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显微组分热解甲烷、氢气生成动力学及机理
煤显微组分热解甲烷、氢气生成动力学及机理【摘要】:从煤岩学观点来说,煤是由多种煤岩显微组分组成,各种煤岩组分的热解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别。由于煤岩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要显微组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TQ531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甲烷、氢气的热解机理对煤热解研究的作用11-12
- 1.2 研究煤显微组分热解性质的重要意义12-13
- 1.3 热解甲烷、氢气的动力学特征及热解机理的研究现状13-17
- 1.3.1 热解甲烷、氢气的动力学特征13-14
- 1.3.2 甲烷、氢气热解机理的研究现状14-17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17-18
- 第二章 煤样的显微煤岩特征18-29
- 2.1 煤的显微组成18-21
- 2.1.1 镜质组20
- 2.1.2 壳质组20
- 2.1.3 惰质组20-21
- 2.2 煤样选取及煤样显微煤岩特征21-29
- 2.2.1 煤样选取21
- 2.2.2 原煤煤样的显微煤岩特征21-29
- 2.2.2.1 神东煤显微煤岩特征21-25
- 2.2.2.2 平朔煤显微煤岩特征25-29
- 第三章 样品准备和实验方法29-33
- 3.1 实验煤样29
- 3.2 镜质组反射率的测定29-30
- 3.3 实验方法30-33
- 3.3.1 煤结构的分析30-32
- 3.3.1.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30-31
- 3.3.1.2 X射线衍射法(XRD)31
- 3.3.1.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31-32
- 3.3.2 煤热解实验方法(TG-MS)32-33
- 第四章 煤显微组分的结构特征33-59
- 4.1 显微组分组表面结构的XPS表征33-41
- 4.1.1 实验部分33
- 4.1.1.1 样品及处理33
- 4.1.1.2 实验设备及数据处理方法33
- 4.1.2 结果分析与讨论33-40
- 4.1.2.1 煤表面结构中碳的赋存形态33-35
- 4.1.2.2 煤表面结构中氧的赋存形态35-37
- 4.1.2.3 煤表面结构中氮的赋存形态37-39
- 4.1.2.4 煤表面结构中硫的赋存形态39-40
- 4.1.3 小结40-41
- 4.2 X射线衍射分析41-47
- 4.2.1 实验部分41-42
- 4.2.2 结果与讨论42-46
- 4.2.2.1 XRD衍射峰归属42
- 4.2.2.2 XRD谱图的定性分析42-43
- 4.2.2.3 计算煤的XRD结构参数43-46
- 4.2.2.4 无定形碳含量的对比分析46
- 4.2.3 小结46-47
- 4.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47-59
- 4.3.1 FTIR光谱分析47
- 4.3.2 结果与讨论47-59
- 4.3.2.1 显微组分FTIR谱图峰位归属48-56
- 4.3.2.2 显微组分的FTIR结构参数56-59
- 第五章 煤显微组分的基本热解特征59-69
- 5.1 实验部分59
- 5.1.1 煤样59
- 5.1.2 TG-MS实验59
- 5.2 结果与讨论59-69
- 5.2.1 热失重分析59-62
- 5.2.2 热解过程中挥发分逸出规律62-69
- 5.2.2.1 轻质碳氢化合物(C_1~C_4)的逸出规律62-64
- 5.2.2.2 轻质芳香烃化合物苯(C_6H_6)及H_2的逸出规律64-66
- 5.2.2.3 含氧化合物的逸出规律66-69
- 第六章 煤显微组分甲烷、氢气生成特征及动力学69-79
- 6.1 数据处理方法69-70
- 6.1.1 甲烷及甲基自由基生成速率曲线的拟合69-70
- 6.1.2 甲烷、氢气的生成动力学70
- 6.2 甲烷、氢气的逸出特征70-72
