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研究和一种新型光电化学紫外光探测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29:41
热度: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研究和一种新型光电化学紫外光探测器【摘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具有转换效率高、制作工艺简

【摘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具有转换效率高、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和对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视作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替代者。然而传统的TiO2纳米多孔电极在载流子复合和光生电子传输上的不足限制了电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论文着眼于DSSCs研究中的瓶颈问题,用电喷涂和电纺丝技术对其光阳极进行了改进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以商用的P25TiO2(?)内米粉为原料,用电喷涂技术制备了TiO2纳米多孔电极。通过改变喷涂距离,我们调控了电极的结构和形貌,并研究了其对DSSCs性能的影响。在喷涂距离6cm时得到了最大的短路光电流密度(Jsc),并显著提高了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短路光电流的增大是由于电喷涂制备的薄膜解决了传统的Ti02次级小球薄膜电极电子传输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具有优异的光散射性能和构建了高效的电解液离子扩散通道。 2.我们用电纺丝技术首次在FTO基底上制备了透明的Ti02纳米晶膜,该制备基于前驱体溶液中加入的适量的三乙醇胺和较大的空气湿度综合作用下的纺丝纤维向薄膜的原位转变过程。用光致发光技术研究发现,电纺丝制备的Ti02纳米晶膜具有丰富的体内氧空位缺陷(bulk oxygen vacancies, BOVs,对应的PL峰位于621-640nm)。与此相对的是使用相同的前驱体溶液用旋涂法制备的薄膜的优势缺陷为表面氧空位缺陷(surface oxygen vacancies, SOVs,对应的PL峰位于537-555nm)。测试电池性能发现,丰富的BOVs显著提高了DSSCs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进而显著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 传统的紫外光探测器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导效应工作的。此种类型的探测器受材料表面空穴陷阱的作用,分别在无光照和有光照时吸附和解吸附氧气分子,导致其响应时间一般1s,严重限制了其应用。本论文在DSSCs研究的基础上,将未经染料分子敏化的光电化学电池(PECC)应用于紫外探测。得到了高的光敏感度,快速的时间响应和稳定的探测性能。具体工作如下: 1.用未经敏化的Ti02纳米晶(TiO2NC)电极、含I-/I3-氧化还原电对的电解液和镀Pt的对电极封装成“三明治”结构的光电化学电池。将该电池和电流表串联,无需外加能源(0偏压,自供能)即可用该电池的Jsc信号对紫外光强度进行快速、高敏感度和稳定的探测。在紫外光照射下,该自供能紫外光探测器的光敏感度高达0.38安培每瓦特,开关比高达2698,短路电流信号的开启时间为0.08秒,衰减时间为0.03秒,远优于基于光电导效应的紫外光探测器。 2.传统的TiO2NC膜由于存在大量的晶界导致载流子复合损失严重;TiO2材料自身的电子迁移率相对较低,导致电子传输较慢。针对该问题,我们设计和制作了由电纺丝制备的一维SnO2纳米线网络和生长于其上的TiO2纳米针状结构组成的树枝状TiO2/SnO2异质结结构电极,该电极为PECC型自供能紫外光探测器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电极结构模式。这是由于该电极同时具有低的载流子复合速率和快速而直接的电子传输通道。在不修正掺氟二氧化锡基底(FTO)对入射光高达64.5%的散射和吸收的条件下,异质结结构电极对330纳米紫外光的能量转换效率达到了14.7%,是TiO2NC (6.4%)基PECC的两倍以上。在紫外光照射下,该自供能紫外光探测器的光敏感度高达0.6安培每瓦特,开关比高达4550,短路电路信号的开启时间为0.03秒,衰减时间为0.01秒。 【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自供能紫外光探测器 静电喷涂 静电纺丝 二氧化钛 二氧化锡 树枝状异质结 体内氧空位缺陷 上升/衰减时间 三乙醇胺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N23;TM914.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绪论10-32
  • 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12-21
  • 1.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原理12-15
  • 1.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历程15-16
