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关于太阳能电热综合利用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29:46
热度:

关于太阳能电热综合利用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摘要】:太阳能是新能源领域中研究的重点,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近年来对太阳能电热综合利用(PV/T)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对PV/T的研

【摘要】:太阳能是新能源领域中研究的重点,为了高效利用太阳能,近年来对太阳能电热综合利用(PV/T)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目前对PV/T的研究都是从整体效率出发,论证PV/T的可行性。在PV/T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的问题由于涉及到多个学科,往往被忽略,本文针对这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PV/T系统聚光多是采用中低倍聚光,由于聚光形式各异,其光学效率各不相同,因此很难对比不同聚光方式之间的区别,评价各自聚光方式的优劣。聚光的PV/T系统都采用对日追踪,追踪误差对效率有着明显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追踪角度误差对这几种聚光系统的影响,得出接收器为管式的槽式抛物面反射聚光系统对追踪精度的要求最低,菲涅尔反射聚光在追踪误差小于±3°时与其相当,追踪误差对效率的影响小于15%,总的能量损失小于33%,透镜折射和平板接收器的槽式抛物面反射聚光对追踪误差较为敏感。综合比较不同的聚光方式和接收器光强分布特点,提出对PV/T系统而言菲涅尔反射聚光最为合适。 聚光的太阳能系统都用到太阳追踪,从方式上分成主动追踪和被动跟踪,主动追踪精度相对较高,被动跟踪精度相对较低。追踪关键是追踪算法,如何实现高精度追踪和采用什么样的追踪算法,对追踪精度有何要求,目前对此研究相对较少。追踪系统缺乏了这些理论支持,PV/T系统只能作为一种实验装置,难以实际应用。本文对主动追踪的算法进行分析,用空间坐标系变换的方法推导了高度角、方位角关于儒略日时间的表达式,同时对赤经因素对太阳位置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与现有公式进行比较,证明了推导的正确性,为主动追踪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数据计算对比,在考虑赤经因素影响下,高度角的最大误差小于0.5°,方位角的最大误差小于0.8°,提高了追踪算法的计算精度。 温度对PV/T系统的电-热利用有着明显的影响,冷却和热交换系统至关重要。传统的研究实验只关注进出口温度和流速,对流道的布置、形式和导热工质并没有进行研究。实际上真正对PV/T系统综合效率影响最大的是流道的布置和流道的形式。太阳能电池串联时温度分布越均匀,电池散热越好,PV/T综合效率才越高。本文对电池的冷却、热交换系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设计,通过流道的布置使接收器温度分布均匀;通过流道形式的正交试验,得出流道间隙和波纹夹角对波纹流道的热交换效果影响最大,据此优化流道结构。同时制备了一类γ-Al_2O_3的纳米流体,对其热物性进行测试,得出了热交换的相关参数,为后续的仿真分析提供了依据。 通过对PV/T系统在Trnsys软件中进行运行分析,得知在无冷却条件下聚光倍数过高,会造成太阳能电池的表面温过高,继而影响电池效率。当太阳能电池在有冷却条件下工作时,冷却系统应使太阳能电池的温度控制在80~100℃之间,以达到较为理想的电能、热能输出。 研究表明,采用主动追踪的菲涅尔反射聚光的PV/T系统,可以节省电池芯片的使用,提高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对全年的运行效果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太阳能电池的聚光应用,在有冷却系统时发电效率基本不受影响,但聚光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电池芯片的使用,使单位面积发电量大大提高,同时还可以将一部分热能利用,使太阳能的综合利用率到达43.4%。 