- 6.2.1 甲烷的逸出特征70-72
- 6.2.2 氢气的逸出特征72
- 6.3 煤热解甲烷、甲基及氢气生成反应的确定及其动力学参数72-78
- 6.3.1 煤热解甲烷及甲基生成反应的确定及其动力学参数72-74
- 6.3.2 煤热解氢气生成反应的确定及其动力学参数74-78
- 6.4 本章小结78-79
- 第七章 煤显微组分甲烷、氢气生成机理79-87
- 7.1 各反应类型对热解甲基、甲烷生成量的贡献及反应类型分析79-84
- 7.1.1 各反应类型对甲烷及甲基生成量的贡献79
- 7.1.2 甲基自由基及热解甲烷生成反应类型分析79-84
- 7.2 各反应类型对热解氢气生成量的贡献及反应类型分析84-85
- 7.2.1 各反应类型对氢气生成量的贡献84
- 7.2.2 热解氢气生成反应类型分析84-85
- 7.3 本章小结85-87
- 第八章 结论87-89
- 参考文献89-93
- 致谢93-9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还原程度煤显微组分堆垛结构表征 常海洲;蔡雪梅;李改仙;白官;吕秀清;
镜煤与丝炭结构的X射线衍射初步分析 田承圣,曾凡桂
黄铁矿表面改性产物的XRD谱研究 朱红,李虎林,欧泽深,王淀佐
神木煤显微组分加氢热解的TG/MS研究 孙庆雷,李文,陈皓侃,李保庆
不同还原程度煤显微组分组表面结构XPS对比分析 常海洲;王传格;曾凡桂;李军;李文英;谢克昌;
热解过程中煤焦微晶结构变化及其对煤焦气化反应活性的影响 范晓雷;杨帆;张薇;周志杰;王辅臣;于遵宏;
三种高变质程度煤热解过程中H_2的逸出特征研究 李美芬;曾凡桂;贾建波;谢克昌;
氢气存在下的煤焦水蒸气气化:Ⅰ反应特性研究 杨帆;周志杰;王辅臣;刘海峰;龚欣;于遵宏;
霍林郭勒褐煤超临界乙醇解机理分析 王玉高;魏贤勇;李鹏;宗志敏;倪中海;韩相恩;
煤粉热解组分析出特性的实验研究和DAEM模拟 张彦文;杨景标;蔡宁生;
TiO_2/AC光催化剂的制备及苯酚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张婷婷;解强;姜勇;姚鑫;刘晓琳;
层流炉流动特征的冷态模拟 谢云宇,柏雪源,易维明
有机质生烃动力学参数研究进展:回顾和展望 饶松;胡圣标;汪集旸;
中国含煤区构造变形 贾建称;
煤田地质学的成就与前景 张泓;
对汝箕沟煤田含煤地层的讨论 王晓鹏;刘彦堂;张忠富;王军;曹主军;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成煤模式与煤质 李小彦;武彩英;晋香兰;
防止煤炭自燃的化学阻化剂的实验研究 陆伟;
生物质快速裂解液化技术 易维明;柏雪源;何芳;李永军;李志合;
黔西北晚二叠世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聚煤模式研究 陈朝玉
安徽省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作用研究 张继坤
沾化凹陷孤北潜山中、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特征及其煤成气判识标志研究 郭春清
煤中活性基团的氧化及自反应过程 戚绪尧
煤和大港减压渣油的光催化氧化解聚 解恒参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期富烃凹陷特征及其形成的动力学环境 邱欣卫
超细煤粉O_2/CO_2燃烧及NOx异相还原机理 黄庠永
煤在NaOCl水溶液中的选择性氧化和产物的精细分离 宫贵贞
超细煤粉物化特性及其对O_2/CO_2分级燃烧NO_x排放的影响 刘加勋
煤的芳香性及氢键对钙基阻化剂抑制煤自燃作用的理论研究 郝朝瑜
中国能源结构及利用问题研究 班瑞凤;魏晓平;
甲醇合成产率对多联产系统效率的影响 张晋,段远源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技术方案研究 刘耀鑫,方梦祥,余春江,王俊琪,吕小兰,王勤辉,骆仲泱
美国“展望21(Vision21)”研究项目简介 吕东颖;
循环流化床多联产系统的模型研究与性能预测 杨天华;刘耀鑫;李润东;方梦祥;骆仲泱;
马家塔煤及其显微组分的加氢液化特征(英文) 李文华,霍卫东,舒歌平,白向飞,戴和武
12兆瓦热电气多联产装置的开发 王勤辉,骆仲泱,方梦祥,倪明江,岑可法