  • 1.1.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研究现状和遇到的问题16-21
  • 1.2 紫外光探测器21-26
  • 1.2.1 基于光电导效应的紫外光探测器21-23
  • 1.2.2 自供能紫外光探测器23-25
  • 1.2.3 基于光电化学电池的自供能紫外光探测器25-26
  • 参考文献26-32
  • 第二章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表征方法和器件封装、测试32-54
  • 2.1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32-41
  • 2.1.1 高压静电纺丝技术(electrospinning)32-36
  • 2.1.2 高压静电喷涂技术(electrospraying)36-39
  • 2.1.3 旋转涂覆技术(spin-coating technique)39-40
  • 2.1.4 刮刀涂覆技术(doctor-blade technique)40
  • 2.1.5 滴涂干燥法(drop-drying)40-41
  • 2.2 材料表征方法41-44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41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41-42
  • 2.2.3 X射线衍射(XRD)42-43
  • 2.2.4 激光拉曼散射(Raman)43
  • 2.2.5 光致发光谱(PL)43-44
  • 2.3 器件的测试和分析方法44-48
  • 2.3.1 伏安特性曲线(I-V)44-45
  • 2.3.2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45-46
  • 2.3.3 开路电压衰减技术(OCVD)46-47
  • 2.3.4 瞬态光电流47-48
  • 参考文献48-54
  • 第三章 电喷涂技术调控TiO_2纳米颗粒基DSSC电极结构54-66
  • 3.1 高压静电喷涂技术调控TiO_2纳米颗粒电极结构54-58
  • 3.1.1 实验过程54-55
  • 3.1.2 电喷涂技术调控TiO_2光阳极的结构55-58
  • 3.2 电极结构对DSSC性能的影响58-62
  • 3.2.1 喷涂距离对DSSC性能的影响58-59
  • 3.2.2 DSSC性能提高的机理研究59-61
  • 3.2.3 双层电极DSSC——两种方法优点的结合61-62
  • 3.3 本章小结62-64
  • 参考文献64-66
  • 第四章 电纺丝制备透明的TiO_2纳米晶膜和体内氧空位缺陷对DSSCs光伏特性的影响66-82
  • 4.1 电纺丝制备透明的TiO_2纳米晶膜66-73
  • 4.1.1 实验部分66-68
  • 4.1.2 TiO_2纳米晶膜的表征68-70
  • 4.1.3 电纺丝制备透明的TiO_2纳米晶膜的形成机理70-71
  • 4.1.4 光致发光谱(PL)研究TiO_2膜的缺陷类型71-73
  • 4.2 体内氧空位缺陷(BOVs)对DSSC光伏特性的影响73-78
  • 4.2.1 BOVs提高DSSCs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74-75
  • 4.2.2 BOVs提高DSSC性能的机理研究75-78
  • 4.3 本章小结78-79
  • 参考文献79-82
  • 第五章 基于光电化学电池的自供能紫外光探测器82-94
  • 5.1 光电化学型紫外光探测器(PECC)的结构和原理82-86
  • 5.1.1 器件结构和工作原理82-84
  • 5.1.2 器件制备过程和表征方法84-85
  • 5.1.3 工作电极表征85-86
  • 5.2 紫外光探测性能86-90
  • 5.2.1 光伏特性86-87
  • 5.2.2 时间响应特性87-89
  • 5.2.3 光谱响应特性89
  • 5.2.4 线性输入-输出特性89-90
  • 5.3 本章小结90-92
  • 参考文献92-94
  • 第六章 SnO_2-TiO_2树枝状异质结自供能紫外光探测器94-112
  • 6.1 树枝状TiO_2/SnO_2异质结电极的制备、形成机理和表征95-100
  • 6.1.1 SnO_2纳米线的制备和表征95-96
  • 6.1.2 TiO_2/SnO_2异质结电极的制各和表征96-99
  • 6.1.3 TiO_2/SnO_2异质结电极的形成机理99
  • 6.1.4 封装和表征方法99-100
  • 6.2 树枝状TiO_2/SnO_2异质结电极的光伏特性100-103
  • 6.2.1 膜厚的优化研究100
  • 6.2.2 B-SnO_2 NF电极光伏性能的提高和解释100-103
  • 6.3 树枝状TiO_2/SnO_2异质结紫外光探测性能103-107
  • 6.3.1 光谱响应特性103-105
  • 6.3.2 时间响应特性105-107
  • 6.3.3 线性输入输出特性107
  • 6.4 本章小结107-108
  • 参考文献108-112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12-114
  • 7.1 结论112-113
  • 7.2 下一步工作计划113-114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114-116
  • 致谢11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纳米技术与汽车    张树利 ,刘东东

