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全球变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野外增温装置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08:06
热度:

全球变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野外增温装置【摘要】: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富集已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在20世纪升高了0.6℃

【摘要】: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森林砍伐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富集已导致全球平均温度在20世纪升高了0.6℃,并将在本世纪继续上升1.4~5.8℃。这种地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球变暖将对陆地植物和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并通过全球碳循环的改变反馈于全球气候变化。作为全球变化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生态系统增温实验能够为生态模型提供参数估计和模型验证。然而由于在世界各地使用的增温装置不同,使得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结果比较和整合难以实施,增加了模型预测的不确定性。该文通过比较几种常见的野外增温装置在模拟全球变暖情形时的优缺点,指出利用不同增温装置进行全球变暖研究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同时探讨了全球变暖控制实验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性的科学问题。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全球变暖 增温装置 植物 生态系统 红外线辐射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521002,30590382,90511006)
【分类号】:Q148
【正文快照】: 自工业化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土地利用/覆盖度的变化已使地球大气层中CO2的浓度上升了30%,其结果造成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在20世纪升高了0.60℃,预计到本世纪末地球的平均温度还将继续上升1.4~5.8℃(IPCC,2001)。由于所有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都对温度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量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何亚婷;董云社;齐玉春;肖胜生;刘欣超;

稻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对实验增温的响应——上海青浦案例研究    刘增富;戴怀阔;袁永坤;任文伟;

崇明东滩围垦湿地芦苇光合作用对模拟升温的响应初探    杨淑慧;祁秋艳;仲启铖;张超;王开运;

气候变暖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    范月君;侯向阳;石红霄;师尚礼;

温度升高对昆虫发生发展的影响    董兆克;戈峰;

川西亚高山采伐迹地草坡群落对模拟增温的短期响应    徐振锋;胡庭兴;李小艳;张远彬;鲜骏仁;王开运;

模拟增温引发的早春冻害:以岷江冷杉为例    徐振锋;胡庭兴;张远彬;鲜骏仁;王开运;

夏季南京市中心-郊区-城市森林梯度上的近地层大气特征    赵德华;欧阳琰;齐家国;范亚民;安树青;

夜间增温和施肥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两种树苗根际效应的影响    卫云燕;尹华军;刘庆;黎云祥;

开放式昼夜不同增温对单季稻影响的试验研究    董文军;邓艾兴;张彬;田云录;陈金;杨飞;张卫建;

种子发芽生态研究    张红香

控制性增温和施氮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    珊丹

暖温带5种常见灌木对水分和光照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    杜宁

中亚热带山区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盛浩

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董文军

植物幼苗生长对策研究    郑伟

冬小麦对昼夜不同增温的地下生物学响应特征及其机制    张彬

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典型优势物种物候与生长对模拟增温的初期响应    徐振锋

增温和施氮肥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李娜

增温和施氮对短花针茅有性繁殖的影响    高福光

控制性增温和施氮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白春华

CO_2浓度对番茄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荣华;Bjorn Martin;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进展    岳广阳;赵林;赵拥华;李元寿;

崇明东滩围垦芦苇生长、繁殖和生物量分配对大气温度升高的响应    石冰;马金妍;王开运;巩晋楠;张超;刘为华;

北京地区4种阔叶树光合作用对CO_2浓度及温度变化的响应    王玉涛;马志波;马钦彦;郝晓东;刘兴良;

土温升高对湿草甸小叶章植株碳、氮含量的影响    窦晶鑫;刘景双;王洋;赵光影;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氮矿化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同小娟,陶波,曹明奎

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    刘洪升;刘华杰;王智平;徐明;韩兴国;李凌浩;

草地土壤呼吸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付刚;沈振西;张宪洲;余桂荣;何永涛;武建双;

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刘伟;王长庭;赵建中;许庆民;周立;

陆面碳循环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评述    杨昕,王明星

Quantifying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dynamics in the Jinsha watershed,Upper Yangtze,China from 1975 to 2000    David Rothstein;

