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低能带隙、低HOMO能级的给/受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29:59
热度:

低能带隙、低HOMO能级的给/受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摘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可大面积成膜、柔性以及性能可调控等优点。共轭聚合物是聚合物

【摘要】: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可大面积成膜、柔性以及性能可调控等优点。共轭聚合物是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材料基础,设计和合成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对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和能量转化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合成不同的给体单元和受体单元,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尤其含有强吸电子内酰亚胺和内酰胺基团的低能带隙聚合物,同时实现了材料的低能带隙、低HOMO能级并研究了分子结构与材料光电性能的关系以及对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如下: 1.本论文第二章以3,4-乙撑二氧噻吩(EDOT)为电子给体单元,以喹啉胺和噻二唑喹啉胺为受体单元,合成了EDOT-喹啉胺和EDOT-噻二唑喹啉胺共轭聚合物,聚合物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研究了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以及光伏性能,以这些聚合物为给体材料,富勒烯衍生物PC_(61)BM为受体材料,制备了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能量转化效率最高为0.6%,开路电压为0.52 V,短路电流为3.24 mA/cm~2。 2.利用在受体单元上引入强吸电子基团来降低聚合物的HOMO能级,本论文第三章合成了一种含有强吸电子内酰亚胺基团的受体单元邻苯二甲酰亚胺衍生物。以苯并[1,2-b:4,5-b’]二噻吩为给体单元,合成了新型共轭聚合物PBDTPh和PBDTPhB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聚合物在可见光部分有强的吸收峰,电化学测试表明聚合物有低的HOMO能级。以聚合物为给体材料,富勒烯衍生物PC_(71)BM为受体材料,制备了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器件获得了高的开路电压,在0.89-0.93 V之间,能量转化效率达到1.54%。 3.为了拓宽聚合物在可见光部分的吸收,第四章的第一节设计合成了以二氧吡咯噻吩为受体单元,在受体单元上也含有强吸电子的内酰亚胺基团,目的是获得低的HOMO能级和较高的开路电压。以苯并[1,2-b:4,5-b’]二噻吩为给体单元,合成了新型共轭聚合物PBDTDPT1和PBDTDPT2。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新的聚合物与含邻苯二甲酰亚胺的聚合物相比有更宽的吸收峰,电化学研究表明聚合物PBDTDPT1和PBDTDPT2具有低的HOMO能级,分别达到-5.44和-5.42 eV。光伏器件测试结果证实,聚合物与PC_(71)BM组成的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获得了优异的性能,开路电压高达0.91-0.97 V。PBDTDPT1和PBDTDPT2与PC_(71)BM组成的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经初优化后的短路电流分别为6.58和10.34 mA/cm~2,能量转化效率分别达到3.42%和4.79%。 4.由于在受体两边引入推电子单元一般会降低聚合物的能带隙,第四章的第二节在PBDTDPT1和PBDTDPT2的基础上,在二氧吡咯噻吩单元两边引入了推电子的3-烷基噻吩单元,仍然以苯并[1,2-b:4,5-b’]二噻吩为给体单元,合成了新型共轭聚合物PBDTTPT1和PBDTTPT2。同时将二氧吡咯噻吩单元上的大支链改成直链。研究结果显示新的聚合物能带隙下降并不明显,由原来的1.84 eV下降到了1.82和1.78 eV。新的聚合物也具有比较好的光伏性能,开路电压仍然高达0.90 V。PBDTTPT1和PBDTTPT2与PC_(71)BM组成的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的能量转化效率分别达到2.43%和2.68%。 5.第五章设计合成了含另一种强吸电子基团内酰胺的单体异靛蓝。分别以噻吩、噻吩并[2,3-b]噻吩和苯并[1,2-b:4,5-b’]二噻吩为给体单元,合成了一系列含异靛蓝的聚合物,并研究了这些聚合物的光学、电化学以及光伏性能。研究表明,异靛蓝聚合物的吸收峰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同时聚合物具有较低的HOMO能级,合适的LUMO能级以及理想的光学能带隙。以异靛蓝的聚合物为给体材料,PC_(71)BM为受体材料,制备了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初步研究了光伏性能,能量转化效率最高达到1.91%。 6.第六章合成了另一种含强吸电子内酰胺基团的单体3.6-二烷基-2,5-二吡咯并[3,4-c]吡咯-1,4-二酮(DPP)作为受体单元,DPP单元本身具有好的共轭结构,有强的π-π相互作用,内酰胺基团使得DPP单元高度缺电子。同时以具有平面性很好的噻吩并[2,3-b]噻吩为给体单元,合成了新型共轭聚合物PTT-DTDPP。聚合物具有宽的吸收带,覆盖整个可见光并延伸至近红外区域。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HOMO能级,器件初步优化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60%。 【关键词】:低能带隙 共轭聚合物 Stille偶联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4
  • 第一章 绪论14-62
  • 1.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14-17
