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热效应分析及温度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32:53
热度: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热效应分析及温度的研究【摘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凭借着结构简单,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备受关注,而使用温度过高对其效率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摘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凭借着结构简单,原材料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备受关注,而使用温度过高对其效率等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预测并控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温度非常重要。首先本文基于其工作原理分析了电池热效应过程,同时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得到了电池温度分布和变化情况,并在相同条件下,对其进行定工况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与模拟的温度变化曲线基本吻合,验证了模拟计算的正确性;同时对其进行全天工况下的模拟及实验,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样得到电池温度变化的情况基本相同,再次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并且模拟计算了电池在不利工况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即当环境温度37℃、辐射强度1000W/m2时,得到最高温度达到79℃左右,达到了电池效率下降的温度。然后,本文对影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温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当光照强度逐渐上升或逐渐下降的时候,电池温度受到的影响因素不同。当光照强度逐渐上升时电池温度主要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及对流换热系数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拟合出了电池温度和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经验公式,并将公式计算的最高温度值和全天工况模拟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的最高温度非常接近;当光照强度逐渐下降时,电池的温度主要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对流换热系数及初始温度的影响,根据全试验,拟合出电池温度和四因素之间的关系式,并将其与全天模拟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公式所得结果和全天模拟计算值十分接近。最后,本文对电池的冷却方法进行了探究,设计了两种冷却结构:一种是单块电池的冷却,另外一种是封装电池板的冷却。针对单块电池的冷却,在电池的背面增加肋片,肋片结构为矩形肋片和三角形肋片,经过模拟计算,得出电池的温度变化情况,并与未加载肋片的电池温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对于封装电池板的冷却,在电池背面加载散热器,其中肋片选择为叉排摆放,再进行空气强制对流冷却,进行模拟计算,得出封装电池板的温度变化情况。 【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热效应分析 温度 影响因素 经验公式 冷却结构 模拟计算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9
  • 1.1 引言10-11
  •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1-16
  • 1.2.1 DSSC的结构构成11-15
  • 1.2.2 DSSC工作原理15-16
  • 1.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温度影响的研究现状16-17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7-18
  • 1.5 文章结构18-19
  • 2 DSSC热效应的模拟及实验研究19-45
  • 2.1 定工况实验19-25
  • 2.1.1 数据采集软件19-21
  • 2.1.2 实验装置21-23
  • 2.1.3 实验结果23-25
  • 2.2 定工况模拟25-37
  • 2.2.1 模拟软件26-28
  • 2.2.1.1 前处理26-27
  • 2.2.1.2 求解器27-28
  • 2.2.1.3 后处理28
  • 2.2.2 热过程分析28-29
  • 2.2.3 数学模型29-31
  • 2.2.3.1 假设条件29-30
  • 2.2.3.2 控制方程30-31
  • 2.2.3.3 边界条件31
  • 2.2.4 计算过程31-35
  • 2.2.4.1 几何模型31-32
  • 2.2.4.2 网格划分32
  • 2.2.4.3 模拟设置32-33
  • 2.2.4.4 模拟参数33-35
  • 2.2.5 模拟结果35-37
  • 2.3 定工况结果分析37-39
  • 2.4 不利工况分析39-41
  • 2.5 户外实验及模拟41-43
  • 2.5.1 实验41-42
  • 2.5.2 模拟42
  • 2.5.3 结果分析42-43
  • 2.6 结论43-45
  • 3 DSSC温度的预测研究45-59
  • 3.1 影响因素分析45-47
  • 3.1.1 光照强度45-46
  • 3.1.2 环境温度46
  • 3.1.3 对流换热系数46-47
  • 3.1.4 初始温度47
  • 3.2 光强上升阶段的经验公式47-53
  • 3.2.1 拟合公式49
  • 3.2.2 全天模拟对比49-52
  • 3.2.3 定工况计算对比52-53
  • 3.3 光强下降阶段的经验公式53-57
  • 3.3.1 拟合公式54-55
  • 3.3.2 结果对比55-57
  • 3.4 结论57-59
  • 4 DSSC冷却结构的探究59-71
  • 4.1 冷却类型选择59
  • 4.2 单块电池冷却59-65
  • 4.2.1 矩形肋片61-62
  • 4.2.2 三角形肋片62-64
  • 4.2.3 结果分析64-65
  • 4.3 封装电池的冷却65-69
  • 4.3.1 散热器肋片的布置66-67
  • 4.3.2 模拟计算与分析67-69
  • 4.4 结论69-71
  • 5 结论与展望71-74
  • 参考文献74-78
  • 致谢78-79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锂离子电池温度变化热模拟研究    王松蕊;付亚娟;卢立丽;刘兴江;

碳化硅内直肋管强化传热及分析    黄卫星,陈匡民,蒋维,杨季沅

TiO_2禁带宽度和光吸收系数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刘子传;郑经堂;赵东风;吴明铂;

