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

非微生物甲烷的形成机理和排放量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21:27:05
热度:

非微生物甲烷的形成机理和排放量【摘要】:大气甲烷(CH_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大气CH_4浓度取决于各种源、汇的强度。全球CH_4排放源主要有湿

【摘要】:大气甲烷(CH_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大气CH_4浓度取决于各种源、汇的强度。全球CH_4排放源主要有湿地、白蚁、能源、垃圾填埋场、畜牧、水稻田和生物量燃烧。大气CH_4汇主要有同温层、对流层的光化学反应和土壤吸收。传统认为,CH_4是微生物群落在厌氧条件下代谢产生的。CH_4生成也可以不通过微生物代谢途径。因此,根据CH_4的生成机理,我们可以把CH_4排放大致分为微生物源和非微生物源。基于目前的认识,微生物源CH_4排放量大于非微生物源,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非微生物CH_4生成或许能解释为环境压力,诸如高温热和紫外线辐射,"打断"有机化合物碳链的过程。一些"断片",例如甲氧基团(OCH_3),可能是CH_4生成的前期成分。只要存在有机化合物,只要环境压力足够强,任何源在没有微生物参与下都有可能生成CH_4。因此,不难理解生物量燃烧、能源、地质、植物、动物、土壤、水体都能或有可能生成非微生物CH_4。生物量燃烧产生CH_4的机理主要是高热反应。能源和地质CH_4是地壳中埋藏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经温热反应而产生的,通过能源开采和岩石裂缝等途径排放到大气。近期有研究报道,植物生成并排放非微生物CH_4,其机理可解释为环境压力刺激自由基生成,进而促进植物细胞生成CH_4。也有研究报道动物细胞在厌氧条件下生成非微生物CH_4。目前很少找到土壤、水体排放非微生物CH_4的相关文献。土壤和水体含有机化合物,也面临冷热等各种环境压力,除生成微生物CH_4外,土壤和水体也有可能生成非微生物CH_4。由于对非微生物CH_4认识有限,非微生物CH_4源给我们留下更大的思考空间。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分类号】:X16
【正文快照】: 非微生物甲烷的形成机理和排放量@王智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9大气甲烷(CH_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大气CH_4浓度取决于各种源、汇的强度。全球CH_4排放源主要有湿地、白蚁、能源、垃圾填埋场、畜牧、水稻田和生物量燃烧。大气CH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旋光譜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結構的关系    黃鳴龙;

环境保护上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发射光谱    高鸿锦,卢为琴,成岱

低价钨化合物反应的研究(Ⅱ)—六氯化钨/丁基溴化镁体系还原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唐文明;施永平;柯荣辉;

有机化合物的闪点与分子组成的关联及预测    王克强,杜仲祥,王捷

虞和钦的有机化学名词:中文有机化学名词系统命名的开始    张澔

Lasiodiplodins系列化合物的NMR研究    杨瑞云;李春远;林永成;彭光天;周世宁;

火星来客的真面目    贺飞鸿;

有机化合物在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理论预测    葛明兰;熊杰明;王利生;

無机化学研究工作的方向    П.И.費多洛夫;徐克敏;

非微生物甲烷的形成机理和排放量    王智平;

利用波谱技术研究Stephaflavone A的化学结构    沙沂;司端运;李文;钟大放;

氧瓶燃烧法测定氯、溴元素含量中金属干扰及线性关系的研究    戴俪婧;张剑锋;高敏;王约伯;

固体有机化合物的C13-H1 CP MAS TOSS Dipolar Dephasing核磁共振的研究    赵丕裕;孙尧俊;吴泰琉;王力平;

侵蚀坡地果园不同生草措施下根际土壤有机化合物的初步分析与鉴定    闫芳芳;黄炎和;郑慧梅;蒋芳市;严登峰;

多氯有机化合物在长江野生鱼体中的富集    董玉瑛;尤洋;赵盈丽;孙成;王连生;

有机化合物或药物热分解稳定性理论预测    丁晓琴;丁俊杰;李大禹;孙杨;陈冀胜;

电化学研究多环有机化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王丽荣;曲娜;郭良宏;

“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醇”课件设计说明    亓志德;

GC-MS测定化工废料中有机化合物    曹艳平;

绿色蔬菜含抗癌有机化合物    一了

生活饮用水新标准实施    李星慧黄丽嫦

饮用水卫生标准升高门槛    徐风

前八个月乌外贸呈现逆差    于蕾

车内环境污染控制迫在眉睫    河北高速客运股份有限公司 顾建国

更新换代中的化学农药杀虫剂    特约记者 曹涤环

俄提出导致全球变暖新因素    记者 董映璧

别把光盘放在包装盒里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

2007年我国玩具出口面临严峻形势    

涂料选“油”择“水”应按需而定    林培

若干有机化合物定量结构-性质/活性相关以及联合毒性研究    刘新会

北太平洋以及北极地区海洋边界层大气持久性有机化合物研究:来源、趋势和过程    武晓果

有机化合物新型催化波—平行催化氢波研究    徐茂田

有机硼化物分子材料非线性光学特性的理论研究    陶丽敏

介孔材料与功能性含能材料的关联和复合    蔡华强

灵武烟煤中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与分析    刘滋武

苔类植物中双联苄化合物的质谱和核磁共振规律研究及其在高通量筛选中的应用    郭怀芳

有机物环境毒性与皮肤渗透性定量预测模型比较研究    于艳军

分子识别的特征指数判据研究    陈健

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环境温度对其土/气分配系数影响    何欣

《化学必修2》模块中有机化合物知识内容变化及自主探究教学策略初探    于世丽

我国特种煤——烛煤溶剂抽提物类型与工艺研究    刘静

含硼酸和不同荧光发色团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陈云霞

新型含1,2,4-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杨双花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有机化合物红外光谱结构解析    冯晓瑜

部分有机化合物空气/颗粒物分配系数与正辛醇/空气分配系数的预测研究    于海瀛

含吗啉及苯骈三氮唑的新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李春丽

新型有机分子材料的双光子吸收性质的理论研究    邢晓娟

几种基于苝的功能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吴雪

地下水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筛查方法研究    陈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