纳米技术的进展(三)    汪一佛

浅谈纳米光为媒技术    姜秀臣

超微细粉体TiO_2的性能及应用    祖庸,任莉

21世纪的新材料──纳米材料    毛麒瑞

信息与动态    

纳米材料应用热点评述    

纳米技术发展可能经历五个阶段    

纳米“隐身术”    

纳米压力传感器    

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回复时间的单根ZnO纳米线肖特基势垒紫外光探测器    武兴会;程纲;程轲;王书杰;蒋晓红;杜祖亮;

测量微/纳米纤维弹性模量的屈曲方法    曹艳平;郑修鹏;李博;冯西桥;

纳米La_2O_3或CeO_2添加对TiO_2-SiO_2润滑添加剂磨擦修复特性的影响    毛健;赵立涛;程鹏;李华峰;陈国需;

季铵盐纳米磁粒杀菌剂的研究    肖旭贤;黄可龙;杨珉;何琼琼;

纳米SiO_2改性环氧涂层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田惠文;李伟华;侯保荣;

纳米片状多孔氧化锌的制备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李祖亮;毛健;

纳米银溶胶的制备及其抗菌性研究    费斐;李娟;杨丽珍;陈强;

高靶向纳米抗癌药制剂-FDMPM生物效应的体外研究    孙勇;陈立波;周平;汪长春;

纳米微孔隔热材料在钢铁行业的应用    岩楯直树;普明;

甲醇在一维纳米限域体系扩散动力学的HP ~(129)Xe NMR研究    徐舒涛;张维萍;李新;刘宪春;韩秀文;包信和;

纳米离我们并不遥远    李斌 沈路涛

纳米是怎么回事?    科言

科学家呼吁走出“纳米热”的误区    林小春 姜岩

我国科学家首创纳米硫    黎昌政

“纳米布”陷入炒作    本报特约记者 周建

纳米如何冲破产业化瓶颈    本报记者 文成

纳米产业并不遥远    本报记者 沐清

标准之争暴露中国纳米业“痼疾” 上市公司投资“雷声大、雨点小”    本报记者 肖巍

有一种水叫“纳米水”    张永胜

纳米眼球还不能让盲人复明    本报记者 徐晓宁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研究和一种新型光电化学紫外光探测器    李小东

低维氧化锌基材料及其在光探测器和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朱东德

基于TiO_2的紫外光探测器的研制    孔祥梓

纳米及表面吸附体系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任浩

聚丙烯酸酯/纳米氧化锡锑复合乳液的制备、表征及其在透明隔热涂料中的应用研究    张贵军

不锈钢表面高性能纳米防护涂层研究    陆洪彬

磁场中Ni-纳米Al_2O_3复合镀层制备及其电沉积机理的研究    汪超

纳米多孔金属薄膜的制备与电催化性能    葛性波

飞秒激光制备半导体表面纳米周期结构    贾鑫

皮肤的纳米生物摩擦学行为研究    唐玮

水溶性刺激响应碳纳米角的制备与表征    齐俊杰

纳米二氧化钛的复合改性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杨微

掺杂纳米碳化硅薄膜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    杜洁

镍氢电池正极材料纳米氢氧化镍的合成新方法研究    王艳明

聚合物/氢化钛制备纳米鳞片与复合涂膜防腐性能研究    李伟

低维纳米超结构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性能的研究    张宝华

退火方式对生物成像用红色纳米磷光材料性能的影响    李娇莉

在球形聚合物刷反应器中制备纳米贵金属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朱元清

纳米四氧化三钴的制备及其与聚苯胺的电化学复合    梁莹

微/纳米生物复合纤维的电纺制备及其表征    姜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