  •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工作机理17-18
  •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18-21
  • 1.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21-23
  • 1.5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23-48
  • 1.5.1 受体材料23-25
  • 1.5.2 给体材料25-46
  • 1.5.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理想能级和能带隙46-48
  • 1.6 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和内容48-51
  • 参考文献51-62
  • 第二章 低能带隙3,4-乙撑二氧噻吩-喹啉胺和3,4-乙撑二氧噻吩-噻二唑喹啉胺共轭聚合物的合成、氧化还原和光伏性能62-79
  • 2.1 引言62
  • 2.2 实验部分62-68
  • 2.2.1 实验药品62-63
  • 2.2.2 仪器63
  • 2.2.3 器件的制作63
  • 2.2.4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63-68
  • 2.3 结果与讨论68-74
  • 2.3.1 合成与表征68-69
  • 2.3.2 聚合物的热性能69-70
  • 2.3.3 聚合物的光学性能70-71
  • 2.3.4 电化学性能71-72
  • 2.3.5 光伏性能72-74
  • 2.4 结论74-75
  • 参考文献75-79
  • 第三章 基于苯并[1,2-b:4,5-b’]二噻吩和邻苯二甲酰亚胺单元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79-97
  • 3.1 引言79-81
  • 3.2 实验部分81-86
  • 3.2.1 实验药品81
  • 3.2.2 仪器81-82
  • 3.2.3 器件的制作82
  • 3.2.4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82-86
  • 3.3 结果与讨论86-92
  • 3.3.1 合成与表征86-87
  • 3.3.2 热性能87-89
  • 3.3.3 光学性能89
  • 3.3.4 电化学性能89-90
  • 3.3.5 光伏性能90-92
  • 3.4 结论92-93
  • 参考文献93-97
  • 第四章 基于苯并[1,2-b:4,5-b’]二噻吩和二氧吡咯噻吩单元的D-A 聚合物的合成和性能研究97-128
  • 4.1 基于苯并[1,2-b:4,5-b’]二噻吩-二氧吡咯噻吩聚合物为基础的高性能聚合物太阳能电池97-112
  • 4.1.1 引言97-98
  • 4.1.2 实验部分98-102
  • 4.1.2.1 实验药品98
  • 4.1.2.2 仪器98-99
  • 4.1.2.3 器件的制作99
  • 4.1.2.4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99-102
  • 4.1.3 结果与讨论102-112
  • 4.1.3.1 合成与表征102-103
  • 4.1.3.2 热性能103-104
  • 4.1.3.3 光学性能104-106
  • 4.1.3.4 电化学性能106
  • 4.1.3.5 光伏性能106-112
  • 4.2 低能带隙聚合物基于苯并[1,2-b:4,5-b’]二噻吩和二噻吩-二氧吡咯噻吩单元的合成及其光伏应用112-124
  • 4.2.1 引言112-113
  • 4.2.2 实验部分113-117
  • 4.2.2.1 实验药品113
  • 4.2.2.2 仪器113
  • 4.2.2.3 器件的制作113-114
  • 4.2.2.4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114-117
  • 4.2.3 结果与讨论117-124
  • 4.2.3.1 合成与表征117
  • 4.2.3.2 热性能117-118
  • 4.2.3.3 光学性能118-120
  • 4.2.3.4 电化学性能120-121
  • 4.2.3.5 光伏性能121-124
  • 4.3 结论124-125
  • 参考文献125-128
  • 第五章 基于异靛蓝衍生物为受体单元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128-145
  • 5.1 引言128-129
  • 5.2 实验部分129-134
  • 5.2.1 实验药品129
  • 5.2.2 仪器129-130
  • 5.2.3 器件的制作130
  • 5.2.4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130-134
  • 5.3 结果与讨论134-142
  • 5.3.1 合成与表征134-135
  • 5.3.2 热性能135-136
  • 5.3.3 光学性能136-138
  • 5.3.4 电化学性能138-139
  • 5.3.5 光伏性能139-142
  • 5.4 结论142-143
  • 参考文献143-145
  • 第六章 基于3,6-二烷基-2,5-二吡咯并[3,4-c]吡咯-1,4-二酮单元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145-159
  • 6.1 引言145-146
  • 6.2 实验部分146-149
  • 6.2.1 实验药品146
  • 6.2.2 仪器146
  • 6.2.3 器件的制作146-147
  • 6.2.4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147-149
  • 6.3 结果与讨论149-155
  • 6.3.1 合成与表征149-150
  • 6.3.2 热性能150
  • 6.3.3 光学性能150-151
  • 6.3.4 电化学性能151-153
  • 6.3.5 光伏性能153-155
  • 6.4 结论155-156
  • 参考文献156-159
  • 全文总结159-162
  • Ⅰ本文主要内容159-161
  • Ⅱ本文主要创新之处161-162
  • 致谢162-163
  • 附录Ⅰ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和专利163-164
  • 附录Ⅱ164-19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新型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制备的研究    孙秀轩