神木煤有机显微组分的结构特征与热转化性质的关系 孙庆雷,李文,李东涛,陈皓侃,李保庆,白向飞,李文华
油棕废弃物热解的TG-FTIR分析 杨海平;陈汉平;晏蓉;张世红;郑楚光;
不同还原程度煤显微组分组表面结构XPS对比分析 常海洲;王传格;曾凡桂;李军;李文英;谢克昌;
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试验及理论研究 刘耀鑫
煤快速热解焦的微观结构对其气化活性的影响 陈路;周志杰;刘鑫;袁帅;王辅臣;
煤显微组分热解过程中脂肪氢的演化特征及其动力学 常海洲;曾凡桂;
快速热处理石油焦与煤的微观结构变化及气化活性分析 赵冰;周志杰;丁路;于广锁;
粉状焦炭和粉状氧化钙制备碳化钙新工艺的基础研究 李国栋
煤中有害元素直接液化迁移行为及其环境效应 夏筱红
神东煤镜质组结构模型的构建及其热解甲烷生成机理的分子模拟 贾建波
西部弱还原性煤热解特性研究 赵云鹏
V_2O_5/AC催化剂脱硝过程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 李攀
我国不同成煤时代的含煤分布及其煤质特征的研究 戴和武,陈祢生,陈文敏
抚顺烟煤的固体核磁共振 X射线衍射和电子能谱的研究 张蓬洲,杨煌,吴奇虎,朱亚杰,钱树安
煤中含氧官能团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朱学栋,朱子彬,韩崇家,张成芳
镜煤抽提物及残煤的FTIR-PAS研究 周安宁,陈邦杰,王祖侗
峰峰肥煤的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 马志茹,张蓬洲,赵秀荣,杨保联,李丽云,叶朝辉
神府煤煤岩组分的结构特征及其差异 舒新前,王祖讷,徐精求,葛岭梅
煤微观结构的X射线衍射原子分布函数分析 李志宏,顾永达,吴东,李节通
南桐煤镜质组非晶结构的X射线衍射研究 张代钧,陈昌国,徐龙君,鲜学福
用XPS研究兖州煤各显微组分中有机硫存在形态 陈鹏
用X射线径向分布函数法(RDF)研究煤中碳原子层的堆垛结构 张代钧,徐龙君,陈昌国,鲜学福
硅杂环丁烷热分解为硅烯和丙烯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陈光巨;傅孝愿;
富氧条件下氢气选择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研究的进展 武鹏;于青;严晶晶;武光军;李兰冬;关乃佳;
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CH_4/H_2分离性能 刘艳娜;靳立军;朱盛维;胡浩权;
煤在还原性气氛下热解硫的析出机理研究进展 高梅杉,张建民,罗鸣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氢氧气体高温快速反应模型研究 王建;文尚刚;
碳管炉中甲烷热解参数对沉碳过程的影响 王作明
甲烷在氢气助解下的脱氢偶联研究 陈栋梁,白宇新,王真,毕先钧,洪品杰,戴树珊
甲烷光化学反应机理模式模拟研究 王文兴,谢英,林子瑜,王慧
加入甲烷促进选择性非催化还原反应的机理验证和分析 张彦文;蔡宁生;
微波场中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的反应机理 毕先钧
碳酸钡及其负载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制C_2烃和氢气 马媛媛;张建生;王瑞燕;庞志成;高志明;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氢源技术进展 金香兰;孟素凤;张志翔;李建忠;徐恒泳;陈亚中;
复合储气材料对氢、甲烷混和气体的储放气研究 孙艳;周亚平;周理;
Nb~+离子活化甲烷脱氢反应机理DFT研究 李建辉;夏文生;万惠霖;
N,N-二甲基羟胺辐解产生的气态产物的研究 王锦花;李易好;包伯荣;吴明红;孙喜莲;张先业;胡景炘;叶国安;
高温均相催化分解甲烷制氢 王科;周小平;
二甲醚部分氧化重整制氢的研究 李聪;李兴虎;姜磊;宋凌珺;
YSZ/Ni金属催化剂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 王亚权;洪学斌;
镍整体型催化剂催化甲烷自热部分氧化制合成气研究 秦海莉;王亚权;赵玉云;李云华;洪学斌;
碳二氟基(C_2F)与气相水的反应机理 王健;丁益宏;孙家钟;