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区土壤温度长期变化趋势及其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张一平;游广永;沙丽清;刘玉洪;巩合德;罗尤勇;

农田土壤空气CO_2动态和土壤——大气界面CO_2释放的研究    戴万宏

耕垦下表土有机碳库变化及水稻土有机碳的团聚体分布与结合形态    宋国菡

内蒙古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油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灌丛地碳动态研究    李春萍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草原植物凋落物分解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刘苹

荞麦(Fagopyrum tataricum Gaertn.和F.esculentum Moench.)对紫外线B辐射的响应研究    姚银安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在低温和增强UV-B胁迫下的生态生理反应    杨永清

增温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不同光环境下几种幼苗生长的影响    尹华军

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常建国

长江源区沼泽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变化及其碳平衡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俊峰

辅以ETM+的MODIS影象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及土壤有机碳库估算研究    高建峰

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元素背景值的研究    于海云

下蜀次生栎林和人工火炬松林土壤呼吸动态变化    唐燕飞

蒙古栎幼苗对CO_2、温度与氮素协同作用的生理响应    赵甍

苏北不同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下土壤呼吸及杨树细根研究    朱强根

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与碳平衡研究    陈滨

不同年龄杉木林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营

东北温带次生林与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呼吸    周海霞

移栽自不同纬度的兴安落叶松的树干液流特征    王翠

气候暖化对落叶松林碳分配影响的研究    李世业

气候暖化对兴安落叶松光合和生长影响的研究    霍宏

气象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形成的影响    张立成;王忠华;

施肥和激素对水稻不育系柱头外露率和结实率的影响    吕凯,魏凤娟,吴永辉,石扬娟

水稻籽粒灌浆的研究进展    万骏南;吴建富;邓强辉;张东萍;

模拟增温对短穗兔耳草生长特征的影响    许庆民;赵建中;刘伟;

温度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    文卿琳;王兴鹏;

不同海拔麻花艽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李惠梅;师生波;

高温对不结球白菜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李晓梅;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宁金花;申双和;

小麦生育期间根际线虫垂直分布的研究    杨荣铮,陈建军

IPCC WGI第四次评估报告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要点    沈永平;

人类活动干扰下草原温室气体地-气交换特征及碳平衡研究    王艳芬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淑平

开垦和放牧对内蒙古草原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马秀枝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群落主要组分种繁殖特征对施肥和放牧的响应    牛克昌

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的影响    毛艳玲

控制性增温和施氮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    珊丹

载畜率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王忠武

东北羊草草原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研究    吕秀华

近50年来气候变化对我国树木物候的影响    徐雨晴

放牧、施肥和光照对两种克隆植物繁殖分配的影响    郑伟

野生酸枣抗旱性研究    刘学师

典型草地生态系统CO_2、CH_4和N_2O通量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耿会立

气候变化对中国北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史瑞琴

贺兰山西坡不同草地类型土壤微生物碳、氮特征    康健

氮肥调控对不同小麦品种碳、氮代谢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罗付香

水土保持灌木—荆条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初步研究    张春霞

酸枣的护坡性能及种子萌发研究    江涛

植物响应气候变化模型模拟研究进展    李双成

祁连山冷龙岭南坡移地植物叶片的碳氮特征    李英年;赵新全;张法伟;杜明远;汪诗平;贺金生;

日光温室增温防寒技术研究    赵清友;

分期施氮与CO_2浓度升高对小麦光合及其物质积累和产量的互作效应    许育彬;沈玉芳;李世清;

沿海沙地8个竹种根际土壤的酶活性    涂志华;潘瑞;卢仁锋;洪雪沿;陈慧丽;荣俊冬;郑郁善;

地质封存CO_2泄漏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及耐受阈值    伍洋;马欣;李玉娥;万运帆;张九天;仲平;贾莉;

祁连山林线区域青海云杉种群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张立杰;刘鹄;

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大田实验研究    房世波;谭凯炎;任三学;张新时;

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根际土壤酶活性研究    涂志华;洪雪沿;潘瑞;陈礼光;荣俊冬;郑郁善;