基于有机薄膜的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密保秀;高志强;邓先宇;黄维;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    温善鹏

CuPc-PCTDA有机薄膜太阳电池性能模拟与结构优化    姜冰一;郑建邦;孙肖芬;王春峰;

热处理方式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特性的影响    陈雄;刘银春;阮凯斌;魏芬;刘佳;

缓冲层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刘春波;张实;王龙;刘洋;刘敏;车广波;苏斌;徐占林;

太阳能电池的研发进展    张亮;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杨宝宁;

掺杂型有机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车广波;李丽丽;刘春波;苏斌;王庆伟;

小分子给体型有机光伏材料    刘扬;杨乐;陈志坚;

提高聚合物薄膜光伏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途径    陈雄;刘银春;张洪;魏芬;何志敏;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曲波;张世勇;谢星;陈志坚;肖立新;龚旗煌;李福山;郭太良;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杨健茂;彭彦玲;田启威;陈志钢;

PEDOT:PSS薄膜的掺杂改性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李蛟

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    邓丹

基于氧化石墨烯/聚合物光伏特性的研究    刘智勇

超高真空有机分子薄膜生长实时原位荧光显微方法与系统    鄢志丹

纳秒脉冲激光诱导单晶硅材料荧光效应的研究    刘春阳

基于酞菁的有机近红外发光器件与太阳能电池    范昭奇

卟啉酞菁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张天慧

新型给体—受体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胡超

有机小分子太阳电池阴极修饰的研究    李方馨

聚合物光伏电池的性能优化及稳定性研究    王亚凌

苝酰亚胺光电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功能应用    马琮

含芴和8-羟基喹啉的聚合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    张立荣

金属酞菁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朱静燕

含富勒烯的D-A型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吴章华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夏咏梅

基于本体异质结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陈雄

新型低能带隙共轭高分子光伏材料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陈钰莹

ZnO纳米棒阵列制备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张晓楠

非金属纯有机染料的设计规律和展望    杨秀云;周杰;王宇鹏;高秀霞;

辐照强度及温度对双层异质结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影响    李卫民;郭金川;孙秀泉;周彬;

阴极修饰层对ZnPc/C_(60)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李方馨;吴甲奇;孟庆蕾;席曦;顾晓峰;钱维莹;阙立志;季静佳;李果华;

