1998年渤海赤潮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初探    龚强,张淑杰,韩玺山,孟莹

近百年中国近海海温变化    张秀芝;裘越芳;吴迅英;

辽宁地区垂直形变场特征再研究    孔繁强;林玉祥;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王靖泰,汪品先

中国海岸侵蚀述要    夏东兴,王文海,武桂秋,崔金瑞,李福林

渤海西岸平原海平面上升危害性评估    韩慕康,三村信男,细川恭史,町田聪,山田和,邬伦,李京

福建沿岸6000年来的海平面波动    杨建明,郑晓云

东海及其外缘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谱分析    杜碧兰,张建华,袁小军

压力坐标海洋环流模式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张学洪,李薇,金向泽,黄瑞新

北半球副高带的长期变化(四)    符淙斌 ,苏炳凯

我国长江流域梅雨变动与南极冰雪状况的可能联系    符淙斌

近十年来我国长期天气预报的进展    王绍武;赵宗慈;

吉林省粮豆产量的海温统计预报    王书裕;孟平;

美国第九届气候诊断年会    王绍武;

极涡与副高相互作用及其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吴波

太阳活动与异常地球物理现象    解思梅;王景毅;吉野·正敏;

中国东部季风降水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李麦村,吴仪芳,黄嘉佑

气候变化    刘德才;

把气候研究放在一切研究之首    

草浆清洁生产初探    高富传;

舒曼共振观测研究与热带大气、电离层变化    汤克云;孟庆发;曹文忠;

华北东部地区汛期降水趋势气候预测模型及应用    丁瑞;

年代际变化与中国气候异常    戴新刚;曾红玲;高新全;

广西降水量序列的海温影响模型    李耀先;涂方旭;李秀存;梁隽玫;覃峥嵘;

中国生态区评价纲要    张新时;

冬季根田鼠(MICROTUS OECONOMUS)种群对实验增温响应的初步研究    孙平;赵新全;徐世晓;赵同标;赵伟;

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国际公约》    徐晓白;傅珊;

中国季风温冰川区近代气候变化与冰川动态    何元庆;张忠林;陈拓;姚檀栋;庞洪喜;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现状与方向    任国玉;

全球变暖祸首是谁?    

海平面上升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白林

全球变暖和森林二氧化碳释放    

污染加速全球变暖    诗真

地球变暖谁能阻止    义高潮

全球变暖 跨越世纪的挑战    本报记者 冉瑞奎

海洋植物为古老的温室降温    本报记者 蔡如鹏 译自www.sciencenow.org

全球气候变暖威胁物种生存    张建成 编译

全球变暖 怎么办?    秋冬

全球气候恶化已成大趋势    谢培

海平面变化对东中国海工程水位推算影响的研究    于宜法

中国东北亚高山林线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晓春

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钱杰

农业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与土壤升温对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CO_2排放的影响    张旭辉

基于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变化探测研究    EdwardMatthewOseiJnr(爱德华马太奥赛)

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生态环境演化研究    王谋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    杨兴

全球变化背景下东亚区域气候年代际时空演变的统计—动力特征    施晓晖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王劲松

发展中国家建筑利用太阳能和风能技术的持续环境应用研究    Opoku George(乔治)

中国7月降水分型及其成因    熊敏诠

锌材料冶炼过程生命周期评价及软件系统研究    肖骁

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气温和温度生长期的变化    徐铭志

高中生物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探索    姜艳君

太平洋SSTA与冬季北半球大气环流异常关系的初步分析    陈涛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及其与太平洋SSTA的关系的诊断分析和数值试验研究    余贞寿

怒江流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李志雄

风险预防在国际环境法中的有效性研究    周艳芳

中国区域温度较差变化以及城市化增暖效应分析    华丽娟

城市主要能源及用水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大连市为例    葛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