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宋振伟;郭金瑞;邓艾兴;寇太记;任军;张卫建;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观赏植物气象服务系统研究    屈振江;李良序;王景红;张维敏;李艳丽;

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    孙宁

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繁殖性状及化学计量特征对载畜率的响应    陈海军

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    董文军

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    黄爱军

紫花苜蓿和黄花苜蓿生长特性及其与秋眠性的关系研究    武祎

我国西南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理化特征研究    尹辉

增温和施氮肥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李娜

种子萌发的积温效应    刘文

青藏高原东缘唇形科和十字花科植物种子萌发的特性研究    王晨阳

小麦水稻叶面气孔和茎秆维管束对模拟增温的初期响应    高文娟

缺苞箭竹(Fargesia benudata)的光合生理特性对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杨理艳

栓皮栎幼苗生理生态特性对环境的响应研究    熊定鹏

氮沉降对中亚热带树种木荷和香樟光合与土壤呼吸的影响    由美娜

2000~2007年不同管理措施下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地土壤有机碳贮量的估算    付友芳

松嫩草地羊草种子萌发期对温度、盐、碱胁迫及其协同效应的响应    王琳琳

不同增温处理对夏蜡梅(Sinocalycanthus chinensis)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徐兴利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让动物向两极高海拔地区转移    

全球变暖趋势严重    

融化的格陵兰岛    Brennan Linsley;

破解谜题:研究气候变化对全球的影响Ⅱ)    汪凌勇;黄龙光;

硫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暂停?    李娜;

全球变暖的多角度透视    方修琦;

中国北方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示范工程简介    孙驰;李杰;

适应气候变化是当务之急    张包生;赵秀梅;张喆;马刚;王莉;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席蓉;郝建锋;

大气环流中的能量平衡问题及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王万里;刘耀林;蔡述明;邓南圣;侯浩波;周博;王卫国;谢应齐;

用于屋顶绿化的生态系统箱的研制    任海;张倩媚;刘世忠;李跃林;申卫军;束文圣;谢振华;许明英;

生态系统的预启动机制    王堃;

稻麦系统作物生产力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概况    张卫建;田云录;张彬;

湖南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    肖洁;李力;

人地关系协调意义下气候保护的模拟研究    张焕波;王铮;郑一萍;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问题    刘书越;

全球变暖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    姚檀栋;

湖北地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汪高明;

全球变暖背景下对流性天气影响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史文丽;闵锦忠;费建芳;黄小刚;

全球变暖部分生态系统将受到危害    潘治

全球变暖 欧洲环境气候将改变    杨骏

随之而来的不只是洪水滔天    本报驻美国记者  毛黎

三大策略应对全球变暖    吴强

全球变暖影响北极,动物迁徙也将变线    孙闻

全球变暖只是冰山一角    詹姆斯·李

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凶猛的野火    孟永庆

全球变暖改变植物生长节奏    记者 毛黎

这一切,都因全球变暖?    本报记者 尤莼洁 实习生 陶邢莹 周楠 集成

全球变暖:“触角”有多长    刘倩

森林生物多样性理论与方法研究及应用    陈梦

短花针茅草原生态系统对不同载畜率水平绵羊放牧的响应    焦树英

基于生态观的产业集群演进研究    王发明

大兴安岭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与规律研究    周梅

稻鸭生态种养对稻、鸭生长与营养品质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黄兴国

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植被蒸散发模型与植被需水量研究    朱仲元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信息服务生态系统运行与优化机制研究    周承聪

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    黄敏

抗肿瘤活性成分及植物生长抗逆剂的研究    王涛

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生态系统的构建技术研究    赵俊杰

河流恢复模型研究    周积果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研究    朱新宇

生态道德教育简论    刘琼

3S技术支持下的扎龙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付博

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尚利强

内蒙古红花尔基地区草原—森林生态系统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李健

房地产企业融资生态研究    梁春生

论生态环境的国际法保护    王秀霞

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郑世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