利用Rubrene/C_(70)异质结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陈子国;刘彭义;吴冰;张永哲;

基于P3HT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    黄龙;许向东;周东;于军胜;蒋亚东;

桥位芳香性给电子基团取代的苝二酰亚胺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    施敏敏;郝峰;左立见;胡小链;傅伟飞;陈红征;

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转化效率的提高思路    木丽萍;袁丹;环敏;陈志坚;肖立新;曲波;龚旗煌;

基于卟啉化合物的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    张天慧;赵谡玲;朴玲钰;徐征;孔超;

免光学间隔层的高效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杨少鹏;赵艳新;韩凌洁;杨启满;韩理;傅广生;

基于金颗粒自组装烷基硫醇为缓冲层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谢星;陈志坚;肖立新;曲波;龚旗煌;

反型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谭云峰

基于三元体系混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范学东

基于本体异质结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研究    陈雄

有机光伏电池中新型供体材料及电池性能的研究    尹斌

二硫化铁(Pyrite)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及展望    徐文雷,楼卫珍,孟亮,刘茂森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彭艳红;韩雪峰;温和瑞;

高能粒子辐照对太阳能电池材料InGaN合金生长的影响    董少光;

太阳能电池材料Cu-In-Se的研究现状    郑史烈,吴年强,李志章

科技短信息    

美研制高效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发电型建材——21世纪的屋顶材料和幕墙材料    戚立昌

太阳能电池材料CuInS_2的研究现状    汤会香,严密,张辉,杨德仁

充满机遇的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    

新型能源材料    

简易方法合成不同结构的CuInS_2材料    武四新;

新型聚合物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    杨云仙;杨继萍;

CZTS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    代鹏程;占金华;

有机/TiO_2互穿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赵阳;张明;马於光;

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生长过程的热动力学研究    沈剑韵;W.K.Kim;储茂友;黄松涛;T.J.Anderson;

苝二酰亚胺衍生物及端苝交替低聚物光伏材料的合成    周曼溪;王聪;陈广新;李齐方;

不同烷基取代的给受体共轭聚合物对活性层形貌的影响及其在光伏电池中的应用    李耀文;陈玉金;杨晓明;屠迎锋;

铸造多晶硅太阳电池表面织构化的研究    陈君;席珍强;杨德仁;李先杭;

纤维锌矿铜锌锡硫的制备及形貌控制    李梅;周文辉;武四新;

侧链含噻吩杂环的聚芴共聚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郭婷;许鑫;甄红宇;李国龙;侯琼;

太阳能发电:其实并不贵    视点记者:冯永锋  本期策划:陆彩荣 徐可

打好基础做大市场    刘碧玛

我国新能源材料产品市场飘红    志国

中国电池新材料市场现状与展望    赛迪顾问 付长文

谈谈可持续发展和迈向新文明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会长 潘岳

北京支持电子信息相关材料发展    

青岛构筑新材料产业高地    卢新

青岛营筑新 材料产业高地    记者 张宪春 通讯员 吴德明

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    潘岳

专家献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和丽刚

苯并稠杂环类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性能研究    刘波

BiFeO_3的铁电,压电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董华锋

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研究    龙飞

一系列不对称镍酞菁:合成、近红外及自组装特性的初步研究    黄国庆

低维纳米复合材料结构物性及ZnO:N中Zn-N定域结构和热稳定性研究    李兴华

新型苯并二噻吩二酮类与萘二酰亚胺类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徐秋舒

有机聚合物光伏材料的理论研究    彭月明

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SnS薄膜的制备及结构分析    胡永红

新型铜系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    黄明冀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潘喆

基于硒化铟铜合金粉末的两步法烧结技术研究    邵大卫

基于Zintl相化合物的有机—无机复合新材料探索    丁明德

CZTS纳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罗鹏

太阳能电池材料CuInS_2带隙的缺陷调制研究    杨霈

太阳能电池材料Cu_2ZnSnS_4纳米晶的水热合成和表征    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