太阳电池降温提效技术的研究进展    马久明;李嘉怡;秦红;董丹;

太阳能光伏电池冷却技术研究    杨晶晶;刘永生;谷民安;彭麟;张玉凤;高湉;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一体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方津;刘永生;杨晶晶;房文健;高湉;杨正龙;彭麟;谷民安;

半导体纳米晶的光吸收系数与尺寸的关系    黄社松,陈东明,何天敬,刘凡镇

辐射对流条件下肋片散热的数值计算和结构优化    陈建芳,张双喜

散热器肋片的数值计算和结构优化    陈建芳,张双喜

硅太阳电池降温保效的方法分析    马久明;秦红;董丹;

聚光光伏系统中太阳能电池的冷却问题研究    王子龙

太阳能光伏板热电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思琢

一种串行脉冲采集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周燕艳;

基于虚拟仪器的电源监测系统    李鑫;杨锁昌;郑思龙;袁成营;

纳米材料光谱特性及其相关机理的初步分析    杨护霞;

纳米氧化铝粉体制备及红外吸收特性研究    杜珊;杨护霞;

虚拟仪器在波形测量中的误差与可靠性研究    王和平;赵会军;

圆柱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评价及分析    张海林;葛景亮;张伟;闫建忠;李敬磊;

基于LabVIEW的空地导弹弹道仿真系统设计    张朋;陈明;何鹏举;

一种反坦克导弹多通路自动测试方法    崔鸿;潘孟春;翁飞兵;祖先锋;高军哲;

基于ARMS3C2410与EPM7128的虚拟数字存储示波器设计    常波;阎有运;

基于LabVIEW的检测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    张昊;曲玉琨;周飞;唐彬;

被动声学测波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刘华兴

电动汽车用C-LiFePO_4动力电池制备与性能研究    李文成

穴盘苗自动移栽关键技术的研究    胡敏娟

G语言的一种结构模型及平台实现    谢宣松

基于数据流可视化语言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的研究    随阳轶

Make One-基于软件化功能构件的通用信息设备模式    孟利民

基于冲击射流的电子器件冷却方法研究    李长庚

基于瞬态模型的大流量调节阀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的研究    张月蓉

电磁阀检测系统的研发及相关流体控制技术的研究    郭北涛

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测试关键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侯周国

基于LabWindows/CVI的虚拟仪器系统的设计    袁大伟

中压互感器耐压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曹冬妹

基于MCF52223的LCD触摸屏功能程序设计及应用    钟铸

基于LabVIEW虚拟示波器的设计及远程控制    王海娥

开关电源自动测试生产线的设计    梁祖薪

平面热源低温差散热的数值模拟研究    纪翠娟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    王丽斌

基于虚拟仪器的室内环境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肖友平

一种信号采集系统在抽油机中的应用研究    薛茹

ELID磨削砂轮表面氧化膜厚度在线检测    王银霞

铟镓氮薄膜的光电特性    韩培德,刘祥林,王晓晖,袁海荣,陈振,李昱峰,陆沅,汪度,陆大成,王占国

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刘巍;王宗超;

PV/T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性能研究    裴刚;季杰;何伟;孙炜;

太阳能动力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和优化问题    倪振伟,顾传保,罗棣菴

两相闭式热虹吸管内的流动和传热    陈岗,辛明道,陈远国

辐射对流条件下肋片散热的数值计算    张玉文,陈钟颀

半抛物槽式聚光分频光伏系统的性能分析    江守利;陈则韶;胡芃;莫松平;

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综述    周林;武剑;栗秋华;郭珂;

背板材料对太阳电池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梁振南;秦红;沈辉;

复合换热情况下肋片性能的研究    巨永林,张玉文,陈钟颀

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易桦

电池温度智能监测系统设计    李建海;刘迪;王冬梅;

运行参数对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动态响应的影响——Ⅱ电池温度,氧气压力和流量    汪茂海,郭航,马重芳

起停系统电池温度建模及试验研究    李聪聪;陈强;喻凡;陈振辉;Kroepke Karsten;李君;

溶融碳酸盐型燃料电池温度特性的建模与求解    曹广益;孙文辉;

BC30型控温标准电池温度特性的讨论    瞿进;诸洵治;

基于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燃料电池温度非线性建模与预测    沈承,曹广益,朱新坚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运行温度特性    叶丁丁;廖强;朱恂;李俊;

管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建模和仿真    于如军;刘秀清;曹广益;朱新坚;黄炳强;吴秋轩;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赖勤志;尹鸽平;王振波;

太阳能光伏发电供热系统的性能分析    程雪涛;徐向华;梁新刚;

温度、压力对PEM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    孙佳;吴玉厚;孙红;陈士忠;

馅饼?陷阱?揭露走私手机硬伤    小王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热效应分析及温度的研究    时红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