美研究从植物中提取氢 潘润仁
中变气脱碳提氢技术 成功应用 记者 何俊
35亿年前微生物就能造甲烷 记者 陈超
BP与GE联合开发氢气发电 周勇刚
俄研制出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氢气的装置 亿牧
氢气金属化能源潜力无限 本报记者 覃泽文
日本利用海藻进行甲烷发电和废热供暖系统实验 新洲
加强我市充灌氢气球安全 管理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曹亚杰
欧美发现目前火星生命重要证据 王俊鸣
“卡西尼”在土卫六上看见“疑似湖泊” 记者 陈勇
煤的热解转化和脱硫研究 刘全润
大气化学和燃烧化学中几种典型自由基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白洪涛
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水中邻二氯苯的研究 徐涛
多相光催化氧化过程中H_2-O_2耦合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陈亦琳
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催化氧化重整制合成气镍基催化剂的研究 姬涛
铁镍硼纳米合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董国君
贫燃条件下Fe-Mo/ZSM-5催化剂上氮氧化物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 李哲
类硅烯硅烯结构和反应的理论研究 戚玉华
TiO_2碳热还原氮化法制备TiN粉末及TiN-Al_2O_3复合材料研究 于仁红
臭氧/多相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效能与机理 孙志忠
煤显微组分热解甲烷、氢气生成动力学及机理 王传格
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催化剂研究 王福生
金属簇活化甲烷C-H键的密度泛函研究 刘凤霞
镍表面台阶结构和吸附氧对甲烷解离过程影响的DFT研究 王令光
改性TiO_2光催化2,4-D水溶液反应的研究 王哲
添加Ti+Al或Ti_3Al对TiB_2-Fe金属陶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沈明
CH_4-CO_2低温转化合成含氧有机物的研究 王晓红
甲烷在甲醇和烃类混合溶剂中高压溶解度的研究 郭玉高
水相法生产氯化橡胶的研究 徐威力
改性尿素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荆瑞勇
-
用吹扫捕集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电子捕获技术测定水中的三卤甲烷(THMs)2024-08-19
-
饲料添加剂可减少奶牛30%甲烷排放2024-08-19
-
一种焦炉尾气制天然气制甲烷化工艺2024-08-19
-
基于AADL的甲烷浓度监测报警系统可靠性验证2024-08-19
-
4,4′-二氨基二苯甲烷合成的正交试验法研究2024-08-19
-
研究发现牛吃抗生素甲烷排得多2024-08-19
-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氯甲烷2024-08-19
-
二氯甲烷分子构型和特征光谱的研究2024-08-19
-
科莱恩与惠生工程及阿美科福斯特惠勒共同建设的VESTA甲烷化新技术中试装置顺利通过各项性能测验2024-08-19
-
添加氯离子对Ni/CeO_2催化剂CO选择甲烷化反应催化性能的促进2024-08-19
-
γ-Fe_2O_3甲烷气体传感器的优化与应用2024-08-18
-
碘甲烷团簇(CH_3I)_n构型的理论研究2024-08-18
-
水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及金属离子与蛋白质的作用研究2024-08-18
-
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与过氧化氢酶的作用研究2024-08-18
-
活性炭表面改性及对饮用水中三氯甲烷吸附性能研究2024-08-18