【关键词】:太阳能 电热综合利用 聚光 主动追踪 流道布置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51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30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3-16
  • 1.1.1 能源危机13
  • 1.1.2 环境危机13-14
  • 1.1.3 解决出路14-16
  • 1.2 国内外研究相关概况16-28
  • 1.2.1 太阳能聚光的研究19-22
  • 1.2.2 追踪系统及追踪算法的研究22-25
  • 1.2.3 冷却系统的研究25-28
  • 1.3 论文目的和主要内容28-30
  • 第二章 聚光系统分析30-63
  • 2.1 引言30
  • 2.2 聚光系统设计30-40
  • 2.2.1 太阳圆面张角30-31
  • 2.2.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影响31-32
  • 2.2.3 太阳辐射强度的计算32-33
  • 2.2.4 聚光光路设计33-40
  • 2.3 聚光方式对接收器光强分布的影响40-46
  • 2.3.1 折射聚光与反射聚光对比40-42
  • 2.3.2 聚光后光强分布分析42-46
  • 2.4 追踪角度误差对聚光的影响46-59
  • 2.4.1 透镜折射聚光47-50
  • 2.4.2 槽式抛物面聚光50-55
  • 2.4.3 菲涅尔反射聚光55-59
  • 2.5 实验验证59-61
  • 2.6 本章小结61-63
  • 第三章 追踪控制系统分析设计63-78
  • 3.1 引言63
  • 3.2 追踪算法建立条件63-64
  • 3.3 日地关系坐标系的建立64-66
  • 3.4 赤经 RA、赤纬δ66-67
  • 3.5 太阳空间坐标位置67-70
  • 3.6 太阳位置关于时间表达式70-72
  • 3.7 赤经对时间的修正72-75
  • 3.8 聚光追踪系统虚拟样机分析75-76
  • 3.9 本章小结76-78
  • 第四章 聚光发电与热交换78-112
  • 4.1 引言78
  • 4.2 太阳能光伏发电78-81
  • 4.3 温度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81-83
  • 4.4 太阳能发电特性试验83-87
  • 4.5 太阳能电池冷却系统流道布置87-92
  • 4.6 冷却系统流道几何结构分析92-105
  • 4.6.1. 波纹流道热交换的分析92-95
  • 4.6.2. 波纹流道几何结构正交试验95-105
  • 4.7 冷却系统导热工质研究105-110
  • 4.7.1. 纳米流体的制备105-107
  • 4.7.2. 纳米流体的基础物性试验107-110
  • 4.8 本章小结110-112
  • 第五章 CPVT 系统运行 Trnsys 分析112-124
  • 5.1 引言112
  • 5.2 Trnsys 仿真模型建立112-113
  • 5.3 聚光、冷却对太阳能电池的影响113-118
  • 5.4 热电联合利用系统全年仿真118-123
  • 5.5 本章小结123-12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24-128
  • 6.1 结论124-126
  • 6.2 创新点126-127
  • 6.3 展望127-128
  • 参考文献128-136
  • 图表清单136-141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141-142
  • 致谢142-14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实验研究    季杰,程洪波,何伟,陆剑平,T.T.Chow

一种非跟踪内聚光太阳能PV-T管聚光器的设计与仿真    彭祖林;张首誉;邓罗根;葛洪川;江希年;

2010年上海世博会绿色建筑典型案例分析——以法国馆和阿尔萨斯馆为例    王明;杨维菊;

PV/T系统电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鲁丹;吕建;

空冷型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的实验研究    陆佳伟;荆树春;朱群志;

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    李卉;张慧轩;

太阳能光伏电池冷却技术研究    杨晶晶;刘永生;谷民安;彭麟;张玉凤;高湉;

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运行实验研究    穆志君;关欣;刘鹏;

太阳能发电技术探讨    鲁华永;袁越;陈志飞;卫银忠;项玲;

新型光伏热建筑一体化系统及其相关技术分析    钱剑峰;张吉礼;马良栋;

石墨填充式PV/T系统光电光热性能试验    李媛媛;张吉礼;马良栋;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的研究开发    秦红;沈辉;张仁元;史保新;梁振南;

新型的光伏热建筑一体化系统    钱剑峰;张吉礼;

差分配焦椭流线法在LED灯具配光设计中的应用    黄孙港;

水为工质的面板式PV/T系统冬季实验研究    唐李清;朱群志;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秦红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模型与政策研究    高新宇

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及多功能热泵系统的综合性能研究    裴刚

新型PV-Trombe墙系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易桦

光伏太阳能热泵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刘可亮

电子膨胀阀开度对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    王海涛

空调室内污染液滴的扩散及室内热环境的研究    孙炜

填充式PVT板性能测试试验及其应用    李媛媛

太阳能热光伏热电联产系统研究    邬二龙

光伏太阳能热泵系统的模拟研究和经济性分析    冯琳

光伏热系统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段征强

纳米流体对太阳能辐射选择吸收特性的研究    蔡洁聪

聚光型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性能的数值模拟    于松强

复合太阳能墙与建筑一体化的节能研究    尹宝泉

太阳能光伏模板冷却方式的研究    安文韬

一种新型数字式微机励磁控制装置的研究与设计    王钧

光伏建筑一体化形式的比较及其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项瑜

太阳能异步发电系统的研究    杨顺昌

德国最大太阳能电池厂投产    德兴

国家太阳能电池示范工程落户保定    

巧妙利用太阳能的住宅    李有观;

太阳能电池阳光普照    袁茵;

采集太阳能(下)——基础化学推进新型低成本太阳能电池的开发    高彤;

哈博公司250兆瓦太阳能光伏项目落户浙江嘉兴    王碧辉;卢影;

台联电投资100万美元在山东建太阳能电池厂    

太阳能应用 政府主导最重要    黄韬;

PVDF树脂在太阳能电池模组背板上的应用    吴君毅;

太阳能电池输出特性的分析及检测    张海波;

太阳能电池表面纳米微结构研究    李美成;

有机染料锚数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尚会霞;罗艳红;孟庆波;占肖卫;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器件研究    李冬梅;罗艳红;孟庆波;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刘铭;杨君友;冯双龙;朱虎;

高效染料钠晶TiO_2太阳能电池    黄昀昉;吴季怀;林建明;黄妙良;

太阳能电池应用    孟昭渊;

富铟与富铜CuInSe_2薄膜的光电性能    王信春;

谈太阳能路灯原理    胡昊伟;黄敏;

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高效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    李永舫;

太阳能厂跨洋吸金 几家欢乐几家愁    黄女瑛 DigiTimes

太阳能电池级多晶硅光伏项目落户益阳    记者  郭云飞 通讯员  张世平

涉足太阳能光伏产业公司一览    詹铃

依靠太阳能的家庭    杨先碧

G风帆 太阳能电池新贵    天同证券 张锐

PE“新锐”王刚:太阳能行业的坚定支持派    本报记者 翁海华

行者集团利用太阳能获新突破    记者 张国伟

太阳能电池面临出口为主的尴尬    无暇

邱第明:中国最早太阳能企业的跌宕起伏    本报记者王颖春 采写

青海首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投产    梁丽英

关于太阳能电热综合利用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    谢飞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反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李福民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光吸收增强效应的研究    李国龙

聚光多结太阳能电池的设计、制备及可靠性研究    宋明辉

半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徐洋

光活性层掺杂及新型透明电极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章文峰

反型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陶晨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活性层结构、形貌及光伏性能    薛丽丽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的效率优化及衰减性研究    邹业

基于太阳能的嵌入式路灯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刘春

利用不同阴极缓冲层改善有机小分子Pentacene/C_(60)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刘瑞

用电化学阻抗谱研究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子传输与复合特性    和川

三芳基咪唑的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CdSe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赵爱婷

太阳能电池CuInS_2薄膜和ZnS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兴良

SCNTs和PPDIF应用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    白静璐

CuO薄膜的制备及其光伏特性研究    张春萍

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染料的合成研究    徐丹

含噻吩和噻唑基元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和光伏性能研究    国霞

太阳能电池聚合物材料及DNA大分子的分子模拟    马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